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八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名言名句

八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1. 《长歌行》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而后又由情入理,勉励人们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的人生哲理的是

(《长歌行》中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同)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画面的是:

委婉的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的是:

3. 王维《山居秋暝》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以亮写暗,以亮衬暗,以有声写无声,以有声衬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的是:

写出了山间社会生活的幽静的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的是:

4. 《岳阳楼记》中写的滕子京谪守巴陵君一年所取得的辉煌政绩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岳阳楼“大观”或概述洞庭湖全景的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写洞庭湖美丽夜景:而后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抒发作者阔大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照应开头,表达与滕子京志同道合的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 欧阳修《醉翁停记》表现作者情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作为成语,一般含贬意,比喻别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写山间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山间四季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水落石出”写冬季水位下降而露出水底石头,现为成语其意为:比喻真相大白。写老人小孩出游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揭示全文主旨,表达“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的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 《桃花源记》中写桃村美景的是中元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源美好,和平,恬静的生活环境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描写桃源人自述'与世隔绝'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是: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桃花源似有而无,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虚构的是:寻向所志,遂复不得路。

7.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8. 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

9.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阅读

一、【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③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一)1.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1)薄暮冥冥(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3)暮而归( )(4)云归而岩穴暝()(5)佳木秀而繁阴( )

2.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3. 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段,理解填空。

(1)甲乙两文都从溴觉、 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甲文还进行了 角度的描写。

(2)甲段写了阴晦和 之景,表达了作者 和高兴的心情;乙段写了和四时之景,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 两文的语言各有特色,乙文运用了几组对偶句,而甲文较多地运用了句,作用是

5. 据你对这两篇课文主题的理解,给下面的对联拟一个下联:

上联:范仲淹为天下忧 下联: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下边对加线字的解释哪一项有错误?( )

A、予尝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心

B、或异(不同)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C、居(居住)庙堂(指朝廷)之高

D、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担忧)

2. “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1):

(2):

3. “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句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成语,请将这些成语写在下面。(至少3个)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增其旧制(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段话。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4. 甲选文中具体表现了迁客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悲 ,喜 。

5.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三、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23-27题。(2002年南通市)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泰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遵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1. 选出加线字的读音和意义有错的一项。( )

A.便要还家 (ā邀请)

B. 鸡犬相闻 (wén 听见)

C.土地平旷 (uài空阔、宽阔)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shǔ 属于)

2.选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3.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线字的意义相同的—项。

悉如外人 屋舍俨然

咸来问讯 便舍船,从口入

武陵人捕魚为业 问今是何世

一一为具言所闻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

“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于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1. 对下列加点的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D、咸来问讯(问候,问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从这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5. 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小题作答。

(1)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请谈谈理由。

(2) 为什么要以人们末能找到桃花烦扰结尾?谈谈你的理由。

(三)13. 解释加点词。(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④闻之,欣然规往。

14. 句译(6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 从桃花源的景和人两个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

景:

人:

16. 学习此文,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分别是、 、 。(3分)

17. 你认为在东晋时期,桃花源这个地方真的存在吗?请亮出观点并陈述理由。(4分)

18. 附加题。本着“怀疑求真”的精神,你能否就本文提出一个你所发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师将根据你提问的质量判分。(5分)

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 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

3. 本文的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是;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