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十二公民》改编自1957年的经典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是由北京聚本传媒出品,青年导演徐昂执导,何冰、韩童生、钱波、赵春羊联袂主演的犯罪悬疑片。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我们来看看。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1

十二公民,这部电影早前同学就推荐过,说国产片,但看了挺不错的。我当时想,哦,国产片啊,不喜欢看。后来一直没当回事,但是前两天下下来存到了电脑里。今天就看了看。其实是刚刚看完。这是怎样一部片子呢,首先简单的布景,十二位公民,十二种身份,各行各业,各种人生。关于一件案件及犯罪嫌疑人的定罪与否展开的一次次激烈讨论。先不说讨论的内容吧,就说演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韩童生老师饰演的的士司机。这个案子的结论关乎儿子的毕业论文,所以他作为陪审团来参与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穿着老布鞋,黄衫子,注重礼教,在各种人证物证下坚决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他有着暴脾气,很倔,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开始看到这个人物—真的韩老师演得太好了—对,就是个市井小民,每日为了生活奔波,说话的腔调以及一些小动作还有喝水的杯子真的把一个的士司机演活了。其实这个人物刻画得很深刻,文中称他为3号陪审员。3号陪审员在讨论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其实这句话在这个人物的表达中很重要,是3号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他认为孩子对家长应该是言听计从的,应该是礼貌尊敬的。一个孩子,及时家长做得再不对,毕竟他是生你的父母,行为和语言上都不能有过激的表现。所以他对犯罪嫌疑人在证人的观点作证下坚持认定有罪。而且这样的人物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是很难改变自己的观点的。但是最后,他为什么改变,认为无罪了呢?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曾经犯的错,孩子就离家出走,六年未归家,六年没有打一个电话。这位父亲心里是有怨的啊!你凭什么不理我啊,你凭什么离家出走啊,你凭什么走了之后就再也没联系就再也没回家啊?!我是你爹啊,我再怎么也是生你养你的人啊!你凭什么这样!其实3号再怨自己的儿子,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他爱,他心疼,到最后他终于原谅了儿子,终于解脱了内心。最后他认为那个犯罪嫌疑人同时也是死者的亲生儿子无罪。电影在人物刻画上可谓是费尽了心力,无论人物衣着,行为,言语,以及场景都下足了功夫。看完影片,终于感觉中国电影还是有希望的。

这部电影反映了在案件面前十二个职业的人对整个定案的看法及观点,从一开始的几乎所有人都轻易相信证人的证言,而对嫌疑人表示肯定的犯罪动机,到最后通过辩论,怀疑,争执,尽量还原场景,以及对证人证言的验证,到最后全员否定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整个过程是对案件的辩论,也是对人性,法律以及逻辑的辩论。在电影的最后,8号陪审员,也就是整个过程坚持认为嫌疑人无罪,对整个讨论的进行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回去拿起自己落下的检察官证。电影结束的时候有几行字:在公安机关提出复议后,检察院依然维持存疑不起诉的决定,一个月后真凶落网。

在电影结束之后我们想想假设这位检察官也和别人一样,相信证人证言,相信物证,那么嫌疑人按照一系列法律程序就会被认定是有罪的,毫无疑问,有一件冤假错案出炉。是的,电影中有一位陪审员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被判八年,在一年半刑期的时候被告知我们判错了。当他在再次步入社会的时候,别人是怎么想的,我管你冤枉还是不冤枉,总之你都是蹲过大狱的人。是啊!就是因为整个案件审查程序的不严谨,就因为一些看上去小小的纰漏,造成了别人百分之百的伤害。

发人深省。

  电影十二公民的观后感2

他是想强调无罪论推定的重要性,还是要用过这些人对自己现在生存状态的不满来批判一下这个社会有我们不知道的阴暗。

我感觉更多的是后者。

先说8号提出的证据,一把一模一样的刀,列车经过4秒造成的巨大噪音老人可能根本什么都听不见,跛腿老人走出房门看到凶手需要的时间比自己说的要长,使用这种到正确的手法是不会造成向内向下的刀口,住在对面的女士凶案发生时候可能没有戴眼镜。一模一样刀这个证据我觉得根本就做不了什么证据,4秒噪音我是心服口服,这个我愿意相信,跛脚老人花多少时间这个,我觉得还是有瑕疵的,毕竟要研究也应该是研究凶手逃跑花了多少时间,而且老人对时间并不敏感,这样细扣那15秒我是觉得有些牵强。至于刀子那个,我是真的无语了,就像那个3号所说的一样,一人一个使法,刀子虽然是他买的,可是是他要送人的,说不定他本人根本就不会用这种刀子,正宗使法不就不会用了吗。最后是那个住对面的女士,我愿意相信她是近视眼,但是近视眼大半夜起来肯定是要戴眼镜的好吗,除非你躺在床上看上对面。你躺在床上当然不戴眼镜,但是你只要一起身就会顺手床头柜摸眼睛戴好,这真的是我认识的大近视朋友的习惯,所以我并不认为她那天晚上是可能没戴眼镜,相反,我觉得她那天晚上,非常有可能戴眼镜。好吧,着估计就是我对剧本里面一些细节的细扣,因为看这个电影我看到后来感觉越来越不好,因为最后他们的讨论几乎都是在说自己的故事,这让我突然觉得这讨论没什么意义了。

这群人,我都不知道他们中有多少人是靠证据推理在给人定罪。一开始定人家有罪,也是主观感情主导的,网友的人肉再加上有些迷糊的证词,还有富二代这个褒贬不一的身份。有人恨他抢夺自己孩子的资源,有人恨他跟自己的儿子一样心狠,伤害自己的父亲。有人恨有钱有势,有人受网友媒体煽动,认为他就是坏人,对他的主观判断就占领了大脑,认定了他是凶手。自然开头就是认为他有罪。

我一开始还相当好奇为什么8号会愿意相信,富二代是清白的,甚至猜想过富二代可能是他的学生,或者与他有什么渊源,因为处于对富二代的了解才愿意相信他没有杀人。可是最后那个检察官身份......我真心又无语了一把,歌颂我党光辉.......这种拍马屁的方式让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又抹杀了一点.....我可能有点愤青了.......

那电影都说了什么,一个被人家冤枉过,批斗过的老爷爷,一个已经丧失大家关注额老人家,因为想起自己的经历,戳中自己的柔软,当他把富二代这个可能跟自己一样被冤枉的身份带入,当他把跛脚老人跟自己晚年常被人忽视的体验带入,带入自己的经历.......主观意识就可以启动发挥作用了。

10号先生一开始就想要隐藏他对外地人的痛恨,可偏偏情到深处,表露的更加明显,他定罪富二代,也是因为人家跟外地人一样抢占着自己的资源。因为知道自己这样的心思其实是挺卑鄙的,因为他自己也说过租房在的河南大学生对他也不错,当一切呈现出来,他把自己的卑鄙龌龊暴露了,自然也就会发现独二代可能跟自己憎恨的外地人一样无辜......然后改票是必然。

那个一直坚持到最后的3号先生,最后的改票更加让我坚信这群人只是在找个地方宣泄自己的不满。他一直坚持富二代杀了他爹,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忤逆他,甚至离家六年都不联系。他把富二代想的跟他儿子一样狠心,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白眼狼。最后在吧三队自己的儿子的不满宣泄完之后,又开始思念儿子了,加上想起来一直被当做抛弃爹妈的儿子的替代品富二代,就这么顺理成章的改票了。

还有掌握人生死的医生,对已判决一个人的生死有挣扎的和心理亏欠的医生,这样的人,内心更是容易击破,你知道找到一点让他可能不是凶手的证据,他就能坚定的相信自己能救他一命而改票。有过冤假错案经历的小混混,对误会的不满,自我身份的带入,改票也是非常容易的。

至于被叫过来充数的小卖部老板,就是那种胆小怕事的,受网络媒体煽动,认定人家有罪,怕得罪学校,担心的自己的生意,对案情没有太大关心,只想早点结束,所以当大多数人选无罪,他自然也会选无罪,因为这根本不是他关心的重点。

精通计算的1号,我觉得他可能是数学老师,反反复复的12号,保安,还有就是最没用的团长,他们的改票我感觉真是让人莫名其妙。感觉他们的选票好儿戏,有一种,一开始我听你说那家店的菜很好吃,我决定要吃了,结果又有另外一个人跑过来跟我说他朋友吃过,其实并不好吃,你就决定不吃了感觉。

最后就是房地产商,他的改票....是我最莫名其妙的,一直坚持有罪,最有那个不靠谱的眼镜证词居然就说动了........虽然他没有坦露自己的故事,但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也可以看出,他平时没有少受到那些仇富的讥讽,世俗的偏见........难道他是为了对抗这种偏见改票?.

所以说回来,这些人,到底为什么改票,我想,估计是被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就改票了吧......

这里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无罪推定的重要性,但是......这部电影没拍出这种重要性,我看到更多是对我们现在生活的讥讽,自嘲和悲叹......

给还行是因为,我觉得确实还行,表演真的很好,给演员点赞。但是真的不是好电影,觉得这个分,真的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