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7K 次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 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 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全班讨论,教师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e. 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五.巩固拓展

1.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2.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2

课题研究

创意说明:

阅读这类较长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仅要学会阅读理解,还要学会主动发问:

有疑而问、于无疑处生疑或者依据文中有关事实,向作者、老师或同学提出商榷性的疑问。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没有发问,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不可能解答,不能解答就不能发展。因此,要鼓励学生善于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结果。

〖教学步骤

一、阅读全文

二、对课文发问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阅读提示”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从不同的角度来发问,并将自己发现的所有问题罗列出来。

三、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在他所罗列的问题之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探究的问题。选择课题也是一种学问和能力。在选择课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量力而行。课题尽量小一点,容易突破,以免半途而废。

2、问题明确。在选择一种课题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其意义价值,以及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3、避免重复。尽量避免与别人的课题重复。当然,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比别人的更深、更新、更透、更高一筹,也是可行的。

四、资料准备

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有所见地,有理有据。资料的准备,包括平时的阅读资料收集和根据此课题而有目的、有系统地查阅文献两种。

五、深入研究

在资料准备就绪之后,就要展开研究了。研究的时候,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六、小论文撰写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其研究结果,富有创意地进行小论文的撰写。

七、交流总结

先小组交流,后由小组选出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

提供以下课题范例以供参考: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2、有人说,本文作者是大手笔,表现在哪里?

3、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4、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截然不同的个性风格来看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6、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景仰的?“德才兼备”的传统价值观如今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你认为“做事”与“做人”哪个更为重要?这二者之间会有一些怎样的相互影响?

7、人应当怎样在事业中完成自己的生命?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要词语。

2. 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邓稼先》。

课堂实录

一、知识卡片

1.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两弹元勋”由于所做事关国家机密,长期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

1.字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鲜xiǎn为人知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三、整体感知

1. 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你觉得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

1. 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一位科学家。

课上小结

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布置作业 :

1. 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2. 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

板书设计:

邓稼先

(一)(1)引出“稼先” 巨大贡献(2):侧面表现(4)

(二) 追忆“稼先” (结果)

崇高人格(3):传统文化的孕育

(内因) (根源)

奉献精神(2)

(原因) 具体表现(5)

(外在)

(三)(6)评价“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4

层进阅读

创意说明

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不可能仅仅凭某一层面的训练就指望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训练的方法应该尽量多样化,富有灵活性和层次感。应当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中得到螺旋式的上升。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其可读性极强。读懂了,读透了,读进自己的骨子里了,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教学步骤

一、面式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全文采用“板块”拼接的结构,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用一句话分别说说每一“板块”从什么角度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例如:

第一板块: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第二板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

第三板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板块:民族的自豪、祖国的骄傲。

第五板块:才智超凡、意志坚强、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第六板块:忠诚纯正、成就卓越,有着明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

献了自己的一生的邓稼先。

二、线式阅读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是简介,第三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转换角度再次扩展,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理清文章情感脉络作者的情感贯穿于全文的各个板块之中,波澜起伏,动人心弦。赞颂、怀念、自豪、骄傲、崇敬、珍惜、庆幸..作者对老朋友的至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无不令人为之感怀。

三、点式阅读

1、妙点品味高度凝练而富表现力的词语:文章有一批高度凝练而富表现力的词语,例如: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亲如兄弟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引人注目知人之明热泪满眶蓬断草枯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排比句式排列整齐,能够造成一股气势,感情充沛,朗读起来铿锵有力,使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 ;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灵活多样的表达: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又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在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中,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所代表的中国人的气质品格 ;作者还运用生动的描写,再现了自己自豪的心情和邓稼先在沙漠中艰苦工作的情景;作者又通过引用诗文来展现养育了邓稼先的广阔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作者甚至用灵活多样的标点符号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邓稼先丰富的精神世界。

饱含深情的笔触: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详略的安排和内容的取舍: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 ;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传统的眼光、历史的视野、全球的胸襟: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

在以上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2、人物品评

评价邓稼先,学习邓稼先。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小组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时代的角度来评价邓稼先,从做事和做人的角度来学习邓稼先的宝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