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有关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有关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高考作文 篇1

所谓“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向来是为人处世的金句。不露锋芒并非无知软弱,有时是大智若愚;语出猖狂则显小气,未免遭人诟病。

步非烟声称“革金庸”,正是不慎于言,不敏于事。

我们必须承认,“革金庸的命”,其中既有意气风发,也有豪气干云;有对过去的不服输,也有对未来的向往;朝气蓬勃,敢于挑战。然而,仅凭一次武侠作品获奖,紧接着就高调放出话语,向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前辈拍板叫战,难以洗脱炫技、吹嘘之嫌。可以假设,一位真正尊敬并热爱金庸的读者,一位志在武侠而心怀“侠气”的作者,一位志存高远而心态平和的年轻人,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心怀私欲,不诚不谦,此为其一。

再者,“要革金庸们的命”,表述岂非不敬?尽管解释在后,不是打倒、背叛而仅是超越,然而到底不清不白,给人话柄。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一句不慎,则招致麻烦与祸患。犯错不可免,然而也不可允许自己随意犯错,更何况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高谈阔论。语言看似稀松平常,却是一个人的品行所在。

步非烟这样放话,虽然不能全盘否认其人,却也无法引人信服,先输一局。

不慎于言,大放厥词,心浮气躁,实则亦难敏于事。

武侠作品获奖,也可见步非烟并非没有文学创作的才能,相反,也许才能高卓。然而,即便天生高才,也需后天沉心苦练。不敏于事,而外见于言,则是空想家,是夸夸其谈的白日梦。成大器者,必定是行动家。

敏于事,必然要放弃虚浮、躁动的心思,潜心于学。世上每一门学问,均有其精深奥秘之处。若非心神贯注,核舟难雕五人八窗;若非一心求道,岂有台上十年之功?自不必“息交以绝游”,却要有宠辱不惊之怀,方能精于一技。

敏于事,也需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即便高瞻远瞩,登高一览,望见远山大海,志在凌霄青云,也仍需低头看路。否则,碎石能绊脚,悬崖易失足,岂不可惜!

因此可知,步非烟遭人非议,实非金庸不可超越。若步非烟此时不多言,而静默潜学,日后大有可为。爱逞口舌之快而不老实做事,是许多年轻人乃至年老长辈的通病。

敏于事、慎于言,实在不是一条呆板的教义,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一种将要失传的艺术,和一种高明的生活态度。

高考作文 篇2

高考,是萦绕在中国人心中的“咒”(当然,这个“咒”不是诅咒的意思),或许是因为这是在我们人生中与社会的交易中“相对公平”的一次。经历过高考的人们直到现在能够记住的除了当年的分数线之外,对考题大都“选择忘记”,但是被推上社会舆论高点的确是“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是分数最高的一道题,它在考什么?

参加高考的大都是中学生,年龄层次和社会阅历都有限,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时间的河流里飘浮的故事没有太成熟的阐述。而且观察周遭事物的本质也比较困难,因为大多数中学生是在高中时段才开始接触到“哲学”,而所谓的“哲学”却只是一些辩证法,没有上升到思想的高度。这说明他们的感悟是受到局限的。这一道高分值的题,不过是为了考验答题者语言的流畅和思路的清晰以及表达的准确吧。或者他们也希望出现超出期望的事情发生。

对于这个问题不做深层次的讨论,而为什么高考作文虽然不限题材却将诗歌排除在外呢?

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在创作《蒲伋诗境》的时候却有这样的体会。

第一,诗歌的创作需要环境,也需要故事,更需要时间的酝酿。而高考作文题目在考试现场才能够揭晓,作为考生来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组织很好地组织情感,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结构、场景、艺术性等等诸多方面的组织安排。就是考生在如此紧张的答题时间内,不可能去思考人生和感知世界。

第二,许多的考试题目不适合写成诗歌。虽然许多题目也是有故事组成,但出题者的意图在于通过故事阐述某种议题或者得到某种结果,它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出题者希望考生来完成的。而诗歌最重要的不是分析和解决,而是深入剖析世界(故事),并将自己的思想和主观形态融合进这个故事中。所以在诗歌里我们得到的更多的是共鸣和感悟,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解决问题的是工具书)从这一方面上来将,如果将这些本就不是用来写诗的故事,写成了诗歌,可能会不伦不类,甚至词不达意。

第三,诗歌的创作是需要灵感和时间的,即使在高考的当时考生扑捉到了灵感,也不可能一挥而就。在120分钟的语文考试中,留给作文写作的时间不是太多,一首好诗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不断推敲和修改。甚至逐字逐句的斟酌才最终形成。这样的`话考生为了追求诗歌创作,仓促间可能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而且还会出现诗歌跑题的显现,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第四,作文的评判标准可能也不利于高考时写诗歌,因为诗歌只有场景,最多的是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冲突,这样如果不细细品读的话很难理解其中表达的真实含义。可能一篇很好的诗歌由于只有有限的几分钟阅读时间,读者很难能够感觉出它的好来。这样会对考生来讲是不利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诗歌除外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诗歌是有前瞻性的,可能一篇诗歌没有得到谁的关注,等过了许多年忽然人们的心智洞开,这首诗便成为经典之作。而作为高考来讲,很难做到这一点。它更多的是关注当下,在当下的力量和感知下,考生能够调动的最大主观能动性。所以不是诗歌无法承载高考作文,而是高考作文无法真正体现诗歌的内涵。

从规则的角度上来讲,考生如果真的要在高考中“赌一把”,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什么不可。因为这本身就是个人意愿,而且高考也逐渐“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做出了这样的限制,如果要打破这个“规则”,一定要有“利器”,而这个“利器”不是那种“标新立异”的“独树一帜”,一定是一首好诗。

高考作文 篇3

安徽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在等到警方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后,并没有画上句号。9月23日,女大学生小袁向安徽省淮南市交通管理局提交了复核申请。工作人员对小袁表示会按照工作程序处理此事,并在5个工作日之内作出答复。

疑问:认定书未写明核心证据

21日,交警田家庵二大队向双方当事人下达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据了解,小袁和桂老太收到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以下简称《事故认定书》)都未详细说明事故认定的核心证据。只写道:“根据淮南市公安局龙泉派出所调查取得的事实和我大队现场勘查情况,作出认定。”认定结果是:小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5条和第38条法规,没有“右侧通行”,也没有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负主要责任;老人违反的是第36条法规,没有“在人行道通行”,负次要责任。

同时,警方告知双方当事人如对事故认定有异议,可在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女大学生:提出复核申请

23日上午,小袁来到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交了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复核申请。

小袁表示,警方给她的解释是,“多方取证,我离老人最近,虽然老人身体有病,走路摇晃,但不至于自己摔倒,肯定是有外力,也就是说肯定是我的后车轮接触到了老人导致其摔倒的。”对此她表示很诧异。

在提交了复核申请后,小袁在微博上接连发表5个问句,她反问自己从扶老人、到回答不太清楚是不是自己撞的、到报警、到寻找目击证人、再到打消对自己的怀疑,“我做错了吗?”

她上一次发布微博还是13天前,“事情已经三天了,一直在焦急地等待警方的答复。”并无助地问,“为什么事情到现在没有结果?有谁可以告诉我该怎么办?”

小袁的一位朋友还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事故认定书》上明确写了小袁和老人双方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在接到《事故认定书》后,小袁的个人信息不知被谁公布到网上,近几天她接到许多骚扰电话。

小袁的朋友还说,小袁已经在与律师沟通,必要的时候也会考虑走法律途径。

老人方面:接受调查结果

老人的儿媳徐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说,老人一方不准备提出复核申请。关于《事故认定书》,她至今还未与老人沟通。“因为老人耳背,沟通太困难了,而且她也不识字,看不懂鉴定书”。但她不清楚其他家人是否有告诉老人鉴定结果。

21日,老人的女儿曾对当地媒体表示“接受”警方的调查结果。虽然认定老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但至少说明老人不是“碰瓷”和“讹人”,也算给老人及家人正了名。老人的邻居桂磊曾对北青报记者说:“现在老人的家属一方关心的并非经济赔偿,而是老人及家属的名誉问题。老人家属目前的打算是先看看女大学生是什么反应再说。”

警方:事故认定有证据

23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淮南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小袁微博中提到的“警察的解释”,并没有写在《事故认定书》上,“那是小女孩说的”。他说:“我们已经下达了《事故认定书》给她,那个才是具有法律权威的,上面说了她为什么负主要责任,老人为什么负次要责任。她说的那个解释,也许是别人私下跟她说的,也许是她自己说的,那都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她说警察这样说了,那她可以拿出证据来。”

北青报记者询问警方是通过什么证据而作出事故认定时,他说:“我们肯定是有证据的。如果他们最后提起民事诉讼的话,我们也会向法院提交我们的证据。”随后便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北青报记者随即致电淮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23日上午,该局事故鉴定科接受了小袁的复核申请。该局宣传科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会按照工作程序处理此事,并按照规定在5个工作日之内作出答复。

高考作文 篇4

我们身边的物品在无声地塑造着我们,而这种塑造愈是无声,对我们的影响愈是深远,以致把我们推向了两个极端——正与邪。(本段没有扣紧作文材料展开论述,这在高考阅卷中很容易被认定为行文有脱靶的嫌疑,会直接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优质的电视节目通常会为成年人传递正能量。以普法节目为例,此类节目常常通过展示正、邪双方之间的较量过程来弘扬正气。然而,电视人似乎忽视了另一部分群体——一群对信息甄别能力欠佳的未成年人。对他们而言确,这种正能量的输出极有可能转变为负能量的输入,负能量将持续抵消未成年人体内的正能量直至他们的性格被扭曲,人性被泯灭。(此段未结合现实来展开形象的论证,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幸好,有一部分电视人仍旧记得未成年人,为他们输入正能量。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成长不烦恼》就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在那里。家长与孩子们彼此沟通,彼此尊重,彰显了一份人性美。贵州电视台的《论道》引领着未成年人发现社会的真善美,同时给以理性的观点与深刻的见解,同青少年一道剖析社会的灵魂……这一切已值得庆幸!因为未成年人正不断成为道德的土壤。那又何必埋怨电视节目的暴力内容与低俗呢?(最后一句与语段整体描述不一致。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其实,物类常常带有我们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是应运而生的。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恰恰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代中国,浮躁虚荣之风盛行,中国人缺乏一种信仰,丢失了生命中最为厚重的土壤。试问:失之沃土,何以生焉?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的!(此段有过分拔高的嫌疑,语言缺乏理性,会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国人真的得应该冷静地反思了!物类的产出是为了满足国人的需求,国人的需求体现了国人的价值取向,国人的价值取向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所在。我们必须明白不是电视节目毒害了孩子,而是“腐朽”的思想。只有清除“腐朽”的思想,才能挽救国人,挽救道德,挽救灵魂。(此段文字论述点集中在“价值取向”上,有偏离题意的嫌疑,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让我们成为国家的主人,进行一场社会的自我补救与修复。

高考作文 篇5

这三年,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胜利者。然而对于终点。我变得茫然,一次又一次不理想的成绩,那一声声的质疑动摇着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是我在这次长跑中气喘吁吁,强劲的风迎面朝我刮来,更是令我窒息。

从怀揣这坚定的心要奋力拼搏,到学期结束,当我看到墙上的成绩排名,我的名字上方满满的是别人的名字;当朋友炫耀着她这一次光鲜的成绩并且对我说:"你看你那么辛苦的学习,以后还是比那么辛苦了。"字字对我来说都是打击,我清楚他的意思是说反正那么努力到结果还是这个成绩。我就笑笑,然而我的心以跌落到了谷底。不到的给自己寻找一个失败的理由,可是也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坚持努力下去,我相信天道酬勤。不要去理会别人的看法,相信自己。

但是当我面对爸爸妈妈时内心再坚定也瞬间崩溃。只是不断的哭泣,把心中的委屈和难过都哭出来。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安慰都停止不下来。妈妈轻轻地说:"如果真的考不上本科就考专科吧。"我哭得愈发厉害,连妈妈都不相信我。当时我就毫不犹豫的告诉妈妈,如果我考不上本科,专科我也不会读的。

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若是我们一味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己的信心。

年轻的马la托马斯,她的父亲是好莱坞老牌喜剧明星。当她将在舞台剧《吉吉》中扮演女主角,所以关于她的报道都不约而同的以她的父亲为焦点,把她压得喘不过去来。以至于她鼓起勇气对她父亲说要改姓。她的父亲只是说:"戴眼罩的赛跑看不见观众,也看不见别的马。它的眼里只有终点。你也必须采取这种态度,不要管别人的看法,不要和我比,不要跟任何人,要为自己奔跑!"最后马la托马斯不断走向成功,成为著名的演员和制片人。

我也愿成为一匹戴眼罩的马,看不见观众,也看不见别的马。眼中只有终点,驰骋在高考 的赛场上。

高考作文 篇6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生死抉择的时候,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

——题记

尼采说过:“我们一生都在选择,唯独不能选择什么时候生或是死。”

其实,在很多时候,事物的多重性让我们在选择时“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决定。而对于面对死亡,我听到了一个另人震撼的“选择”。记得在唐山大地震时,当工人们从废墟中寻找生还者时,工人看到了一个母亲用自己的鲜血喂自己的孩子的情景。母亲死了,而那个孩子却意外的活了下来。

母亲割脉,用自己的血挽救了自己的婴孩,在这一瞬间,母亲心灵的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让他延续她的生命。母爱的抉择很多时候就是那么平凡, 那么伟大。

你看过风靡一时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吧?男女主人公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一定让你为之动容吧?就在那最后的—霎那,男主人公将生还的机会留给了女主人公。“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个至爱的人在面对生与死时,他(她)们心灵的抉择——将生的机会留给对方,留给自己所爱的人。

在生活中的我们,实际上也在选择。一路上,风雨兼程。我们选择挫折,在幼小的孩童时期,让我们有受挫的勇气;我们选择努力,在懂事的青少年时期,让我们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鼓气;我们选择拼搏,在奋斗的中青年时期,让我们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面对生活,我喜欢用强者的心灵去选择面对的方式;面对社会,我喜欢用智者的心灵去选择如何去做;面对选择,我更愿意用实际的手段选择解决的办法。

不论是面对亲情,面对爱情,亦或是面对我们自己,都总有—些能触动心灵的东西,都总会遇到该我们选择的时候。

面对人生,选择微笑;面对生活,选择热情。我们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在生活中遇到—些需要心灵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选择。

生活中有许多让你抉择的时候,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