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8W 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xx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蜿蜒 民族 驾驶 谱写 奴隶 曲折 不朽 岛屿 海域

宝库 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 连绵起伏 询问 固定 顿时

传递 快慰 哀伤 飘飘 悠悠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 ),在蓝天中( )……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 ) ( ) ( )

飘飘悠悠 ( ) ( ) ( )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 ),看到( )。

3、逐条按要求完成。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再一次齐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 镜子 疼爱 陷进 变幻 增添 姿态 笼罩 遮挡

酿蜜 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 铺天盖地 糊涂 警惕 翻译

据说 同胞 边境 惊呆 神勇 无比 热火朝天 平平 盏盏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 )( )

氵( )( )( )

辶( )( )( )

艹( )( )( )

纟( )( )( )

土( )( )( )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 )的,因为( )。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 );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 ),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

(2)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 )、(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 ),整个槐乡都浸在( )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

2、引导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力把字写美观。

3、积累成语,了解这些成语集中体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理解、欣赏、背诵《滁州西涧》。

4、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地约请别人。

5、学习“竖弯”、“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师生的对话。

2、谁来说说如何查词典?

3、请学生查“神秘”,并确定在文中的解释。

4、查词典比赛: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二、写好钢笔字。

1、引导学生观察“章”、“罩”、“举”的间架结构。(上下结构)找出字的关键笔画——悬针竖。

2、引导学生读“我的提醒”。

3、指导学生书写。

三、读背成语。

1、请同学们借助词典或成语词典读准字音、理解成语的意思。

2、谁能读准这8个成语。

3、交流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

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鬼哭神惊:杜甫称颂李白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找出8个成语的规律。(反映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5、诵读、背诵。

四、读背《滁州西涧》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提出古诗中的不懂的字词,学生教师互助解疑。

滁州:现安徽省的滁县。

西涧:在滁县城西。

独怜:偏爱。

4、谁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他却似乎不以为然。傍晚,因为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外渡口没有行人,惟有一只小船横泊在河里。

5、你觉得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幽静)

6、指导学生朗读。

7、指名读、齐读。

8、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约请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强化练习。

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约请别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怎么去约请,约请是应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约请。

2、请同学们把这次约请的要求读一遍。

3、指导看图:顾老师正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如果你是三(1)中队的中队长,你会怎样去约请呢?请同桌先讨论,再分角色演练一下。

5、指名两位学生表演。(师生共同评议,明确训练要求)

6、我们约请别人时除了说话有礼貌,还应注意说清楚约请的原因,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7、现在请同桌之间再按要求表演一下。

8、指名学生表演。

9、同学们明天就是星期天了,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不想约你的好朋友出去游玩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

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

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生齐答:长城、运河。(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

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

生:长城很长!

生:运河也很长!

……(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

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

……(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不禁有些失望!)

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

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奇异。(还是有些失望)

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

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

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

……(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

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

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反思

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只有宽阔的街道、田间的小河……而这些与长城和运河又差之千里,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直观感受唯有从书本的插图中去获取!但是插图又未能尽显其风姿,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中又很难体会到其雄伟、壮丽,更难以激发真正的喜爱之情,更别说是产生互动,故学中感觉十分之遗憾!我们的材中有许多类似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学内容,我们师不妨宽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学语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进行表达!可能把长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并不合适,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们的学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在课文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水到渠成!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ì àn dià iàn xíng 5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俺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俺们可别光顾着自身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俺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俺们一起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示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假如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俺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俺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俺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身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品位南沙群岛的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壮丽的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流连忘返?等等。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不仅曾母暗沙合璧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先请同学们听写几个词语。

(2)(幻灯片出示词语)生对照幻灯片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3)全对的学生表扬自己“我真棒”。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引入情景,感知课文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三、发展练习

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如果让你去筹划开发,你打算开发哪些景点来吸引游客呢?再读读课文,好好想想,说出你的金点子来。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家”做为掌握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的意义

过程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正侧面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朗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揭题,板书课题

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 事后 (加上“有一次”)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

板书设计: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有一次

临别时

事 后

第二课时

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

[出示:露珠—小露珠 鬼—小鬼 可爱—小可爱]

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形象更可爱。)

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

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 [出示:小姑娘的图。]

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

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

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

[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一起浏览全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哪位同学先汇报一下自读收获。

3、一个小姑娘怎么会使萧伯纳明白道理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临别时的对话。

[出示:第二节第一次对话内容。]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你们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说)

4、[出示:有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寄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候亲戚们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觉风趣盎然,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这是个怎样的萧伯纳?(幽默)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这又是怎样的萧伯纳呢?(有童心)

5、现在你还认萧伯纳是在自夸,炫耀自己吗?

[出示:他想……]原来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显赫的身份给小姑娘和她的妈妈一个惊喜。目的是善的,但方式却有自夸之嫌,大家请看图 [出示图片] 注意动作,同学们,站起来模仿一下好吗,站起来,把自己当在萧伯纳,一起读一下第二节。

三、走近小姑娘

1、可是,小姑娘有没有像萧伯纳想像的哪样惊喜万分呢?那个词可知萧伯纳的确是没有想到。(生找出“出乎预料”)

他“预料”的是什么?小姑娘也许会?(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结果呢?(生答)这就叫“出乎预料”。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个意思,什么字?(竟)

[出示:请你……和图片]

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

口吻相同,语气也相同吗?请两位同学分角色地读一下这两个人的话语,注意,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点。[生读、女生与男生](评价)

2、出示:第四节

什么叫“为之一震”? 他被什么震惊、震撼了? 他意识到了什么?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四、思考

是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出示:第五节]

1、谁来读一下这段内容。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句: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不能自夸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第三、四句又告诉我们什么?

2、“她是我的老师”也就是说“ 是 的老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感激、尊重)

3、现在明白“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了吧?”用自已的话说一说。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萧伯纳?

五、作业

同学们,当我们再来看课题时,我想再问问你们,称萧伯纳为“大”作家,仅仅是因为他写的作品多吗?还因为什么?

课后有一个复述课文的要求,谁能在板书的提示下,讲讲这个故事。

六、课外拓展

1、读一读关于谦虚待人的名言、小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的:

1.对形声字有初步的了解,辨别形声字。

2.了解形声字的结构类型,能正确说明生字表内形声字的结构。

3.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复习生字表,并掌握生字表。

教学重点:

了解形声字的结构类型,能正确说明生字表内形声字的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复习生字表,并掌握生字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形声字

出示儿歌:船上有只锚,家里有只猫。船上的锚两个爪,家里的猫四只脚。

船上的锚能停船,家里的猫四只脚。锚和猫,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

1)指名读。

2)你是怎样借助偏旁辨别这两个字的?指名回答。

师:“锚”是铁质的,所以是“钅”旁,“猫”是动物,所以是“犭”旁。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有这样一类汉字,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板书)

二、举例讲解,掌握结构

1.出示:“盯、鹂、竿、裂”四个字,说说这四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1)师:“盯”:“目”(形旁),“丁”(声旁),“目”表示“盯”的意义与眼睛有关,“丁”表示读音。

2)指名分别说出其他三个字的形旁和声旁。

2.观察这四个汉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

3)齐读。

3.讲解“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1)出示“闷”字,指名读。

2)说说“闷”字的意思。

3)指名说它的形旁和声旁,分别在什么位置,总结出“内形外声”。

4.同法学习“阁”,总结出“外形内声”。

5.教师小结形声字的六个结构类型。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指出下面形声字的构型:装、蚊、泻、爸、、型、、跨、、同桌,并指名答案。

2.在生字表中找出一个形声字,并在旁写上它的构。指名回答。

3.出三个同形旁的字,并明其异同。

范例:江、河、湖、海、泪、

4.出三个同声旁的字,并明其异同。

范例:叮、

5.明下面形声字的形旁,并根据其形旁判断其意。

面壁思完璧

人心惶惶灯火煌

6.字填空

心()

眼()

情清

()()坐

晴睛

()

()天

7.根据形声字的常,改正下面中的字:

1.曲折蜿蜓(蜒)

2.星期布(棋)

3.架()

4.涅着(捏)

5.棉起伏()

6.四啼生(蹄)

四、小内容,布置作

1.教小:今天我学了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成。利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生字表中的汉字。

2.作业:

1)把生字表中的形声字根据6个结构类型进行归类。

2)汉字家族中还有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方法,大家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