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苏教版必修一《15、江南的冬景》课文

苏教版必修一《15、江南的冬景》课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43K 次

  《江南的冬景》原文

苏教版必修一《15、江南的冬景》课文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附《江南的冬景》赏析

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是难得的一篇美文,但在教学中,也有自己的浅薄的见解,说出来以求方家指正。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请问这句话中“萝卜”到底算不算“水果”里的呢?我们既可以理解成是也可以理解成不是,这就有了歧义.另外“水果的闲食”该如何来理解呢?闲食的范围显然大于水果,那么就应当去掉“水果的”三个字才通。再看这一句中的“节期”是不是妥当呢?很显然“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指的是具体的节日而不是节期,况且节期是什么意思呢?徑过改动的句子变成了这样: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日。

让我们来看第二个句子。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狂风也吹不倒的。从厉害的程度来看,野火显然强过寒风,应该先说寒风后说野火。厉害的狂风不能吹倒它们,比狂风更厉害的野火也烧不尽它们。所以这句话就变成了: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狂风吹不倒,就是野火也烧不尽的。

让我们来看第三句话。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前半句也通顺,但读来读去总有些别扭,那是因为有些词语的顺序不符和我们的语感,需要改变一下。后半句有一个关联词语用的也不恰当,需要添加一个字。这样这个句子就变成了这样: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肯一个人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才最容易体会得到。

让我们来看第四句话。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这句话中的第二个逗号不应该加,因为这明明是一句话,不应该分开说。而且“所”字用的有些多余,应该去掉。这句话应该改成这样: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恩惠。

第五个句子。“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在这个句子中,冻宵三友究竟是指雪月梅呢还是另有所指呢?这就有歧义了。在这里冬宵三友指的应该是雪月梅,而不是其他的。为了消除歧义,只需将“的”字改为“这”字就行了。这句话就变成了这样:“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这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第六个句子。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这句话也不符合我们的语感,总觉得别扭。就作者写文章时而言。下春雪是未来的事,应该在下字前加一个会字,表示未来的事情。句子就变成了这样: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会下一点春雪的。

第七个句子。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这句话中的“使”字明显多余,因为引诱本身就是施动者,干吗还用个使字呢?改变后的句子变成了这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最后一个句子。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吧。第三个分句应该是我也不想再写下去了,这才是我们的习惯。再往后的两个分句应该是先搁下纸笔,再拿起手杖,这才是我们的习惯性动作。

达夫先生由于在日本留学多年,因此作品明显受日本文化影响颇深。整篇文章用了太多的的字,这明显是日本人说话的习惯。读者可以到文章中去找,满篇皆是的字,不该用的地方也用了,不一一赘述了。罗嗦了这么多,还望大方之家指正。也用这篇文章表达对郁达夫先生的尊敬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