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范文

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88K 次

我常常想:什么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结束后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范文

在平素的教学中,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及追问的:学生能够背诵图形的面积公式就会求各种图形的面积了吗?能的够背诵出“两个数相除,就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就理解比了吗?能够背诵“像2x+5=27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就是认识了方程?认识三角形就一定要让学生顺利的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再运用这个定义去判断图形(即使不学习这个定义学生也能判断)是否是三角形,这个教学价值又是什么?……这些是有效的教学吗?

非常喜欢弗洛伦塔尔的一段话,它是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的发展为一种形式化的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凉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覆”。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天跟学校同事的一次磨课。一年级的《找规律》一课,对于教材给出的例题,如一红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黄……花的排列,我相信即便是学前生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教学活动仅仅是让孩子们找一找规律,接着填一填,那么我想这是无效的教学。我想探究规律存在的本质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这堂课让学生感悟诸如以几个图形为一组,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过程比学生找一找规律来的更有意义。

又想起最近在教的六年级,总复习中关于图形的认识这块,如果仅仅是将知识点笼统的复习一遍,学生需要接纳的知识点不可谓不多。如果教师之前做过一次归类(用树形结构归类等方法),我想知识点会显得更清晰易懂。一般我们都这样做。也有不同寻常的,从点线面三个方面来对图形进行认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进行沟通。静态的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先复习线的内容和角的内容及线的位置关系,然后从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来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类讨论。动态方面,让学生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这样的运动过程,形成更深刻的体会。如果认真这样去做,我想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会收获更多。

如何实现从“冰凉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置疑,我们该给孩子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我想,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那么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该怎么要求自己呢?看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一书,对我启发也是很大的。首先,把握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它源于对教师备课过程以及教师教学实践场景的追问和理性思考。通俗点说,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其次,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它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集合”、“极限”、“函数”、“分类”、“一一对应”、“转化”等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后,我们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学生吗?虽然我们天天和学生在一起,但是仅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求,会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的差距,从而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前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段时间,我们也一直有在做学生的前侧分析,发现学生的一些思想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没做这些,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进行学生研究。

如果我们能一直坚持这样做,我们留给孩子的将会更好,因为这些充满魅力的探究历程和思想方法才能深深的刻在孩子的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