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六年级作文 > 【精品】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集锦7篇

【精品】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集锦7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78K 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集锦7篇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古诗文大赛到了,我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下午,我们全校一至五年级的所有同学都聚集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比赛。现在场上是三年级的同学的比赛了,你别看他们个小,表演的还很精彩呢!

到四年级表演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精神抖擞。

哈哈!终于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班全体表演岳飞的《满江红》。主角是宋大元,他穿着一身王子的衣服,还披着披风,非常英俊潇洒。上场的时候我们一个个都非常紧张皱起眉头,一定要取得成功。比赛开始了,我们的心情越来越放松了,我们一起背出了岳飞那豪迈的诗句,表演出了他那英雄的气势。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比赛结束了,我们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的自豪。这场古诗文大赛我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2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母校,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母校,是我们眷恋不舍的家……六年,时光飞逝,我又留着什么痕迹呢?往事,从我脑海中如同斑斓的蝴蝶向我纷飞而来……

你看!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向操场,人们的脸上显露着喜悦,欢声笑语在操场上回荡,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学校的“中华古诗我来秀”活动终于开始了!

看过低年级小朋友地精彩表演后,我们六年级的古诗比赛即将开始。我与其他四名参赛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到后台。望着一千多名同学,我的心不禁“砰砰”地跳动,我双手合十,嘴里不停的念着:“王母娘娘,玉皇大帝,耶稣,上帝,一定要保佑我啊!千万别让我们的表现不好啊!阿门……”“请六(2)班地参赛同学上场!”正当我自顾自的嘟囔时,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话语。我长吁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与其它四名同学走到台上,漫画信心的看着对面提问题的同学。

“李清照是什么朝代?”

“清朝!”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接下来的几道题目,我们都答得非常顺畅。正当我们有点沾沾自喜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同学们问我们写“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作者是谁时,另外两名童鞋抢先答道:“杜甫!”我的天!不会吧?我差点儿吓晕过去,是杜牧呀!可无论我怎么努力,始终不能“力挽狂澜”(因为其他两名同学都是女高音,话筒又被她们拿着)本以为霉运到此结束,可他却像跟屁虫一样不肯放过我们。在最后十秒钟内,对面的两位同学竟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而我呢?之能看着时间慢慢流逝,无能为力。最后,六(3)班取得了胜利,而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的回到了班级。同学门纷纷安慰我们:“没关系!重在参与嘛!”在同学们地安慰下,我们重新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母校,你真像我们的严父慈母,更像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母校,你给了我们童年中最珍贵美好的回忆,我们怎能把你忘怀呢?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3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说起吃来,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家乡潮州的小吃,总是让我勾起一个个美好的回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冬节里的一次次关于“吃”的往事。

冬节过小年在我们那里是个大节日,在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过了冬至就预示着旧年即将过去新年又要来临。要办很多东西来庆祝,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吃“甜圆”。“甜圆”可是冬节的主角,一年只此一次,家家户户必须吃,大人对小孩说:吃过“冬节圆”,又长一岁了。

听爸爸说,以前家家户户自己做“圆”。做“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作大概从几天前就开始了。每家每户买来糯米,然后小城里的人就开始忙开了。听说爸爸小时候巷子里只有一台“地臼”——这种臼使用脚踩着臼槌捶谷物的。每当这个时候“地臼”发出的“咚咚”声就响个不停,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带着自家的糯米来到这里捶。直到变成粉末之后,才能把它装回家。

在冬节的前一天晚上,这可是一个有意思的时刻,全家老少必须团聚在一起“搓甜圆”。大家分工合作。首先,大人们对糯米粉“加工处理”,将糯米粉加上温水形成一种粘粘的固体,用手不断的掺和,直到形成一个面团。然后将面团带到餐桌上。一家的老老少少已经围坐在餐桌边摩拳擦掌了。之后一家子忙起来了:首先将糯米团捏成一个个“圆”,做法有点像挤牛肉丸。然后将它搓圆。大家分工合作,像一条工厂流水线。由于全家老少手大小不一,所以搓出来的“圆”大小也不一样,我们对这方面可有讲究,越是搓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越好,这叫“父子公孙圆”。一个个做好的白白胖胖的小家伙被均匀地放在铺着糯米粉的筐里。一锅热腾腾的开水已经在等着它们了。最大的几个圆成为“落汤钱”,是拿来祭祖的,一个个肥肥胖胖的,很可爱。“探完了汤”之后,将它们捞起来,装入另一个锅,边煮边加入白糖,白芝麻和粉红色的爆米。之后就可以装入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碗了。大家肯定等不及他们的劳动成果了,纷纷抢着碗围坐在一起吃起来,小孩子最占便宜了。不一会儿,所有的“甜圆”都被吃个精光,连汤汁都一滴不剩。只有那几个有福气的“落汤钱”还稳端端地屹立在那里。它们先要在冬节里给祖先“吃个饱”,但最终的归宿还是那些子孙们。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大饱口福”啊!

如今冬节里潮州城内到处都有大摊小摊的买“圆”店,我们不需要自己做就能吃到“圆”了。可是当年的那些老老少少团聚在搓“圆”吃“圆”的时光还残留在老一辈的心中。像北方人团聚包饺子吃饺子守岁一样,我们这边过小年做“圆”吃“圆”像是在“守小岁”,其实就是一段团聚的时光和一段美好的记忆。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具有浓浓的京味,而咱的家乡:潍坊,那里的春节,也具有独特的鲁味。

潍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这一天,咱们得煮腊八粥:用红米,黑米,薏米等煮成。同时,腊八蒜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剥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不过看到泡好的蒜色如翡翠,一切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儿就重了。这一天得祭灶:把各种祭品放在灶台前,还得有糖,粘住灶王爷的牙齿,免得他上天说坏话。与此同时,这一天还要上坟:把死去的老祖宗带回来,供起来,天天水果、饺子不得中断。同时还得点上香烛,让其和活着的人过个团圆年。

过了二十三,“春运”大移民开始,船票,机票,汽车火车票,往往一有班次,票就被一抢而空——哪怕是站票。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在外边的人忙着回家,家里人也不敢怠慢:大扫除,买鞭炮,备年货,准备打一场“春节攻坚战”。

除夕到了,人们各归其所。农村里,家谱得摆出来,但绝不能让出嫁的女儿看到,因为她们要跟丈夫上夫家的谱。正因如此,有时还会拒不让进门。年夜饭得包饺子,包饺子前得放鞭炮,以示吉祥。那么饺子是谁发明的呢?带着疑问,咱查了史料——医圣张仲景在民间时冬天,老百姓由于烽火连天,缺衣少食,染上冻疮和其他疾病。张仲景见此,下定决心,为穷人治病,他买来面粉、羊肉等御寒食材,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于大年三十子时(二十四点)将其发放给穷人,故又称“交子”,后演变成饺子……年夜饭吃完后,大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咱可没这精力,但是刚睡下便被烟花吵醒,只得寻一间隙入睡……

正月初一来了,这一天要由长子带领男丁,放着鞭炮,绕着老祖宗的坟走上一圈,同时还得相互拜年。

初一完了就是十五,这天晚上天还没有全黑的时候,灯就早早亮起,看灯前,大家吃顿元宵,以祝团圆。灯火通明,许多展出大型花灯的街道成了“步行街”成千上万的人来一睹花灯风采……

过了十五,春节也就结束了,不过,他给咱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5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 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6

疯狂原始人梗概

今天,我看了《疯狂原始人》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小伊和盖。它主要讲了原始人克鲁德一家六口的生活,每天抢鸵鸟蛋,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爸爸讲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每一天。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晚上出了山洞,没想到遇到了盖,还知道了火。可是一家人没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临,山洞被毁,一家人无家可归。危机中,他们遇到了盖,凭借他超凡的能力帮助克鲁德一家躲过困难。

顽固保守的爸爸,叛逆的女儿小伊,神奇男子盖,像小疯狗一样的小珊,疯狂老太奶奶,弟弟,妈妈,一起踏上了寻找新家的旅途。他们一路上与拳击猴搏斗,与食人花捉迷藏,还差点造成森林大火。旅途中他们与小鳄犬、鹦鹉虎成为了朋友,一次又一次渡过了难关,途中还发明了许多“高科技”产品。这真是一场惊险的旅程。

大家听了我的梗概,是不是也很想看这部电影呢?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篇7

在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这也是最喜庆、最幸福的节日了。在这个节日里,家人团聚,到处喜气洋洋。

准备过年按照老家的规矩,春节基本从腊月便开始了。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放上大米、小米、红枣、栗子、榛子等食材熬成一锅粥,香甜可口。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剥好的蒜瓣放进装满醋和酱油的坛子里封号,美味正在酝酿……

腊月二十四大扫除;腊月二十五送“灶王爷”上天,要烧香、上贡品;腊月二十六做豆腐;腊月二十七杀猪杀鸡、买鱼买肉;腊月二十八发面;腊月二十九,上街打酒。

热热闹闹过大年

春节的重头戏——除夕来了!这一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包包子、做饺子、蒸馒头,家家准备年菜,街上满是酒肉的香味。所有人都穿上喜庆的红衣,门口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到了晚上,便是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祝福聊天,饭菜更是丰富:鸡鸭鱼肉、饺子、菜。其中鱼——表示年年有余;生菜——谐音“生财”,表示来年发财。吃饺子时,把泡腊八蒜的坛子打开,一股酸辣的气味扑鼻而来,蒜瓣变得碧绿,晶莹剔透,如同翡翠一般。在坛子里的醋也有了些辣味,用胶子沾它,总想多吃几个饺子。晚上要放烟花,随着一枚枚烟花冲上支霄,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翻开了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