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14K 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学习发展目标提出了更细化、更明确的的要求,对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下面请看本站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篇1】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让幼儿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不要求孩子们对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参观过,也没有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艺术课程中,采用更多的则是教师的范图、磁带等,暂且不评价这两种教学材料的优缺点,光从形式和种类上看,我们就发现其单一了。也许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附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或者孩子们出去安全问题的存在,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真的用心,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挖掘我们的古镇资源,带领孩子们参观老街。又或者,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既然孩子们没有办法出去亲眼目睹,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让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啊!我们可以将一些园林、名胜古迹的录像带给孩子们,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们该是多么欣喜,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篇2】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因为小朋友每天缠着读她的书,我只能在她睡觉时读完了《指南》的第一章:健康

健康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仅包括生理,心理,还包括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这个真让我耳目一新。原来我一直努力加强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也属于健康的范畴!看来我是歪打正着了。

现在幼儿教育的误区真的太多了:很多家长尤其是隔代教育的家长只重视小朋友的生理健康,关心孩子吃喝拉撒,身高体重,往往忽略心理健康,更加不重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有些年轻家长认为孩子的健康教育应该交给早教机构,花大把银子报各种班,从而促进了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其实,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家庭,最好的老师是家长(家庭所有成员),最好的方法是言传身教。

比如,外公外婆吃完饭必须漱口,小朋友就在我们后面排队等候漱口,我们没有强迫她,只是做给她看。

我们从外面回来换鞋,洗手,回家换上干净睡衣;吃饭前洗手……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做到了。

小朋友吃完饭,要离开餐桌,爷爷奶奶教她说“爷爷奶奶,我吃饱了,你们请慢用。”

两岁多我就让小朋友自己穿裤子,袜子,鞋子,尽管歪歪扭扭,笑话百出,但是时间久了,小朋友就很轻松得掌握了技巧。

……

3~6岁是小朋友健康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的黄金期,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小朋友将受用终身,对社会,对家长,对孩子都有益。

我要大声疾呼:小朋友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篇3】幼儿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不仅有形式上的成长,更有丰富的内容;有自身成长一方面,也有学习成长一方面。不论是自身成长还是学习成长,都会受到生物节律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相辅相成。3~6岁儿童生命成长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极大地表现在他们自身成长的力量远远大于外界促进的力量,学习成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幼儿无力自己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社会因素,这决定了3—6岁儿童教育问题既有认识幼儿的问题,又有认识适合他们发展的社会因素的问题。如果说前者为“论”,那么后者便为“用”。专业的“用”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工”“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是我国学前教育工程的重要一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幼儿园教育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建筑物的蓝图都是基于力学、美学等的基本原理绘制出来的。如果只有蓝图,建筑物不可能巍然于世,有了蓝图之后,需要具体设计和施工。《指南》即是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生命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绘制出的关于幼儿教育的蓝图。它是基本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一步,下一步需要具体的设计、实施、控制。了解《指南》在学前教育工程中的位置,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运用它,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工作做得不足,更因为缺乏这样的意识和人员。一线教师对幼儿教育相关理论认识不足.过于依赖实践和经历对具体方法的原始积累,这大大阻碍着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不仅仅需要具体方法策略的落实、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一系列的教育工程程序。《指南》是从宏观层面把理论转化为工程程序的重要一步,为具体的学前教育实施指明了方向,又为具体的设计与实施留下了充分的创造空间,同时为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提供了有效参照。

《指南》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发展的内容为线索,以辅助幼儿成长的教师、父母长辈等成人为服务对象,依次强调了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及相应的教育建议。而这些内容都要遵循《指南》开篇的“说明”,尤其是“说明”中关于“实施《指南》应把握的几个方面”——“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正是基于整体的关于幼儿成长的理论的操作性转化。当前许多家长或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虽然方法正确,却往往只是凭直接经验或者直觉,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对幼儿成长的相关理论理解较少的原因。因为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往往不能举一反三。过于依赖“经验”,滞后于专业发展,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在懂得和依据理论的基础上拓展方法、技能或者策略,才能保证举一反三的个人专业发展,也才能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团体的成长。

在这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是什么?是普遍规律。是“理论”。而许多成人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直接去掌握理论,或者无法透彻地理解理论,因此,需要一批工程性的工作或人员来转化理论为操作性指引。《指南》是这样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联系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工程,它完成了学前教育工程的重要一步,值得欣喜。幼儿教育还有还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需要我们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