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学会领悟忠诚与宽恕的短文散文

学会领悟忠诚与宽恕的短文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3W 次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你希望自己要把事情做好,那么,你就先要让自己学会做人。如何做人,才算会做人呢?简单地说,就是你拥有一颗忠诚与宽恕的心,接物待人,彬彬有礼,不亢不卑,不要带着怨气仇恨的情绪,去对待人事物,而是要以宽厚的心胸,以内心冷静的情绪去为人处事。学会做人,其实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是令人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创造幸福和快乐的品质。如实说来,谁都有学会做人的能力,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乐于学习做人的心,心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学习在心,快乐在心,用心去学,用心取乐。当你感悟到如何利用自己的心灵,为自己创造快乐的时候,自然而然,你就会感觉到,在自己的生命里面,对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最有滋味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你自己的那颗心,内心真实的感受,自然会引发出你的思考,思考的结果会转变成你大脑的意念,那些意念就会用来命令你,做出新的言行,言行的结果,在你的内心里,自然会让你感觉到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因此,用心去学,学会用心,你就获取了为自己创造幸福和快乐的本领。

学会领悟忠诚与宽恕的短文散文

孔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心为忠,儒心为恕。

心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就需要从自己的心之根本开始,忠诚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说,你不仅仅要忠诚于自己的信念与意志,还要忠诚于自己合于法与道的价值判断标准。你要理解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法与道的线条内,那些东西是自己可以要的,那些东西却是自己不能够要的,理解了自己的内心真正可以要的东西,这样,你就不会感到迷茫,也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心放到什么位置。你既然理解了什么东西是自己可以要的,就需要为自己建立怎么样的信念与意志,建立起来的信念与意志,自然会引领你去为自己寻求发展,让你的心忠诚于自己的需要。如是,你有一颗忠诚于自己的心,才会去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他人,忠诚于身外的人事物。

心在我们的生命里,却又有“人心难测”之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解说呢?人心有大有小,有人的心却宽阔如大海,有人的心却小如针孔,一颗如大海般的心,还有什么东西容不下的呢?一颗小如针孔的心,又能够容下什么东西呢?人心也是变幻莫测的,可以变坏,也可以变好;可以变成快乐的心,也可以变成痛苦的心。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心如何掌控,也就是说,如何去利用自己内在的评判标准。如是,孔夫子的“儒心为恕”之说,就是要锻炼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开阔,才可以装下更多的东西。“人无圣贤,谁能无过”,因此,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犯错误,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别人也不理解你等,像这样的情况,谁都有可能会遇到。当你碰到那样的遭遇的时候,你让自己快乐呢?还是让自己伤心呢?这就取决你的心胸大小的问题了,假如你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你自然会宽容自己的犯错,而且会努力修正自己的过错。只有在宽容自己的过错的情况下,你才会认识到也需要对别人宽容。反之,你连自己的犯错都无法宽容,又怎么能够叫你去宽容别人呢?是的,当你的心是开阔的,通达的,能够谅解、宽容自己,也谅解、宽容身外的人事物的情况下,即使是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也会让自己很快快乐起来,因为你有一颗宽恕的心,其实就是能够让你得到更多快乐的一颗心。

随着商业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越来越进步,面对科学技术主导发展的社会,我们的身外是一个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对我们的诱惑也变得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一个难题。外在的世界,始终是在不停地变化着,面对那些光怪陆离,又充满着无限诱惑力的变化,我们的内心难道就不需要跟着改变吗?或者我们始终还是坚持于自己内心的不变呢?时过境迁,外在世界发展的变化是必然的,我们内心存在需要的变化也是必然的。如此,我们的内心既需要变化,又需要忠诚于自己的心,这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吗?看上去是矛盾的,然而,你需要理解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法而已,根据外在世界变化的需要,你也需要改变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建立适应外在世界变化需要的心法。

要忠诚于自己的内心,首先要理解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人的欲望是包罗万象的,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总有他不同的需要。可是,对于我们生命意欲的需要来说,不是说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人的需要是有局限的,有条件的。假如说,人类希望统治宇宙,我相信有人做过那样的梦想,那也只是梦想而已,像那样的需要,最起码现在的人类尚未具备那样的智慧,当然,将来人类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那样的意欲需要,只是个未知数而已。人的需要是有其准则的,一条是法律规范的准则,另一条是道德要求的准则,在这两条线内思考满足你的需要,才是合理的需要。因此,当我们思考自己内心的需要时,一是是否超出法律约定的范围,二是是否违反了道德底线的要求。当你的需要是合乎法律的规范,又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举止,当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是能够让你感到问心无愧的,心安理得的,这样需要的满足,才会让你的内心感到是真正的满足。正如孔夫子所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评判标准进行评判的,可是,当你的心的需要,是建立在法律与道德两条线之内的,你就可以建立自我估价的评判标准,同时,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评判标准,让自己忠诚于自己内心的需要。因此,你要在法律与道德两条线的范围内,对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你才能够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反之,你按身外所知道的评判标准,拿来对自己进行评判,结果你自己的需要,就会导致你迷失自己,当你迷失自己的情况下,你又如何去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呢?如是,你对自己的心都无法忠诚的时候,扪心自问,那样的意欲需要,即使是你得到了满足,又能够让自己得到多少幸福和快乐呢?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所作所为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源自他的内心与大脑,身外的人事物始终是在不断地变化的,那么,我们的内心与大脑也要跟着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法与想法,你才能够让自己去适应外在世界变化的需要。当你的心法与想法,能够适应外在世界变化的时候,你才能够让自己找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实现自己内心需要的愿望。是的,做人做事,我们要有自己恒定的内心与大脑,怎么样才算是恒定的内心与大脑呢?道理很简单,无论外在的世界发生什么变化,你的内心要有稳定的情绪,保持大脑要冷静清醒,做出一副处乱不惊,泰然自若的样子。当你能够让自己拥有这样的内心与大脑的情况下,你又何愁惊恐于外在变化莫测的世界呢?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打到一间寺院,其他人早已各散东西逃命去了,日军进入到寺院里面,只看见一个鹤发童颜的高僧,表现出一副泰然自若的姿态,好像天底下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安然无恙地打坐念经,日军看到那样的情景,一股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然后,没有惊扰那个高僧,深深地鞠躬之后,就撤军了。那个高僧表现出来的姿态,恰恰表明他有自己恒定的内心与大脑,面对外在世界的变化,即使是自己面对的是死亡的威胁,还是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不得不令人敬畏。因为,那个高僧,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大脑是冷静清醒的,既理解自己的处境,又知道外在世界的变化,那种内心强大的力量,可以震摄着别人的心。

直面现实的社会,面对变化万千的人事物之间关系的状况,有企业老总抱怨说现在招工困难啊,而社会无业人员却说现在找工作真难,尤其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状况,更是陷入到糟糕的发展境遇。不错,这就是社会现实,也许,因为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令你的人生与生活的快乐状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样你就感到无奈,迷茫及困惑。可是,你有没有反问自己的内心,既然是现实改变了你的快乐需要,你会不会思考面对现实的社会,再取回自己需要的快乐呢?譬如说,你找别人给个机会,给个岗位,或者是提拔一下,或者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别人却不理解你,甚至是别人误解你,反之,你也不理解别人,或者误解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内心是怎么样去对待的呢?没有找到工作,你是高不成低不就呢?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或者是怨天怨地,或者是认为这个社会很不公平啊?这都取决于你的心法与想法,对自己遭遇到的实际情况,你的内心是以什么标准进行判断的呢?有内心恒定力量的`人,他会这样去思考,自己招不到人才,是不是自己的企业(或公司)的条件不够好,先检讨自己,找自身的原因,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当他的企业(或公司)变得足够优秀的时候,他还用担心招不到人才吗?

对于一家企业(或公司)可以那样去思考,那样去做,可是,对于我们个人又该怎么样去面对呢?在此,我引用一个听来的故事加以解释。故事是这样的,在一片沙滩上,有一个年轻人问一个老者,年轻人说,你看这么一片沙滩,我就像沧海一粟那样子,你说我要怎么样去做,才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呢?这时,老者抓起一把沙,然后,他又把沙子撒回到沙滩上,对年轻人说,你现在还能够找到我刚才抓的那把沙子吗?年轻人说,沙滩上全都是沙子,沙子都是一样的,我肯定找不到啊。老者把手伸进怀里,拿出一颗珍珠丢在沙滩上说,你现在能够找到那颗珍珠吗?年轻人说,一看就知道那是一颗珍珠啦,因为它与沙子不同啊!老者对年轻人说,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练成一颗珍珠呢?当你把自己练成一颗珍珠的时候,你还用担心别人不会发现你,给机会你展现自己的价值吗?显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我们必须要理解自己,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够把自己练成一颗珍珠,而是你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摆正了自己生命的位置,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忠诚于自己内心的需要,然后去学习磨练提高自己的能力,再寻求更好的发展。

近来,我看到在一些网络上散布信息说,北大和清华大学的数百名保安工作人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大学。他们难道比其他人更加聪慧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表现出来的过人之处,在于明白自己的心在哪里,自己生命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这样,他们就忠诚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需要什么,就努力去追求什么,自己的能力不足,再去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修养,这才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真正出发点。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职业分工得越来越细节化,给人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广阔,可以给人选择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关键在于你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为你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在五花八门的行业中,你是否能够忠诚于自己的选择。譬如说,有清洁工人,才有干净的街道;有种菜的,才有卖菜的;有杀猪的,你才有猪肉买;有制造电脑的,你才有电脑可买;有修建公路的,你才能够开车出去;有人写书,你才有书可读。像这样的职业,难以计数再一一列举出来。不错,能够给人选择的行业五彩缤纷,你完全有选择的条件,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进行选择,但是,你能够做到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吗?假如,你择业的标准,好像猴子下山摘玉米那样的判断标准,对自己内心的需要进行选择,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是的,你要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其实是忠诚于自己内心所需要的快乐。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清洁工人也好,还是卖猪肉的人也好,只要他的所作所为,所得到一切需要的满足,扪心自问,觉得内心无愧,心安理得,那么,他那样去忠诚于自己的内心,难道他会感到不快乐吗?因此,你没有必要非要把自己练成珍珠不可,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忠诚于自己的选择,你的忠诚自然会为你带来快乐。

小时候老师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的社会,我告诉你吧,好好学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好好感悟,天天快乐。”学习是件好事,感悟更是好上加好之事。在每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犯错,面对自己的过错,你能够做到谅解自己,宽容自己吗?谅解与宽容自己的过错,并不是说对自己的错误置之不理,而是要反省自己,审视自己,自己为什么会犯错,犯错的根源是什么?这样你才能够通过学习及感悟的捷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完善自己内心的评判标准能力,让自己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合理的言行举止,你才能够从中得到快乐。比如说,现在网络上最热门的新闻《长春市篮球场血案》事件,打篮球是属于身体对抗运动,出现身体的碰撞,擦伤、撞伤、戳伤,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件。我看看网络上的信息,其实那点伤不算什么,在乎的是人格与尊严,其实是所谓的面子问题吧,另一个学生的父母纠集一帮人来砍杀,结果就制造了篮球场上的血案。为人父母,孩子跟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难道非要把别人的孩子打伤、打残,甚至是杀死,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吗?现实告诉我们,像那样为人父母的行为,内心里面的价值判断标准绝对有问题,超出了法律与道德那两条线的范围,只能够自食苦果。更简单地加以解释,像那样的人的行为,愤怒的火把已经烧毁他内心的理性与良知,丧失了理性与良知的人,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更不再知道对于他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因此,什么言行都有可能施展出来,很容易就会做出伤人害己的言行,结果就是痛上加痛,甚至会把自己的生命也毁灭掉。

谅解与宽容,源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及沟通,这样可以建立起相互之间的理解关系,只有理解,才能够去谅解与宽容别人。大家都知道,在古希腊神话里面,有一个大力士海格力斯。有一次,海格力斯走在一条很窄的山路上,碰到了一个袋子,他走过去的时候,顺便就踢了那个袋子一脚,想把那个袋子清理掉,但是那个袋子反而变大了一些,他生气地连续又踢了几脚,越踢那个袋子变得越大,他愤怒地找来一根棒子,去不停地棒打那条袋子,最后那个袋子把整条路都塞满了。你知道吗?那个袋子是什么袋子?这时路边出来一个哲人,静静地跟他说:“大力士阿,你不要跟它较劲了,这个袋子的名字叫—仇恨袋,你越打它,它就会变得越大。”人世间的仇恨就是这样,当你遇到仇恨的时候,对仇恨置之不理,仇恨就是那样大了,当走过的人生之路越来越远的时候,那样的仇恨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了,甚至会让你再也看不到那样的仇恨了。反之,你跟他较劲,仇恨就会变得越来越猛烈,最后那种仇恨的力量,会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越来越小,很有可能把你自己的生命也要赔进去。像《长春市篮球场血案》事件,道理就很简单了,你碰我一下,我撞你一下,你打我一拳,我打你几拳,我打不赢你,就纠集更多的人来把你干掉,像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内心的仇恨,最终把自己的小命也赔了进去。他们就是因为内心没有冷静,大脑没有清醒,内心装满了仇恨,而不是装着理性与良知,以为自己口袋里的金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的,而自大狂妄做出了极端的行为,就造成了那样的结果。敢问人世间的恩恩怨怨,金钱真的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吗?回答,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霍霍碰碰,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活着的人,有那个人会不议论人,又有那个人会不被人议论呢?事实上,不管是你被别人议论,还是你议论别人,都是人内心评判标准的体现。你议论别人的时候,那是你内心评判标准的体现;别人议论你的时候,是别人内心评判标准的体现。不管是错是对,很多情况下,你议论我,我议论他,他议论你,那只是生活的谈资而已。比如说,别人说你是猪,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审视他的心,因为他心中有猪的概念,才会以猪的标准用来评判你,实际上,议论你是猪的人连猪都不如。有时候,有人骂你是笨蛋、白痴等,这些不雅的评判标准的体现,大底上可以一笑置之。当然,在你谈论别人的时候,你的言语恰恰就是你内心世界评判标准的体现,其实,那么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恶语中伤,贬低他人,讥笑他人,挖苦他人,以这样的言行用来去对待别人,更真实地表明他内心具有的缺陷,结果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得到自我虚幻的满足感而已。的确,喜好谈论人,评价人的人,难道他就很完美了,他本身真的有足够的资格去评判人吗?在日常生活里面,我发现更多的情况下,说得越多的人,他自己内心里面的缺失也越多,有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只是像条癫狗那样乱叫而已。因此,当你去议论别人的时候,认为别人不好,那个人又失恋了,或者又失败了,那先问问自己的内心吧,自己难道就很好了吗?自己难道就不会失恋吗?自己难道没有遭遇过失败吗?所以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最佳的做法就是,没有什么必要,就少些议论别人,多些思考、反省、审视自己吧!

我们希望自己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你就需要学会感悟事物,感悟道理,感悟别人,更需要去理解事物,理解道理,理解别人,谅解与感恩于人事物。一个人的心,如果对自己的言行过错,都不能够宽容的话,那又怎么能够让你去宽容别人呢?你跟自己在较劲,有很多事情在自己的内心里过不去的话,那么你看这个世界,肯定是处处狭窄的。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过年的时候,想买一双新鞋,出去就在各个鞋店挑,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觉得这个鞋店的款式不好,那个鞋店的价钱又是太贵,等到款式价钱都合适的时候,却没有她需要的号码了。所以挑了一整天,一双好鞋都没有挑着。到了黄昏无比郁闷地往家走的时候,从他前面过来了一个坐轮椅的人,他看了看,这个人连脚都没有,他没有这样的烦恼,他用不着去挑鞋了。这让挑了一整天,没有挑到鞋的人,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还有鞋可挑,何必那么计较呢?你总归能够找到自己的鞋,相比于那些连鞋都没有得挑的人来说,你是多么幸运的啊!所以,我们看这个世界,抱着怎么样的角度呢?往往是我们在一种片面的情绪里,夸大了自己的痛苦,所以要对别人有恕道,对别人,对世界要有宽容之心,关键在于放弃跟自己那样的较劲。像那个没有挑到鞋的人,他心态与看法的改变,其实就是对人事物,得到感悟与理解的体现,在他的心里面,也学会理解自己,宽容自己,这就是所谓宽容的心,能够为人带来更多的快乐!

感恩,只有宽厚的心,才会去做出感恩的事,感恩其实也是人的内心,获取快乐的一种心法。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或者什么状况下,或者是什么遭遇,在你身边的人事物,都值得你去感恩。事实上,面对现实社会,我们越来越容易抱怨,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难以沟通。我们回头想想,看看这个社会,在书店里卖的沟通技巧的书籍堆积如山,但是真正对你有用的书籍,到底又有几本呢?人与人越来越封闭了,人与人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了。其实,真正难以沟通的原因,并不是外在世界的客观条件,或者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原因,而是我们的内心,始终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内心里,在内心里筑起了一堵墙,这样的话,还有谁能够跟你交流沟通呢?又有谁愿意跟你沟通交流呢?缺乏的是我们的内心,没有合适的判断标准,其实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总是以自己内心固有的评判标准,用来看待身外的人事物,没有建立一种理解别人,将心比心的思考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对外在世界的人事物,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挑剔,计较,像这样的情况,你总是看到别人的不好,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这样的话,有谁愿意跟你交流沟通呢?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以及关爱,体谅与理解,能够以这样的心态去看待身外的人事物,如此而已,你就会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事物,而不是一种怨恨的态度去看待人事物,你的内心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宽厚,越仁慈,宽厚与仁慈的心,也更容易变得安详、宁静、和谐,其实那就是人的一种快乐心态。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了一个视频,而且是《羊城晚报》报道的,标题是“人情冷暖,何至于此”?事件的发生是这样的,20xx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一桩惨案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辗压两次,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辗压。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个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小女孩的妈妈。小悦悦被辗压之后,一个男子从女童身边经过,看也没看;另外,有两个人看了女童一眼就绕开了,没有放慢脚步。紧接着,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好像没有看见一般,右侧前后轮两次辗过小悦悦的双腿。此后,几分钟内,又有四辆电动车、三轮车和三位路人经过,其中一个女士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只是看了一眼而已。有那么多的人看到惨案,包括周边那么多的店铺,也有那么多的人,居然没有任何人伸出援助之手,也没有打电话求助。直到5时33分,一个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几秒钟之后,小悦悦的妈妈出现了,她马上抱起女儿送往医院救治。

《羊城晚报》报道的惨案事件,基本的经过情况就是那样,我不想在此对任何人进行评价,只是谈谈我个人内心的评判标准。第一,发生那样的惨案事件,一个自己两岁的孩子,为什么会疏忽而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小孩,为人父母,敢问责任何在?!第二,开车的司机,明知道一个小女孩懂什么,非常清楚辗压了小女孩,为什么要逃离现场?人之生命的责任何在?良知何在?第三,那么多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惨案,为什么不伸出援助之手?人心本来是温暖的,为什么变得那么的冰冷?难道那样的人的内心里面的评判标准,就是要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看待吗?第四,一个捡垃圾的阿姨,算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吧,她的行为最起码证明,她的内心还有良知与仁慈,真实地体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第五,我们的社会,何以会发生这样的惨案事件,而又有那么多的人看见了,人心却变得冷若冰霜,致以置之不理的态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的大国,看到那样的惨案事件,只要你是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拷问拷问一下自己的灵魂吧,人性的良知何在?人性的仁慈何在?假如是你,又会以一种怎么样的评判标准去对待呢?的确,很多情况下,人展现出来的真实言行举止,也是一个人内心的评判标准的体现。一个人具有的评判标准,假如是不符合法律,不符合道德两条线的要求的内心评判标准,就需要重新反省自己,审视自己,检讨自己了,更进一步,建立合适的内心评判标准,用来对待身外的人事物,你才能够让自己去获取更多的快乐。

简而言之,人生的快乐之道,先是让自己的心学会感悟,感悟到合乎于法,合乎于道的理念,用来建立自己内心合适的评判标准,让自己拥有宽恕的心,忠诚的心,用自己宽恕与忠诚的心,去创造自己快乐的人生与生活。人的心灵需要学习忠诚与宽恕的道理,其实也是简单的事情。每一个人,真实的每一天,都要做事情,接触事物,跟人交流沟通,因此,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接触的每一件事物,所交流沟通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内心学习与感悟,提高自己内在能力修养的对象,只要你能够用好自己的心去学习,去感悟,你身边的人事物,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在转瞬之间,令你受益匪浅。显然,除了你直接接触的人事物,还有不计其数的书本知识,也可以让你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乎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进行学习。还有大自然的一草,一树,一花,哪怕是一只小虫子,都包含着很多的哲理,同样可以让你去理解,悟之道理,为己之心而用之。其实,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只要他好学用心,好好地去理解与感悟事物的道理,建立合于法与合于道的自我内心评判标准,以那样的评判标准,让自己拥有一颗忠诚与宽恕的心,以自己忠诚与宽恕的心,而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创造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