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水之芹散文随笔

春水之芹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5K 次

最初识芹,是因为《诗经》中的一句诗:“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究其来历,是因为泮水之边有泮宫,即鲁国的学宫,不知何年开始,据说读书人若是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得在泮水边采些芹菜插在帽上,这才算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因此读书人在过去又叫“采芹人”。

春水之芹散文随笔

以前读“薄采其芹”、“言采其芹”等诗句时,一度以为此芹即常吃的芹菜。直到近日看了一本书,看到对其注释为“水草可食”,再看书中所绘插图,茎管状,有节有叶有花,才恍然大悟:原来《诗经》中的芹是水芹菜,而我们常吃的芹菜称药芹。水芹的名字有不少,《尔雅》称芹为“楚葵”,晋之周处在其《风土记》又说:“萍苹,芹菜之别名也”,也有叫水英与蕲菜的。

现在仍然清楚记得第一次吃此种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芹菜,清炒水芹加些红椒丝,猛火炒一下即上桌,青绿中点缀几丝红色,入目清新,如柳丝轻飏的初春红桥。此水芹入口嫩脆,仿佛走在春日江南的水边,满目温婉,别有一种清芬,于是我便“一吃钟情”,水芹成了自己最爱的青蔬。

“菜之美者,云梦之芹”,《吕氏春秋·本味》中对云梦之芹有着至高无上的美誉。我不知道云梦现在还产不产水芹,但我知道,蜀岗的水芹也是“菜之美者”。《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红桥至保障湖,绿扬两岸,芙蕖十里,久之湖泥淤淀,荷田渐变而种芹”。保障湖即是今日的扬州瘦西湖,湖的北岸便是蜀岗,隋唐时扬州子城遗址所在地即在此,原南城墙遗址之下有一片宽阔的护城河,历经千年时间,那些护城河都成了淤塞的'河道,附近的村民便将那些河道隔成一段段的水芹田,水跟着水芹在涨,起初浅浅的,等到水可及膝盖时,水芹也就大了,长大的水芹聚在一起,只把叶子露出水面,远远望去油绿绿的一片,挨挨挤挤地叠着,将水面逼得异常仄小。

不久,就有人穿着防水衣下芹田了,那应该是真正的采芹人,亦称“踩芹人”——因为他们是用脚去踩的。他们用脚不停地顶着水芹根部,略略有些松动了,便抱起一把顺水轻轻往上一使劲,整捆的水芹便上来了,于是任其漂在水面,再踩下一把,等到结束时,捞起来在水中清洗一番,再把它们抱到岸上,剪去老根,扎成一大把一大把的。清代张世进有诗云:“春水生楚葵,弥望碧无际。泥融燕嘴香,根茁鹅管脆。”他用“鹅管脆”来写水芹的根真是形象。我自己也一直偏爱水芹的白根,当把根上的须子都摘了进行炒食,尝起来脆而肥、淡而甜,没有一丝渣滓,真是无可名状。

每次经过乡间,看到不远处一块块的水芹田,很大的水面上细而碎白的水芹花点缀其中,总让人又惊又喜,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