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锦集7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锦集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8W 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锦集7篇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

  1 《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二、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草原景色”,品味“动情”

第二课时

一、“草原人民的热情”,再品味“动情”

(一)学习“远迎”一节

(二)学习“热情款待”一节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二、总结感悟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

作业设计:

1.跟家长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

2.搜集草原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景色——风光美——动情(写景抒情)

草原{ 人民——人情美——更动情 (写事抒情) } “我”

蒙————情深————汉

  2 《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

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感知

四、再读感悟

(一)重点研读

(二)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展示资料,交流感悟

五、总结回顾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张骞是什么时间出使西域?分别是什么目的?

3.中国有哪些商品及技术传入欧洲?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展示并齐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接龙读(各读一段)以检查朗读情况。

3.自读思考: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五、再读感悟,小组探究

六、总结回顾

在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体现了什么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两篇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小艇》,略读课文两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精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季羡林老先生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并生动地描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威尼斯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多方面展示了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组课文描写的内容不仅有景有物,还包括人物的活动,在描写风情时,把景、物、人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样的写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本组精读课文注重朗读和感情的投入1、关注朗读。朗读教学建议(读有要求,读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人文价值目标:欣赏异国风情画卷,陶冶审美情趣。胸怀天下,开阔视野,尊重吸收世界多样文化。

2、语文本体追求目标:通过阅读能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怎样把风情景物写具体。积累优美的语言。

3、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4、揣摩、学习、运用作者描写景物及风情特点的写作方法。

5、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6、多种途径收集材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将感情注入到课文之中,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学情分析

七个组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预习、阅读及收集资料能力。因此,本组元学习,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单元课时安排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课时

26.威尼斯的小艇2课时

27.与象共舞1课时

28.彩色的非洲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

回顾.拓展八2课时

机动4课时

总计15课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难以置信”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2.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并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4.运用抓住课题及课文关键词句等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教学准备:

老师

乐曲:《月光奏鸣曲》,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认真朗读课文,抄写下列词语。

白痴 沮丧 绝妙 懊恼 神圣 蹑手蹑脚 潜滋暗长

2.形近词组词。

锯( ) 蹑( ) 眶( ) 受( )

踞( ) 镊( ) 框( ) 授( )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 懊恼---- 诅咒----

和谐----洋溢----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声望----安详----

慈祥----

4.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______

5.读课文找出人物的变化。

“我”演奏变化

家人情感变化

老教授鼓励言语的变化

像是据桌腿的声音

简直是个白痴

“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二)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说明: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质疑可有多种角度,其中对课题的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对课文的主旨也有了理解。

二、初读课文。

(一)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

(二)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交流:(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音乐白痴”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理解“音乐白痴”: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音乐白痴),因为他们觉得——(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二)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快速浏览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运用抓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指点”并质疑。

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两句话。

2.理解“指点”(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

说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统领全文中心的重点词语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同是又能梳理出文章的一条主线。

(五)小结。

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四、作业。

基础题

1.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易混易错字)

2. 多音字注音组词:藏( ) ( )调( ) ( ) 曲( ) ( )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 懊恼---- 诅咒---- 和谐---- 洋溢---- 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 声望---- 慈祥----

4.抄写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5.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围绕着课题将故事主要内容完整地叙述出来吗?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去沐浴爱的雨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直奔重点,挖掘主题。

一个人由开始被人认为在音乐方面是白痴的、弹琴如锯桌腿的,到后来的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千上百的观众演奏,这有多么大的变化呀!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说明:直奔主题,要求明确,使学生学有方向,心中有数。

三、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

(一)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说明:通过引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二)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老人是怎么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己?(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现在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妇人呢?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己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指名读

说明:通过细读老教授的 “诗一般的语言”,再体会“我”的内心感受,突出了老人的善解人意,对年轻音乐人的关心、热情鼓励。

(三)质疑,理解第一个“秘密”。(学习第8节)

指导学生抓住两处“秘密”提出问题。(预设:秘密是什么意思,这两个秘密一样吗?)默读课文的第八节,我心里珍藏的这一个秘密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四)细读老人的后两句话,体会对我的鼓励。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4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1.揭题: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4.导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们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讨论: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小组交流,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2)试着给课文分分段:

(1)哪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那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引向深入:那晏子又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又是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

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练成了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较量:

1.自学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A.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含义。

【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B.这段话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品味晏子的话,体会语言的艺术

1.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在旁边。

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

2.过渡:我想仅仅读一读是不能完全体会出晏子语言的魅力,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感受,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共同去品味,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所在。

3.交流、品味:

(1)同学们,刚刚大家在小组内体会地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体会。

(2)讨论:你们觉得这三次交锋的场面能打乱顺序吗?为什么不能?

那我们就以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分享三次交锋的精彩画面吧。

(3)点评:

第一次:顺水推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次: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三次: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三、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尝试份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想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一定会给他开一个庆功宴。请你想一想,晏子获胜的法宝究竟是什么?

(1)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称它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2.拓展:

一次,德国大诗人歌德和一个尖刻的评论家狭路相逢,两人面对面站着。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赶紧让到一边,微笑着说:“我正好相反。”

五、作业: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6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同学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俺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同学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身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俺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