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品】幼儿园优秀教案锦集八篇

【精品】幼儿园优秀教案锦集八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1W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幼儿园优秀教案锦集八篇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联系个人想象,重现摆放冰箱食品的经验。

2、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制作冰箱调查记录表。

2、三角、圆、椭圆、方、长方等基本图形。

3、冰箱食品,如小房子牛奶、棒棒糖、蛋筒、巧克力、面包等食品的照片。

4、纸剪冰箱、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根据冰箱经验调查介绍:谁住在我们的冰箱里。(教师:你家的冰箱里面住了哪些好朋友?)

2、讨论:它们为什么喜欢住在这么冷的地方?

3、大家的冰箱里面都住了许多好朋友,我们今天去小动物家做客,看看它们冰箱里的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二、交流欣赏

1、欣赏小动物的冰箱:

(1)大嘴猴的冰箱:鸡蛋弟弟在冰箱里和好朋友玩(表演杂技)。

(2)魔术师猫的冰箱:蛋筒小姐在冰箱里和好朋友玩(滑滑梯、滑板)。

2、交流:好朋友们在冰箱里面玩什么?

3、冰箱里的好朋友真多啊,有没有发现一个小秘密:图形宝宝藏在它们身上跟我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说一个,翻一个)!

:好朋友们都是由不同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三、绘画

1、你们冰箱里的好朋友又在做什么呢?

2、绘画:画一画各自冰箱里的好朋友,让它们手拉手。

3、想象它们拉起手来变成了什么,还有哪些朋友也可以添上去拉手,拉起手来后是不是又变成了另一样东西。

四、分享

1、为自己的组合命名:说一说冰箱里的好朋友是谁?

2、为朋友冰箱里的朋友命名:想象它们像什么。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我通过观察发现,班级幼儿对于音乐旋律的特点、音乐节奏的变化比较敏感, 且感兴趣。将音乐教学游戏化,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由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个以情境创设、角色扮演为线索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一、通过分段欣赏音乐,能区分连贯和跳跃的音乐旋律。

二、结合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

三、通过“变身小皮球”进行音乐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区分连贯和跳跃的音乐旋律。

难点:结合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文件、多媒体设备、图谱一张、皮球。 经验准备:事先引导幼儿去欣赏一些对比性较强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音乐

教师哼唱:“呜呜呜呜呜~火车开来了,小朋友们请上车,谁上车?……XX 小朋友请上车。”

教师:“小朋友们坐着火车,我们来到了音乐王国,这里正在演奏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结合皮球,熟悉音乐

教师:“在音乐王国有位小朋友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呀?哎!是一个皮球,小皮球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吧。”

(一)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玩球

(A 段:左右手来回滚球; B 段:拍接球)

教师提问:“刚才老师是怎么玩球的?那刚刚除了眼睛看到老师玩球,耳朵还听到了什么呀?”(引出音乐)

教师提问:“老师再跟着这音乐来表演玩球,请你们听听看老师滚球时音乐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柔柔的、连贯的。”

教师:“拍接球时音乐又是怎么样的?”教师小结:“有力的、跳跃的。”

三、感受连贯与跳跃的音乐旋律

(一)手指在地图的旅行

教师:“小皮球还给大家带来了音乐王国的音乐地图,铛铛铛~”(出示图谱)教师:“你们在这音乐地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呀?”

(根据幼儿回答引出圆滑线和断点符号,引出圆滑线出表现的是滚球,而断点符号表现的就是拍接球)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这段音乐边看看这张音乐地图,看的时候注意老师的小手要开始在音乐地图上旅行咯,仔细看看老师的手指会跟随着音乐在地图上做什么动作。”

教师提问:“刚刚老师的手指在这地图上做了些什么动作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教师小结:“这圆滑线时手指是划、摇来表现皮球滚动的,在断点符号时食指是点来表现皮球的跳跃的。”

(二)身体动一动

教师提问:“那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肢体部位,那还可以用什么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呢?”(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分别表现)

引出跟着音乐选择喜爱的肢体动作表现皮球的滚动与跳跃(正式开始前可请个别幼儿演示一下要表现的相应肢体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可换一下肢体部位再次表现) 四、皮球游戏

(一)介绍游戏玩法

教师:“小皮球朋友说你们可真厉害,我要出个难题考考你们。仔细听清楚规则哦,这样我们才能挑战成功!等下请小朋友们来做小皮球蹲在地上,老师先做拍皮球的人,听音乐在前面两段圆滑线处也就是表现皮球滚动的地方请慢慢的左右摇动身 体,等到音乐断奏处也就是拍接球时老师会拍某一个小朋友,那个幼儿就快速的蹲着跳一下。”

(二)幼儿游戏

可进行两次,第二次可请幼儿来当拍皮球的人,教师也扮演成皮球,与幼儿一起玩。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对游戏规则掌握的程度,适当增加难度及趣味性,如:轻轻拍,跳的低;重重拍,跳的高。

五、结束部分——小皮球火车旅行

教师:“小朋友们很厉害挑战成功了!在挑战中,我们也变身成为了小皮球,那现在我们的新朋友也该回家了,我们一起送它回去吧。”

教师哼唱:“呜呜呜呜呜~火车开来了,小皮球们请上车,谁上车?……XX 小皮球们请上车。”

教师:“小皮球乘坐着火车回到了自己的音乐王国,小朋友们想小皮球的时候,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根据音乐节奏画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地图。我们可以寄给小皮球邀请它又来我们的音乐王国玩。”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音乐王国的旅行为主题,以“小皮球”为线索。由充满趣味的“坐火车”音乐游戏导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导出主题,引出音乐。活动环节由结合皮球分段听音乐感受音乐节奏,到听音乐看乐谱,小手跟画乐谱来强化对节奏的区分,再到用身体其他部位表现乐谱节奏的拓展,再到最后以“变身皮球”听音乐, 身体表现旋律节奏。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都以情境代入。

活动开始由开火车导入,结束由开火车结束,首尾呼应。最后还通过让幼儿给

“小皮球”寄出音乐地图进行拓展,进一步强化幼儿对不同的旋律、节奏的感知与表达。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课是我参与“城乡互动”做为学校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做的一节公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和教研室专家的一致好评,为今后数学教师如何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探究的平台。教学中,与会老师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体验了课堂教学中的和谐融洽;给每一位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将学生已有知识统计、组合、数感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平等、人人参与、人人有所收获的精彩课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课无完课,本节课尽管有很多大家值得称赞的亮点,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上要给足学生充分认骰子的时间。使学生明确骰子上只有1----6这6个数,其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6,学生在数学思考分析中就不会出现当和是8的情况时,有1+7的情形。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学生因为数学思考中只去单一的的想和是8的加法算式了而忽略了我们是在研究两个骰子可能掷出的和,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骰子了解不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的。

2.在师生开展游戏时,比赛规则要选哪些数应该让学生来定,就不会出现老师选5个和,学生选6个和,在猜想环节有一个学生却认为老师会赢,因为孩子认为老师选的一定会赢,有一些孩子是很会“投机的”,我有些低估孩子们。如果能放手让学生去选自己认为能赢的数,更能体现民主,突出平等。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中班的幼儿动作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动手能力较差,还需要加强。因此,我结合我园开展六个一活动,开展了一块红泥活动。幼儿本身对玩泥巴比较感兴趣,抓住幼儿兴趣点生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尝试侧身翻滚的方法,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锻炼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想象力,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侧身翻滚同时能够亲手制作出小刺猬。

活动准备:

1、和好的红泥巴若干。

2、牙签棒若干。

3、小纸球若干(果子)。

活动过程:

一、模仿动作:

1、教师扮演刺猬妈妈,模仿小刺猬走路,听着音乐进入活动场:“孩子们,跟妈妈去锻炼锻炼身体吧。”

2、侧身翻滚:练习本领

“孩子们你们看地上好多果子啊,我们把果子带回家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呀?”(愿意)

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不用手摘果子,那我们怎样才能把果子带回家呢?(用滚的方法)

3、那先让我来试一试,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师:我现赖作一个示范,你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做,

4、让幼儿互相把果子摘下来。

二、老师提问:

1、孩子们我们刚才学的哪一种小动物背果果,(小刺猬)

2、让幼儿观看刺猬的图片,(先出示小咕咚的图片,然后观察小刺猬的身体特征)。

三、手工制作

1、幼儿讲出刺猬的身体特征。你们愿不愿意制作一个小刺猬背果果?(愿意)

2、现在,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师先出示已做好的刺猬背果子的模型,然后做教师示范。)

3、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宝贝,你们自己选宝贝来做小刺猬背果子吧!

4、幼儿自由制作,教师指导。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纲要: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指南: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

活动由来:本次活动结合了奥尔夫音乐,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快慢,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并根据小班幼儿爱模仿、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的快和慢,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2、愿意听音乐,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打电话》、歌曲《加油歌》、《摇篮曲》、《百灵鸟》

活动重点: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初步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

活动难点:感受不同音乐的快和慢,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百灵鸟》进活动室,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能够听音乐动作合拍的进行律动,重点感受音乐中的高低音。

  二、观看课件 进行音乐欣赏。

1、出示课件:两座房子。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拨通不同房子的电话进行音乐欣赏。

师:小百灵鸟们,小动物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给其他小动物打电话,叫上他们一起去参加运动会吧。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欣赏两座不同房子的音乐。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倾听《加油歌》,体验快速音乐带来的快乐,并能够根据音乐做出相应动作。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倾听《摇篮曲》,体验舒缓音乐带来的放松感觉,并能够根据音乐做出相应动作。

3、音乐游戏《小动物运动会》

重点引导:引导幼儿伴随音乐根据不同的图片做出不同的反应,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结束部分 运动会结束了,我们一起回家吧!教师带领幼儿跟随舒缓音乐退场。

活动延伸:与表演区相结合,跟随不同的音乐佩戴头饰进行表演,如《两只小鸟》等音乐活动。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花花绿绿的瓶子和各种味道的消毒液、洗涤剂、化妆品非常吸引幼儿,他们可能会打开闻一闻,尝一尝,甚至当成饮料喝下去。家庭中这些装着“水”的瓶子如果管理不当,就存在着安全隐患。此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学习辨别瓶子里的各种“水”,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了解隐藏在瓶子里的危险。

活动目标:

1.认识洗涤剂、消毒液、驱虫剂等几种瓶装“水”,知道这些“水”有不同的作用。

2.了解不同作用的瓶装“水”隐藏着的危险,知道不能随便喝瓶子里的“水”。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1.请幼儿自带喜欢喝的瓶装饮料。

2.洗发水、消毒液、洗涤剂、防蚊水以及没贴标签的“水“各一瓶,纸和笔幼儿人手一份。

3.幼儿学习资源第12-15页。

活动过程:

1.认识能喝的“水”。

请幼儿展示自带饮料,分别说一说是什么饮料。

2.了解不能喝的“水”。

教师一一出示装有洗发水、消毒液、洗涤剂、防蚊水的瓶子,清幽看看这些“水”的颜色,闻闻他们的味道,说说是什么“水”,有什么用途,这些“水”能不能喝。

小结:饮料是可以喝的,洗涤剂、消毒液之类的“水”千万不能喝。

3.区分能喝的“水”和不能喝的“水”。

(1)教师将各种装“水”的瓶子混合摆放,请幼儿观察,说说这些装“水”的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请幼儿尝试把能喝的“水”和不能喝的“水”分类摆一摆。

4.出示一瓶没有标签的“水”,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

这瓶水没有标签,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水,它的颜色有些像可乐,我们能不能喝一点,尝一尝?

小结:没有标签的'瓶子里的“水”是不能喝的。这些特殊的“水”会伤害人,有的“毒水”很厉害,如果不小心喝错了,要马上告诉大人,还要立刻去医院。

5.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中《你能分清吗》《帮爸爸妈妈找错》,请幼儿观察:家中的饮料一般放在哪里?其他瓶子又放在哪里?

小结:有的洗涤剂、消毒水放在柜子里,有的洗涤剂放在洗手盆旁边,洗洁精放在水池旁边;浴液放在卫生间,香水、护肤液放在妈妈的梳妆台上;饮料一般放在冰箱里、餐桌上,小朋友想喝饮料时应该问一下家里的大人,确定能不能喝。

活动延伸:

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危险警示牌,回家后标记在特殊瓶装“水”处。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作为针对幼儿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追求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数量,而是重在激发幼儿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真理的欲望,鼓励幼儿主动求知,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在选材上,我选择了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

水是孩子常见的,幼儿都喜欢玩水,每次他们洗手,洗澡时都要好好地玩一番,把手压在水龙头喷水或让水顺胳膊流下来等等,如何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对生活中的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探索思考,积累日常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

2、提供足够的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这些大大小小的瓶子,不同瓶盖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所以孩子在玩中很自然,兴趣浓厚,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3、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兴趣被激发,自主探索是本活动的精髓,先玩身上有一个洞的瓶子,探索发现瓶子装进水时有哪些变化,通过操作得出水压和水速的关系,接着的喷水比赛游戏,让幼儿再次感知了水压和水速的关系,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让自己瓶中的水喷的远,随后在已有喷水经验的基础上,再让幼儿玩有两个洞的瓶子,并围绕哪个洞的水喷的远这一问题,让孩子由猜测——操作——验证,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4、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提问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双手和大脑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位积极、有效的参与者,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兴奋,同时教师又是一位良好师生互动的创造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活动的结尾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游戏,为本次活动做了一个有效的提升,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玩,在玩中学,在玩中建构提升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对人体的作用以及有关喝水的一些知识。

2、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喝饮料多喝水。

3、初步了解并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水、饮料等,有关什么时候喝水的图片,A、B字母卡等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知道人体需要水。

①教师提问: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通过观察实物投影知道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水。

2、知道水对人体的一些作用

①引导提问:我们人体各个部位都需要水,假如我们不喝水会怎么样呢? ②幼儿交流表述。

③教师小结水对人体的作用。

3、了解有关喝水的一些知识

①了解人一天大概要喝的水量。

②提问: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喝水?

③师:并不是什么水都可以喝,那什么水我们不能喝?

④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少喝饮料多喝水

师:有的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喝这些饮料(出示可乐、娃哈哈、奶茶等)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喝饮料还是多喝水?

4、游戏巩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幼儿玩 A、B竞猜游戏

①早上起来我们应该:(A)喝一杯水 ( B)喝一杯饮料

②平时我们应该这样做:(A)只是口渴要喝水 (B)不渴也要喝水

③我们人身上什么地方有水:(A)各个部分都有水(B)就血液里有水

④下的雨水:(A)是可以喝的(B)不能喝

5、拓展活动:给植物浇水

师:生活中除了人要喝水,动物、植物也要喝水,但它们也应该喝适量的水。幼儿给植物浇水,活动结束。

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

“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