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评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评课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03K 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2、九色鹿》评课稿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杜丹老师执教的《九色鹿》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九色鹿》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说故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也正是因为情节简单语言朴素,一般情况下,老师很少选用本课做为示范课来展示。而杜丹老师却准确把握了本课的特点,为我们构建了一种以“简单、有效”为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简简单单”上语文。课堂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整节课学生参与状态良好,自主学习意识强,目标达成比较理想。因此,这是一节能体现学科特点,能体现教学实效性的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突出特点:

一、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具体。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把本课的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生动地讲述《九色鹿》的故事。两个目标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围绕教材的内容特点。体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生字生词,圈划重点词语和语段,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指导讲述故事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美与丑,善良与邪恶。简简单单的目标,既关注了知识与能力又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到了全面具体准确。

二、 突现学法指导,以学代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课堂导入到整个教学流程结束,老师都在指导学生自读、圈画、朗读、归纳、评价,用学生的自学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且学法指导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在学生自读课文时,老师要求用圆圈标示出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九色鹿的句子和写调达的词语。这既是一种自学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但让学生学会而且会学。这种习惯和能力将是持久的永恒的。又比如在理解九色鹿和调达的性格特征时,老师指导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段,通过品悟语言理解人物。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触摸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让学生学会聆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文本中,这是本节课老师最突出的一个做法。在最后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做到复述不能达到生动讲述,教师在指导时,一种方法是示范,还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的故事,这一环节,既是对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同时,也给学生示范如何绘声绘色地讲,同时,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情节,体现形象记忆的特点,教会学生换一种方式去记忆。

三、 构建了民主平等的课堂。平等民主是新课程新课堂的理念之一。老师在课堂中做到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学生自读课文时,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真诚地等待最后一个学生读完读好。在学生对文中内容在理解上产生分歧时,课堂允许了不同的声音。比如,在选择扮演故事人物时,有学生出乎意料地喜欢故事中的国王,(大家知道,国王并不是主要角色)这种节外生枝的意见和看法,本来是超出了老师的预设的,但老师却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本来鲜明的人物形象多了一些复杂的因素,但同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从平静转为活跃,学生的参与状态让课堂生机盎然。不牵引不限制不唯我的课堂才真正是属于学生的课堂。

四、 激趣导课,是传神的一笔。老师用敦煌壁画来导入《九色鹿》的故事,体裁是一则传说,给这则故事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把故事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使故事有趣味有韵致,仿佛是“禅”里开出的一朵花,点化着人们。。。。。。

存在问题:

1、 汉字的规范书写是苏教版教材着力强调的一点,老师在板书时,在笔顺笔画汉字结构等方面要给学生以示范。

2、 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做到教学信息多项交流。比如个别学生在课堂中有疑惑表情,老师要及时捕捉及时询问帮助解决;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与中心话题无关又确实存在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纠正,不能听之任之,比如课堂中有学生在读“王妃”时,因为不认识妃字,就跳过不读,老师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对语文课堂的几点感悟:

一、语文课要有丰满的“形”态。不能盲目“瘦身”追求“骨干美”。不要把语文课线条化问题化板块化。要让学生记住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形象,记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积累优美的词句段落,同时,要把大量的信息注入课堂。

二、语文课要有大的提升空间。语文教材的每一个篇目,从题材到内容都堪称经典之作,教师必须了解每一篇课文在本册书及整个语文教程中的位置,在课堂中除了完成本节教学目标之外,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把语文课堂拓展到古、今、中、外,给语文课时空感和距离美。

三、语文课要在理性思考下感性地呈现。教师要对语文课要有理性的思考,同时要在课堂上感性地呈现。课程理念,学科要求,教学方法等等,都要转化成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让学生可以看可以感受可以触摸。

四、语文课要真诚面对,用心交流。老师不能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是一种合作的姿态,是一种真诚。用心,给学生开启一扇心窗,阳光就会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