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散文

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34K 次

心中,一直在找寻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可在隐隐约约的模糊情境中,没有答案可寻,更没有一种可以让自己心灵为之信服的理由来诠释这一种感觉。或者,这种感觉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会不会就失去了探寻的意义呢?

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散文

之于哲学,深知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只是一味的喜欢哲学的思辨所给自己带来的感觉与心灵上的冲击,并在一种有形或无形的自我思忖中囿于某一段话或某一句子给自己带来的深思,并深陷其中,找不到信服的答案,就只能像默然地走在一条独木桥上,看逝水匆匆流淌,而自己,只是一个曾经驻足桥上的过客而已。

“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

如果死亡是另一种无形的存在,以一种我们无法预见无法感知的方式存在,那么,作为根本已经不存在的死亡来说,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也许世界上能够永恒的东西不是万物星辰,而是我们生命的消亡,永远的不存在。叔本华说,死亡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而海德格尔却认为,死作为一种可能性,它是存在不可能的可能性。也许,对于哲学领域上的生死,不会像我们常人所想的那样纯粹自然而简单。生死是一种轮回,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谁也避免不了从生至死的`最终宿命。但哲学作为一种深刻于思想的存在,它的理解与主导思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悲观与积极的意义。也许面对死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臆想与揣测,但实际上这种思想并不能主导着我们的生活,它只是以一种模糊却清晰的概念而存在。或许谁也不会知道死亡是一种何样的形式去存在?但却深信,死亡实际上就是永远停止了思想停止呼吸停止所有的一切关乎生命的活动。你死了,世界依旧多姿多彩,活着的人仍旧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生活依旧如常。而死亡的深刻的意义就是,对于你的生命的终结,就是一个划上了句号的永远完结。

明白死亡终究是每一个生命都无法逃避的话题,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去领悟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呢?有句话说得好,有些人活着,他却死了。有些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一直认同这句话并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它的暗喻其实就是,有些人的肉体虽然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与灵魂却永远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照亮着我们的心房并将永不熄灭。纵观历史,追溯千年远去的足迹,也许沧海桑田里再也无法探寻思想家们曾经走过的足迹,但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的字字珠玑不正是象牙塔上的不死灵魂吗?!无论他们的肉体消亡几千几万年或者更远更远,但他们的思想却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灵与记忆当中,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哲思他们的灵魂辉芒将与日月同在。勿庸置疑,这,就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这就是诠释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的生命的至高境界所在。

而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里,他认为人生既然是本质上的虚无,就应该摒弃生命中所有的痛苦与欢乐。而尼采却认为,尽管生命的本质是虚无,却依然可以借助艺术的美化作用去获得人生的价值。也许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永远无法去真正领悟并诠释人生与虚无的本质在于何处,并将如何去摒弃这些加之于我们思想深处的困扰。但相信,活着,就是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们在虚无的本质中去创造去挖掘自己的思想与潜力,没有本质的存在就永远不会有虚无的可能性。或者,在顺应自然的世界里,我们不但可以让跳动的心房去领悟世界,更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开拓属于自己的未竟天地。

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在活着的另一种方式里,去感悟生命的终极意义,并在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情境中,去领悟生命一次的痛苦与欢乐,以一种坚忍,淡然,明朗的心态在感悟生命的过程完成思想的蜕变,并在探寻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自己。以生的姿态活着,以一种创造的方式活着,思想之弦永远撩拨于感觉之上,而这种感觉便是我们的生命存在的本质所在。

深信死亡是活着的另一种方式。穿越时光千年的漠漠长河,仿佛耳边又回响起了孔子的一句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此时此刻,是否也可以这么说:孔子虽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光芒却永远地照耀在我们的心中,并将世代传承不息,永不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