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实用】高考语文作文汇编十篇

【实用】高考语文作文汇编十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1W 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高考语文作文汇编十篇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xx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xx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高考前夕,我坐在学校的草坪上,看着操场上面的同学认真复习的背影。我抬头看看天空,看着满天的繁星,思绪不由回到了曾经奋斗的那段日子!

20xx年9月3日

那天,我依然记得那时候刚刚开学,面对着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同桌,我不由一阵激动,扭头就对同桌说到,“喂,你说我们的新的语文老师会不会是个酸老九?”,只见他嘿嘿一笑。这个时候教室安静了,一个戴老花镜的,干瘦的小老头面带笑容,就快步踏进了教室,跑上了讲台!“大家好,我是你们新的语文老师”什么嘛,就是一个怪老头嘛。

果不其然,在往后的上课的日子中,他的课堂上面总是欢声笑语的。他的课堂上,总是偶尔会有会心的笑声传出。他的课堂永远不会觉得困,不会觉得有睡意袭来。他的课堂总是充满着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总是说他向往美好的生活的情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总是说“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总是说人生难得一知己“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他的很多话语我记在心间,只是希望他永远健康!

是他教会我,原来语文在课堂,原来语文是那么有情操的!

20xx年1月20日

那天,我记得朋友小张介绍了一本书给我,那本书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依然记得那段日子,可以说是手不释卷,吃饭,睡觉都拿着。别人说,你就是个书痴。我只是笑笑,心里暗暗道,我就是书痴,如果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那我一定是第一个看到他们的人!正是这样的一本书,让我看到了当时清末的黑暗现实,我不但看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世态人情。而且还教会了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的道理!

在那段日子,我还看了其他的一些小说,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基督山伯爵》等。如果说学习语文,是让我拥有更加多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那么阅读,则是让我看清社会的现实和残酷!

20xx年5月20日

那天,一如既往,我参加学校爱心社的活动,去到当地的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在完成平时的一些清洁任务之后。我和平时一样,拿着小板凳,坐在十多个老爷爷和老奶奶面前,和他们读报纸,讲一下国际的事情给他们听,讲自己的一些个人见解给他们听,和他们讨论国家政策。看到他们生龙活虎,激情洋溢地和我说那些他们当年的岁月的时候。我发觉,学习语文真好!

语文,让我们的距离更近近了,拉近了我们的年龄,似乎他们不再是70,80的高龄了,而我,似乎也不是18,19的小年轻了。我们似乎成为了朋友!

不知不觉,10点了,明天,就是高考了!整理了情绪,我拍怕屁股的灰尘,和朋友说,走了,向明天出发!为了未来,拼了!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作文存在着许多特殊性,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紧张的环境下写出一篇能让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下面笔者跟同学分享以下七个策略。

一、结构模式要简。

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笔者认为,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平均阅读的时间仅为一分钟。因此,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二、列提纲要快。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三、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放手,才能更精彩

安徽一考生

这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实习老师。开始给我们上课的时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老师就坐在后面旁听,偶尔还会在听课记录上写下点什么。可能是不大放心的缘故,杨老师一连听了两个星期的实习老师语文课。

实习老师名叫王小恬,五官端正,长相甜美,明亮的眼睛,苗条的身材,透出诱人的青春气息,一头乌黑的秀发像瀑布一样飘在脑后,有时束成一个马尾,再缀上一个蝴蝶结,又整齐又大方,整个人让人一眼就能对她产生好感。

原以为这么靓丽大方的老师,课也一定上得精彩,至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丝新的气象。没想到她上的第一节课,就让我们听得味同嚼蜡,程式化的风格简直和杨老师如出一辙。我们都以为这可能是她刚刚走上讲台,还不太适应的缘故。可事实上,在杨老师坐镇,她执教的两个星期里,她的课一直是这样。这多少令我们有些失望,同学们对她的热情也淡了许多。

周五上午第三节照样是语文课。实习老师王小恬信步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换一种上法,怎么样?”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她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不过大家都注意到杨老师今天没有来“监”课。于是,同学们都拉长声音说“好”!

这节课上的是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出乎意料的是,王老师上的特别精彩。她一改以往的教学风格,不是从作者简介或写作背景说起,而是先声情并茂地把长诗从头到尾地朗诵了一遍,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意境;接着又放手让我们自己去品诗,并不时提问和点拨,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琵琶女高超的演技,不幸的遭遇和感同身受的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中不少精彩的地方我们当堂就能背诵下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就在下课前几分钟,杨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同学们,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好吗?”“好!”同学们齐答。杨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有些手足无措的王小恬,接着说:“同学们,对不起,这段时间王老师在我们班上实习,说心里话,一开始我是不大放心的,不仅让她按照我的备课方法备课,还让她按照我的教学方法上课,没想到这样反而大大束缚了王老师的手脚,但是今天不同,王老师上得特别精彩。”

“对不起,杨老师,今天我有点自作主张了。”王小恬的脸红了。

“这就对了。”杨老师挥了一下手,“青年人就应该有个性,有突破,如果总是按照别人的方法行事,那还有什么创新。”

“原来今天是您有意这样放手的呀!”王小恬恍然大悟。

满分亮点

通过生动的叙事来诠释材料的内涵,是这篇记叙文的最大特色。全文借一个实习老师的故事,艺术地表达了只有放手才能更精彩的主题,而这正切合了材料中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此外,全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不但详略有致,故事性强,引人入胜,而且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主旨,体现了作者娴熟的构思和驾驭体裁的能力。

(评荐名师汪茂吾)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亲爱的章老师:

您好!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们离步入中学的大门还剩着四十多天。您,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四年的光阴,这期间,我们有哭,有笑,有乐,有痛……而您,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助我们一臂之力,在我们伤心的时候会送上一句暖心的安慰,在我们调皮的时候会给我们严厉的批评……这些,我都印象深刻。个子高高瘦瘦,慈祥的脸上挂着微笑一直都是您在我心中的形象。您不光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还会关心学生,但在课堂上的时候,给我的印象都是十分严厉。

“下面报到名字的,都给我上来。”您气势汹汹的说道。 “……周婧!”我心里紧张着,缓缓地伸出了左手,双腿在颤抖着。您满脸通红,瞪了我一眼,把我的右手一下子抽了出来,“看你下次看不看题目!”“啪!”顿时,我的手上就凭空多出了一道又粗又长的红印子,我的手掌心也是火辣辣的疼着,眼泪都快要挤出来了。而在此期间,我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您发起火来简直比爸爸还厉害。我打开了作业本,原来,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是把加法当做乘法的格式去计算了,我自己活该,您打我也算让我长了一个记性。当您训完人后,已是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您其实也很累吧,为了我们。

在教育我们的时候,您是严厉的,但平常也是十分关心我们。

那一次在您家的时候,我因为时间快来不及了,中午并没有吃饭,就匆匆的让妈妈把我送到了您家。而在您家听着别的同学们议论纷纷,中午自己吃了什么可口的饭菜之后,我也有点馋了。可我双休日在家中午一般都很少吃饭,我几乎睡得都是九点多钟才起来,十点多才吃饭,所以,当时我就没怎么在意,继续做题目了。可没想到,您听到了我们的谈话,急忙关心的问道:“你中午没吃吗?厨房后面还有点菜,你去吃一点吧。”我当时也是很吃惊,您是真的很关心自己的学生,可我真的不饿。“不用了,我不饿的。”“不吃不饿吗?”您再一次关切的问道。“不饿。”“去吃一点吧。”“不用了。”您当然还是那我固执的性格没办法,最后只好放弃。而一股暖流已经流进了我的心底,上次因为我不懂礼貌忘说了声谢谢,这次,我想谢谢您,我想,即使我当时肚子不是饱着的,可我的心灵已是十分满足,有这么一个关心我的老师,足矣。

岁月在流失,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想想以前,我们大家也是从素未谋面渐渐到莫逆之交,而您和杨老师也已成为了我们很好的朋友。所以希望在这最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和您,包括所有的老师,度过这快乐的时光,相信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

祝您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要永远记得微笑哦!

您的学生:周*

20xx年5月8日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好习惯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后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1987年,75位偌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 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测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用自己的毅力与恒心来约束自己。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我们应该把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发扬光大。在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或品德),现在你还剩下多少呢?

高考语文作文 篇7

语文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它是祖国的灵魂。

生活处处有语文,它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脑里,甚至在我们的甜蜜的睡梦里。学好语文是我们做好一名中国人的基础,我爱我的国家,我更爱语文。

没有哪一个人说他真的懂语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语文的真谛。语文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所谓的.灵魂应该是空灵而且动人的,假若这个灵魂死气沉沉,那么这个国家也会衰败。国家的综合实力中不能缺少语文,个人的自身素质里不能缺少语文。语文是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的信念。我们不能死学语文,语文是比数学还难的一门学科,它在于日积月累,所以在上课时,我们必须听讲,因为稍不留神,就与下文无法串联,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要自主挖掘书中真谛,参考书,资料书,能不要就不要

,因为它们只会干扰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跳出大脑里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语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课堂就应该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质疑。

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我们要善于发现。你会瞧见:水滴石穿是语文,时间流逝是语文,团结拼搏是语文,到处都不缺乏语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努力的学习,认真刻苦,这样才有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语文之上,学不懂语文,你读题肯定读不懂,学不好学问,你做题肯定不理解,每门学科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永远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别人问我,你是哪里的人,我会骄傲的说:中国人!别人问我,你的祖国有什么让你骄傲的,我坚定地说:语文!

作为一名中国人让我骄傲,因为国家,因为语文,让我自豪。

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古色古香。

高考语文作文 篇8

农民制造飞机,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从这则新闻里,我们看到了这位农民的不同流俗的勇气、坚忍和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但伟大的理想遭遇了现实的天棚,交警的阻拦,空管的限制,令处在这种境遇下的这位农民举步维艰,他的宏伟大业也面临夭折的危险。下一步他该怎么办?这种现象折射出了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然,交警和空管部门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他们毕竟是在执法,对公共道路秩序的维护和飞行器进行空中管制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面对这样的悖论,这个农民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看?

从材料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农民的确身手不凡,飞机的全部零部件竟然全部都由自己手工制造,且制造的飞机外形酷似F-22战斗机,尽管这可能只是形似,这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了。从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远大志向和高超的设计、操作、组装能力。不难推测,他的学科理论能力也一定非同一般。若就此让他放弃他所钟爱的事业,他为之奋斗并付出巨大代价的制造飞机的梦想,也未免太残酷了。

但现实告诉我们,科技发展到今天,制造一架飞机的确是一个高精尖的复杂而又综合性很强的大工程,特别是像制造F-22这样的尖端飞机,将涉及到诸多学科、很多领域,仅靠个人之力完成的难度实在太大。而对这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严峻现实,我们应该对这位农民说什么:劝他打消制造飞机的念头?现实一些,做一个本份的农民?让他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种做法很容易,貌似最有道理,却是我心底最为痛恨的一种做法。

就像我们总是嘲笑堂吉诃德的荒唐,担心比尔盖茨辍学创业的胡闹,乔布斯不靠谱的人生一样,这样貌似正确的大道理,最靠谱、最实用的建议,却正是扼杀自由与创新的屠刀。

够了,不用再列举了,这样的空气正弥漫在我们周围,就像浓重的雾霾一样充斥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角落,窒息着我们的生机。

我们需要创新的肥沃土壤,创造的自由空气,从这位农民身上我们嗅到了这种可贵的气息,只可惜,他成长的土壤太贫瘠了。

这位农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限制与管制,而是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法律是要执行的,但法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保证不影响公共秩序和安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多出台一些支持民间创新,个人创新的法律法规,使他们创造的环境不再那么艰难,使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创造力能够被激活,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满活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因此,我对这位怀有制造飞机梦想的农民要大大的点一个赞!

高考语文作文 篇9

借书信,平中见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 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谏屈原书》)

(4)

臣征言: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 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 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 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 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江苏考生《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2)“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 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 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例1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例2由古语及谚语入笔,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 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集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开篇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 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问世间情为何物》)

(4)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 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 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5)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 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 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作排比,造势磅礴

清代沈德潜说:“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因此,作者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用整齐划一的句式或一连串的比喻、反问、拟人句,就会形成浩浩声势,增强感染力。如:

(1)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 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江苏考生《水边的女人》)

(2)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 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 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

例3用一组语言诗化的排比句勾勒出一幅幅水边女人的画面。句式整齐,文势流畅,画 面清新,意境优美;例4连用三个“曾几何时”的句式构成排比,从反面极力渲染“迷途”的可怕,突出需要“心灵之灯”导航的重要性。这样铺排,形成气势,拨 人心弦。

(3)。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骏马突破 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

(4)、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 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 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 片最热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灵归属何方》)

高考语文作文 篇10

水盐相异,类之别也。然盐入水,一瞬遁隐,相融也。其必曰:融乃生变。

曩者,楚之屈原,不为世所容,行吟泽畔,游于江潭,偶遇渔父。渔父语之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不为所动,怀石赴汨罗。倘屈原以皓皓之白融于濯淖污泥之中,相机而动,庶几有所成也。春秋叔孙豹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屈原之烈为世敬仰,然以命搏,窃深以为恨也,孰与立德、立功、立言于生前?《西游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乃千古奇书,奇书有奇人,破石而诞之悟空、猪形粗夯之八戒、红发圆睛之沙僧皆惊世骇俗之颜。玄奘未至,悟空、八戒、沙僧各逞野性;玄奘至,悟空、八戒、沙僧虽偶有龃龉,然皆能识大体、顾大局,其间变化甚矣,何也?玄奘之融功莫大焉!或曰: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此言得之,一“调和”、一“相生”此之谓“融”。

宗族之兴必在“融”。曩者荣氏毅仁,乃无锡贾人之后,弱冠之年即为父股肱,奋其智,历职经理、董事,而荣氏一族行商坐贾者有二十余家,荣公融诸荣为一,荣氏一族始乃闻名天下。丙申年荣公合诸荣谋,以产业献国,举国上下咸颂其德焉,总理美其名曰:少壮派。故,“融”为发家肇始。

邦之兴必在“融”。昔时秦据崤函之固,君民相融以窥天下,至商君佐秦孝公,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强横一时。和合生力,及至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理固宜然。由是观之,“融”乃兴邦之不二法门。或曰:何为“融”?则曰:融小德而为大德;融小义而为大义;融小美而为大美;融小善而为大善……所谓“美美与共”,“循序渐进”,以至于盛。

今之中国,政通人和,润泽之气氤氲山林,万类霜天竞自由,此诚戮力同心之秋也。或曰,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入于水复为水,盐入于盐复为盐,所忧者嫌隙也,一室之内,分则两害,合则两利,故共存相生必作于细,必融于细。

古希腊赫圣哲拉克利特云:“美在和谐”。“和谐”即相融,百味相融,则世界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