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梦的散文

三梦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7W 次

三梦的散文1

满纸荒唐言,掩泪独辛酸,谁知竹柳向来爱飘摇,把错当成对,把祸喜捧之,却不知是折磨,这绿肥红瘦谁知否?长恨不能言,心忧独自愁,浮生三梦落纸碎,生生死死,凡事苦累多累人。

三梦的散文

推轩见晓月,月是洁白自北冥而来,日暮哀,沉入西海默默无觅处。推轩雅至,落花飘零,烟雨蒙蒙,翠鸟鸣之,幽幽春梦落入墨色淡,言不尽,却是提笔落泪,忘却昨日几度烟火梦。纵是时光难回头,妄自菲薄恨,落笔生花,花化成水,落入谁心间——成碎。

推轩不见晓月来,唯有乌云绕,昨日山盟海誓言,今日一诺星光长痕,冷泪落杯盏,几度烟火乱,掩面饮下,苦涩腹中吞,谁又知否?这人世,荒唐事。这人心,互伤害。残烛,梦断,一梦浮生。

吾见庭院花静默,欲向往之,谁奈今日风吹急,又将烦事扰心头。昨日烦忧乱,今日哀愁恨,人自活之不得闲,向来烦事催人命。往来流水去,静坐仰望明月静,望长空,夜苍茫,幽幽一一响梦,纵使活着又如何?窗外寒,独自落泪入衣禁,斑斑点点唇痕冷,花飘落,十年青丝散指尖,笑之,不留。窗外浮云过,风吹静花落,花落一瞬乃一世苍茫,不闻杜鹃开,只见子规啼,声声是血,揪心痛。夜静铮铮入琴弦,急急策,满腹血溅落,今日之日乱我心者,然这烦忧何日可消散?人生向来不太平。

浮生三梦,掩门青苔生,把尘世门紧闭,大荒一梦,入土为安。且隔断了一世的烦与忧,静卧庭院,饮酒伴梦,醉之,笑之,盛一世时光于杯盅,却倒不尽这红尘俗世缠绕之。落尽三千烦恼丝,闭门不见之,隔断谁与谁的恩情仇恨,若非要纠缠,今世的还你便是,不记,不贪,不恋,不稀罕!

诸君是与非,与吾何干?残烛,魂半,不惧把残生毁灭图清净。了啦!了啦!至此了结啦,图个清净。空荡荡,倾尽这骨骸还尔等便是,干净了,不记挂,够否?图什么?再无贪图的因由,从不贪恋这一世臭皮囊,你以为你给了谁的好?

生来不得闲,魂归瑶池去,混入三千流水无觅处,纵使尘世繁华与吾何干?

三梦的散文2

寝室里太吵杂,果然不是适合自习的地方。收拾好了书包,准备去图书馆。

立冬已过,空气是彻底的冷,已经没有了一点秋日的凉爽。公寓楼间的道路两边立着柱状的路灯,近乎纯白又微带橘黄的光茫无言地撒在精致玲珑的小白方格路面。没有一个行人,刚才仅仅有几辆自行车无声地走过。行于其间,光芒充满四周,更觉得寒冷。

桥头是昏暗的世界,正面的桥面只有几点微弱的灯火,背后的街道边的路灯高悬,那光芒反而照不亮我身处的小世界。以暗蓝的夜空为背景,一半绿一半金黄的银杏叶、暗红的矮枫、长青木的绀碧构成了一副色彩丰富而细腻、似乎在怀念金秋的画面。

踏过桥面的积水,又忍不住看向夜色中的另一座桥,不光桥面有很亮的路灯,靠近岸边的桥梁还有橘色的探照灯将桥身照得很亮。于是那绚丽的红色就在夜色中绽放,有倒影在水面,光彩辉煌。再远是座安静的铁桥,桥身散发着幽深的蓝意。

另一个方向的不远处因水面间的落差而存在一个小瀑布。落差不大,但与河面齐宽。这是唯一打破了夜的宁静的哗哗水声。比起绚烂的那一方向,无光的世界与气势恢宏的水声更显无边之感。

过了小桥,转向在没一座桥的方向,呈扇面的图书馆将它的侧边面相了我。道路的右手边是一片荒地。又是柱型的路灯,只不过很是暗淡。栽了一圈行道树,却遮挡不了荒原的感觉。这里的杂草齐身,还泛着绿意。左边还是水声,但晚秋遗民的歌声轻轻地传到了右耳。荒地的对面是四号教学楼,漆黑一片,与荒地一起涌现出一种庄严。

已经到达了图书馆外围,沿着邻水的湖边走着。踩在木板铺就的地面上有低沉而质朴的咚咚声。五层楼的图书馆向这边展开,层层亮满了灯,在如墨的黑夜,像似一艘未来的巨型星舰,梦一样的感觉。

从外围盘旋的楼梯拾级而上,经历了一番奇幻旅程一样,现在回到了现实。

好像身边有许多的秘境,我确信其中之一便是以灯为轮廓的梦的世界。

三梦的散文3

三月刚刚出头,一身厚重的冬衣还未脱去,太阳就将自己升得很高很高,催促着万物相继醒来,引领着春天昂首阔步地走进忙碌人们的视野。绿树红花,青草黄土,还有蔚蓝色的天空和绵羊似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惬意,仿佛春天是上帝赏赐给世人的礼物,可盼可求而不可随意得到。于是,在春风的微醺中,在春光的抚摸下,枯树恢复了生机,溪水也有了灵性,鸟儿欢呼着春天的到来,鱼儿踊跃昭示着春天的走近。就这样,春天悄然而至,没有脚步声,没有铃铛声,只有风和云的嬉闹在不停地摇摆着,摇摆着,好像在昭示着春天的低调和深沉。春天似乎总是喜欢以不被人察觉的方式来到世间,来到忙碌的人们的身边,以一种沉默无声的方式滋润人们渴望苏醒的心灵。总感觉,这春天来得太早太早,忙碌的人们还没有准备好迎接的仪式和必须的恭敬。只不过,欣慰的是,冬天的寒冷就这样快速消逝,消逝在春风里,消逝在温暖中,消逝在人们的惊讶中,没留下点点滴滴的痕迹可以追寻。这样的季节转换,总是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好像冬天随时会卷土重来,下雪结冰,天寒地冻,也有可能。

不得不承认,春天来了,带着她的温暖,带着她的笑意,带着她能带来的一切美好。不信,你看,那柳树吐露新芽,那桃花结出花苞,那木棉风中摇曳,那小草光中炫耀,那流水欢呼,那鱼儿跳跃,一切的一切清晰地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虽然没有声音,没有欢迎的仪式。

然而,再好的春风,再温暖的春光,再醉人的春色,也不如尽情地做一场蓄意已久的梦。只因为春天需要梦的衬托,需要做梦的人尽情的发挥想象,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或许,失去了梦的点缀,春风不复有相逢的喜悦,春光也不复有催人前行的力量,春色也不复有令人着迷的魅力。梦,永远都是春天最好的装饰品,有梦的春天才显得更加完整和圆满。或许,春天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温暖,适合做梦的季节。相比之下,夏天过于燥热,秋天满目凄凉,冬天化身寒冷,唯有春天,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春水碧于天,春色满人间。特别是经历了一冬的寒冷与枯燥,压抑多时的人们需要一缕温暖的春光来替他们解除北风凛冽的枷锁,让他们舒展筋骨,换一个姿势,伸一个懒腰,再次合上不曾睁开的双眼,进入梦乡,继续那个冬日里被严寒隔断的美梦,然后甜蜜的笑着,笑着,久久不愿醒来,陶醉在春天的怀抱中,享受着春天带来的温暖滋润。

午后的阳光正浓,微风正熏,青草散发着幽香,木棉抖搠着精神。这时候,乘着春风,泡一杯清茶,寻一处安静的草坪,沐浴在春天的温暖和惬意之中,尽情放松,将身与心慢慢沉淀,随梦的轻盈向天边飘飞,沉醉在这喧哗中难得的一片安宁。再或者,趁着春风正柔,阳光正好,你我未老,将思绪化身为晴空里的白鹤,一飞冲天,翱翔于宇宙之间,任时光荏苒,岁月不再,犹不减一丝青春的姿态和年华的风采。

春天的阳光也总是喜欢将温暖洒在每一个爱做梦的孩子的脸上,轻轻抚摸着他们红扑扑的脸蛋,哼着摇篮曲送他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去,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般。春天的温暖注入梦境的甜蜜,为人们增添不曾有过的点点柔情。于是,爱做梦的人进入梦乡,渐渐熟睡,做起了掩映心底最深处的梦儿。梦中,年老的父母重新品尝青春的滋味,心仪的人儿依偎在他的怀抱,远方的朋友又聚在一起喝得烂醉,梦中还有他难以诉说的思念与憧憬。现实充满残酷阴冷的目光,唯有在梦中才能恬然的笑,安静的睡,然后重温那一段朦胧得看不到身影的慰藉。直到黑夜拉开帷幕,温度再次降低,做梦的人儿缓缓醒来,犹记得那个做了很久的梦,最终人与梦一起埋葬在春风里,领略一段短暂而又富有阳光划过手心的舒适与惬意,琢磨不着,温暖已到。然后,天与地安静,人与物和谐,身与心共鸣,一切都处于平静中,波澜不惊,满眼期待,为梦想的实现加油喝彩。当然,春天本来就是一个适合做梦的季节,爱做梦的人儿总是在春天种下梦的种子,历经夏天的酷暑,秋日的凋零,冬风的凛冽,冒着梦碎的风险,有着收获的遐想,抛却了烦恼,又重拾了信心,将一年的期盼奠定在春天的温柔中。只因为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始,也是梦想起航的开始,抑或也是梦想出发的号角。

三梦的散文4

当我忆及我的这一年的时候,时光的快速残忍生生的把我之前的哀叹时间怎么这么漫长的遐思摧毁。我这时候又在思考一个问题,时间为什么这么短呢,短到我现在开始怀疑到它的一些东西。我们是真的活过那么些日子到底么,校园里的爬山虎真的陪着我们爬过这么几个春秋么,树叶又绿了几回,春归了多少次。内心渴望过现在这时刻多少次。心里那颗盼望毕业的心,依旧跟如今地上雨呀,重庆的雨呀。缠绵的下着。绵绵思远道。真的到了如今,我又回想起昨日。带点期许的昨日。

痛楚与快乐总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一起成长。当我们浑然的真的成长吧。也就开始回忆起小时候的童真乐趣。纯真的向往了。小时候跟长大后的烦恼都有呀,只是不同的愁。小时候盼望着自由,就像我们一直觉得高中就是关闭自由的囚笼一样,认为到了大学就好,毕了业就好。逃离这些作业,堆积的作业就好。现在真脱离了,连同我们内心的叛逆反骨都给削了,所以那些叛逆反骨带来的东西也给削了,我们开始新一轮的不满足。新一轮的幻想。

人都是如此,但凡自己正经历的,不管怎么滴我们都会十分想要逃离,飞速的逃离。像是污秽肮脏的东西般厌恶。实则呢,其实我们依旧陷在里边,无法脱离。这就造成了我们现实跟之后永远的不快乐。这跟得陇望蜀没什么分别。也跟得到芝麻的猴子没有任何分别罢了。

徒然的不满足而已。

梦醒了,我回头望了望那么厚的作业。深深的捏了一把重汗。

三梦的散文5

过去的一年仿佛眨眼的片刻,瞬间流逝。如今,还有六十多天,新的高考战又拉开了战壕,我让时间退后,过去的一幕幕串联在脑海——每天藏在心里热的发烫的梦想,每天枯燥的重复着题海战术,偶尔欢笑,偶尔流泪,现在想来,是那样的绝版。

每周一,激昂的宣誓声响彻校园——“为了名题金榜,为了父母恩重,为了师生情长,我发誓:用顽强的拼搏打造理想,用无悔的汗水浇灌希望,选择了大海就要乘风破浪,选择了蓝天就要展翅翱翔,选择了高三就要百炼成钢!我发誓:知难而进,奋发图强,卧薪尝胆,热血满腔,超越自我,名题金榜!”今天再次看到曾经的誓词,除了久违的满腔热血,还有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原来一眨眼,我们已经走了那么远了。

曾经,高三就像一个永远不会醒来的梦,一个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山峰。从一年的蔷薇花开,到残败,再到开放,里面沉浸的是一次次将自己打败,又自我疗伤,最后站起来重新开放的艰苦过程。每天,我都会穿过那样一条蔷薇花路,看着盛开或者残败的它们,我不禁将自己与它们相比,在它们身上,我一次次的感受到失望,又通过它们的变化一天天的看到希望。那一段被阳光斑驳了树影在我们头顶晃动,扰乱了细碎的脚步。我仍怀念那一个操场,怀念与好朋友一起奔跑,一起释放心情的疯狂,还念那一段虽已逝去但仍然有色彩的光亮。我仍怀念那些午后,踩着阳光,攀越树枝,采回桑葚的快乐,只有逃离复习,才有的追求自由的幼稚让我们开心的像个孩童,垂涎着口水,静静的品尝和分享。我仍怀念晚饭时刻的我们,开心的互相挽着、拉着、打着、闹着奔向食堂,用好吃的饭菜犒劳着自己的付出,终于收获满足。累了,顺着校园游走一圈,看见熟悉的背影在眼前匆忙闪过,你没有喊他,只是默默的用眼神跟上他的脚步,你知道,在那样的匆匆里,藏着一份执着和很多梦想。

已经记不清那些岁月自己是如何的走过。一天天的,看着钢笔水一点点的下降,看着做完的资料一点点加厚,看着笔记本换了一个又一个,这些都是时间走过的印记。没有抱怨,没有不甘,只是静静的做好自己,鼓励别人。每次的动员大会,不管是学校里的还是班里的,老师们总会讲述那些通过坚持和努力最终达成自己梦想的人的故事。记得那一晚我们班里关掉灯,班主任用电脑放了《花开不败》,我们聆听着她的努力,最终和她一起流泪。那一夜,真的收获良多。每次总有很多这样的感动,让生活在高三的我们常常热泪盈眶。有一次,我在接到一个小纸条后眼泪瞬间流了下来,上面写着:东东,你一直是我眼中的骄傲,不管现实如何不尽人意,我也会在你的身后,支持你,我们一起努力。这是在一次成绩退步之后好朋友与送上的纸条。其实每一夜,当结束一天的时候,看着空旷的夜,心中纵有千累万累都不知向谁述说,我们只有将所有的苦累和着梦想咽回心里,不问,不提,外表坚强,其实很需要一个依靠。

那时的每天中午,《怒放的生命》和《相信自己》是唤醒我们的药。不管是如何的昏昏沉沉,只要唱歌的时候,一定会拿出所有的力气,既是释放,又是自我的呐喊。那些歌词,就像持久的定心力,注入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的习惯。现在,偶尔在路上听到这两首歌,我都会不由自主的驻足,在心里默默的跟唱。曾经的壮志又回来了,只是路上嘈杂的声音,会突然将自己拉回现实,猛一想:唔,高三已经过去了。但是,那段时光,所有的日子都写满了奋斗,所有的困难都不是问题,我们像一头老牛,在那一年,辛勤的耕耘着我们的梦想。对,那是梦想啊!

终于走出那一段“浴火重生”的疯狂,恍然间,发现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那是最珍贵最值得怀念的过去。不管是多累,多苦,多大的压力,现在想来,都是青春最美丽的注脚。当高考那一天终于来临,终于有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收获,之前所有的挣扎和眼泪都有了意义。原来,那才是推动我们寻找方向的力量,有时候,迷茫比梦想更伟大。

原本,已经习惯了大学生活的我早已经遗忘了高考。最近接了一个高三文综的家教,这才猛然想起,要高考了。当我再次接触到那些被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知识点,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各地的高考题,我才想起自己本以为会遗忘的努力。原来,高三并未真正的离去,在高三,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已经融入我的性格,那份激昂与努力依旧深藏在我的心底。也许属于高三的那一段特定的时间远去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但是每一个经历高三和高考的人,都不会遗忘那份激情和痴狂。高三的收获远不止一张大学通知书那么简单,很多你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早已和你融为一体,早那些就深入灵魂了。我感谢高三,让我拥有了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我感谢陪我一路走来的父母老师朋友,让我明白了爱。我不能说出高三我到底收获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我只知道,我的高三我认真走过,从未后悔。

在这个夜晚,想起我的梦,想起曾经留在高三的每个夜晚的梦。过去了吧,过去了吗?不,我还在路上,我一直在路上。

三梦的散文6

汽车沿着江堤前行,右边江水满满的,昼夜不停地东流;左边或是村庄,或是碧绿的田野。前方一簇树林掩映着一些楼房,一条土路通向锁着的锈迹斑斑的铁门,我们的汽车毫不犹豫地沿着水泥路前行,可是前面除了一个造船厂就是空旷的原野。

疑惑间我和同学肯定我们曾经学习两年的地方就在这里,难道那条窄窄的土路就通向昔日学校的大门?我们将车又开回来,问及路边的农民,他们说我们刚过去的地方就是三江师范。还有大门进吗?没有,那边的路就通向唯一的门。

是的,我看见了,看见了那个小池塘。

有一辆黄冈车牌号的小车停在铁门前,铁门被一把锁锁住,锈迹斑斑。门卫室的窗户已经没有玻璃,一张桌子在校门外门卫室的窗户下,看得出所有进出都是从桌上翻到门卫室,再进校园,同行的姚校长将车停好,同学观察了许久得出只有翻窗户才能进去的结论。此时,没有矜持,我们三人踏着桌子翻窗进入校园。真没想到,三十二年后我们探望母校以这种方式进入。

太阳很烈、浮尘很少。暗含期待,进入校园,左边的操场还在,大礼堂还在,我心中有一种特别的亲切和温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仿佛这里就是朝思暮想的故土和家园。即使是当初挂着鄂城师范的门匾上写着“湖北坤志私立学校”,我依然认为这就是我的母校。

在校门口,我们遇到五位来自黄冈的校友,他们是五九年在这里学习过的师兄师姐。早我们整整十一年,他们也来这里寻找昔日的梦么?闲谈几句后,我们一同沿着小池塘行走,进入校区。这条路是我们当年每天到教学楼和大礼堂吃饭的必经之路。池塘边树木茂盛,却又横生出许多枝桠,挡住去路,我们不得不弯下腰通过,或者拨开树枝前行。水泥地上铺满厚厚的枯叶,踩上去发出簌簌的声响。

转到图书馆的右后边,一大堆瓦砾堆在地上,在正午的阳光下横七竖八地躺着。扒开瓦砾,捡出几块比较完整的青瓦,我们看见上面写有古字体“汉阳阜成厂造”。汉阳阜成机制砖瓦厂,建于1911年,解放后更名为武汉市第二砖瓦厂。阜成砖瓦厂原是由德国人汉贝和萨克斯所开设的制窑厂,生产砖瓦。厂址设在汉阳赵家台,占地约三四百亩,生产的砖瓦质量非常高,因为质量好,砖瓦销往全国各地,是当时武汉有名的产品。看看这些破碎的瓦砾就可以知道,历经这么多年的风雨,瓦砾上依然没有绿苔,光洁如新,再看看身后的砖,百年的风雨也没有让其剥蚀,足可见砖瓦的质量之好。图书馆原本是天主教堂,民国元年(1912年),美国神甫唯尔特先后在华容、何庄、葛店等地修建天主堂,广收教徒,随后,发展到三江口、洋泽、陈盛等地,共修建教堂十五处。这栋建筑就是在那时修建的,已经有百年历史。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我走过教师家属楼,再上台阶,那一排东边的房子,建在最高的地势上,是当年的女生宿舍。站在走廊里,看到我们曾住的寝室一片狼藉,堆着柴禾,心中一阵悲凉。那时我们这一届九位女生住在一间教室里,两年的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沿着当年我打开水的路行走,荆棘丛生挡住了去路,我用伞挡开荆棘或横生的树枝,走过大三楼小三楼,仿佛听见大三楼传来附属小学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听见我们上小三楼时木梯吱嘎的声响……路不复存在了,我在荆棘丛中穿行,看到石桌石凳被掀翻,路边的双杠单杠也不复存在。

站在图书馆大门前,这栋旧式建筑与大三楼小三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而典雅。此刻紧闭大门的肃穆与凝重和周围的老式建筑群一起显得和谐而自然,一种高贵、一份典雅、一种沧桑、几份凄凉与冷清让人直想落泪。在斑驳的陈旧与古朴里,时光的脚步匆忙而又从容,这里似乎是历史与现实交接的地方,拆除的老食堂后建起的教师楼就是见证。

师范的建筑是依地势而建,走过图书馆,便到了白墙红瓦的一排排平房。路的右边地势高,左边地势低,这一排排房子是男生宿舍和实验室。左边的山墙是黑板报,我站在曾是我们班黑板报的山墙前,仿佛听见同学说“嘿,是什么炮火把延安的宝塔打歪了”,仿佛看见一位小个子女生赶忙用袖口擦去重画的情景……此时,寂静让我拣拾许多遗落的记忆,这里有我们的青春梦想。

与同学相会于教学楼一楼,这是典型的三十年代初的建筑,一共三层楼,每层五间教室,两个楼梯。登上三楼,进了我们的教室和语音室,门没锁,教室内一片狼藉。我们回忆当年同学间的许多往事,回想起语文老师讲到高兴处,摇头晃脑的沉醉,他洪亮的声音、抑扬的顿挫,还有让人捧腹学舌的鄂普此时都成为一种温暖的回忆。

站在走廊里,放眼远眺,这一江奔流不息的江水多像我的母校,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从这里走出。我无法统计从“鄂城师范”究竟走出了多少毕业生,只知道1944年,鄂城县政府在游击区月山设立的初级中学招收简易师范班,学制一年,这是鄂城师范教育之始。1945年日寇投降后,在鄂城县初级中学内附设简易师范班。1948年蒲圻师范迁来鄂城,改名为“湖北省鄂城初级师范学校”,开设4个班,学生约200人。1949年,大冶专员公署将鄂城师范迁往大冶县。1950年鄂城县教育科在鄂城县第二初级中学附设简易师范一个班,由原初中生转为师范生,并附设师资培训班一个班,招收社会青年50名,学制为两年。1952年鄂城初级中学改为“湖北省鄂城初级师范学校”,招收师范生并负责培训小学教师,原在校学生除三年级修满初中课程毕业外,一、二年级均转入初级师范学习,共6个班,学生258人。1953年学校迁往三江口,经黄冈专署决定将黄冈师范所属初师班并入鄂城初师,招收黄冈专区所属13县的学生,归专署管辖,并负担轮训小学教师的任务。全校共12个班,学生601人,教职员工61人,同时将三江口小学改为师范附属小学。1957年8月,三江初师改为“黄冈地区教育行政干部进修学校”。学校除初师6个班288人外,还有在职小学教师轮训班和小学行政干部训练班,共5个班,学员239人。1970年,在三江口办“师资培训班”,1972年定名为“湖北省鄂城县师范学校”,主要招收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和农村回想知识青年,截至1976年先后办小学教师进修班9个班,暑假教师培训班16个班,,中等师范专业10个班,共培训小学教师930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招收中等师范班112人。并招收中文、物理、化学3个大学专科班,学生127人,学制3年。1978—1980年招收高中毕业生,所学各专业课程均按部颁大专课程开课,面向中学,颁发中师文凭。1981年后招收初中毕业生,每年200人,培养小学教师。1986年鄂城师范有13个班,其中普师10个班,2个民办教师培训班,1个公办教师进修班,共有学生594人,教职员工115名。附属小学7个班,学生342人,教师15名。同年7月省教育委员会定鄂州师范为省重点师范学校。1994年8月,鄂州师范整体搬迁到莲花山。20xx年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鄂州师范成建制并入鄂州大学成为中专部。三江师范的老校区卖给湖北省坤志私立学校。

登临教学楼顶,远眺黄冈长江大桥横跨江面,校园的老房子掩映在葱茏之中,右边池塘里荷花正艳,一块块碧绿的稻禾高低错落,一簇簇村庄散落在大地……眼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幅水墨长卷,几分灵性,几分妖娆,让人惊叹。这三江汇聚的地方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他倾慕有加,梁元帝在诗《赴荆州泊三江口诗》中写下了三江口的美景:“涉江望行旅,金钲间彩游。水际含天色,虹光入浪浮。柳条恒拂岸,花气尽熏舟。丛林多故社,单戍有危楼。叠鼓随朱鹭,长萧应紫骝。莲舟夹羽氅,画舸覆缇油。榜歌殊未息,于此泛安流。”这“水际含天色,虹光入浪浮。柳条恒拂岸,花气尽熏舟。”的景色是婉约的江南水乡特有的宋朝陆游曾留下《泊三江口》一诗:“迟明离武昌,薄暮次黄冈。勿言触热行,一雨三日凉。北窗荻萧萧,南窗雨茫茫。玄云一池墨,碧浅半篆香。尚无车马尘,况复争夺场。徐行勿挂帆,此乐殊未央。”悠悠几千年,长江汇聚三江之水年复一年地湍流着,三江口淡泊而宁静的田园景色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心灵休憩的殿堂。

走下教学楼,我们去了大礼堂,还记得那年女排夺冠后,我们敲着碗高声呼喊,那种兴奋、那种热烈似乎要掀翻屋顶。大礼堂内我们当年的高音喇叭还在,不过是遗弃在地上,打饭的窗口还在,却是破烂不堪,旁边的食堂拆了,在教学楼后面又重建了食堂。走出大礼堂,原来看似很大的操场显得逼仄狭小,同学说他当年为填平这个操场挑了不少的土方,可是我全然不记得有过这样的劳动。或许那时候没有安排我们女生参加这样的劳动,那一届我们5个班,只有我们英语班有6个女生,中文班三个女生,男同学将劳动的任务都担过去了。

我们就要离开曾生活两年的地方,我和同学有些不舍地决定再去看一看天主堂改成的图书馆。从后门进去后,我们看到房子的屋顶全都垮塌了,地上堆着掉下来的檩木上和破碎的瓦。房子前门和后门上的屋顶,因两个暗楼般的三角木架撑着,才没有垮塌。站在檩木与瓦砾上,看着蓝天上的白云,我的思绪漫过眼前的废墟,随着白云脱缰而去:1933年天主教在这里办了教学学校文生小学,当时学生近百人,教师4人,分为4个班级授课,1949年停办。这里也是圣味增爵孤儿院,1937由美国爱德华修女会在三江口建立,兼办经学和修所,美国修女罗沙达修道任院长。1948年美籍神父和修道奉召回国,不久孤儿院撤销,20多名孤儿转入文生小学就读……我对这座天主堂的喜爱有别于其他建筑,不在于它建筑的奇特与古老,而在于这里我曾借阅了大量的书籍,在我寂寞的青春年华里,这里曾经是我的圣地。此刻看着饱经百年风雨的天主堂被岁月觊觎,我想它的沧桑老旧是自然魔力佐助人类的愚昧之手才令她百病缠绕极速衰老,远远地看去,仍然不失满腹的豪华与高贵。她单靠一身清风傲骨、圆梁木檩默默承受着一个世纪的风霜冷雨。凝视着她,我恍若面对一个饱学沧桑的长者,心中满是虔诚的仰慕与深深地愧疚。

一人、一物、一地,老去是自然规律,寂寞是老的归属。就像天主堂,不能遏制止时间的脚步,但是我们可以阻止她的消逝。立于废墟之中,目睹这满眼的瓦砾,垮掉的檩木,我只能心痛地以静默的情怀去感受天主堂百年沧桑古旧的气息。残垣断壁里多少人的脚步渐行渐远,这些古老的建筑纵然沧桑地老去,风骨却依然如昨。也因为这份风骨,我们回来了,这些古老建筑的神韵成为历史动人心魄的剪影,因为我们的怀念,母校的建筑群落在僻静的乡村,饱经风雨,等待着我们,成为我们心头隽永的记忆。

回来吧,看看寂寞的母校用寂寞的绿荫挑起了怀旧的担子,一头是世间的尘音,一头是游子的脚步。回来看看吧!母校与树木相依为命,默默守着老去的房子,也守着我们的回望。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像温暖的火种,牵引我们的目光与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