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模电实验心得体会三篇

模电实验心得体会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2W 次

篇一:模电实训总结

模电实验心得体会三篇

1.1 课题目的与意义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工程训练,特

别是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

程设计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初步掌握模拟电子

线路的设计、组装及调试方法。即学根据设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要求;二、

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方面,运用已学过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

资料打下基础。

在设计一个模拟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系统电路图。

1.2 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2. 原理图设计(介绍原理图设计的一些要点,过程)

⑴方案比较:①利用运放芯片TDA7294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待机和静音功能有保护电路,电源分别接+39v和-39v,输出功率可以达到70w。优点:有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电路,低噪声和低失真,高输出功率。缺点:由于输出功率较大,对各器件的要求都比较高,还要考虑到散热的问题,成本高。②利用运放芯片TDA2030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只需接+19v,另一端接地,负载是阻抗为8的扬声器,输出功率大于8w。通过比较,方案①的输出功率有70w,能用在HiFi家用音响、有源音响、高性能电视机,但其输入要求比较苛刻,添加了实验难度。而方案②的要求不高,并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选取方案②来进行设计。⑵整体电路框图:

⑶单元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择:①单元电路设计:功率放大器按输出级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可分为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种;若按照输出级与负载的耦合方式,甲乙类又可分为电容耦合(OTL 耦合)、直接耦合(OCL 电路)和变压器耦合三种。变压器耦合容易实现阻抗匹配,但体积大,较笨重。又OCL电路电源输入要求较高,所以采用OTL电路。采用单电源的OTL电路不需要变压器中间抽头,但需要在输出端接上大电容,且低频特性不如OCL好。根据“虚短”、“虚断”的原理,利用电阻的比值,可求得电路所需的放大倍数,其中可加入一个电位器替代反馈电阻,这样就能够实现电路放大倍数的调整。因为功率放大电路是追求在电源电压确定的情况下,输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可以采取OTL电路来实现。为了提高转换功率,我们要对电路进行改善,这主要围绕功率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改善和消除非线性失真来改进电路,因此要用到若干个电阻电容来保护电路。OTL电路会产生交越失真,为了消除这种失真,应当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电路中的两只放大管均工作在临界导通或微导通的状态,这可以通过加入两个二极管来实现,因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或者将两个有一定对称性的NPN和PNP三极管的基极分别和TDA2030的两个电源输入端相连。最后在输出端,还要加一个大电容来保证电路的低频性良好。在接有感性负载扬声器时还要加入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来减少电路的自激振荡,确保高频稳定性。②元器件选择:如下面的系统原理图所示,C2为输入耦合电容,应选取较小的电解电容;R1、R2、R3和C7的作用

是组成运放TDA2030的输入偏置电路,取R1=R2=R3,可计算得TDA2030正向输入端的电压为0.5VCC,而电容C7的作用是可以稳定这个电位。另外,R3是为了防止输入信号被C7短接到地而设的。C6是高频退耦电容,应选用较小的陶瓷电容或独石电容;C3是滤波电容,应选用较大的电解电容。C4、R4、和R11构成交流负反馈,控制交流增益,对于音频信号,可以近似地认为C4短路,所以功放的增益为1<<1+R11(有效部分)/R4<<1+100/3.3=31.3。对于直流信号,可认为C4断路,所有输出信号反馈到反向输入端,所以直流增益为1。取R6=R8和C8可起着保证TIP31和TIP32的基极电压相等,从而减少了推挽电路的交越失真。而R7和C5可以滤除TDA2030输出的高频信号。二极管D1、D2保护运放免受扬声器的感应电压而造成损害。电容C1是输出耦合电容,能够改善电路的低频特性,要用容值较大的电解电容。C9和R10能对扬声器的相位进行补偿,能够较少电路的自激振荡,确保高频稳定性。运放TDA2030内含各种保护电路,需要外接元件非常少,且电路的频带宽较宽,并能在最低±6V最高±22V的电压下工作。另外,它输出功率较大,在±19V、8Ω阻抗时能够输出16W的有效功率,THD≤0.1%,所以选用TDA2030能够实现电路的要求。而TIP31C和TIP32C是一对互补性较好的NPN和PNP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所承受的电压也可以高达100V,集电极的电流为3A左右,每只管的功耗也只有40W左右而已,所以用它们来搭建OTL电路比较合适。

3. PCB设计(介绍原理图设计的一些要点,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学习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原理图库编辑器的使用、PCB 板图编要求利用Altium Designer 6辑器的使用以及 PCB 板图库编辑器的使用。软件进行 PCB 版图设计,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设计的题目为功放电路 11的版图设计。三、设计的过程 1、原理图的建立文件—新建工程—PCB 工程(1)新建工程新建 workepace1然后保存;(2)建立 PCB 工程建立 PCB 工程文件,然后存盘;(3)放置元器件当建立好一个原理图文件,并保存后,就要开始进行原理图的编辑,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放置、元器件的布局、参数的调整、标号的调整、当完成前面的一系列工作后,通过对原理图文件进行编译,查找错误,

(元

器件一般通过元器件库最终生成 PCB 板图制作所需的网表文件。来完成放置,当打开原理图文件时,会在右边出现一个库管理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放置库中已经拥有的器件,当遇到不熟悉的元器件时,可用搜索),放好元器件。4)、连线和器件参数的修改完成器件布局之后就要对器件参数进行修改,并进行连线操作,已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图。放置导线的方法:放置—线;单击工具栏上的图标;当完成导线放置后,鼠标在任意空白位置右击,结束导线放置。(5)、后期器件标号的修改工具—注释—更新修改列表—ok—接受更改—执行变化。注:设计原理图如附图一所示。 2、PCB 板图编辑器的使用(1)、PCB 制作步骤①建立 PCB 文件,并保存。②导入网表文件。③根据需求画出 PCB 板的外形。④器件布局。⑤设定布线规则。⑥自动或手动布线(一般两者结合)。⑦保存制作好的文件。(2)、PCB 文件的建立和网表文件导入文件的建立:文件—新建—PCB。建立完成后将文件进行保存,参考前面的步骤即可。保存完成后接上面的步骤导入网表文件:返回到原理图文件设计—PCB document study oc。执行更改后即可将网表文件导入,导入完成后,软件将自动转换到 PCB 板图编辑器界面,按住 Ctrl 键,滚动滑轮缩小界面视图,可以看到导入的元器件封装图。(3)、PCB 板外形的修改当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产品的外形需要,修改板子外形,以满足安装的需求。(4)、元器件布局根据元器件的尺寸和对外连接等需求,调整导入的元器件,完成布局,单击选中后拖动元件即可进行移动。(5)、规则编辑规则编辑的主要内容包含:最小安全距离、走线宽度、布线优先级、过孔孔径尺寸和布线层设定。启动规则编辑对话框的步骤:设计—规则。当对规则中的某一项进行修改要继续修改其他项目时,可以单击“应用”,来使该修改生效。(6)、布线在布线过程中可以选择手动或者自动布线。手动布线一般应用在元器件较少,或局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一般情况下都选择手动和自动布线相结合的方法,先手动布线,然后在选择自动布线来完成剩下的部分,最后对布线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直到满足需要。手动布线:注:设计完成的 PCB 版图如附图二、三所示。四、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掌握了 PCB 版图的设计方法,掌握电路板的绘制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软件将一个原理图做成一个 PCB 版图。培养了我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使我对集成电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我将来就业于应用电子类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总结(课程设计的经验、收获与不足)

1作品所用元器件较少,电源输入要求较低,频带宽4.924HZ~73.813kHZ,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电路输出功率大于8W,输入灵敏度为100mV,输入阻抗高于47K,能够基本实现设计的任务要求;③电路中有TDA2030的保护电路,另外在输出部分能对扬声器的相位进行补偿,从而能够较少电路的自激振荡,确保高频稳定性;④作品用了TIP31C和TIP32C组成的推挽放大电路,能够较少TDA2030的功耗,使TDA2030的发热量减少;⑤电位器R11能够实现电路增益的调整。

2①功率不是很高,最大输出功率只有8.9W;

10 ②TIP31C和TIP32C的功耗都比较大,集电极电流输出不是很大;③2.2mf的电解电容存在电感,电路的低频特性不是很好;针对3个缺点各自的改进方案:缺点1:采用双电源供电的OCL电路或者用LM1875或TDA7294等运放和元器件搭建的电路;缺点2:2SA1444、2SC3694的功耗只有30W左右,而集电极的输出电流可达15A,每只管的耐压值也为100V,可用这两只管代替TIP31C和TIP32C。缺点3:把电路换成OCL电路;

心得体会: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经过一个月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已经自己能制作一个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这其中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为了尽快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一天也没歇息。虽然大一学过了模电,但毕竟那时理论没有跟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很多知识都忘了。相关知识缺乏给学习它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尽快掌握它的用法,

我重新找出了模电书仔细地复习功率放大的相关知识。一边学理论知识,一边上网照着原理图学习视频一步一步做,终于知道了如何操作。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独立完成好实验的重要性,从头到尾,都是我出主意,然后遇到不懂就问别的同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原理图的最终敲定,到波形的仿真,到元器件的选择与购买,到最后实物的焊接与调试,这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结果。这对我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学会了不依赖别人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引言

功率放大器是机电一体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功率放大器发展至今已有许多种类和应用。在工业方面,有数控机床的电机驱动,也有运用于新型磁轴承开关,也有在电力电子控制中的应用。在通讯方面,有几百毫瓦的蜂窝电话发射机、有基站几十瓦的功率放大器、也有上千瓦的电视信号发射机。但所有的功率放大器,其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几乎是相同的。而它的设计包含了电子电路技术、模拟控制理论、测试技术以及实现智能化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等。因此以电子管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制作作为载体。实现兴趣与理论实践相结合,使整个设计过程不枯燥乏味,从而既实现了对功率发达器的理论学习,又进行一次高性能智能型产品设计。

篇二:模电实验总结

模电实验总结

本学期的模电实验一共有十个.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单级共射放大电路.3,共射-共集放大电路.4,负反馈放大电路.5,差分放大电路.6,集成运放电路的参数的测试.7,基本运算电路.8,有源滤波器.9,功率放大器.10,串联稳压电路.

实验中,我学会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也见到了理论课上学过的三极管,运放等元件的实际模样,结合不同的电路图进行了实验.学过的理论在付诸实践的时候,对理论的本身有更具体的了解,各种实验的方法虽然不难,但为以后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学期的实验让我发现,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区别.预习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对整个实验有了概括的了解,对理论也有掌握,那实验起来就会轻车熟路,而如果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就会在实验中问东问西,影响实验的进度.由于本人对模电的理论了解不够,导致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很吃力,但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我对模电的理论部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学会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实验前要检查仪器和各元件是否损坏;各导线是否损坏,实验前示波器要自检,各仪器的量程要设置合适,注意各测量仪器的测量数据的差别,应选择精确度高的仪器测量等等.当然我们学到还有团队合作,怎样像他人学习,怎么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信这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实验的建议,老师可以先告诉我们哪几台仪器是否损坏,避免我们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还有老师可以教我们怎样识别仪器的好坏。怎样提高实验的精度,怎样减小误差等等。

篇三:模电学习心得

模电学习心得

模拟电路这门课程的学习已经走近尾声,回顾一学期以来所做的努力,从开始的满心好奇,到后来的畏难情绪,再到后来的不懈努力,感觉自己在模电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收获很大。

还记得刚开学拿到这本厚厚的模电书开始,我心里就开始发悚,感觉这本书似乎有着无法述说的重量。大一的时候就老师学长们就和我们交流过关于模电这门课的学习难度,而且他们几乎都认为模电的学习较有难度,所以刚开始时就没敢怠慢这门课程。每次我总会满怀激情的在课外去复习和预习这门课的内容,但是好景不长,慢慢到后来,其它繁杂的事情越来越多,课程的学习难度也慢慢加大,所以有些章节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并且确实有好多问题放在那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积累起来就比较多了!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十分仔细,但注意力稍不集中也很容易漏点重要的知识点。再者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讲课的速度也很快。所以课后如果不花有效的时间和手段进行巩固学习,是很难掌握扎实的。

说说我对这本书的学习吧,在学习第二章运算放大器和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时感觉还比较简单,也比较好掌握。在第四章我们学习了三极管及其的放大电路的知识,刚学完这一章时我总不能正确的判断共极输入的类型,尽管看了很多例题,也没能总结出一个完全正确的方法。再次课问老师时才想起老师总结过的一句话:“Ui连接一个电极,Uo引出一个电极,那么剩下的电极则为公共极,即为共某极电路”,这样一来,头脑中立刻清晰了很多,相信很多同学也有

与我相同的感受吧。对此,我觉得主要还是要靠老师的帮助,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一方面听讲可以知道内容的重点,这样下课自己看书的时候就比较有针对性,效率很高,知识点齐全,考试自然轻松;另一方面老师在课上会讲到课本上没有但又十分重要的知识和思路,而这些事自己看书根本不能得到的。还有课外有效地预习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很高效的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知识点。我认为模电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而且有些电路图相当复杂,离开老师的讲解,学习难度不言而喻。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场效应管的学习也是我觉得较难掌握的,不过在高老师的耐心讲解下,结合自己的课外巩固,也掌握了大部分知识。

我觉得分析模电重在按部就班思考,这不是说墨守成规,而是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路,看到题目可以明白的知道我该做什么,会用到什么公式。毕竟我们现在的模电公式繁多,如果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正确率也会很高。就以放大电路稳定性来看,比如需要我们求得Q、Au、Ri ,如果我们头脑中一直有“求解静态工作点Q首先给出直流通路,求解动态指标首先要给出交流通路,且首先要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清晰思路,再配合上不同电路(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所要的不同计算公式,那么这道题目必然迎刃而解。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本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不妨拿出来分享,也便于大家共同进步。有志者事竟成,

我们都是初次接触模电,相信只要努力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很感谢一学期来高瑜老师给我们的细心讲解,透彻的解析,让我们真真的走进了电子技术的大门,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我们一定会去的优秀的成绩。最后也祝愿高老师的课讲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