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及中考真题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及中考真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2W 次

《桃花源记》知识清单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及中考真题

  一、重点字词

1.重点实词

(1)缘溪行       缘:沿着

(2)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3)欲穷其林 穷:穷尽

(4)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7)咸来问讯 咸:都

(8)皆叹惋 叹惋:感叹、惋惜

(9)来此绝境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0)才通人 才:刚好,仅仅

(11)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12)悉如外人 悉:全,都

(13)并怡然自乐 怡然:快乐的样子

(14)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就

(15)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17)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2.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意思:邀请

3.古今异义

(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2)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而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3)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6)寻向所志

古义:做标记

今义:志气

4.一词多义

(1)寻:①寻向所志 寻找

②寻病终 不久

(2)舍:①便舍船 舍弃

②屋舍俨然 房屋

(3)中:①中无杂树 中间,其中

②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4)之:①忘路之远近 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 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义

(5)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wèi,介词,对、向

(6)遂:①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②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5.词类活用

(1)形容词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异,在文中意思为对……感到诧异

(2)方位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

前,在文中意思为向前

(3)名词作动词

①处处志之

志,在文中意思为做标记

②未果

果,在文中意思为实现

③欲穷其林

穷,在文中意思为穷尽,走到尽头

 二、成语积累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三、名句积累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四、关键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他顺着溪水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儿都很安适快乐。

5.(2014·株洲)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

  五、文意理解

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3.(2014·安顺)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2014·安顺)“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黄发垂髫”分别代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5.(2014·安顺)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成语是: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

6.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7.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六、文章中心概括

文章描绘了武陵渔人偶入桃源的见闻,用虚实结合、层层设疑和浪漫主义的笔法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中考真题与名师预测

一、(2011·河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