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精选说课稿四篇

精选说课稿四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8W 次

精选说课稿四篇

精选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及其课时安排,《学习领域三 笔随人意的好秘书—word文档的操作》分为八课时四项目完成教学。《撰写旅行计划》为其第一项目。依据教学内容和难度,本项目将分为两课时来展开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进行word软件的熟悉、文档录入、文件保存等操作,熟悉word界面、学习文档录入方法及保存等知识点;第二课时完成文档的简单编辑,主要学习文本的选择、复制、剪切等操作方法。本说课稿主要说明第一课时。

2、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章节是在学生认识计算机功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编排的。word软件的使用,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前面学习的书信撰写和个人博客等知识点,而且为今后个人简历和板报等的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本章节不仅起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作用,而且在本教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电脑技能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3、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了解Word窗口功能,掌握新建、关闭Word窗口的方法;

? 了解Word窗口命令,认识常用工具栏的名称、按钮;

? 了解Word字处理功能,学会输入文字、新建文档及文件保存。

(2)能力目标:

? 认识Word窗口命令,学会常用工具按钮的使用;

? 训练学生键盘操作技能,讲究心手合一;

? 提高学生文字的输入能力,学会新建文档及文件保存。

(3)情感目标:

? 激发学生对word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和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重点和难点

通过分析教材,也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 Word界面的认识及其各菜单和工具按钮的使用

? 文件的新建和保存方法

(2)教学难点:

? 文件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

? 工具栏按钮的显示与隐藏

5、资源利用

课内资源:旅行计划模板及设计要点

课外资源:“无锡三日游”文稿

二、说学生

1、职业高中学生厌倦纯理论式的学习,却对动手操作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2、职业高中学生对技能学习存在着认知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并且钻研能力不够,灵活应用能力不高。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主动接受的实例展开教学。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项目式教学的大环境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创设任务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二是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合理的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任务,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完成任务,并在任务实施中掌握操作,学到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三是各种教学方法穿插其中,如演示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等;四是学生利用尝试和探究型学习方法,培养自信,强化技术,提升创造意识。总之,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采用理论镶嵌于实践中的方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约2分钟)

本节课以“我们美丽的家乡”话题展开,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带着学

生走入情境,说说家乡有哪些游玩的地方;接着引出本节课的项目,小明要来咱们家乡旅游,需要制作一份旅行方案,让其玩的尽兴,玩的舒心。

2、任务布置(约5分钟)

(1)打开“无锡三日游”文档

(2)在该文档中第一段位置输入自我介绍

(3)将该文档设置为网页视图模式,并通过打印预览观看打印效果

3、任务分析(约15分钟)

(1)主要技术点:

①文档新建:主要通过学生尝试后归纳总结实现

教师提问:如何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学生尝试:新建文档,并总结方法技巧。

师生总结: 开始—程序—word;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打开文档后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②文档界面:主要通过师生讨论共同认识界面上各个菜单和按钮的功能 教师提问:word界面中有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文件、视图、格式、表格等

师生分析:这些按钮的作用是什么?

③文本输入:主要通过学生尝试,接着教师提示总结实现

教师要求:打开桌面上文档,在第一段位置输入自我介绍

学生尝试:输入文本内容

教师总结:鼠标定位第一段首,按回车键空出一段,切换输入法,输入内容 ④文件保存:主要通过学生尝试实现

方法:文件—保存

(2)主要疑惑点:

文件菜单下另存为的使用场合;什么是视图,如何查看视图方式;工具栏

上为何有些工具按钮不显示,如何实现显示。

根据以上疑惑点,由教师提示,学生尝试,师生总结其主要操作方法:

(1)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主要通过学生尝试和师生总结来解决

教师提示:将该文档以班级名字命名,保存在本地磁盘F中

学生尝试:文件的另存为操作

师生总结: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保存是在原位置以原名字保存,覆盖掉原文档;另存为是在不同位置或以不同名字保存,不影响原文档。

(2)什么是视图,如何查看视图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体验

教师讲解演示:视图是文档展现于用户面前的观看模式,主要有五种。可以通过视图菜单或文档窗口左下角的视图按钮进行切换实现视图效果;其中页面视图模式与打印效果完全一致

学生观察体验: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并自己尝试感受其效果

(3) 工具栏上为何有些工具按钮不显示,如何实现显示?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尝试,最终由教师演示总结,学生体验实现

教师提问:这个文档窗口与你们操作的窗口相比,少了一点什么,能不能让它恢复原样呢?(同时广播一个缺少了格式工具栏的文档窗口)

学生尝试:寻找格式工具栏的指示菜单

教师总结:隐藏的工具栏可以在视图—工具栏菜单中找到,单击其子菜单,出现打钩,则表示在工具栏上呈现,反之隐藏

学生体验:将格式工具栏隐藏并显示

3、任务实施(约1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利用素材,通过以上任务分析的技术点,制作一份旅行计划。教师通过巡回辅导的方式,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同时及时掌握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4、作品评估(约5分钟)

学生上交已完成的旅行计划方案。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并选出一至两个作品,让该同学简述其创作的技术点及其创新点,接着让另一个学生简述对其作品的评价,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5、课堂小结(约2分钟)

教师对整体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巡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理解。

6、布置作业(约1分钟)

这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节课的延续点。一方面,让学生继续完成本节课未完成的任务,同时,尝试着对文档进行简单编辑,如文本的复制、撤消操作、内容的删减等操作。

五、说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本人对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1、成功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师生讨论碰撞火花,激活课堂。

(2)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3)计算机局域网成为辅助学习的主要工具和组织课堂活动的基本平台。

2、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分层,让每个学生的技能得到最恰当提高。

(2)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由“做”到“创”,由“想”到“悟”。

3、前进方向:

(1)教学方法改进,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方式激活课堂

(2)教材内容深化和优化,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体现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善于应用各类课外资源。

说课稿 篇2

一、课题产生原因:

零花钱是学生亲密的伙伴,每天伴随学生上学,放学时又离他们而去。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校中有几百名学生,他们每天共有多少零花钱?他们每天会花去多少零花钱?他们都买了什么东西?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消费。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决定利用综实课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来一次亲历零花钱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回答“该怎样使用零花钱?”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教研主题是:课题的产生与利用。由学生花钱的现象引领出实践活动的主题,很多学生都会带零花钱,既然有钱,通过课堂上的小调查,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来源。其次,让学生观看学生花钱的真实相片,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不难知道学生零花钱的去向。然后设计话题:我们自己的钱,一会儿就变成了别人的钱,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不要守住自己的钱?引发学生的争议,教师因势利导,导出实践活动的主题。这个环节,可能会花点时间,但并不太难,问题最关键的是:学生子课题的确立,也就是说:让学生研究什么?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最初我认为,只要引导学生对零花钱来源的探寻,对零花钱去向的认识,才有可能正视零花钱的合理使用。因此,我准备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1、调查零花钱的来源;

2、调查零花钱的去向;

3、研究零花钱的合理使用;

然后在过程汇报或是终结性汇报的时候,才对他们各组进行整合。但这样一来,就把各个小组截然分开,知道零花钱的来源,却不知道零花钱的去向,知道零花钱的去向,却不知道零花钱的来源。缺乏着两个方面的认识基础,又怎么谈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呢?如果不从这些方面成立研究小组,那么只能从学生零花钱的去向去调查,于是我试着把学生的研究小组分成:

1、零食调查小组;

2、学习用品调查小组;

3、文体用品的调查小组;

4、其他方面的调查小组。

在预设这些小组活动计划时,我又遇到了一个困惑:设计第一个小组活动计划时,还很顺手。设计第二个小组时,就感觉存在一些问题,设计第三、四个小组的活动计划时,我根本就无法预设了。因为我发现这些小组的活动计划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原因就是他们都是按照零花钱的去向去活动的。小组与小组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缺乏个性,也显得很狭隘。怎么办?如果不这样,学生的研究小组又将从那些方面入手呢?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想着明天就要在本中心试上课,而今晚的教案仍无着落,那时候的心情,不只是着急,更多的是找不到问题出路时的苦恼与迷茫。

但我最终还是确定小组的研究目标:

1、买零食花去多少零花钱?

2、零花钱都买了学习用品了吗?

3、我们用多少钱买健康?

4、零花钱有多大的作用?

可是在第二天上完课的评析会上,就有教师提出疑问:既然本次教研主题是课题产生,学生的研究小组的活动目标也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怎么还是按老师的预设进行呢?这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卡住了我的要害,这也是我对本次教研主题理解之后一直避而不谈的话题,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几斤几两,让学生自由畅谈话题,有谁知道他们会提出多少刁钻、离奇古怪的问题呢?我对他们的问题又将如何处置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灵活机智,需要教师平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我都比较薄弱。但是子课题的产生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所以我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只能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随机应变啦。

学生子课题的产生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我们可以应用归纳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归类,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确定子课题。最终我选择后者,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应该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赶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子课题的成立需要进行的环节就是活动计划的制定,这是整个实践活动的蓝图,如果让学生匆忙的定下活动计划,使计划不完善,势必影响今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准备了制定活动计划必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交流之后,再来完成活动计划,这样有利于他们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制定的计划才会更完整,才会更实际可行。这是我在预设教学过程时的真实想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想,恳请各位领导、教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例4(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3、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冰雪天地游乐场”吗?前两天我们曾去过滑冰区,也到过滑雪区,在那里探索过不少的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到冰雕区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区里的数学问题好吗?(出示冰雕区的场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冰雕区上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下午需要多少名保洁员?冰雕区今天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多少人?冰雕区下午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

(对于前面的几个一步计算的问题在学生边提出问题的时候边请其他学生解决,最后的一个问题需要好几步才能解决,那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心理高潮。)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自主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

通过怎样解决“下午要比上午多几名保洁员?”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这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请学生上来板书算式,出现的算式可能是:

(1)270÷30=9

(2)270÷30-180÷30

(3)(270-180)÷30

(4)270-180=90

180÷30=6=9-6=90÷3090÷30=3

9-6=3=3=3

然后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比较2和3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的不同?请学生具体解释一下270-180为什么要用括号?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此环节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练习形式:

一、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看题,弄清楚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再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交流反馈

2、错例分析,提高解题的能力

二、变式练习

把下面的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120+180=300300÷6=5050×26=1300

三、发展练习

拓展:在一道算式不同的位置添上括号,运算顺序得到改变,在改变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140÷4+3×2

(1)使运算顺序为加法、除法、乘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2)使运算顺序为乘法、加法、除法,在什么位置添上括号。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个环节:小结质疑、自我评价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首先,我说说我的选题。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的内容。《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主要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秦汉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秦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秦汉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本课还可以为学习下一课秦汉的史学和艺术积累方法。

其次,我说说学习者的特征。

从知识基础来看,本课讲的地动仪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学知识,而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学;从认知能力来看,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专注时间较短,但他们想象力丰富,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收,并且具有探索精神;从思维品质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正式接触到历史,还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系统方法,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不善于总结和归纳。

再次,我说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基于以上分析,依课标和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能力目标:

通过“蔡侯纸”和以往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观看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想象其工作原理,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感知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不仅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学习这段历史,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因此,理当作为教学的重点。

地动仪的发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有破除迷信的作用。学习地动仪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故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地动仪。 而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七年级学生对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很难理解,因此将其定为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难点为:地动仪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的选择。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据此,我打算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历史知识;用多媒体教学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用活动体验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课内思考问题。关于媒体的具体使用情况,一会儿我将在说课过程中向大家详细介绍,因此在此就不赘述了。

  我的总体教学设想是:

1、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

2、巧用图片,引发争议。出示《东方朔上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

3、课件播放,演示流程。通过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4、作品临摹,增强体验。通过让学生在不同的书写材料上临摹,体验纸的发明为人类所带来的便利。

5、动画演示,展示原理。通过演示地动仪震动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6、学做五禽,现场表演。通过模仿表演,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先人的智慧。

7、教学小结,归纳要点。出示表格,供学生填写,梳理本课的知识点。

8、教学反馈,能力提升。通过鉴宝和史海揭谜两环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学过程。

一、以名人对联,激趣导入

以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与数学家陈九章的对联“韩赵魏三强,勾股弦九章”导入,一则以名人对对子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则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九章算术》,从而过渡到对《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学习。

二、重点突破

1、利用教材导言部分给出的《东方朔上奏图》,制成一张幻灯片,呈现给学生,请学生观看图片,讨论:目睹图中所绘情景,你有何感想?

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纸张,人类的生活实在是不方便;以往的书写材料,如竹简太笨重,而丝帛又太昂贵了,进而过渡到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学习。

2、多媒体先后呈现《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和“蔡伦像”,告诉学生以上难题最终在西汉时得以解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后来,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进的纸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纸”有哪些优点?

意在使学生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

3、探讨汉代造纸的过程,利用教材中给的造纸工序图制成幻灯片,用课件演示汉代造纸示意图,请学生说一说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使学生了解汉代造纸的主要工序。

4、课件演示造纸术对外传播示意图,探究造纸术发明及向外传播的意义。学生交流发言。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向外传播的过程,并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播放视频片段“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让学生在视听中强化认识。

5、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绸子(或旧布)和一块木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并说说书写后的感受。

意在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真切感受到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体会到纸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难点敲击

1、提问“除了造纸术外,秦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九章算术》的内容。

意在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九章算术》所取得的突出数学成就。

2、多媒体显示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并请学生据此想象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告诉学生以上仅仅是大家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来印证一下我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多媒体播放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

此环节意在演绎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提醒学生注意“地动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那么这样一个仪器的问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呢?请看专家评点。播放视频片段“张衡地动仪”。

意在使学生认识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具有进步意义,张衡的地动仪的发明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同时对后世科学家的发明具有启迪作用。

四、模拟表演

1、多媒体显示华佗和张仲景的画像,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名医的信息,讲述两位名医的故事。

意在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识记知识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播放五禽戏中《熊戏》片段。告诉学生五禽戏是一套运动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这是五禽戏中《熊戏》片段,谁能给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两个动作也可。

设置此环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稍适放松,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人是顶顶智慧的,他们老早就已经注意自我保健了。

五、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如下表格,供学生填写。

人物

成就

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意在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也为使学生掌握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六、教学反馈

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因此,我结合课后题制作了两张幻灯片,一张取名为鉴宝,一张唤名为史海揭谜,以此两片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鉴宝

多媒体显示两幅《孔子圣迹图》,让学生鉴别哪一幅是真的。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意在通过“鉴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史海揭谜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

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意在通过史海揭谜,检测学生对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被害的史实以及造纸术的传播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作业是:说一说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意在通过此题达到归纳本课学习要点并复习巩固的目的。

最后,说说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轻松地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等基本知识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获取信息与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将增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