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教育 >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W 次

近年来,宁波市的离婚率增长速度惊人。每年登记结婚的跟登记离婚的数量比率是10:1,就是说有10对人结婚就有一对人离婚。这种病态的产生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单亲家庭子女。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并且学校教育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造成他们身上有很多不良行为:不爱学习、任意逃课、孤立自我、甚至夜不归家……教育学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因此本文就特别提出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和对策。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人数增加形成一个发展的趋势,而单亲家庭子女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父母感情破裂形成的。也是因为家长放任不管或缺少管理,造成他们自暴自弃、不愿学习的叛逆心态。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还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关心单亲家庭子女成为了我们现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出现偏差的表现及原因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出现偏差的表现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出现偏差的表现为:1、抑郁孤独,少言寡语。由于父母之间婚姻的破裂,孩子由其中一方抚养,孩子感觉父母已经不爱自己,尤其是父母一方重组家庭后,表现出来的孤独感,很难融合。在学校甚至表现出:对同学冷谈,不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的抑郁心理现象。2、放任自我,叛逆粗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心理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表现为:行为懒惰、放任自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斥喝其问题时还会出现叛逆粗暴的现象。3、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常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一个人,甚至有觉得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悲伤和自卑的色彩。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出现偏差的原因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

第二,社会原因。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会现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心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们孤独的心灵深处看来,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老师”: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等“老师”,比讲台前的老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校、家庭又缺乏及时地教育,学生就容易被这些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学习上、品行上越来越差,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单亲家庭子女心的社会原因。

第三,学校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的教师动辄埋怨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学校原因。

第四,自身原因。以上三方面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而成为差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但它们必须通过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起作用。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原因,还在于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由于受家庭影响,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实际上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正确的观念不能占上风,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又往往会使学生在采取不良行动时产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适的情绪体验,因而又成为实现类似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如抄作业、旷课、不做作业、打电子游戏、偷东西等。这些习惯一但多次重复巩固以后,要想一时来转变,困难是比较大的。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一)单亲家庭子女父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第一,调正自我情绪和心态。单亲家长因为夫妻恩怨总是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调整自我情绪和心态,不要将夫妻之间的恩怨转移到孩子身上。一般情况独自带孩子的一方总是千方百计阻扰对方接近孩子,甚至诋毁对方,损害对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的孩子做错事情,单亲家长就会把怨恨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些都是对孩子身心的伤害。也有个别单亲家长因为家庭离异的关系对于孩子负有内疚感。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愿望,甚至有“赎罪”的心理。这样无条件的迁就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不会体谅别人的孩子,甚至会导致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在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的同时,单亲家庭的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处理好孩子与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单亲孩子比较不合群。所以家长可以求助孩子的班主任,请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或者鼓励孩子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活动。

第三,单亲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够过于溺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承担家庭责任,给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用一个坚强的外表引导孩子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

所以总的来说,父母离异是大家的选择。已为现实的情况下,更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多为孩子着想。不要把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即使分开但还是很爱他的。

(二)单亲家庭子女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学校,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偏激,然而学校的关注度又不够高。所以学校教师在培养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时,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要引导健全家庭的学生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让健全家庭的学生更多去关心关爱身边单亲家庭的同学,让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变大。那么单亲家庭子女感觉收到尊重后,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变强,成绩也会提高!第二,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或者安排一些任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独自完成,让他们有目标激励,有荣誉感,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逐渐建立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第三,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多家访、多联系。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时机要选准,如可利用“家长开放日”、“劳动技能大赛”、“六·一儿童节”等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与活动。不但让单亲家长与孩子共同比赛,增进家庭的团结协作氛围,还可共同了解孩子在学校、在校外的一些活动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谈话一定要慎重,对孩子的评价要让家长充满信心、看到希望。争取家长最大限度的配合。也要正确引导家长,不要把自己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启发家长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子女不负责任,学习生活上不管理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居委会、当地行政机关给予帮助教育,让他们承担起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

三、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指导单亲家庭子女正确认识自我

认知自我就是不但在思想上可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同时可以准确的感受到自己。1、从他人看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个体正是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评价中,从认识他人与他人比较来反观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评价的影响,父母老师同伴等对个体的看法态度评价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2、从自我看我。即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考察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评价自我。通过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客观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言行,有助于修正完善自我认知。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心,让孩子吐露真心,积极鼓励青少年用写日记的方式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剖析和矫正自己的心理。

总的来说,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人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单亲家庭孩子。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让他们在我们身上能够看到自我的不足,自我的缺陷。也要通过一些心理活动启发孩子能够看清真正的自我,让他们知道自身错误的存在,从而改变自我,纠正错误的心理。

(二)激发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卑是单亲家庭孩子自我意识在自我体验方面的偏差,所以矫正单亲家庭孩子自我体验的偏差,就要激发其适度的自尊心和自信性。第一,老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各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的场合下。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第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学习和生活当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信心,如果屡次失败就会挫落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为单亲家庭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非常重要!第三,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与信任彼此尊重与关心,这种和谐的环境氛围无疑有利于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激发。为此,我们组织开展自信心理训练活动。

(三)增强单亲家庭子女的自我调控能力

逆反、放纵、自我中心是单亲家庭孩子在自我调控方面表现出来的偏差,是他们缺乏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反映。指导单亲孩子进行自我调控,加强自我修养是单亲孩子健全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第一,加强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个体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第二,有效进行自我调节。让单亲孩子掌握自我调节的科学方法如补偿、宣泄、疏导、升华、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等等,有效调节由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高度自卑或拒绝接受自我,维持心理平衡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使自我意识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三,科学实施自我管理。让单亲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成人首先要教给单亲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具体方法,如怎样确定自我行动的目标、计划,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等等;其次要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管理,因为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所以,自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度等允许有差别。

总的来说,家长有选择结束婚姻的自由和权利,但同时也有教育、呵护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单亲孩子的增加必将会导致新生一代的孩子心理问题缺陷的存在。所以在家长在选择婚姻的时候更要在乎孩子的想法。家庭和校园是孩子每天都接触到的地方,所以家长跟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家庭不幸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我们更要从更多方面去关心呵护孩子。

单亲爸爸如何带好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更多了些艰辛,不仅仅是孩子要从心理上去适应,抚养孩子的单亲家庭也会承受更多的压力。虽然说男性比女性更有承受力,但要让一个男人一力承担孩子的饮食起居、成长教育,这做起来就没有妈妈那么得心应手了。那么,单亲爸爸如何带好孩子呢?

案例:

我是单亲家庭,我是孩子的爸爸。儿子上四年级了,平时不喜欢午睡,一般下午2点去上学。今天中午我怕他下午上课瞌睡,让他睡了一会儿。可是我忘记定闹钟,结果2点10分我醒了,才把他叫起来。他就不高兴了,说我叫晚了,就躺在床上不起来。开始我也没有发脾气,只是说让他快点起来上学去。可是10分钟过去了,他还没起来,还很伤心,我生气了,打了他一顿。他想还手,我更生气了,又狠狠地打了他两下。可能迫于对我的畏惧,他还是屈服了,起来话也没说就走了。他走后,我气的流下了眼泪,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作为单亲爸爸的我如何才能带好孩子呢?。

心理专家教你如何带好孩子:

打孩子后,自己心里很痛苦,是因为您在不冷静的情况下处理了这件事情。气消了后,觉得自己又愧对孩子,为此,建议家长:

1、坦城地向孩子道歉。如果说不出口,就写一封信,请求孩子原谅。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能也会靠武力解决问题。就如上所说,孩子是迫于武力而不是您的威信去上学的。

2、学会和孩子商量。您提到的午睡问题,应该和孩子商量。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应该把您的想法和孩子讲,让他理解您,培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3、学会使用工具。当自己引导孩子的能力不足时,一定要学习。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工具,多学些家庭教育知识和技巧,学会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心里,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表面是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实现家长的第二次成长。

单亲妈妈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如今的离婚率使单亲家庭渐多,离婚绝不是一个愉快的结果,而且从客观上它也带来了生活和子女教育上的不便。而且很多社会案例都表现出单亲家庭的小孩有心理缺陷,让单亲妈妈担心不已。单亲妈妈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呢?

单亲家庭的小孩,在教育方面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是身边的小朋友谈起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时候,单亲家庭生长的孩子在心灵上,有着更多爱的空缺。单亲母亲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技巧针对孩子进行教育。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单亲母亲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吧,你是单亲母亲吗?在教育孩子这一块,一定要掌握好诀窍。

专家认为单亲母亲带着孩子本来就很辛苦,当小孩渐渐长大的时候,你会发现教育他们会变得更加困难。单亲母亲教育孩子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懂事的时候,其实母亲们已经没有必要再回避自己婚姻的问题,因为你的一再隐瞒,其实会造成孩子思想上更多的不理解。当你与小孩解释清楚,当初为什么选择离婚这样的方式,我相信懂事 的小孩,都是会理解妈妈的。

不管父母当初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妈妈们一定不要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父亲不好,因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爸爸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假如这样的思想被你的言行打碎,其实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情。其实作为母亲,就算已经离婚了,也应该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伟大的爸爸形象,让他们觉得父亲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这样一来就算身边的小 朋友提起自己父亲的时候,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也会很自豪地提起自己的爸爸。

一定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妈妈爸爸离婚是大人们的问题,绝对不是因为不爱小孩了才选择离婚,让他们知道不管父亲在不在身边,都一样非常的爱你。有时候可以多让爸爸与孩子们见面,相信每个孩子在需要母爱的同时,也缺少不了父亲的爱。

有些母亲心胸比较狭隘,不愿意让小孩与父亲有任何的接触,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不仅仅剥夺了孩子拥有父爱的权利,还会让小孩产生对母亲的不理解,甚至有抵抗的心理。现在很多聪明的小孩,都是因为有着父亲的教育,也能够培养小孩更加大胆的一面。

当父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却因为临时有事情不能够赴约,这时候母亲一定不能一直在孩子面前责怪父亲不守信用,因为这样就会造成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了。妈妈们其实可以请孩子的叔叔或者舅舅来代替父亲。小孩子毕竟年纪比较小,有人带着他一块玩,就能够将不开心的事情,忘记。

对于单亲的小孩,很多长辈都会非常的疼爱,也许是因为缺少了父亲,所以想要用尽全力,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但是疼爱也需要有一定的界限,不然就会变成溺爱,孩子一旦习惯你所给予的,慢慢地就会要得更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好的习惯。

单亲母亲教育孩子的过程,肯定会比平常的家庭来的辛苦,但是既然已经选择,就要做到母亲的应尽的责任,以上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单亲妈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与孩子做好朋友,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相信这样的关系,能够促进母亲和孩子之的情感,亲密无间其实很简单。当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懂得母亲的不容易,将会更加努力,来回报您。

单亲家庭未必对孩子不利,孩子的成长,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个人选择共同决定的。

心理解读:单亲孩子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女生甲,由于父母离异,依附外祖母住着,外祖母心疼这孤苦伶仃的外孙,很吝啬使用批评词汇,造成了外孙子的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老一辈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她。对外孙女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女哄得没奈何。孩子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在九八“泰坦尼克号”热中,她连续看了六遍,老师问她影片的主题是什么,看了有何启示,她却一字不能谈。“那为什么要看呢?”“大家都看嘛!”外祖母有时也劝劝,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对我抱什么希望,反正父母也不管我,读书考学校,那对我太渺茫。”

自卑型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无法克服自卑,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无法进行心理调适,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在人际关系交往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合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独尊型

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学生文某,母子本系农村,继父为高工,继父凭着高工的职称,把文某母子迁到城里,但这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组合家庭里,行为没有约束,从来没有叫过父亲,其实继父非常关心文某,一周来学校一次,对文某的教育不厌其烦。但是我们看到,老师和继爹教导他时,他一是眼望窗外,二是三缄其口,最后对继父的千叮咛,万嘱咐报之一句:“晓得,还罗嗦什么?”他不爱家庭常常是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放假也背着书包在学校内外玩,借口说是学校补课。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家里不给钱就吵,有时甚至向老师借钱却从来不还,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父母离婚的孩子 心理疾病较多

离异对孩子的心智和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小孩子生活在氛围融洽的家庭,对其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如果遭遇不正常的氛围,比如父母离婚,家长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患上心理疾病。所以如何在解决婚姻痛苦的同时,又能将对子女的伤害减至最低,是离异父母应学习的课题。

父母离婚 孩子患心理疾病较多

父母离婚对末成年子女造成精神创伤。有些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变为粗暴、烦燥。有的儿童在消极情绪持续、强烈作用下,发生心理疾病。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各种心理状况上都比正常家庭同龄儿童差,他们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内疚、自卑、意志消沉、心事重重、过度的恐惧和担心、多疑和寂寞。

有的父母将离异的仇恨迁怒到孩子身上,有的则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幼儿缺乏辨别能力,从而会对父母产生心理上的隔膜,出现逆反心理。或者会以叛逆、“变坏”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会出现精神分裂、自闭症、恐惧、忧郁等症状,甚至想到自杀。

父母离异 孩子仍要健康成长

余志书提醒大家,要谨慎对待婚姻,不要当“闪婚闪离”族,尤其是孩子特别小的家庭。如果婚姻真的不可救药,不要让孩子变成离异家庭的问题儿童。

1、给孩子足够的关爱。父母离婚,反应在孩子头脑中最直接和真实的感觉就是要失去父亲或母亲。因此,离婚后的父母无论内心多么恼怒,都不要把自己的怨恨撒在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心灵。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并不改变对他的感情和态度,应诚挚地告诉孩子,离婚只是父母分开,父母依然爱他。

2、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竞争的牺牲品。现在家庭只有一个独生孩子,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有的父母恰恰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用孩子来报复对方。无论是哪种竞争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孩子会变得自私、虚伪、爱撒谎。父母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使孩子在严格纪律的约束下,健康成长。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离婚后的孩子,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家长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其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通过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性格会变得开朗、活泼,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配偶逝世的单亲家长为了孩子须知

对孩子的打击,莫过于父母亲的离世了,这会在孩子心理留下很深的伤痕。不要企图引导孩子忘却哀伤。这往往只是使孩子把哀伤藏在心里,永远也发泄不出来,他日将对他的成长形成更大的障碍。在另一方面,接受事实,努力地去准备一个更好的明天,这才是孩子最应该做的事,也是逝去的亲人最希望他做的事。

以此为基础,对配偶已经逝世的单亲家长,以下的做法会有帮助:

(1) 孩子对逝世的亲人不能忘怀,是因为有一份特别的意义在孩子心中。这份意义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会有积极正面的帮助。因此,应当与孩子好好地谈一次,把逝去亲人对孩子人生的意义作一次定位与肯定。以后,每次想到亲人,会给孩子一次正面的推动。(一个重要亲人的意义,往往用事物做比喻比用文字描述更为贴切,例如,“父亲就像太阳,给我光明与活力”,“母亲就像海豚,象征自由力量与慈爱”。)

(2) 情绪的流露没有对和错。每当忆起逝世的亲人而有悲伤的情绪,是肯定了这位亲人对自己具有独特和重要的意义。有时,环境不适宜有这种情绪出现,可以用书中所介绍的“抽离法”处理。若环境许可而自己亦想的话,容许自己回忆与亲人的相处及亲人对自己的意义。因为有情绪出现是个人的权利,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也不会对孩子有害。

(3) 孩子不懂得怎样调整失去亲人的心理状况,处理情绪的能力亦较弱,家长可以与孩子正面讨论逝世亲人的各种事情。讨论范围可以广泛地包括回忆亲人的嘉行、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亲人给自己的力量、亲人留在自己心中的意义等等以及面对心中情绪的困扰或其他因逝去亲人而引起的问题等。宗旨是:接受过去,面对未来。

(4) 若孩子对逝去亲人的情结太大,可以尝试运用隐喻或象征的做法化解,例如把心中的话写成一封信,用火烧掉,再引导孩子想像亲人在另一个世界收到了信,其读信时开心的表情和对孩子回话。另一个办法是引导孩子做些为纪念逝去亲人而做的事,例如去探望老人院、帮助别人,甚至做一些提高学业成绩的行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逝去的亲人喜欢见到的孩子为他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