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优秀教案合集8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合集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99K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优秀教案合集8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设计意图"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教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菊花在杯子里慢慢"开放"的过程,体验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由小变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动延伸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是日本作家五味太朗的作品。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单一(只是一只兔子),形象生动、可爱,让我爱不释手。第一次阅读时给我感觉这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标志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可是在仔细阅读时里面还暗含了情感教育的内容。如兔子先生从斜坡上摔下来会有小猫马上去扶起来。当兔子先上掉进洞里了小老鼠会去安慰它,带它去家里做客去航海,他们成为了好朋友。细细品位这本绘本图书,如果将它介绍给孩子的时候,我想我会有好几种思路。第一是重点放在社会方面去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了解各种标志的意义,从而拓展幼儿的知识。二是从艺术方面出发,让孩子自己动手设计标志,制作符号。还有就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进行诠释,利用书中的标志进行故事猜想、图画猜谜等等,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选择了第一种方式来进行此次的绘本教学。首先以故事简单的导入活动,幼儿猜测故事里的标志是什么意思,从而引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标志,知道这些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是通过拼图(各种标志)幼儿巩固对各种标志的认识。最后是幼儿根据自己拼出的标志为兔子先生去散步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一幅

2.兔子标志一个

3.《兔子先生去散步》PPT一个

4.五个大标志图,二十四份小的标志拼图。

 活动过程:

1. 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师:绿草地上有一所小房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大胆猜测可能是谁的家。

总结这是兔子的家因为门上有个兔子的标志。(在草地上贴上人物兔子先生)

师: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哦,原来它是带领带的兔子先生,看的真仔细,能从小地方发现秘密。

师: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兔子先生你好!

2. 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

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师: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到外面去走走)

你们想去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吗?(想)

(2)播放课件:

兔子先生从家里出来,要到外面去走走。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我们好象有点知道的,但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有点难了,你猜是什么?这个形状象什么?(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

小结:标志上弯弯的形状代表拱形的桥洞,上面是平坦的桥面。

师:我们小朋友平时过桥要注意些什么呢?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对,要慢慢走,小心摔跤。瞧,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从斜坡上滚了下来。

(3)继续播放课件:

他继续朝前走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可是,兔子先生没有看懂,他继续往前走。

①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

②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掉进了洞里,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③这是谁啊?

咦!小老鼠来帮忙了。你们猜,他和小老鼠会怎么样?

小老鼠邀请兔子先生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起去看海,你看这是什么标志?(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最后一个就是好朋友的标志,他们成了好朋友。

3.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这个故事确实很好听,还很有趣,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我们的小朋友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标志,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标志说一说)

师:这个标志上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

总结看来呀,这个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4.玩拼图,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师:今天这些标志也来到了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他们藏在你的小椅子下面,你能拿出来拼一拼,把它们找出来吗?

幼儿尝试拼图,巩固对这些标志的认识。

5.根据标志,为兔子先生联想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个标志,如果兔子先生又去散步了,看见你手上的标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比如兔子先生在哪里看到了这个标志,他会怎么做呢,会发生什么呢?

6. 延伸活动:尝试合作设计新标志,续编新故事。

师:我们小朋友现在知道这么多的标志,那如果兔子先生又要去散步了,你能为它设计一些新标志吗?又会发生什么新故事呢,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人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曹艳)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为了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幼儿的认知主体作用,本活动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我主要通过创设环境,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操作空间进行建构学习各种资源的组合,其次通过材料、认知经验、教师隐性指导等支持孩子进行创造性地制作活动,还让幼儿在任务情境中集成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最终完成 “具有一定情节的松果创想画”。

幼儿园奇妙的松果教案:目标预设

1、大胆尝试实物造型活动,能借助松果的外形特征创造想象成各种物体。

2、能自由选择各种材料,运用贴、插、粘、拼等方法与松果相组合进行创意制作。

3、小组合作创作一幅具有一定情节的松果创想画,发展幼儿合作协商的能力。

幼儿园奇妙的松果教案: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尝试实物造型活动,能自由选择松果和各种材料,运用贴、插、粘、拼等方法进行组合创意制作。

活动难点:小组合作创作一幅具有一定情节的松果创想画。

幼儿园奇妙的松果教案:活动准备

教具:大小形状不一样的松果,展示桌 材料版一块,介绍用(花瓣形成翅膀型、鱼尾巴型,橡皮泥做成蜗牛的身体型、人的帽子型)

学具:松果果若干、小树枝(枯绿)、橡皮泥、纽扣、棉花、花瓣(黄红白)、草等。

背景KT版:河、草地、树、天空四块,桌子四组 材料架、双面胶(宽窄)、小框 座位:马蹄形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1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设计背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 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2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3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准备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4 幼儿园放大镜教案: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议议等活动,对各种常见的球类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2、知道球类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激发幼儿对球类运动的兴趣。

3、初步引导幼儿学习运动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家园共同收集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球若干,如皮球、乒乓球、排球、网球、篮球、足球、保龄球、羽毛球等。

2、师生共同收集的球类运动图片资料,版面。

3、球类图片,磁带4、事先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球类运动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 认识各种球类

1、(进行曲)师与幼儿手持球入场

2、引导幼儿从同伴那里认识自己不知道的球

3、说说同伴带的球

4、引导幼儿说说不同球之间的区别

二、 观看球类图片,了解各种球类运动的运动方式

1、观看图片

2、互相说说看到了哪些球类运动?模仿运动员的动作

3、引导幼儿尝试模仿运动员的动作,让幼儿猜猜是什么运动?

4、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的乒乓球最厉害,经常得到世界冠军等)

5、 延伸:你还知道其它的球吗?

三、 游戏:

配配对引导幼儿分组看球找图片,并贴在版面上

四、我做宣传员。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特征感兴趣。

2、会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厨房老师做馒头前的准备(包括洗手等)和做馒头的过程。

2、准备面粉、面团、小枣、小围裙等。

活动过程:

1、以故事情境引入。

①教师扮演熊妈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②引导幼儿认真清洗双手。提升经验:制作食品前,要把手洗干净。

2、与幼儿一起制作馒头,边做边数看到的东西。

①一一认识制作馒头需要的工具,看一看、说一说:这里有什么?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哪些东西一样?数一数有几种东西?每种有几个?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制作馒头,边制作边相互比一比馒头的大小、形状。还可以数一数:自己有几个面团?做了几个馒头?

③、请幼儿自己取3颗枣放在馒头上。

④、请幼儿把3个馒头放在一个盘子里。提升经验:3个馒头、3颗枣、3个面团,都是3。

3、把馒头送到厨房,拜托厨房老师蒸一蒸,并向厨房老师表示感谢。提升经验: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

4、买馒头游戏:继续练习数数。请幼儿拿"钱"(用圆纸片代替)"买"蒸熟的馒头,一个馒头一块钱,说清楚买几个,是大馒头还是小馒头。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2、在操作过程中能积极尝试,主动学习。

活动准备:

小长方形每人5个 三角形若干 记录纸 笔

活动过程:

一、设疑

(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纸)

师: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两张纸,你们觉得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你能有什么办法证明谁大,谁小?

小结:这两张纸到底谁大?谁小?这问题可好难?怎么办?如果我给你们一些小长方形,你们能利用小长方形来解决谁大,谁小的问题吗?

二、利用小长方形,形成初步的面积守恒概念

师:谁来用小长方形试一下?这张纸你用几个小长方形铺满的?再试一下另外一张纸,需要几个小长方形?

小结:这两张纸都用了5个小长方形,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三、幼儿操作,巩固概念。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5块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案,并把你的图案的形状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拼出了那些图案。你们拼出的图形都用了几块小长方形。我们都用了5块,说明这些图形都是一样大的。

四、幼儿操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们看,老师手中有什么?这三角形有多大吗?请你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是不是一样大?为什么?

现在,也请你们用三角形和小长方形拼出一个图形,并把图形的形状和你使用了几块长方形几块三角形记录下来。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

  延伸活动

师:在小朋友的操作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