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模板锦集8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模板锦集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6W 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模板锦集8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2、尝试用橡皮泥搓、压、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迁移以往感知,表现五官经验,大胆创作,增进同伴间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橡皮泥工具、人物表情挂图、黑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1、通过观察挂图提问:“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笑时眉毛弯弯的眼睛眯了起来……)“请你学一学”(幼儿大胆表演,感觉表情的变化)

2、组织幼儿观察好朋友的面部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

“他现在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笑眯眯的、皱眉头的……)“谁愿意把你好朋友的表情画到黑板上?”(个别幼儿上前简单绘画)

二、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搓、压、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1、讨论制作方法提问:“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子的脸?”(哭的、笑得……)“怎么做呢?”

(面部可以先搓圆、然后压扁,用小刀切割出人的脸部,也可以分别制作出人的五官)

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指导提问:“你做的是谁?”

“他是什么样子的?”

“他的头发、身子是什么样子的?”(指导个别能力强的孩子)

三、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问:“请你猜猜这是谁的脸?”

“你最喜欢哪张脸?为什么?”(引导孩子从五官整体布局分析)

四、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在下课时制作好朋友的身子。

活动反思:

大班泥工活动教案:《好朋友的脸》,在活动中我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尝试用橡皮泥搓、压、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迁移以往感知,表现五官经验,大胆创作,增进同伴的情感。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来了启发和深思,使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活动中孩子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快乐并收获着。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了解项链的制作方法并尝试用有规律和对称的方法穿项链。

2.通过项链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了解项链的制作方法并尝试用有规律和对称的方法穿项链。

活动难点:

通过项链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细绳每人一根,木珠每人1个、彩色吸管、公主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公主图片,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贵客,你们看她是谁?

(是白雪公主!)

提问:公主今天要去参加舞会,你们看她打扮得漂亮吗?哪里漂亮?

(漂亮!她穿着很华丽的裙子!头上戴着蝴蝶结,她还戴着项链等。)

师:你们想和她一起去参加舞会吗?

(想)

提问:可是我们没打扮过!也没有漂亮的项链,怎么办呢?

(让我们自己来做吧!)

小结:我们也要为自己制作一条美丽的项链去参加舞会。

 二、观察项链,了解舞会项链的特点

提问:你们看公主的项链有什么特点?

(她的项链有两种颜色,红色和蓝色。提示幼儿有规律一词)

提问:红色和蓝色是怎么排队的?

(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地排队)

提问:除了可以一个隔一个地排队,还可以怎样排队?

(两个隔一个或多种颜色按一定规律排队等)

师:你们真棒!看来我们可以做出比公主的项链更漂亮的项链了!

提问:那么我们再找找除了颜色有规律还有什么特点?

(项链的中间有个吊坠等)

提问:你们仔细看,吊坠的左边和吊坠的右边一样吗?这叫什么?

(左边和右边一样,这叫对称)

小结:对!这条项链除了颜色有规律以外,它还是左右对称的!

三、幼儿自主制作项链

师出示项链:你们看!我们找到刚才的两个特点以后,我就成功做出了一条漂亮的项链了!你们看,我的项链跟公主的一样吗?

(颜色多了一种等!)

提问:那么你们等会想做一条怎样的项链呢?

(我想做一条红黄蓝一个隔一个的项链,上面还要有个吊坠等。)

师:好,那就开始动手吧。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已将细绳的一头用玻璃胶粘在桌子上,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将细绳扯下以免穿好的吸管掉落。

小结:小朋友们做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漂亮的项链,我们都可以去参加舞会啦。

四、交流及展示幼儿制作的项链

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项链戴到脖子上,请若干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提问:你制作的项链有什么特点?你觉得人你现在美吗?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舞会好吗?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标志的设计要求,尝试用简单的图案来设计天气标志。

2、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设计标志,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常见的天气符号、不同天气图片、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什么是标志?标志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案?说说你知道的标志。

(2)教师出示常见的标志让幼儿观赏。

(3)请幼儿说说这些标志的特征。

小结:标志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征的记号。它简单、色彩单一、让人一看就能明白。

2、设计天气标志

(1)今天我接到一个任务,气象站的叔叔阿姨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她们设计天气标志,你们有没有信心设计?(2)今天设计的天气标志有暴雨、台风、高温、大雪的天气标志,请你们分组设计。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分成若干组设计一种天气标志图。

3、标志展示,幼儿互相评价和欣赏。

活动延伸

1、幼儿在合适的地方张贴天气标志。

2、设置天气播报栏,值日生每天轮流记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2、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变形的人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创作了许多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幼儿园的孩子该怎么去欣赏、思考、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发掘自身艺术天赋呢?幼儿教师在丰富自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欣赏层次的特点创设以下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美感,尊重每个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并捕捉艺术作品中的光点,对于作品中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并提供实践的机会。本活动在孩子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欣赏《三个音乐家》这幅作品,让幼儿了解并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大胆想象,创造变形人,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孩子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活动准备(材料的场地安排)

1、材料准备:

第一组:作品《三个音乐家》一幅,电视机一台,视频展示台一台,儿童刊物一份;

第二组:25cm 25cm钉板及彩色皮筋4套,磁性可变脸谱4套,各形状彩色积木4筐,不同形状的百色纸板(三角形、方形、梯形、不规则形)6张,大小、色彩不同的纸片6小筐,胶棒6支,地毯2块;

第三组:纤化纸18张,油画棒6盒,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6个调色盘,大小号不同的水粉笔6套(每套3支),水盆6个,抹布6块,各色日本彩纸若干,剪刀6把,胶棒6支,小筐6个。

2、场地安排:

材料及代号:钉板①;彩色皮筋②;可变脸谱③;彩色积木④;不同形状的白纸板⑤;大小不同的彩纸片⑥(筐内加胶棒)以下代号代表材料。

欣赏:

1、操作活动《有趣的变形人》:

请幼儿进入地毯①,每人选择一种游戏形式,创作《变形人》。幼儿可趴,可坐,可跪于地毯上,寻找自己最舒适的姿态予以创作,教师陪伴幼儿创作,不予评价,创作好的幼儿便集中坐在地毯①上(时间约五分钟)。

2、欣赏作品《三个音乐家》: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班牙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的名字叫毕加索。(教师打开视频展示台,作品便放大于电视屏幕上,师生共同欣赏)

(1)“你看到了什么?”

“毕加索画的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出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请幼儿在画面上自由寻找哪些地方用到了变形。

(2)了解变形的方法,感受变形后的视觉效果;

“这幅作品中用到了哪些线条?”

“作品中用得最多是什么形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大量的方形,让人感觉硬、重、素、痛苦……)

(3)体会变形产生的艺术效果。

“毕加索用了大量的方形来表现人物,你感觉这三个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穷苦,悲惨……)

“你觉得他们会在哪儿演奏乐曲呢?”

(4)总体体会作品的内涵:

“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

“你觉得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黄色)

“黄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安静、象金子,………)

“毕加索用变形的方法,用大量的方形来画人,又用了很多的黄颜色,你觉得这幅作品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5)教师小结:其实毕加索的每幅作品都需要我们细心地,耐心地去欣赏,去思考,而且每一次欣赏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感觉。

(6)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作品取名字。

创作:

1、介绍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请幼儿欣赏幼儿刊物上的一幅作品(以弧线为主,用圆形表现人物,让幼儿知道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变形的方法,并感受此种风格的变形。

2、大胆想象,创作变形人

幼儿用不同的材料予以创作

(1)用油画棒在纤化纸上画变形人;

(2)用水粉颜料在纤化纸上画变形人;

(3)用彩纸在纤化纸上剪贴变形人。

孩子们对线条、形状、色彩的感受,加深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让幼儿体会到画面人物生活的痛苦、悲惨以及假装的幽默;强烈的色彩让幼儿体会到作者心中对光明、幸福地渴望。孩子在给作品取名字时说出了《毕加索的乐队》、《三个悲惨的音乐家》等较有水准的名字,对作品中变形的艺术手法,兴趣强烈,并体会到了变形所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创作欲望强,作品有特色,反映个性,体现了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1、孩子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背景色彩,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冷色或暖色,运用谐调或对比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完整。

2、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描述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等,体现幼儿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活动反思:

一般幼儿在绘画人物时,大多数幼儿只会画正面的人物,不同姿势的人基本上都不会画,这方面很薄弱,针对幼儿的特务,我们设计了这节让幼儿摆人物不同姿势的造型。让他们在认识了解了人物的不同部位,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粘贴、拼装、组合的技能。

这节活动形式比较多,先让幼儿观察不同姿势,后模仿,再让幼儿摆放的同时,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时时体现以幼儿为中心,引导他们去充分发挥想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

活动环节设计紧凑、巧妙,动静交替,形式多,幼儿比较感兴趣,重点、难点突出,幼儿基本上都掌握,并且操作性强,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地进行摆放,幼儿摆放的姿势比较多,对于交代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每个幼儿都很快完成了一幅作品,最后添画时,有些幼儿想象很丰富,还给画面装饰、美化。

小百科:变形,是指改变原来的形态。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5

本次活动来源于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下的一节美术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围绕绘画活动展开,故设计了本次《会变的鸟儿》这一教学活动。

一、选择的内容

1、生活性原则

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当我们的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仔细观察后就能借助这一生活经验进行绘画。当绘画的内容是孩子很熟悉的、已知事物时,孩子的思维就被激活,喜欢施展自己的已有经验。幼儿的绘画就能从一个仅为学习某种绘画技能的无意义空间,成为幼儿表现世界的有意义的尝试。同时,随着生活经验的拓展,技巧难点也迎刃而解。如本次《会变的鸟儿》这一绘画内容其实是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想象画树,幼儿已有经验对树的外形特征已经非常熟知,同时利用自己的小手也较趣味性,所以幼儿的兴趣一直处于高涨。

2、欣赏性原则

我们的孩子比较直观,喜欢美的事物,我们教师正好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给与孩子一种美的欣赏。如,在活动中,利用了音乐欣赏,引导幼儿融入到一种意境中,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播放一些较美的范例,让幼儿能从中感受到小手变树的美。

3、性原则

在幼儿操作绘画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进行,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观察同伴的优点,今后能利用到自身的绘画中。在最后环节,提问:小鸟们,你们喜欢到那棵树上做窝呢?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树的高大、树叶的茂盛等等来同伴的优点。

二、活动的模式

模式:音乐导入--情境创设--示范操作--交流

第一阶段:音乐导入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利用优美抒情的音乐这是我们在情景绘画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带领幼儿进入到情境中。

第二阶段:情境创设

在音乐欣赏进入森林的情景中,引出小鸟最喜欢在森林里歌唱。接着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来做只小鸟,飞呀飞呀飞到森林中。第一次感受小手能变出一只小鸟为下一阶段用小手来画树做了铺垫。创设小鸟飞到森林里飞累了,变成一座小山休息一下,接着小猴来爬山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在这一情景中融入技能要求。

第三阶段:示范操作

在集体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清晰示范讲解能为幼儿操作起到作用。在示范讲解过程中,利用情景融入技能让幼儿能更清晰绘画的要求。比如:在小猴爬山的过程中,就是教师利用画笔沿着手指把手形绘画出来,并提问:爬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不仅拓展到生活中的爬山注意点而且将绘画技能展现出来,那就是爬山的时候要站稳,不能把笔离开画纸。

第四阶段:交流

通常在绘画教学活动后,进行交流。在本次活动中,利用一张KT板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幼儿们扮演小鸟并提问:"你们喜欢到那棵树上做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绘画的树的外形、树叶的茂盛度以及画面的布局等等,来同伴的作品。同时学习同伴的优点。

三、活动的方法

1、情趣语言法

这种情景性的语言,可以任意组织,只要符合逻辑,能化解技能难点即可。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情发挥自己在语言教学、谈话等方面的语言想象力,各显神通。比如在《会变的鸟儿》中,为了引导幼儿能利用手指涂抹的作画方法,我这样说道:"这可是一棵有魔法的树哦,让你们的小树变成一棵会发光的小树。"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小树孤零零时,我又引导"别让你们的小树朋友一个人哦,让它的好朋友都来做客。"等等,技能传授有各种要求,教师要根据绘画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情景化,能信马由疆、轻车熟驾地操控情景,技能的传授就水到渠成。

2、范例欣赏法

在如何使用范例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不能让范例成为幼儿想象力发展,及自由表达的绊脚石,又不能让范例缺失。因为孩子缺乏相应的表现能力,无限度的开放,只会让技能空白的孩子拿出了"粗制滥造"的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就拓宽了"范例"的概念,把名画、的照片、影象、图片及其他优秀的幼儿作品等,都纳入"范例"的范畴。根据活动特点选择使用这些范例,让孩子的视野更开阔,多角度领会绘画主题,丰富的视觉感受,唤醒孩子的经验和想象。在本次活动幼儿操作环节,我也利用了事先较成功的图片、以及其他类型的树的图片给与幼儿欣赏并且降低幼儿绘画的坡度。

问题:

1、在活动中教师在幼儿经验的拓展方面较少,提问太过局限。

2、在树叶的绘画过程中教师未能明确树叶的形状要求,以致幼儿的树叶只是简略的一根,未能表现两头尖中间圆的形状。

改进设想:

1、在提问的预设与回应中应更多的进行预设,能从认知、能力方面整合在美术活动中更多的提升幼儿。

2、在操作过程中环节的要求要更清晰,以及重难点的.突破能通过指导性的语言进行突破。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6

美术活动——会话“画”的石头

设计思路

我园地处长江边,江边有许多沙石场。孩子们最喜欢在沙堆旁玩沙子,而且每次总会捡回一些“宝石”(小石头)。这些小石头颜色不一,形状各异,可塑性强。《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以石头为主材料,加以颜料、丝带、毛线等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对石头进行装饰,使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体验感受美与表现美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想办法将两块或更多块石头粘在一起。

2.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大胆想象,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创造性地装饰石头。

3.体验使石头说“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地装饰石头。

活动难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头画,并能想办法将两块或更多块石头粘在一起。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各种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石头。

(2)水粉颜料、排笔、玻璃胶、棉签、毛线、橡皮泥、丝带、螺壳等辅助材料。

(3)课件:《会说“画”的石头》。

2.场地准备

设置展区——石头城,将收集的有关石头彩塑的图书、图片资料以及石头工艺品等布置在其中,供幼儿观赏。

活动过程

1.欣赏他人之作,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前些天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宝石”,看看这些“宝石”有什么不一样?猜猜它们可以干什么?

师:老师见过一些被装饰过的石头,觉得很不错,就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用。

师:(逐一出示课件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石头。)

师:我们的石头能不能也变得很精美呢?怎么变?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想象,自由表述。

评析: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他们所熟悉的石头和熟悉的形象,不仅营造了积极讨论的氛围,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而且激发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打下伏笔。

2.启发诱导,积累创作经验。

师:每人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鱼、乌龟、瓢虫、脸蛋儿……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可以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得更像脸蛋儿、乌龟、瓢虫和鱼呢?

幼:用橡皮泥做眼睛,把丝带粘在石头后面做尾巴,就变成了金鱼。

幼:用颜料在石头上画出眼睛和花纹,就会变出石头瓢虫。

师:(出示两块石头)用两块石头能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小和尚,一块当头,一块当身体。

师: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把两块石头粘起来?

幼:透明胶、双面胶、固体胶、橡皮泥……

师:这些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都去试一试,看行不行。

师:我今天还带来一种材料,叫玻璃胶,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演示操作方法。)

师:可以让更多的石头接在一起说“画”吗?

评析:通过想像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而新《纲要》倡导的正是这种自由表达与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3.幼儿尝试创作。

师:每张桌上都有一份参考图,待会儿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大胆创作,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敏锐察觉幼儿的需要,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形成探究合作式的师生互动,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达。

评析: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活动中参考图的投放,为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了可靠的支架,让他们获得恰当的帮助,使他们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帮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艺术创造力。

4.作品赏析。

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陈列到“石头城”的展台上,鼓励没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评析: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即使没来得及完成的,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鼓励没完成作品的孩子继续操作,鼓励其他孩子迁移经验再创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取了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石头为主材料,让幼儿通过赏、想、讲、创等环节,来感受石头作品的美妙,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幼儿的想像,从而发展自身的知觉、美感和表现力。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览赏析,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歌曲《捏面人》,把说和唱巧妙的结合起来,孩子们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捏面人、吹糖人和画糖人是我国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它们以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内容为制作题材,用不同的形式来刻画。其中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深刻地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我设计了《糖人》的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糖人造型的饱满和线条的匀称,并尝试用胶枪画糖人。

2、乐意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糖人艺术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应学过歌曲《捏泥人》,并对我国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充电式安全儿童胶枪、金色胶棒和垫板人手一套、有关画糖人的视频、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主题。

(1)师:最近我们学了一首关于捏面人的歌曲,歌曲里捏面人的师父捏了哪些人物?

(2)师:捏面人是我国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一种艺术样式。除了捏面人还有一些小朋友喜爱的关于食糖的制作。想必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肯定见过“画糖人”。

2、了解画糖人的作画内容。

(1)播放视频。

视频里画的是什么糖人?

(2)出示图片,教师介绍。

师:一般大多数画十二生肖的会比较多,还会画其他的一些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内容也会进入糖人的世界,如自行车、小猪佩奇等,有时还会用糖画字。

(3)提问:你觉得糖人的线条是怎样的?

(饱满、匀称)

3、介绍用胶枪画糖人的方式。

(1)出示事先画好的“糖人”。

师:这是我画的糖人,猜猜我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师:由于我没有画糖人师傅那样的工具,所以我找了胶枪来帮忙,把金色的胶棒放进胶,用溶解出来的胶画了一个糖人,是不是和真的糖人很像?

(2)播放视频,了解用胶枪画“糖人”的方法。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糖人”的每一个部位都要连在一起。线条要粗,以免撕的时候断掉。画好后,将糖人从垫板上撕下来,在糖人的背面滴上胶,把木棒粘到糖人的背面。

(3)回顾制作方法。

画糖人(每个部位都连在一起)——撕糖人——粘木棒

4、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慢慢挤胶枪。

5、作品评价,活动结束。

将幼儿作品插在泡沫上进行展示,并请部分幼儿介绍。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梦》,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

2、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梦。

2、幼儿作画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毕加索的作品《梦》,师生共同欣赏。 师: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一个大画家名字叫毕加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幅画。

二、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

1、师:画家画了一位什么人?她在做什么?(点击鼠标,出现作品《梦》)生:画家画了一位阿姨靠在沙发上睡得好香,她在做梦呢? 师:我们来学学她的样子。

2、师:红红的,软软的沙发,衬托出阿姨粉红色的手臂,画家把它画得大大的,用了暖色的调子,小朋友,你们能感觉到红色和黄色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暖洋洋的。

3、师:阿姨正在做梦,我们看看好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背景出现蓝色夜空) 生:梦见了蓝色的夜晚,现在阿姨睡在冷色的调子里,不但睡得温暖、香甜,而且还很安静。

4、师:她还在做梦呢?梦见了她睡在沙漠里,红色为主的沙漠给人什么感觉?(点击鼠标,切换背景) 生:炎热的感觉。

5、师:她还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切换背景) 生:绿色的草地,以绿色为主的草地,让我们感觉空气很好,阿姨睡得很舒服。

6、师:她还梦见了什么?(点击鼠标,出现背景) 生:她梦见自己睡在海边,蓝色的海水,让我们感觉海边好像有风要吹过来,很凉爽。

三、启发幼儿作画 小朋友,阿姨还梦见了什么?比如:她在阳台的月光下,或者绿色的花园里,不同环境的背景色调给我们的感觉不同,请你试试看,等会儿,我让阿姨搬到你那里去,好吗?

四、过程指导

1、对没构思好的幼儿,帮助其建立构思。

2、对不太敢表现的幼儿,鼓励其大胆表现。

3、通过表扬提示幼儿大胆使用色彩,涂画背景。

五、评价 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幼儿作品,请全班幼儿一起体验背景变化后的感受。

课件设计思路与教学活动反思

一、设计思路 封面 以蓝色泡泡模板为背景,依次出现美术欣赏、梦、设计者、制作者。

图片一 以盒式向内收缩出现名画《梦》,供幼儿欣赏,感受《梦》的意境。

图片三 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剪贴,去掉人物的背景

图片四 人物不变,插入蓝色夜空背景,让孩子感受蓝色给人冷、安静的感觉。

图片五 人物置于顶层,插入沙漠背景,让孩子感受红色给人暖、热的感觉。

图片六 人物置于顶层,插入绿色草地背景,让孩子感受绿色给人空气清馨的感觉。

图片七 人物置于顶层,插入海边背景,让孩子感受淡蓝色给人凉爽的感觉。

图片八 出现名画《梦》、图片四、五、六、七,供幼儿欣赏,鼓励幼儿大胆用色涂画背景。

封底 和封面背景相同,依次出现多谢指教等字样。

二、教学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名画欣赏,毕加索的《梦》,引导幼儿发现美并体验这种感受;其次是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首先,设计的课件《梦》色彩鲜艳明快,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法中的图片,让图片活了起来。其次,名画的背景采用蒙太奇式的切换,让孩子充分感受随着背景色调的变化,而引起的不同心理感受,这样幼儿很容易将抽象的色调理解转化为直观感受。课件取代了幻灯片的不覆盖性、多变形,名画的色彩明亮、课件制作巧妙,在这里课件发挥了它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对背景的设计大胆而丰富,小部分孩子画的非常有创意,大部分孩子想的奇妙却难以表达。孩子们很喜欢创作画,今后我将多设计想象画课题,开拓幼儿的思路,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