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笔意阑珊散文

笔意阑珊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1W 次

从电脑屏上移开目光,疲惫的眼睛里映入金鳞山苍茫的影子,半山腰阿米刘琦庙的金瓦红墙若隐若现。收回目光,桌子正中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两侧杂乱地堆放着一些书籍,一叠散了架的稿纸上,卧着一只黑色中性笔,我凝视着这支毫无表情的笔,暮然间,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跳出脑际——笔意阑珊。

笔意阑珊散文

有关笔的记忆如一条小溪从远古逶迤而来,看不到它的源头,在时间的流里,笔意小溪时而叮叮咚咚,时而悄无声息;时而潜入地下,时而浮出地面。笔与纸联姻,定格了多少历史的真实面目,创造了多少想象天外的美丽。不常用笔是近几年的事,一来懒惰,再者是有了电脑。一点随想,一些不得不写的文字,手敲键盘便可了事,存入软盘,修改和阅读都极方便,在感叹现代高科技的同时,对笔的感念和留恋也随之涌上心头。

对于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支具有白底墨色流纹大理石花纹的旋盖永生钢笔。这支钢笔是在外工作的三舅来我家时送我的,我们兄妹四人一人一支。哥哥的钢笔和我的一样,只是颜色是翠绿的,这是防止使用时相互混淆,引起纠纷;两个妹妹的钢笔比我们的纤细秀气多了,一红一绿,同样易于辨认。那时,我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在班里,我的钢笔是最高级的,曾引起过同学们的羡慕和妒忌。我对钢笔甚是爱惜,除了上课写字外,绝不轻易示人。为防止丢失,母亲专门缝制了一个狭长的小袋子,做成松紧口,钢笔不用时,就让它睡在小口袋里,用绳子拴在衣襟的纽环上。

这支笔的使用,使我改变了每次写完字后,手、本子甚至嘴唇及脸蛋也写满各种象形文字的历史。那时,学校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用钢笔写字,刚学习使用钢笔的我,完全驾驭不住手中的一支破旧钢笔。那是一支被哥哥淘汰经父亲修理过的钢笔,写出字来笔迹时细时粗,经常受到老师批评,有时甚至说,这些字是一只蘸了墨水的苍蝇在纸上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有时钢笔不下水,就咬着牙拔根头发,把发丝硬挤进笔尖中间的裂缝,往下一拽,紧挨的笔尖中间有了一定的空隙,墨水就通畅了,然后拔断发丝,让一公分左右的发丝监视笔尖,也监视着我写字。这时候,已有墨色染指了。还有一些时候,没写几个字,笔尖突然间就吐出一滩墨,让你防不胜防。

那时,同学们拿的笔可谓样子千奇百怪,经历千回百折。有几支笔的零件拼凑起来的,有辗转几人之手得来的,有失而复得的,有成绩优异奖励的,也有慕笔之人偷窃的……笔留给人们的记忆有快意的、酣畅的,也有苦涩的、尴尬的.。

墨水和笔是相依相伴的。那时的墨水很贵重,不可多得。如果正在写作业,墨水干了,就找同桌和前后位同学借几滴。那种头对头,神情专注的样子,就是为了不让半滴墨水滴到地上浪费了,当然不忘第二天要还的。

冬晨,我们一边吃着热洋芋,一边把剥下来的洋芋皮随手扔到地上,跟在身后的小猪一边搜寻着洋芋皮吃,一边跟着我们,一直跟到学校门口。进了教室,里面罩着一层烟雾,用土块泥就的火炉正冒着火苗,烟一阵一阵冒出来,弥散到“人”字形屋顶,又回旋下来从屋梁下的缝隙里逃了出去。我们掏出钢笔,拧开笔帽和后盖,把冻成硬棍的笔囊拿到火炉跟前,小心翼翼地烘烤着,里面的墨水消融了,上课钟声也敲响了。

写到作业本子上的字有蓝色的,黑色的,有绿的,而写在草稿本上字的颜色就更多,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等等。有五彩的字迹是我们村子里开了个地毯厂,地毯厂里染毛线的颜料常常被人带出来,村子里就有了盛开在本子上五颜六色的字迹。除了字的颜色是彩色的,部分学生的草稿本也是五彩缤纷的。拥有彩色本子的同学,都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享受这种彩色本子的还有班干部。贾老师是一位城里来的知青,眉目清秀,皮肤黝黑,常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些五颜六色的纸,这些纸很厚,纸质一面较光滑,一面很粗糙,在光滑的一面书写,还会遇到许多长短不一的麦草秸露在上面,写起来常有点阻挡,就绕着写,这样一行一行绕下去,就形成了以草秸为中心的许多半圆或好看的几何图案,甚至出现了一层层朝阳下好看的梯田图形。一行行字迹有点洇漫,但不影响书写,在黄纸上写蓝字,在绿纸上写黑字……

有一种笔是我们一直希望得到的。有一年,校门口来了一个专门在笔身上雕刻花鸟鱼虫及文字的内地人。他戴着小礼帽,背着一个破旧的工具包,一双小小的眼睛能看到学生的心里面。他随便问你几句,就知道你心里想啥,那双粗短的手一手握笔,一手捉刀,在你塑料笔身、笔帽上开始作画。那灵动的刀尖上下翻飞,时急时缓,几缕塑料细丝纷纷飘散,随后,刻笔人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取出各色蜡笔,在笔身上这儿一抹,那儿一涂,最后用拇指一撮,一副神采飞扬的彩色图画变戏法一样显现出来:一只展翅的雄鹰,一条飞跃的鲤鱼,或是一些花花草草,还有笔主人或隶或篆的名字。每个同学的笔样式不同、新旧不一,上面的图画也不一样,同学们拿到这些笔身有了画的笔,对自己的笔更加珍爱了。

后来,每当有同学买了新笔,就盼望着刻笔人到来,但那个刻笔人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那个偏僻小山村。没有刻笔人,一些同学手里照样有新的图画笔,每天流泻出彩色的墨水,在彩色的草纸上留下一道道演算题或一篇篇稚嫩的习作。那就是,我们的贾老师看到那一幅幅清新美妙的图画后,通过模仿练习,也掌握了在笔身上作画刻字的技艺。每学期结束时,受到学校表彰的同学,就会得到有贾老师刻画的图画和“奖给某某某同学”字样的钢笔,这是难得的,也是大家最想得到的。我为小学阶段一直没有得到过这样一支有特殊意义的钢笔而遗憾。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从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当老师,课余闲暇,我写诗写文章,省报上常常有“豆腐块”变成铅字,拿到样报,闻着淡淡的墨香,我常常从内心感激着书写非常流畅的钢笔,它是我的书写工具,也是我的贴身朋友。我平时也喜欢书法篆刻,有兴趣时也常常挥洒两笔。学期末学校表彰奖励学生的时候,我也在作为奖品的钢笔上雕刻花草和文字,学生们喜欢得不得了,我仍然忘不了少年时代那种对于图画笔的特殊情感。摸着无比精致的钢笔,看着流畅的线条组成的花鸟鱼虫和或楷或隶或篆的字体,一种温馨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那个秋月,我照常在稿纸上信笔涂鸦,然后装在信封里,一封封放飞天涯,这一只只鸽子有的一去杳无音讯,也有的披着一身华丽飞回我的案头。教师节上,我收到哥哥从远方捎给我的礼物……支香水铱金笔。

这是一支装在有机玻璃盒丝绒毯上的依金笔,它全身钛金色,不粗不细略带棱角的外表,笔帽边缘处是阴刻的型号及“英雄”字样,与众不同的是笔帽上有一个圆形网状香囊,香囊里填着海绵。盒子里附带有一小瓶香水,香水注入香囊,袅袅香气弥散开来,沁入肺腑。晚上爬格子恹恹欲睡时,我下意识闻一闻香囊,大脑猛然间一个激灵,头脑立刻清醒开来。

哥哥送我香水笔,其用意是鼓励我认真写作,我也明白其用意。只是经常舍不得用,偶尔用一次后便深深珍藏着,其他笔没少用。有一次一个朋友来访,看到我发表的一篇散文作品,连声赞叹。我炫耀是用一支具有魔力的笔写出来的,随后他观赏了香水铱金笔,说拿去享受享受,顺便感受一下铱金笔的神奇魔力。我把笔借给了他,不料后来他说香水笔不慎遗失,说要买一支还我,后来不了了之。笔本身很稀奇珍贵,更珍贵的是哥哥寄予我的期望和浓缩在里面的浓浓亲情。香水笔的遗失不免遗憾,我为自己的虚荣和张扬付出了代价。

以后的日子里,我手里不知握过多少支笔,备课、批改作业、爬格子,各种各样的笔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有段时间,我较认真地练起了毛笔字,临习名帖,揣摩笔意,开始有了一点感觉,始觉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挥毫悬腕间,一种表达的快感自指尖流遍全身,酣畅淋漓。

这期间,我被一种盎然笔意所包裹,就是批改学生作业,也有一种晋唐翰墨书风附体的感觉。我削扁竹筷,特意制作了几支大小不同的竹笔,蘸着红墨水批改作业,对勾重而大,错叉轻而小,评语根据不同内容略显缓急轻重,章法尽在错落有致间。

一年前到省图书馆查资料,突然就想起了门口的修笔老汉来。那还是前几年,除了刮风下雨,只要图书馆开张营业,门口准会看见一个身穿护衣,坐在小车旁埋头修笔驼背老人的身影。小车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打开盖子的箱子,里面被格成很多齐整的小方格,里面装着各种钢笔配件,有崭新的,也有从坏了的笔上拆下来的,还有手钳、小刀、万能胶水等工具。一个破旧的挎包上,放着用塑料薄膜包裹着几张陈旧的剪报,那是修笔人几十年修笔生涯的见证,这些发表于不同时期不同报刊的文章,都写了老人执着的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修笔生活。如今的修笔老汉不知是疾病缠身来不了,还是生意难做回家了,不得而知。图书馆是文化人常去的地方,有很多人曾在这里修过笔,老人的身影或许就定格在了一些人的记忆当中。

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新的书写工具实现了多样化,钢笔的书写功能有所减弱,或许逐渐卸去了曾经的重任。社会进入到高速运转,快速消费时代,一次性用品的方便、快捷、简约、廉价都在吸引着人们,那些躲避在商店橱窗里蒙了一层尘埃的普通钢笔,早已恹恹欲睡。而身着华丽外衣、富丽堂皇地躺在奢侈品专柜里的笔们,在等待有缘人,去粉饰缺少文化的门面,或是身着特殊使命去作一次敲门砖,或是收藏曾经有过的漫长记忆……

十年前,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有篇小品文《嫁给笔》,说作家应邀参加文联组织的一个换笔大会,用自己的笔可以换回一台市价七、八千元的电脑,换笔大会实际运作者的意图显而易见,但作家们却陷入了一次艰难的决择。

曾经的钢笔不再是学识的象征,制服口袋挂个空笔帽招耀过市已成过去,钢笔的荣耀像金鳞山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我们眼前,笔意阑珊,好在我们有很多的方式来记录、表达、追忆我们渐行渐远的苍白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