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6W 次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的直播,一听“天宫课堂”这个题目就让人很感兴趣,谁不想了解太空知识呀!

天宫课堂很精彩。课堂里的主讲老师分别是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她既聪明又美丽,是我们女孩子的偶像和榜样。

在天宫课堂上,老师们给我们做了好几个有趣的实验。有液体球实验,有无容器实验柜,有磁悬浮实验,有水油分离实验。

其中,我最喜欢的也是让我最震惊的是液桥实验。

液桥实验过程是:先准备两块塑料板,再在两块塑料板上滴上两滴水,然后竖过来,惊奇的现象出现了。把两块塑料板竖过来后,两滴水竟然没有流下来。不过,这可不是最让我惊奇的,让我惊奇的还在后面。老师将两块塑料板慢慢靠近,让两滴水重合在一起,它们汇成了一滴水,再将塑料板慢慢拉开,这时的`两滴水好像被老师使了魔法,它们竟然被拉成了一座“水桥!”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观看着太空课堂传来的“水桥”视频,怕惊动了水桥,而断裂。

上完“天宫课堂,”我“也好想亲手做一下”的想法又蹦了出来。于是,我和妈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两块玻璃,然后赶紧跑到卫生间去,怀着生怕错过每一滴水的心情跑了进去。

打开水龙头,我小心翼翼地接了一滴水,然后也学着王亚平老师的做法,轻轻的把两块玻璃合在一起,再慢慢地拉开,哇!真的拉起一点点,只是趴在玻璃缝隙上看到的那一丝丝“水桥,”可是,一秒都不到,它就断裂开了。唉!我真想对它说:“能不能给点面子,我才要欢呼呢,你就断了!”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我并不气馁,反而还很兴奋呢!

今天的天宫课堂直播,让我不禁想起了,语文老师带我们刚学的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想到我们现在的科技多么发达啊!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去到太空,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2

当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一个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就只能停留在梦境中,而不会成为如今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少年宫中学习的那些日子。我很喜欢发明,爸爸虽然支持,但妈妈却认为“发明不能当饭吃”,不赞成我学发明。我还记得爸爸说:“放心儿子,你想学就学。这是你的`梦想,就算一万个人反对,自己坚持就对了。”爸爸的这句话和王老师的话真是不谋而合,也让我学画的心更加坚定了。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梦想着成为画家,而付丽娟姐姐却是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我很佩服她在蓝天中勇敢下跳的这份勇气——因为我恐高。他们的事迹全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梦就动力,有动力梦想才能成功;有梦就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有梦就能出彩,只有出彩才算成功。梦想不会抛弃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抛弃自己。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必须经受多重考验,甚至会让我们难受得哭泣,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疼痛,但是,如果放弃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是通向梦想的最好途径。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发明家家。虽然这个梦想看起来很可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弄发明,认为发明家不外如是。或者有的人认为发明家只是多余的,不能与时代接轨,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喜欢带着欣赏的目光、愉悦的心情欣赏那些有用的发明,去了解过去历史中发生过的事情,去倾听古人的心声,去追寻他们所走过的痕迹。这尽管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就像他们一样。梦想是一片钥匙,她不能打开所有的锁,但却能够打开属于我们自己的锁。但有个问题,这片钥匙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打磨,打磨得更适合打开梦想的锁。没有经过雕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我的朋友,就让梦想雕琢我们的人生,就让梦想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吧!如果想要放弃,请握紧手中的钥匙,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打开那把锁!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

20xx年3月23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又一次开直播课了。我们又一次在老师的陪伴下观看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工作在中国空间站中的三位宇航员再次化身老师,在遥远的浩瀚宇宙为我们讲解、演示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科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原理又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那么的贴近。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是力学中的经典定律,定律所描述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情况下,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这就导致物体总是会受到力的干扰,我们很难想象、也无法看到牛顿第一定律中所应呈现的现象。这次的太空授课中宇航员将手中的一只“冰墩墩”向前抛去,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它以同样的速度一直向前飘去,保持着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被宇航员抓住。这显然是由于几乎没有了重力的影响,在太空舱这个理想的实验室里,牛顿第一定律就简简单单的被宇航员们成功地验证了。想必牛顿若是看到自己的智慧结晶在三百多年后终于得到验证,也一定会给我们的太空老师点赞。

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都同太空抛物实验一样神奇而精彩,课堂中穿插进行的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的天地互动,从天到地,从地到天,穿越了时空的天宫课堂,让我们在忽近忽远中感受着科学的无穷魅力!

成功的太空授课彰显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从万户飞天的古代尝试到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从“嫦娥登月‘’到“问天探火”,神舟载人航空的一次次成功,这都标志着不断实现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我们在赞叹中国航天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敬佩一代代的航天人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这一切也离不开强大祖国的支持。为了实现更多的梦想,为了祖国更加富强,我们中国少年也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4

“顶流冰墩墩也来到了空间站。”直播中,王亚平用冰墩墩玩偶演示“太空抛物”实验。和在地球上抛物不一样,冰墩墩在被抛出后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二学生们的眼中,这个实验背后的原理并不陌生:牛顿第一定律。

“我们之前就从网上了解了这次‘天宫课堂’要做的实验,把涉及的知识点提前给学生们温习了一遍。”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初二物理老师王涛告诉记者,与第一次收看“天宫课堂”相比,这一次老师和学生做的准备更充分,“其实很多实验都跟物理学科联系紧密,初二的学生也刚好学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个知识点,所以对照着这几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也能知道在地面和天宫不同的环境下实验的不同情况。”

该校初三物理老师孙鲁艳则带领学生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再次复习了浮力和压强的相关知识,“在微重力的情况下,浮力是不存在的。在地球这种有重力的环境下,水油可以自然分离。但是在微重力的情况下,只有借助离心力才能分离。这跟高中物理知识也有衔接。”

对于不少初中生而言,此前已有的物理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储备让他们对这次“天宫课堂”中的实验更有兴趣,感受也更深。

“互动的.时候,西藏的一个学生提问,在空间站能不能把水烧开。当时学生们都说‘我们也想问这个问题’。”王涛表示课堂气氛很热烈。孙鲁艳也表示,学生们对这些实验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看到太空离心机、无容器实验柜这些实验仪器,他们也很好奇、很自豪,这些物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真的运用在了社会中。”

除了提前温习相关的知识点,老师们还格外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王涛看来,这些实验并不复杂,也是物理学科中比较基础简单的实验,但恰恰是这些简单的实验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础,“我们也会引导学生去想,还有哪些实验可以放到空间站这个环境去做?给他们也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让他们通过实验之美感受物理学科之美。”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中国空间站的伟大工程也充满了自豪。

天宫课堂”第二课虽然已经结束,但讨论和思考却不会在学生们的课堂中结束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

太空抛物实验,冰墩墩参演

这次天宫课堂邀请到了一个“特约嘉宾”,就是人气王冰墩墩。

它被用来演示了牛顿定律。在太空中抛物,并不会像地球上一样下落,而是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水油分离实验

地球上的.水和油因为密度不同,油浮在水面上,但是太空里处于微重力环境,静止状态下,水和油很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能让太空里水和油也分离呢?答案是旋转起来,利用离心作用!

航天员用绳子拴住瓶子进行旋转,水油分离了!

水桥实验

王亚平老师已经用许多方法展示过太空里的液体张力,这一次又玩出了新花样——水桥。

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张力足以维持住两个物体之间的水,看起来就像一座桥。

太空“冰雪”实验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大家都知道,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才会出现结晶沉淀。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它会继续溶解,不会结晶。地面上受重力影响,液体从杯子底部开始往上结晶。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像漫天飞雪一样,液体的四面八方都结晶。在杯子边缘和空中等,每个方位,每个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现结晶的现象。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实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实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柜或者手套柜进行,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挑选物理实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好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行了专题准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平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对比实验,比较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别,观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飞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呀习也飞不高……”我哼着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只小小鸟,我是人,人怎么能飞呢?一想到这儿,我就十分沮丧。不过我有时还是想入非非:我的梦想就是也能乘坐飞船火箭,飞到太空去遨游一番,去寻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务,呵呵,那就太爽了!不过好像不太现实,神舟五号也才载了杨利伟一个人,那能轮得上我呢?唉!

我迈进家门,按例打开了电视机,只见中央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正报道说:“今天上午九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宇航员为费俊龙和聂海胜。”我几乎每天都认真地观看有关神六的新闻报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况、宇航员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与神五的区别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动,同时也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天哪,才两年的时间,我国就成功发射了两艘航天飞船!

你看,这神六可比神五先进多了,光宇航员就增加了一倍,同时,神六的飞行时间达到了115小时32分钟,比神五的21小时多了好几倍,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另外还有食物,原来神五就简简单单几种,神六却有50多种,在太空中,连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都能吃到!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脑细胞:对了!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飞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员,到最新年就应该做到一艘航天飞船一次可以乘载9名航天员了吗?我不禁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了。我心里暗想道,我要计划一下,争取当一名宇航员,到太空去遨游一番!

做宇航员所必备的条件是:高超的飞行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超的飞行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以后可以慢慢培养,现在我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练,增强体质,同时更要抓紧学习,积累知识,希望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飞天梦想将成为现实,我一定会圆了这个梦!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8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部分。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xx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当年,芭芭拉主要讲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更大。

20xx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我们先后研究了‘竹篮打水’‘乒乓球’‘回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根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2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随后,又对确定的实验项目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庞之浩说,实践证明,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9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当然,也要考虑创意新颖、简单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很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实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实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柜或者手套柜进行,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挑选物理实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好x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x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x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行了系统、周密的策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准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行了专题准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当心漂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x,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任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配合王亚x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因为担任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须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对比实验,比较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别,观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飞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x空间站上实施。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0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观看完这一季天宫课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点燃了我探索的热情,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在人们逐渐揭开太空的神秘面纱时,它已成为了“三尺讲台”。

奇妙的水珠悬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够在太空中直线飞行,不偏离轨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随意变幻……这些在地球上无法体会的情景,却能在太空奇妙地展现出来。通过三位航天员叔叔阿姨的讲解,我对一些物理知识有了了解,也感受到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科学的奥秘无处不在。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八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在太空授课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空之旅。浩瀚星空中,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创意十足,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的未知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回首来时路,艰辛而辉煌,展望未来景,任重而道远。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坚定不移开拓创新,勇于走向科技的“无人区”,用一往无前的勇气,善于创新的锐气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道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领域。“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认识到我们只有在当下认真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像这些航天员叔叔阿姨们一样报效祖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能。相信未来,我们必定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1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天宫课堂第一课直播20xx观后感作文5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