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有关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有关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4W 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读本和自身经验,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1)教师翻开大书的第1页,提问: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蜡烛?

(2)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游戏?请幼儿看书的第2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游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出示书的第3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像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4)出示遮住人物的第4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像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5)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5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6)出示第6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7)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的情节。

(8)出示第8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3.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完整地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

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游戏,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们跟着做什么?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4.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幼儿自己拿一本小书,跟着教师进行故事的指读,并注意引导幼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指读。

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游戏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游戏。

(3)幼儿组合影子的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活动反思:

本课学后,课文基本上能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明白了“人”和“影子”“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二、通过图文结合,并抓住关键的词语,使学生明白“前-后”、“左-右”是两对反义词,而且还明白了它们也是表示方向的词,并还能自己再找出表示方向的词语。例如:“东西南北,上中下”等,并感受到了“人和影子”是一对好朋友,而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一样,总是跟着我。

这节课学习后,大部分学生能以自己为中心,说出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右面是谁,有极个别学生说不完整。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白,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实践中去理解、去观察,并带领他们做做“踩影子”的游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象形字 "山、水、日、木、竹、田、月、果"。

2、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3、大胆表述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课件、人手1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PPT,激发幼儿对"象形字"的观察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T:"在这幅图画中,你们都看到些什么?你们们觉得这些记号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的呢?"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神奇的象形文字》含PPT课件

4.教师出示PPT,展示"山、水、木、果"4张真实图片,请幼儿将图片与古文字配对连线,验证他们对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确。

T:"请把这些图片和古文字配对,谁和谁是一家人?"

T:"为什么你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

三、让幼儿了解现代汉字中也有一部分是象形字,不过比古文字更简单一点。

T:"请随意抽取一张古字卡,与它对应的现代汉字卡是什么?"

四、请幼儿自主观察图片,说说古文字的象形特点。

T:"太阳是圆圆的球体,在中间加一点表示它会发出光和热。"

T:"月亮有时是弯弯的,中间一条线表示晚上也会有亮光"

T:"笔直的竹干上长出一片片向下垂的'竹叶,这就是竹子。"

T:"大块稻田就是一个方形,里面的田埂把它分成一格一格的。"

T:"三个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脉。"

T:"弯弯的曲线表示水波纹,风吹过来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水纹。"

T:"一条直线是树干,下面的线条是树根,上面的线条是树枝,树也是木。"

T:"果子长在树上,所以就在"木"上用圆圈表示树冠,里面的十字表示它结了好多果子。"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八个象形字,其实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象形字还有许多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要求:

1、在故事的情境中,帮助幼儿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帮助幼儿建立时间概念,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表述。

活动准备:有关故事的PPT、水彩笔若干支、定时器一只。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表

1、教师出示一个圆,问幼儿:像什么?(幼儿回答问题时,重点关注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2、教师提问:如果把圆变成钟表还需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3、认知各种名称的钟表:台钟、落地钟等。

出示各种钟表的PPT:人们很聪明,为了方便看时间,还设计了可以摆放在各个地方的钟表。(引导幼儿逐一认识台钟、落地钟等,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激发对钟表的兴趣。)

二、欣赏故事,熟悉故事情节

1、交代故事名称。

教师:你们喜欢钟表,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钟表,看看,他是谁?(引出故事名称:喜欢钟表的国王)

教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是国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物的穿着、打扮)

教师利用PPT讲故事,幼儿欣赏。故事讲到“国王就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他的皇宫里”时,插问:人们没有了钟表,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2、幼儿分析讨论,感受故事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国王为什么肚子饿得咕咕叫,厨师还是没有送上早餐?

(2)小鸟为什么无精打采的,唱不动美妙的歌曲了?

(3)国王来到了大街上巡视,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欢迎他?

(4)集市上的人为什么会打架?

(5)发生这一切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么来解决呢?

三、幼儿表达、表现

1、通过介绍,让幼儿知道时间和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师:你平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息习惯。

3、感受一分钟,帮助幼儿在建立时间概念的基础上,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教师:你觉得一分钟是很长呢,还是很短呢?你认为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呢?(用定时器帮助幼儿感受一分钟)

四、活动拓展

用一分钟为自己画一个手表或钟。

活动反思:

时间是抽象的,但又是每时每刻伴随在孩子生活的左右。《喜欢钟表的国王》这个故事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对幼儿实施时间教育的契机,于是,我借助故事的情景,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主要是帮助孩子对钟表的外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激发出他们表述的兴趣,我在提问上下功夫:“钟表上有些什么呀?有哪些数字呢?”当幼儿“1、2、3……数到12时”,我还在13、14地往下数,“不对不对,只到12,只有l2个数字。”“那12个数字是随便排的吗?”“不对不对,是……”面对着我这个“傻傻”的老师,孩子的兴趣特别高涨,在他们的唧唧喳喳中,我把钟表的主要特征、各种不同功用钟表的名称帮助孩子梳理归纳了一遍。

第二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来感受时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个故事情节不复杂,所以孩子讨论的时候都很积极。根据“学习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并能回归幼儿的生活”这一精神,我这样对孩子说:“请你向同伴们介绍介绍你平时生活中什么时候都做些什么事!”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了解到,孩子们在做事时是不关注时间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使然。而如果我们教师、家长树立了“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就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作息帮助孩子来感受和认识时间,同时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通过定时器让孩子们来感受一分钟。师生有效的互动在于教师对幼儿现场情况的观察和随机回应,我第一次先让孩子尝试用一分钟为自己设计一个钟表,当我问孩子“行不行”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踌躇满志地回答“行”。可是当一分钟到了铃声响起时,不少孩子没完成任务,他们纷纷抱怨“一分钟太短了”。孩子的这份体验和感受,正好为我提供了对他们进行抓紧和珍惜每一分钟教育的契机。当孩子第二次用一分钟来完成任务时,他们对一分钟的概念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做事的状态有了很大的改观。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关注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巧妙提问,细心观察,智慧回应,这样才能使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师有意义地教,孩子有目的地学”,这些是我结束这次活动后的最大感受。

评析:(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陈国强)

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蒋老师巧妙地运用《喜欢钟表的国王》故事作为载体,把活动目标定位在“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了解时间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认知时间,在活动中体验时间,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幼儿长期发展的《纲要》精神。

大班初期的幼儿已经多次接触过钟表,但有意地认识一般还没有进行。蒋老师把认识钟表及其作用作为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而且采取师幼互动的方式,在很自然的谈谈说说中提升幼儿对钟表的认知。“这是什么?像什么?怎样才能变成为钟?要加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还要加什么?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谈话的积极性,激活了幼儿关于钟表的经验,明晰了钟面的结构和特征。在幼儿理清了钟的概念之后,教师又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欣赏多种多样的钟,不仅感受了钟表的样式美,更感受了钟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看了钟表就知道时间,知道该干什么了。通过第一个环节让幼儿既认识了钟也初步知道了钟表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运用故事让幼儿理解如果没有了钟表会怎样。借助故事,幼儿很形象地感受到由于“国王下令把全国所有的钟表都送到皇宫里”,所以发生了“饿肚子”“没人欢迎国王”“打架”等事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时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多么重要。

“认识钟表,初步知道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只是本次教学的表层目标,而“逐渐帮助大班幼儿建立时间概念,知道做事要有一定的速度”,才是幼儿自身发展更需要、更重要的。在第三个环节教师又运用实践方法让幼儿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在介绍了定时器后,孩子们在一分钟内画钟表。平时孩子们从不注意一分钟,而在计时器的帮助下,可以感受到“一分钟真短呀”。在一分钟到了计时器鸣响之时,有的孩子已经画出了完整的钟(表),有的却没有完成。在讨论分析后,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到“动作要快”“不能慢吞吞的”。因此在第二次一分钟画钟(表)时,孩子们绘画的速度明显加快,显然意识到了动作的快慢和时间的关系。这样的体验活动能很好地达成第二条目标:帮助幼儿初步建立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这种做事要有一定速度的体验,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看教师的活动设计,可以从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运用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看到教师的教育理念。看教师的教学实践,更能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好的教师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案,而是善于随机把握有利于幼儿学习的各种因素,适时、适地加以引导、教育。对于这些,相信老师们看到本期赠送的教学活动实录光盘后,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能用诙谐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诵。

2、能根据诗歌仿编,并体验创编的乐趣。

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与诗歌内容相符,诗歌附后)

2、为幼儿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来创编诗歌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趣味谈话引出活动。

1、师:我有个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国。妙妙国的人特别可笑,他们做事总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会把手套穿在脚丫上,把铅笔养在鱼缸里,牵着笤帚去逛街,爸爸穿着高跟鞋,大晴天穿着小雨衣。

您们觉得可笑不可笑?

2、师:前几天,我的朋友妙妙请我到他们妙妙国去旅游,到了妙妙国一看,呀!这个地方可真妙!你们知道我都看到了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出示大图片。观察讲解并学习诗歌

1、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大家说的太棒了,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举例并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诗歌)

3、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幽默的语气(即诗歌内容)朗诵诗歌两遍,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4、老师指图片与幼儿一起朗诵两遍。

第一遍老师声音大些,第二遍老师声音小些,鼓励幼儿大声、开心的朗诵,朗诵的同时可自加幽默夸张动作,增加朗诵的趣味性。

5、幼儿集体朗诵,并给幼儿录音。

(把妙妙国有趣的事讲给更多的人听一听,录完音后再放给幼儿听听,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6、分组自由朗诵,看看谁朗诵的最有特点、最有趣。

7、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上前朗诵,大家一起点评出最有特点、最有趣的朗诵者。

三、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1、师:刚才那些只是我刚到妙妙国时看到的趣事,后来我又到了他们的商店、游乐场、幼儿园、公园、饭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惊奇的说:"呀!这个地方可真妙!"你们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儿根据想想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提醒幼儿就像我们刚才朗诵的诗歌那样。

3、根据幼儿创编,幼儿分组将想象的内容组合成新的诗歌。大家一起朗诵,比比哪组的诗歌更有创意,更能让大家开怀大笑。

四、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是可以自己制造的。

1、教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班也变成开心妙妙国?

好,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绝对是要安全的、不会影响到别人的。琴声响起时说明时间到,三分钟倒计时开始。

2、教师弹琴,时间到。大家互看,这时教室里简直要笑翻了。

扣错扣子的、把鞋套在手上的、把袜子顶在头上的、用脚丫画画的、倒着拿图书的、把手套放在琴键上弹琴的……

3、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我们大班可真妙!"

五、知道幽默是令人开心的事,但要注意时间场合。

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么可笑?

师:但有时你觉得可笑的事却会影响别人,或让别人伤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动脑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时间、场合合适时,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附诗歌:这个地方可真妙

绿色太阳天空照,

松鼠地上吃青草,

小羊地上来回跳。

公鸡孵出鸡宝宝,

母鸡打鸣喔喔叫。

蝴蝶水中来游泳,

金鱼空中在舞蹈。

你说可笑不可笑。

【活动反思】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属于那些心胸宽广、对生活满怀热情的人。而一个心胸狭窄、思想消极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善于运用联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幽默素质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培养,努力使幼儿的.幽默感不断增强,使幼儿的生活更富于乐趣,为幼儿今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趣和乐观信念的人打好基础。大班语言活动《这个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础上选择并设计的。

此次活动开始运用了趣味谈话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进入主题,并为后来的诗歌学习及想象创编打下了基础。 诗歌教授以整体教学为主,这样不会破坏整个诗歌的幽默气氛。使幼儿在朗诵诗歌时能朗诵出诙谐的感觉。 在学习诗歌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分组自由朗诵,看看谁朗诵的最有特点、最有趣;引导幼儿给诗歌加动作;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儿的朗诵兴趣。

在创编环节,我充分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但是可能是因为教师的引导不够,所以孩子的创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要构成了活动的双向互动交流。要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敏感回应和理答,促使幼儿对问题思考达到逐渐深入。回应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当教师向一个幼儿抛出问题时,如果这名幼儿不予回答,可以向其他幼儿进行转问,如果全体没有回答,那么教师要适当变换问题方式,转换问题内容或是表述方式,以促使幼儿回答;反问是指当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抛还给幼儿,问清楚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 当幼儿无法一次给与明确而满意答案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启发幼儿,给与多种提示;当幼儿给出的回答模糊不清,思考不明确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进行概括和提炼,帮助幼儿思考更清晰,表述更准确。幼儿对诗歌的掌握较快,整节活动幼儿兴趣较高,教师应引导幼儿在开心的创造快乐的基础上,有主题的创遍。教师在活动前应该准备大量的例子来引导幼儿创编,可能效果会更好。

大家都喜欢开心,但许多孩子由于家庭、性格、环境等原因,却常常表现出不开心。例如,家人不给买心仪的东西不开心、与朋友发生争执不开心、被别人碰一下不开心、比赛得不到第一也不开心……通过本活动的设计也是让孩子们发现,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只要学会发现、宽容,自己就会成为快乐的人,并能给他人带来快乐。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理解打醋买布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醋、布、兔。

3、在游戏表演中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4、学会这个绕口令。

活动准备:

1、图片道具:老爷爷、鹰、兔;实物道具:醋、布。

2、字卡:顾、醋、布、兔。

活动过程:

一、游戏"百家姓"。

1、老师问:"喂喂喂!侬姓啥?"幼儿回答:"喂喂喂!我姓×。"

2、老师说:"喂喂喂!姓张的在哪里?"所有姓张的幼儿起立回答:"喂喂喂!姓张的在这里。"(游戏中,幼儿的左手放在耳边做打电话动作。)

二、出示图片"老爷爷"、字卡"顾",学习朗诵绕口令的第一、二、三句。

1、师:小朋友,百家姓的游戏玩得开心吗?(开心)你们的笑声引来了一位老爷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老爷爷姓什么呢?(顾爷爷)

2、展示第一句的字卡,幼儿跟念"有位爷爷他姓顾。"

3、师:顾爷爷今天要上街去买些东西,如果你是顾爷爷,会买些什么呢?

(表演游戏:幼儿扮作老爷爷,教师扮作小朋友,两人在路上相遇,互相说对话,)

4、(出示实物道具:醋、布)师:看!顾爷爷到底买了什么?(引导幼儿通过"闻、看",说出物品的`名称,并与相应的字卡对上号。)

5、(出示绕口令的第二、三句以及第四句的前半部分。)

6、(出示图片"鹰、兔"以及相应的字卡)揭示绕口令中顾爷爷看见的事情,并朗诵第四句。

7、讨论:如果你是顾爷爷,回头看见"鹰抓兔",你会怎么做呢?

8、出示第五、第六句,集体完整朗诵。

四、辩论活动:你认为顾爷爷能抓到鹰和兔吗?为什么?

五、出示绕口令第七句,以此宣布最后的结果。

1、师:飞了鹰,跑了兔,顾爷爷什么也没有抓到,反而还发生了一件倒霉的事,是什么倒霉的事呢?

(老师用手指向放在地上的醋和布,再无声地演示"鹰飞、兔跑"的动作,引导幼儿猜想"醋瓶子倒了、破了,瓶子里的醋流了出来,把布给弄湿了。)

2、出示绕口令最后一句"打翻醋、醋湿布。"

六、小结"什么叫绕口令?"

1、师:这几句话真好听!猜猜看,你觉得今天我们学的本领是故事、谜语还是绕口令呢?(绕口令)对了,这个本领就是绕口令《打醋买布》。绕口令就是把一些差不多发音的字放在一起,考考你念得是不是清楚、准确。

2、师:现在请小朋友做评委,老师先来念一遍,如果你觉得老师念得还不错,就给点掌声好不好?(好)

3、倾听老师朗诵一遍绕口令。口令,对自己要充满自信。

简单的打醋买布的绕口令

一位爷爷他姓顾,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简单的打醋买布的绕口令拓展一

桌上放个盆,

盆里有个瓶,

砰砰啪啪,

啪啪砰砰,

不知是瓶碰盆,

还是盆碰瓶。

简单的打醋买布的绕口令拓展二

一朵粉红大荷花,

趴着一只活蛤蟆,

八朵粉红大荷花,

趴着八只活蛤蟆。

简单的打醋买布的绕口令拓展三

有个好孩子,

拿张图画纸,

来到石院子,

学画石狮子。

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

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

次次画石狮子,

天天画石狮子,

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6

人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有说话的物质基础——发音器官。人的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的健康和完善,是人进行语言活动的先决条件,其中任何部位发育不完善或受到损伤,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语言能力。宝宝出生后,只要他(她)的大脑、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有意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但是宝宝长大后,虽然会说话,但也并不等于“能说好话”。因为宝宝要说好话,不公需要健全、完善的说话的物质条件,还要有成伯积极引导。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人类的语言,没有模仿的.对象,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刺激,也就永远不会说话的。

教育目的:

1、幼儿阶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这时学习语言的潜力极大,接受语言刺激能力最强。

2、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将为孩子入学后学习语文和作文打好基础。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教育要点:

(1)从单词入手,由两个词组成的句子,由此来学习语法,用单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学习说完整的句子,并且能够流利自如的和他人进行交谈。

(2)鼓励孩子慢慢的说或想好了以后再说,使孩子养成从容不迫的讲话习惯。

(3)给孩子讲一些语言生动、简练、活泼的短小故事,逐步让孩子学会讲故事。

教育内容:

1、快乐认读。例:(梨、桃、苹果)

2、对对子。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学儿歌。例:摘果果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只蓝子手中提,七种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4、学古诗。例: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学诗歌。例: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文字游戏。例:对对碰猜迷语(等)一块小免叫牛不是牛,一顶地毯不会拉犁头。一张帽子说它力气小,一只桌子能背房子走。第一课时(30分钟)准备:小白兔、小松鼠、小鹿图片各一张,萝卜一个。

故事《萝卜回来了》

活动过程:

1、请宝宝仔细观察萝卜,引导宝宝谁爱吃萝卜,引出故事《萝卜回来了》

2、把故事讲给宝宝听,一边讲,一边摆弄图片,让宝宝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再让宝宝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以及他们都把萝卜送给谁?引导宝宝思考。

3、让几个宝宝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跟着老师一边复述故事内容一边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萌发对春天动植物变化的兴趣。

2、积极参加角色扮演,体验互相关心的心情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挂图和故事录音磁带。

2、视频展示台

3、相关角色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表现春天和冬天的两幅图,启发他们比较其不同之处,重点观察人和小河、草地、鸟、花等的变化。

2、教师介绍故事名字后,播放配乐故事录音。

3、第二次播放故事时,结合图片,按故事内容的顺序提问:

①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你是从哪听出来的?

②小动物是怎样打电话的?谁给谁打的电话?它说了些什么?

③你发现在春天到来时,哪儿变了?(启发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编成小动物打电话的情节,丰富故事内容。)

④小动物喜欢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小伙伴,你有新发现时能告诉小朋友吗?你怎样告诉他们?

4、提供头饰、电话等道具,指导幼儿分别扮演角色,用打电话的形式表演故事时,为减少记电话号码的困难,引导幼儿从这几个电话号码中发现规律,也可让幼儿自己用数字卡排列电话号码,放到电话旁。

活动反思:

《春天的电话》这个故事结构简单,语句重复,它用小动物打电话的形式来描述春天万物的变化,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内容中,知道春天的一些季节特征,并体验伙伴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活动中,幼儿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通过理解、复述故事内容,他们对春天季节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并基本能理清故事中小动物打电话的顺序。但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一是了解故事并复述故事内容的时间较长,引起幼儿的兴趣疲劳,所以有的幼儿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可如果对故事的`情节不熟悉的话,后面的活动就会有阻碍,这样就达不到预设的目标。二是教师的指导显仓促,没能很好的引导幼儿按故事中的顺序打电话进行交流体验,在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欠缺。三是在评价上没能达到具体积极的评价,大多是简单的、大众化的表扬用语。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环节,让知识、情感、技能这三方面的目标都能够更好的体现在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