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8K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慢、快拍球的动作要点。

2.初步掌握原地慢、快拍球的动作;能够随节奏拍球。

3.能积极尝试慢、快拍球;善于动脑筋,并能仔细观察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动作。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1.原地单手拍球比较熟练。

2.会玩“慢、快跑游戏”。

3.皮球若干,《兔子舞》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熟悉球性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听哨音,抱球“慢、快跑”游戏。

2.熟悉球性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做关于球的基本动作,引导幼儿学习抓球、压球、托球、抛球、转球的动作。

复习原地单手拍球

3.复习原地单手拍球的动作要求。

师:小朋友都能和皮球很好的玩游戏,那么我们一起来单手拍球10下,看谁能够连续不断。准备好,一起数。

二、尝试并探究慢、快拍球。

1.观察、比较两种不同的拍球方法。

(1)教师示范两种拍球方法,请小朋友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2)师:怎样能够把球拍的快,怎样能够拍的慢呢?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

2.幼儿自由分组,初步尝试练习。

3.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动作,引导幼儿说出慢、快拍球的要点。

教师总结:慢拍球的时候拍的时候用力,等它弹的很高再拍下去,拍快球就要重心低拍的越低就越快。

三、学习快、慢拍球。

1.幼儿根据教师口令慢、快拍球。

师:听好口令,我说慢你们就要拍的慢,我说快,马上加快速度拍,准备开始!

2.教师再次小结要点,引入哨音节奏概念。

师:拍的慢一定要记住让球弹的很高以后再拍下去,拍快球就要拍的低,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哨子,听好哨子声音,吹的短拍的快,吹的长拍的慢。

3.幼儿根据教师哨音慢、快拍球。

四、听音乐拍球游戏,感受拍球的节奏感。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感受节奏。

2.初步尝试跟随音乐节奏拍球。

师:你可以试一试听好音乐节奏,跟着节奏拍球,就像我们打节拍一样,一定要仔细听音乐哦!

3.教师请小朋友休息说一说怎么跟着节奏拍球。

4.分析好以后再次尝试跟随音乐节奏拍球。(教师可以帮着幼儿打节奏)

五、放松运动。

1.放松手臂和手指,体前屈和蹲起跳练习。

2.指导幼儿甩甩手,拍拍腰,捶捶背等动作。

【活动反思】

1 通过以上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在过程中学到的远远不只是拍球的技能,而是遇到困难,自己会思考

2 在过程中幼儿展现出了不怕困难,勇于尝试,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像这样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冷静思考,充分展现我们的想像力,调动我们的思维,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3对于这一节课达到的效果很好,虽然有一些幼儿拍得不是很有效,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很认真,用心。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找出解决方法。

4 如果重新上这一节课,我会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让幼儿们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从一边引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为:

1、初步了解蝴蝶的一生。

2、激发幼儿对昆虫探索的欲望

3、尝试画出蝴蝶一生的演变过程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蝴蝶。

2、物质准备:卵、毛毛虫、蛹、蝴蝶图片若干、课件(各种各样的蝴蝶图片、蝴蝶一生转变过程的碟片)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兴趣引入:

小朋友们好,我是快乐的蝴蝶姐姐,今天我想邀请大家到我们美丽的蝴蝶谷去做客,你们想去么?(想)于是,在欢快的音乐中,我带领幼儿飞到活动室中间坐好。

2、感受蝴蝶种类的多样性瞧,美丽的蝴蝶谷到了。(课件出示蝴蝶谷图片)快看呀,我的好朋友都来欢迎大家啦!出示课件蝴蝶幻灯片。(在悠扬的《化蝶》音乐声中,一只只漂亮的蝴蝶映入幼儿眼帘,把幼儿带到了一个美丽的蝴蝶世界。)

(二)设置疑问小朋友

你们刚才看到的只是我们蝴蝶家族当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我们蝴蝶可是一个大家族,分布于世界各地,一共有好几千中呢!咦?小朋友,你知道我小的时候长得什么样么?

“我小时候到底长得什么样?真的像小朋友说的那样么?现在我给大家看一看我小时候的照片吧。这时教师逐幅出示:蛹、卵、毛毛虫、蝴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猜名称、特点。到底哪一张是我刚出生时的照片?我慢慢长大又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猜想验证

1、猜想:请幼儿分组自由按顺序排列,并说一说理由。(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排列顺序了解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2、验证:到底哪一组排列的对呢?还是请大家看一看我的生长录像吧。(播放课件:蝴蝶的一生。)

3、教师提问集体订正。

(1)妈妈把我生在哪里?为什么把我生在叶子的背面?这时大家叫我什么名字?

(2)我从卵里钻出来变成了什么?我喜欢吃什么?

(3)我变成大毛毛虫以后会做什么事情?大家给我起了什么名字?

(4)我从蛹里钻出来又变成了什么?

(四)自由创作

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创作。在音乐中画出蝴蝶一生的演变过程,回家讲述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由于蝴蝶的生长过程比较长,幼儿不易观察到,而且,毛毛虫变蝴蝶的特殊性对于现阶段的幼儿来说难于理解,因而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标本、图片以及ppt的科普小故事,从中发挥其优越性,服务于教学活动。形象的标本、图片,生动有趣的科普小故事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理解,使幼儿在探索中了解了蝴蝶成长的规律和变化。 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幼儿为主体,我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看、想、说、做等,充分发挥了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同时我还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把说的权力交给幼儿,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起着启发、引导的作用,并且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看看说说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快乐。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和想法,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和想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

教学课时:

一教时

教学理论依据:

5~6岁幼儿的自我人格已逐渐形成,而且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成长的关键期,怎样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社会性发展呢?于是在大班《我自己》的主题活动背景下,我选择了《小猪的爱情》这本绘本,它画面色彩鲜明,动物特征凸显,故事情节简单,易于大班幼儿观察、推测和表达,在幼儿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些动物(小鱼、小蜜蜂、长颈鹿、大象等)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的同时,希望借助作品情节的展开,通过看看说说、猜猜议议,了解小猪寻找女朋友的经历,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中幽默与快乐,感受动物之间的"爱情"(友情)并初步感受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朋友和"爱"。

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已有的情感认知经验,我从和孩子聊聊心中爱的话题开始导入,随后借助媒体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猪哥哥找女朋友的过程,鼓励他们在故事情境中利用认识经验想象、推测和表达,初步感悟到什么才是合适。最后,通过观看各种动物的有趣动画,了解其他动物之间的友情,从而迁移经验、拓展经验,引发幼儿后续探究与发现动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聊聊孩子们心中爱的话题,引出故事导入主题1、交代故事名字:《小猪的爱情》。(播放PPT1)2、重点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爱情吗?

小结:爱情的味道是甜甜的、暖暖的,就像爸爸妈妈在一起一样,相亲相爱,好幸福啊。

二、说说猪哥哥找女朋友的过程,感受合适才是最好重点问题:

1、(播放PPT2)你们猜猪哥哥会想找一个怎样的、特别的女朋友呢?

2、(播放PPT3)小鱼妹妹会答应猪哥哥的请求吗?它会怎么说呢?

小结:(播放PPT4)哦,看来小鱼和猪哥哥生活在一起倒真不合适,因为小鱼生活在水里。

3、(播放PPT5)猪哥哥对小蜜蜂说什么?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的呢?它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播放PPT6)是呀,他们的本领和生活习惯那么不一样,生活在一起好像是不合适哦!

4、(播放PPT7)看,猪哥哥又找到了谁做他的女朋友呀?你们觉得他会成功吗?

推进:如果它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同伴交流,大胆表达)小结:(播放PPT8)长颈鹿个子太高,大象体形太大,生活在一起很不方便。

5、到底谁才合适猪哥哥、能做他的女朋友呢?

6、(播放PPT9)瞧,谁来了?你从哪里看出这是猪妹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表达)

7、(播放PPT1-10)完整欣赏配乐故事(完整故事附后)这个故事你喜欢吗?觉得哪里非常有趣?

现在猪哥哥幸福吗?为什么?

●小结:猪哥哥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女朋友……

三、观看各种动物的有趣动画,进一步感受迁移经验重点问题:小猪在寻找合适自己的女朋友,其他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专家点评(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幼教教研员肖燕萍):

《小猪的爱情》是从海豚绘本花园系列中,寻找到的一本外国绘本。绘本画面色彩鲜明,动物形象特征明显、故事情节简单生动。而且每一页上的文字寥寥无几,更是让孩子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观察,尽情地发挥想象。这样一节活动可以说是幸福、温馨,并充满生活情趣的`绘本教学活动。

一、目标定位清晰,价值取向准确这本绘本作家所传递的是"只有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这一有助于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话题放在大班比较合适。于是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邵老师最终把活动的价值点定位在: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幽默、快乐,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推测和想法,初步理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并将其作为本次活动的目标,旨在通过看看说说猪哥哥找女朋友的过程,鼓励孩子在故事情境中利用认识经验想象、推测和表达,初步感悟到什么才是合适。同时,在观察、猜测动物过程中,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些动物(小鱼、小蜜蜂、长颈鹿、大象等)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因此,本次活动的价值取向比较准确,在语言活动中注重了思维能力、社会性的发展,使语言教育的整合功能得以充分体现。

二、注重有效提问,引发多元互动有效的提问应该围绕和紧扣主流目标。邵老师根据目标寻找故事的重点内容、放大重点画面的观察来设计关键提问。在设计重点提问时,邵老师遵循了一个原则:如果是同一答案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问,从而激发幼儿不同思维。当师生互动的时候,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敢说吗?想说吗?会说吗?绘本教学中既重视幼儿表达能力培养,更注重了幼儿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点:

1.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邵老师借《小猪的爱情》的有趣画面,让幼儿猜测故事中重要情节,如:当故事开始得知猪哥哥要去找特别的女朋友了,于是她马上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猪哥哥想找个怎样的、特别的女朋友呢?"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的说"会找个漂亮的、聪明的",有的说"善良的",他们能从多元的维度回答。又如:小蜜蜂为什么一声不吭的呢?这样的问题一下子使幼儿积极动脑,通过分析、综合、寻求多种答案。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2.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幼儿绘本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小猪的爱情》活动中,邵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鱼妹妹会答应猪哥哥的邀请吗?她会怎么说呢?"而不是直接问: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观察到猪哥哥找到长颈鹿和大象的画面时,邵老师没有再用前两个找小鱼和蜜蜂情节的提问方式,而是注重了回归生活情趣,问道:"如果它们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问题一抛出,幼儿的思维更积极了,有的说"长颈鹿家的门把手太高,小猪个小够不着"、有的说"大象的个子太大,小猪和他生活在一起会被压死的",还有的想到了上洗手间说"马桶太高,猪哥哥爬不上去;马桶太大,小猪会掉进去的。"显然,幼儿表达时语言更丰富了,同时对清晰和连贯表述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越来越喜欢说了。

三、把握活动现场,体现适时回应绘本教学中,当幼儿回答完整清晰时,邵老师及时肯定幼儿"说得真清楚"、"说得真好,让我们一听就明白了"。在幼儿猜测时,她用"有可能"、"有道理"、"真有趣"等正面、积极的回应,鼓励幼儿继续大胆推测、想象,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又如在猪哥哥非常苦恼环节"谁才适合猪哥哥呢?"个别幼儿马上说道:"猪姐姐、猪妹妹",于是邵老师马上将个体的回答抛向全体幼儿,"猪妹妹?!同意吗?是你们说的那样吗?"从而引发同伴的共鸣,调动积极情感。

四、善于以情动人,注重情感体验绘本教学中情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而根据情节发展需要巧用音乐背景,对烘托活动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猪的爱情》活动PPT的设计中,故事的开头"小猪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环节需要用欢快的音乐衬托,到了猪哥哥苦恼"找女朋友怎么这么困难"情节时就要用比较悲伤的背景音乐,最后"猪哥哥和猪妹妹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结尾处,节选了一段悠扬的进行曲。的确,在欣赏绘本故事时,能配上这几段不同性质的音乐,能让幼儿更身临其境,进一步得到了更强情感体验。所以绘本教学中"温情"是不可缺的元素。

一节优质课的精彩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要制造精彩,必须要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积淀;要制造精彩,必须要有幼儿前期丰富生活认知经验的积累;要制造精彩,必须要有教师现场回应的智慧。三个必须都无法一朝铸就,而是要在平时多积累、多实践、多创新。希望邵老师能继续做个智慧的教师,不断地创造精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体验超市购物的乐趣以及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经验。

2.能运用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并清楚地表述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运用己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物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10的减法。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物质准备:画有货架和贴有1——9元价格标签的商品图片布置成“超市”场景图,算式记录卡每人一张,笔若干,《操作材料(二)》中的《超市购物》。

(三)活动过程

1.玩“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加法。

(1)教师出示“超市”场景图,幼儿观察货架。

教师:超市里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每行商品有什么共同用途,每行商品可取什么共同名称?(学习用具、玩具、食品)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超市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说一说所买的两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一共需要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买的两种商品,以及总价。讲述自己购买商品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小结:买两种商品,总价不超过10元。有多种组合方法。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教师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2+3=5,买了2元钱的口香糖和3元钱的卷笔刀一共需要5元钱。

(4)从2+3=5的算式进行猜测,说一说除了买口香糖和卷笔刀外,5元钱还可以买两样什么商品?

猜一猜老师用5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如用5元钱买了一个玩具和一种食物,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当幼儿说出多种结果后,告诉幼儿买的食物是冰棍,让幼儿猜另一样玩具是什么?

用以上的方法猜一猜老师用10元钱买了哪两种商品。

(5)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加法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任意买两种商品,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2.玩“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学习10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10元钱到超市买一种商品,说一说所买的这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商品后还剩下多少钱。

边看场景图边进行“还剩多少钱”的购物游戏。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用10元钱购买一种商品的事情。如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2)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商品的事情。

提问: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10-3=7,,10元钱买了3元钱的饼干还剩下7元钱。

(3)幼儿再次进行买商品的活动并学习用减法列算式进行记录。

幼儿两两结伴,每人用10元钱任意买一种商品,算一算剩多少钱,先将算式写在算式记录卡上,再互相讲述自己买商品和找零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3.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1)幼儿根据《超市购物》的指导语做练习:帮明明算一算买两样商品需要花多少钱?拿10元钱买一件商品,还应找多少钱?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检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性综合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4.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难点是半点的认识。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两只、挂图

学具:小钟表模型人手一个、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 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 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半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以及“一点半、两点半、三点半……六点半”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7点半,8点,8点半,9点,9点半,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教学反思

根据我们班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设计了认识时钟的主题活动,并预设了活动的目标:

1、了解表现时间的各种不同方式。

2、感觉时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时钟时,我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为幼儿准备了时钟模型和关于幼儿园的一些时间安排,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这节教育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但了感受到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认识了整点和半点的表示方法,而且从中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

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小百科:钟,酒器,也是盛酒容器的一种,盛行于汉代,”亦作为古代容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