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观后感 > 《人世下游》经典观后感

《人世下游》经典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6W 次

《人世下游》观后感(一):比较乱。

《人世下游》经典观后感

不知道导演是想表明什么样的主题,是人性的泯灭?是石油耗尽后世界满目疮痍?

从片头看到片尾,不看介绍我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可以说我的思想深度太浅看不懂。

开头与影片中间的连接没有介绍清楚,以致看到中间我以为女主是男主他妈。

难道说失去了石油世界就变成了这样,太不合逻辑了吧。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可持续能源,还有很多新型能源未开发呢。

要说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当人类经历了文明社会后,文明消失就等于世界毁灭。

《人世下游》观后感(二):美国人对“中国模式”的未来推演

模糊记得以前看过一部英国电影,好像叫《代码46》(Code 46),讲的是按照“中国模式”形成的未来世界,一个英国人到上海去调查海关通行证作假案件的故事。这个未来世界里,世界上最发达的上海同世界其他地方是隔离的,上海高度发达,其他地方是一篇贫瘠和荒芜,进入上海必须要有通行证,后来主角的通行证到期,回不了家了,为了回到自己家里,只好伪造了通行证离开。

这部片子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世界最美好的地方是“乌托邦”,其他地方却是混乱、杀戮、痛苦,人世下流的人们都想进入美好的“乌托邦”世界,但是却不知道,“乌托邦”的美好是建立在大多数下层人们的痛苦和贫困的基础上的。下流世界的人们进入寻找和走进“乌托邦”是不可能的。

不得不佩服西方人对于社会问题思考的深刻,原来“中国模式”只是一个笑话,就是一个隔离等级制度。

这两部电影情节给人的感觉都很混乱,整体格调比较黑暗,不像历来美国科幻片那么的大气和流畅,显示出西方人对东方人社会模式的迷茫、疑惑,无奈中只好给出一个无解的结局。

《人世下游》观后感(三):1981年的导演

考虑到年纪,1981年5月,也就没什么好说了。到今年还不满30,不到30岁,一个人独立担任编剧/导演,并且完成了电影。05年又能有多少岁,在他的年岁中,应该算是了不起了。毕竟拍一部电影是很花钱很花钱的事业。

这部电影失败之处在于编剧,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海明威的秘诀,在于省略很多不必要的戏份,这样才更有吸引力。而本片前部,用了相当片幅交待战前?的石油评议,既不是草蛇灰线,对剧情又无重要影响,实在毫无必要。繁复的打斗场面,也是败笔。至于多画面,更象是实验电影了。

在IMDB上查到07/09年,该人还在电影界活动。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部失败电影足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

作品的题材则是相当出色,另一部片子,凯文柯斯特纳也拍过类似题材的《邮差》,很不幸,票房一样失败。似乎所有的人,都对末世完全不感兴趣。诚然,在现在,战胜了苏联,美国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又跃跃欲出,末世的可能性,似乎远远不可能到来。然而,经济危机的阴影,若有若无,开始笼罩在可见的未来。正是2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那个德国小胡子的上台。谁又能说,这次的危险,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在中世纪,罗马的衰亡,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衰落。如今,巨大的城市群。在经济崩溃后,无疑将成为新的地狱。

电影和小说,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文艺或是其他。有趣得是,在人与人联系更加紧密的现在,对于未来的认识,对于这些文艺的看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进而波致未来,实在是相当饶有兴趣。法国大革命的萌芽在于狄德罗和百科全书学派,而国内的另一场大革命,仅仅起源于一位诗人革命者。

本片和辐射系列的游戏所描述的一切,在今后几百年的未来,不可能发生么,未曾不见得。野兽不会永远囚禁在笼子里,只有人类心中有贪婪仇恨嫉妒等等七宗罪,始终会重复同样的故事。

很好的电影题材,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