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总结 > 教务处的工作总结

教务处的工作总结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5K 次

学校党政工作要点提出要“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本年度里,教务处紧扣提高办学水平这一主题,以管理就是服务为宗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主动为教学一线服务。在推进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发挥质量工程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等工作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

教务处的工作总结

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启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做好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前期工作,本年度教务处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修(制)定的原则意见初稿已经完成。

2、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年度除开展计划内的实验教学及其改革工作外,继续开展了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工作。一是有效整合校内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出了15门实践性强的小学期课程,全校共有607名学生参加。二是切实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弥补我校工程实践教学设施不足的短板,主动与安理大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探索高校间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运行机制。2012年暑期,我校化工、电气、生物工程等专业347名学生在安理大工程中心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金工实习,受到了良好的工程实践教育。三是贯彻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合作办学宗旨,利用我校经济与管理省级实训中心的良好条件,接纳了来自滁州学院的20名学生来校开展证券投资模拟的实践教学,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四是拓展了“益益乳业”、“江氏企业(淮南)啤酒”、“凤台县新集镇文化艺术创意基地”、“毛集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研究基地。

3、学科与技能竞赛成绩斐然

本年度组织学生参加了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21类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参加竞赛的学生多达3000多人次。2012年,先后有210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7人次。在数学建模、高校市场营销等大赛中均获得了国家一等奖的突破,在第三届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文科组综合特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些奖项的取得,是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良好体现。

4、教师教育改革稳步推进

出台了《淮南师范学院关于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意见》,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配合“国培计划”的实施,选派小学教育等专业10名学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支教工作,启动了师范生顶岗实习这一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1、“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

一是组织推荐2012年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英语)、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中国文化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大学物理实验、有机化学)、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法学)、教学成果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各2项)、教学研究项目19项。二是组织开展了2012年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遴选工作。通过立项评选、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一系列工作的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意义已经深入人心,其辐射和示范效应已经显现。

2、一期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教育厅的要求,9月底组织校内外专家对2008年以来立项的53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特色专业4个,教学团队2个,示范实验实训中心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项,精品课程3门,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8人,教学研究项目19项,教学成果奖10项)。检查验收结论12项优秀,25项良好,6项合格。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校外专家的高度认可。

3、合作承办暑期教学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近年来上级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促进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中层管理干部结合工作实际自觉加强学习,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上学期结束前,教务处向学校领导提议暑假期间开展一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会前,教务处将201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安徽省关于高教工作的重要文献分类整理,汇编成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类资料,分发给所有参会者预先学习,同时围绕学校发展和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了若干个问题供大家学习时思考。2012年7月22日—24日,专题研讨会在太湖县如期召开。

三、实验室建设和办公、教学用房调整

1、科学论证、合理分配实验教学和办公用房

上半年,新建综合实验楼群交付使用。根据校领导的指示,教务处在充分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后,根据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主动与相关教学单位沟通协商,在取得各院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建实验楼群功能分配建议,特别是其一层(包括教学楼c单元一层在内)作为教学单位办公用房和位于教学楼内的原院系办公室作为教研室使用的分配方案,得到了校领导和各院系的一致认可。

2、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审核批准了12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合计投入建设经费513。66万元。新建了3个公共机房,配合资产处和教学单位完成了8个语言实验室、物电实验台、摄影棚器材、工程光学、信息光学、继电器保护实训设备、通讯电子等实验室设备技术标书的制作、设备采购工作。加强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组织完成了2010—2011年度新增700多万元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

3、精心安排,顺利完成实验室搬迁

根据综合实验楼群分配方案,督促相关院系对原分布在泉山校区教学楼、图书馆、机电工程实训中心,以及东校区物理楼和信息楼内的实验室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新的实验室布局方案,制定了周密的实验室搬迁计划。到9月10日,电信学院、物电系、外语系等教学单位的实验室、语音室全部完成了搬迁任务,新学期实验教学有序开展。

四、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

1、完善教学信息化平台

随着办学规模和师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教务管理系统的用户也随之增多,近年来每到期末成绩登录和查分时段,管理系统便出现网络拥堵甚至死机现象。今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教务处购置了3台服务器,用于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有望彻底解决网络不畅的问题。为更好地方便广大师生浏览教学管理信息,教务处网页更新工作正在进行。

2、加强常规管理

一是认真执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年度共听课260人次,累计1467节;二是加强教学检查工作,除做好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外,还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师作业批改、期末试卷以及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质量进行了抽查;三是健全教学信息收集制度,定期召开信息员座谈会,广泛收集师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管理工作;四是强化对专业实习质量的监控,按比例对2012届回乡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了抽查。

五、做好教学服务和保障工作

1、高质量做好教学辅助工作

一是完成558万元码洋17万余册教材的征订、采购和发放,组织了6大类1162种实验耗材和低值品的采购;二是高质量地完成了计算机中心、传媒实验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对全校近百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2、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配合总务与资产管理处,完成了教学楼内新增25间教室设备的采购和验收工作(座位数2716个);主教学楼内新增教师休息室4间,解决了院系办公室迁出教学楼后教师课间无休息场所的问题;教学楼一层新增学生自修室5间,座位数650座,缓解了学生课余时间自修教室数量不足的矛盾。

六、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运行有序

本年度总计排课2248门课程次,完成55029人次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工作,顺利组织了18436人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4126人次计算机水平考试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18000名在校生学籍注册、考试成绩管理以及3817名毕业生毕业资格和学位授予审核工作(毕业3800人/结业17人),发放学位证书3473份;完成8700名学生电子图像采集,以及4600份学生证和火车优惠卡的发放工作。

七、顺利完成招生工作

积极宣传、科学组织,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成功组织了省外艺术招生专业加试以及省内摄影专业单招考试工作;顺利完成普通本科、对口本科、对口新疆班、艺体和专科等七个批次的招生任务,在23个省、市(区)合计招生4797人。

八、完成专业整理和新专业申报工作

今年9月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对照“新目录”完成了我校现有本科专业的整理工作,本科专业数由整理前的49个增加至53个,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15个,非教师教育类专业38个。在相关教学单位提出申报新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向教育厅提交了应用统计学、金融工程、文化产业管理、商务英语、城市管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6个新专业的申报材料。

九、机构设置和人员聘任

根据学校总体部署,教务处机构和人员岗位进行了调整。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以及计算机中心、传媒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教辅机构从原教务处建制中划分出来,成立了实验实训中心。目前,科室负责人基本聘任到位,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井然有序。

十、党风廉政和风险防控工作

日常工作中,教务处始终把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新学期伊始(8月31日)召开的第一次教务处全体成员会议上,陈永红处长通过ppt做了题为“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强化职责,不辱使命”的专题报告,要求大家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戒除浮躁、恪守底线、自觉自律,把党风廉政和风险防控与科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定期召开处长办公会和部门工作例会,检查分析管理工作中的成败得失。构建和完善岗位责任体系,积极推进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自觉接受学院相关部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