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明月依旧照中秋散文

明月依旧照中秋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8W 次

时光不老,如滔滔的长河匆匆地向前流淌,贯穿于浩瀚的穹宇间。天地有中秋,它许是这条时光长河里的一个闪亮节点,给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留一段歇息的时光。

明月依旧照中秋散文

中秋这天,家人们会围座在一起,仰望遥远的星河,举杯邀月,想象着那嫦娥与玉兔的古老传说。从小到大,月宫的故事我们已听了无数遍,此时重又提起来,仍是心驰神往。

在漫长的岁月中,因为有了中秋,因为中秋的那轮皓月,我们的日子不再平淡,寡淡的日子便多了丰富的滋味,艰辛的人世中也能生出些诗意来。

亲情友情爱情啊,情情相牵,情情又相连。我想这中秋的来源大概缘于人们内心的情感,因为丰富的情感才有了这中秋。不是吗?你看吧,自古它就是人间团圆相聚的节日,客居异乡的游子千里奔袭把家返。来不及返乡的人们,也不忘举杯邀月,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歌声至今仍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少年时盼望中秋是为了那块甜甜的月饼,在困苦的年代,表皮被炕得发黄的月饼散发着诱人的香,确能引起我们这些穷孩子盼着数着到中秋的日子,为此也没少耽误读书的时光。

沙土铺就的老街上,阴雨时是泥水,晴时又是沙尘漫漫。一个瘸了腿的男子时常踯踯躅在这条老街上,手里的拐杖敲着沙地笃笃地响。大多的时候,他坐在街边的案板旁,专注地包着案板上的月饼。

铺好两张黄褐色的草纸,圆圆的月饼分成四摞摆在草纸上,然后草纸的四面对折,便包成了有楞有角的长方形。

“是自家吃,还是送人?”瘸师傅包好草纸后,认真地问道。

“送人的。”我赶忙回道。

送人的月饼上他会特意另加上一块长方形的红纸,在灰白两色为主色调的时代,那鲜亮的红色是多么地耀目啊,能把月饼点缀地十分漂亮。买月饼时,当然不能错过这张难得的红纸了。

那年月,我们时常会买来这褐色的草纸写字,用的草纸多了,我也认识到纸的一面光滑如镜,另一面是粗糙不堪的,纸也有着它的`两面性。以至于后来在看书时,仍保留着少年时留下的习惯,一边闻着新书里散出的墨香,一边小心地摩挲着纸,习惯性地去辨出它的正反面来。

那时的红纸是很少见的。虽是巴掌大的一块红纸,到了手里也有好多用处的,女孩子会用它能代替口红,男孩子用它完成各种奇思妙想,通常是剪成了红五星。也有不怕麻烦的,用红纸做成了风车,小小的风车便迎风快速地旋转着。

包过月饼的草纸人们也舍不得扔掉,上面浸透了油,自然是无法写字了,有心的人们便用它们来剪纸,通常是剪成了鞋样子,冬季农闲时,再照着剪好的鞋样子去做布鞋…

时过境迁。到了今天,我们再也不用去珍惜包装纸。家里面没几天却塞满了各种包装物,那是随着购物一起送来的,一件物品被塑料袋连同纸箱包上了好多层。来不及扔掉的包装物,占据在不大的居室中,“咚”地一声,不小心便踢在了纸箱上,常给人一地鸡毛之感。

时光已把我们带入了包装化的时代,不光是人,连同物品也深度包装起来。月饼也不再是往日的味道,味道如同嚼蜡,边吃边让人想着里面是不是加了某些添加剂。

我们在抱怨着添加剂,抱怨着空气和水的污染,抱怨着环境日下的时候,是否想到罪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人人在污染着别人,同时也在污染着自己,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相互污染着的社会中。

物质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没来由得不再相互信任,怀疑一切在脑子里占了上风。面对着丰盛的美食,端着酒盅骂人的多了,那是在怨什么呢,还是在怀念着旧时的贫困时光?这哪里还是诗意的中秋!

明月啊,依旧是那轮明月,依旧照耀着人间的中秋,依旧播撒在人间。

只是人随着时光已变,味口变了,眼光也变了。就再也见不到那位老街上卖月饼的瘸腿老人,再也回不到那段旧时光。

豆丹飘香四户镇

有人曾调侃着我们国人是很会吃的。天上飞的,地里长的,水里游的,但凡能挡饥裹腹的东西,大家都尝了个遍。

对于吃,史上最著名的要数神农氏,他老人家曾冒着生命危险,替我们尝遍了百草。神农氏在吃上有着很深的心得,传下了无数的宝贵经验,无疑是人类在吃上的鼻祖。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到我的老家四户镇。古镇四户北与山东省接攘,是一个一步跨两省的地方。因为偏远,原生态的物产也十分丰富、便宜。忙完后,主人便把我们带到了饭店里。

席间,热情好客的主人特意点了一道丹豆青椒。在乡村里长大的我自然知道丹豆是什么东西,那是豆天蛾的幼虫,我们这里俗称是豆虫。早听过蚂蚱与豆虫这些野物在家乡上了大席,果然所言非虚。

豆虫,喝天露,吃豆叶。个头短而粗,从头到尾一般的粗细,肥胖的身子内全是油汪汪的质白质。因为贪吃,少运动,它的腿足也就退化了,行动起来极其缓慢。

豆地里有了豆虫,很快就吃光了豆叶,这会影响到豆子的产量。

小时候的暑假里,有一年豆虫多得成灾,连槐树上也爬满了豆虫,我们便常到豆地里去捉豆虫。蓝蓝的天空下,大片绿油油的豆田里,常活跃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这里是孩子们的欢乐地,一个个黑黑的脑袋在绿海中起伏着,仔细地寻找着属于他们的惊喜。

发现豆叶残缺了一角,翻开那片豆叶,下面便是懒洋洋趴着的豆虫。于是便摘掉那片叶子,连同豆虫一起放到蓝子里。拎回家里后,因为豆虫还正在生长,肚子里满是没有消化掉的豆叶,我们便拿来喂鸡。满篮的豆虫很快便被欢叫的小鸡一抢而空。有了好吃的东西,家里的小狗也会跑来凑热闹,时常又引发起鸡狗间的争斗。

秋天,豆虫垫伏到泥土里,排净了体内的杂物,豆虫变得更懒了,被捉时也懒得挣扎。这时候的豆虫吃起来最香。吃法有多种,煎、炸、炒皆可。乡村里的吃法没那么多讲究,我们时常把它扔到灶膛里,灶膛里的余火很快把豆虫烤熟了。

鼓起两腮,吹掉上面的一层灰土,不顾它烫热得仍在冒着油,便趁热吞到了嘴里,动作稍慢便被一旁的兄弟姐妹们抢去,谁让它香得这么诱人呢?惹得乡里的孩子们争抢。争抢的吵闹声,也常引来大人的训斥,挨训的总是岁数最大的孩子,“融四岁能让梨,你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一句话把古时的孔融也搬了出来,这让老大老实了半天无语。

眼前的这盘豆丹青椒,豆虫和青椒被快刀斩得细碎,辣味和香味极好地融合在一起,胜过人间无数的山珍海味。就连经多见广,平素吃惯好东西的朋友,那天也没能抵挡住丹豆的诱惑,直吃到抚摸着自己滚圆的肚皮……

过后,朋友仍时常提到那次经历,他还是忘不了豆丹青椒的味道。曾找遍城里的大小饭店,再没有见到过那样的丹豆青椒。

邻近的连市已有了丹豆节。不起眼的豆虫在那里身价倍增,比牛肉还贵了许几倍,在当地成了一道特色菜。本地产的豆虫不够用的,时常还要跑到河南省去收购。

家乡的丹豆青椒也很香,但它还局限于乡野,犹如深藏于闺中的美女,不为外人所识。我愿这道农家菜能发扬光大,让更多人能尝到它的独特风味,成为家乡一道响亮的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