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5W 次

教材简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在阅读中能深切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体会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评价和表达能力。因此,本节课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味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更好的把握故事情节、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题目入手,循着“跨越海峡”、“生命桥”两条线索,带着问题一边读书,一边圈点批注,通过抓重点词句,抓细节场景充分感知语言,悟出文字内涵;在丰富想象、情境渲染、音乐烘托中,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感悟“生命桥”的真正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体会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九、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梳理线索。

1、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2、这不是普通的桥,它情系着一个年轻人的生命,(随着读题在“生命”处加点)这是——(引读课题)。这桥很长很长,横跨大陆和台湾,(此处在“跨越海峡”处加横线)这是一座———(引读课题)

【引导学生读文题时读出重音,同时从课题入手,将课文内容梳理,为整个课堂教学思路做了铺垫。】

二、整合资源,深入探究。

(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为什么搭建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生读)回答要点:白血病、骨髓移植、台湾

2、小钱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幻灯出示介绍白血病]

3、文中怎样描写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通过感情朗读把小钱的不幸读出来。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用简练语句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小钱的不幸。】

(二)抓住“抽取骨髓”这一场景,感悟“生命桥”的真正内涵。

1、读三四自然段,从李博士和小钱的表现中,体会这是一座“生命桥”。

要点:不顾个人安危

A联系上下文回答从哪里知道了台湾青年、李博士不顾个人的安危。

B台湾青年心里一定有一份牵挂,一份担忧,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特殊的手术,此刻他一定是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但是,他知道--------所以台湾青年依然坚守在病床上,等待着李博士用他的骨髓挽救小钱的生命。

C把感受读出来。(读三四自然段)

【让学生体会到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2.这次抽取骨髓是在刚刚经历一场里氏7.3级,伤亡上万人的大地震后进行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都看到了,也能想象到它的可怕[放录像]

【通过视频并联系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可怕,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3、从李博士为小钱抽取骨髓的过程中,理解“生命桥”的内涵。

(生谈体会)

A、危险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们不顾个人危险,把体会读出来。

B、抽取骨髓的过程很艰难从哪些词体会到了抽取骨髓很艰难,读出体会来。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了个人的感悟,同老师相机穿插,或提示,或赞许,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感悟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4.骨髓终于取出来了,然而它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在台湾和大陆不能直接通航的情况下,博士又是如何让骨髓跨越海峡挽救小钱生命的呢?(幻灯出示时间表)

博士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没有休息。人们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在和时间赛跑,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爱)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在《爱的奉献》音乐中升华情感

(配乐《爱的奉献》)

小钱得救了到此大家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深刻的感悟。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

长长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滔滔海水流淌不尽炎黄子孙的手足情深,这用生命搭建的生命桥将永远横跨在海峡两岸。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在感情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加深了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十、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比较好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品悟语言,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有所内化。

二、精读课文,透过文字丰富自己的想象。

三、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潜心朗读中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四、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十一、课例点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了挽救大陆青年小钱的年轻生命,博士和台湾青年冒着余震的生命危险抽取骨髓,又争分夺秒将骨髓送到大陆,在海峡两岸为小钱搭建了了一座生命桥。

理解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体会大陆和台湾的血脉亲情,是我们这节阅读教学的任务和重点。

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我们来解读李春友老师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的。

从题目切入,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梳理出“生命桥”和“跨越海峡”两条线索,从而牵动全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读书、认真思考、深刻感悟。

伴随着这样的学习读书过程,老师有意识的指导有效的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在大陆和台湾搭建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轻声读文,结合重点语句体会

轻声读,是感知和理解的一种读书方式,它能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调动积累;

结合重点语句理解,是第三学段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看到,在这一部分,学生结合“白血病、骨髓移植、台湾”等词语,抓住“苍白的脸、刚满18岁、即将枯萎的花苞,几经周折”等句子,体会到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要在海峡两岸搭建一座生命桥,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关怀。

第二部分:为什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默读准备抽取骨髓和“抽取骨髓”几个段落,通过默读,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抓场景描写进行体会。

默读是最利于学生思考、领悟内涵的读书方式。抓细节场景,是高年级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透过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表现,再联系生活实际(汶川地震),看音像视频,想象地震的可怕,使学生体会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博士和台湾青年仍不顾个人安危,如期为小钱抽取骨髓。

在接下来“抽取骨髓”的场景描写中,学生通过“突如其来”“沉着”“静静”“一次又一次”等词语的揣摩,感悟到博士和台湾青年是在用爱心和生命搭建这座挽救小钱的生命桥,是在用血脉和亲情创造着奇迹。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这座生命桥的不平凡、不普通,教师除了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悟出文字内涵,还辅之以丰富的想象,通过情境的渲染,音乐的烘托,反复的诵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大陆和台湾的骨肉亲情是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的,就像奥组委王平久在汶川大地震中创作的震撼人心的救灾歌——《生死不离》中所写: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