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93K 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都是送别诗,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古诗三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回乡偶书》描绘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慨。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赠汪伦》;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之前,要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示”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在此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意境的深远、音韵的和谐,陶冶情感,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古诗《赠汪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阳关三叠》乐曲。这是一首送别的曲子,你听了,会想到什么?

2 我们要学习的第25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都是表达朋友之间离别之情的事。(板书课题)

3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4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及自己查找的资料自己注释,教师适时点拨。

  二、预习交流,了解学情。

1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辞典,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怎么读懂的?

3 在预习中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需要大家帮助?结合古诗的学习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 读诗想象: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诗的哪几句读懂的?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

2 如果你是李白,站在船头看到这一情景,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行,读出感激之情。

4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李白又是怎样抒发自己感情的呢?读三、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5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行。

  四、练习讲故事。

播放汪伦给李白送行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李白与汪伦送别时的情景。

  五、熟读成诵,尝试默写。

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自己试着默写,并在小组中互阅。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背诵《赠汪伦》。

2 《赠汪伦》一诗的作者是谁?让学生回忆李白写的诗歌。

3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李白所写的诗歌。

  二、预习交流。

1 通过预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相互交流一下,与大家分享。

(1)读熟古诗。通过指名读、齐读、同位互读等多种形式交流。

(2)自学生字。

(3)查找有关资料。

(4)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弄懂诗中的词句。

2 预习中,还有什么困难?

  三、启发想象,体会诗情。

1 李白在什么地方送孟浩然?黄鹤楼下、长江之畔是个怎样的地方?

2 李白在什么时间送别孟浩然?想象繁花似锦的三月是个怎样的季节?

3 播放课文画面,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是怎样的景象。

4 如果是你久伫江畔,目送友人的船只离去,一直到消失在天水之间。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会想些什么?

5 这种难分难舍的友情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边读边想想画面,体会情感。

  四、熟读成诵。自己背、同位背、指名背、集体背。

  作业设计

1 朗读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画出自己想象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画面。

3 把诗歌变成一个小故事。

4 找一首送别诗,借助资料自学。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学习古诗《回乡偶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背诵《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3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贺知章的一首诗,出示《咏柳》,指名诵读。

4 今天,我们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板书诗的题目)

  二、理解诗意。

1 学生自学生字并交流。

2 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 教师范读。

4 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5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年轻时离乡,五十余年后回到家乡,当他听到儿童的问话,心里会想什么?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三、故事表演,体验情感。

1 自由吟诵。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 根据想象的画面,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吗?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当“编剧”,试将《回乡偶书》改编成一个故事。

3 将各自将编的故事交流一下,取长补短,在小组推选一个旁白、两个演员,合作演一演。

4 互演互评。

 四、小结。通过三首诗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借助字典或工具书自学另一首《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