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描写寺庙的散文

描写寺庙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72K 次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描写寺庙的散文,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描写寺庙的散文

  描写寺庙的散文【1】

◆关于廊檐◆

穿过黑色木头与灰旧石头、深黑瓦片构成的长长的巷子,古旧意象一个接着一个在眼前叠加,像蒙太奇的黑白镜头。黑色的木头柱子,穹拱,一根根漆黑横木,让人想起一根根肋骨。黑的柱子,黑的阴影,黑的印记,黑的瓷片。黑的堆簇中,透出一线光,明亮得有些让人心跳。春夏季节,明晃晃的太阳,被廊檐切割成一束束斜斜的光柱,射下来,光柱里有微尘翻滚,这是不是大千世界里的千万粒尘埃?穿过长长的迂回的长廊,听见风在巡游、祈祷。

◆关于书法◆

长长的回廊里,石碑上,留驻着隶书、篆书、草书、行书的鸟群。那些宁静的鸟,展翅欲飞,却忘记了飞翔。或龙飞凤舞,藏经楼,大雄宝殿,天井,穿逗式横拱,因了这些词句,总感觉,在唐诗宋词的屋檐下呼吸。冰冷的石头,越数百年而沉默如斯。生命远逝,只留下铁画银钩的墨痕,传递着那些喜怒哀乐、悲欣交集、湛然明了。“风动心摇树,云飞性起尘”,现实的尘埃里,谁,在一笔一画,一撇一捺,放下放弃之后,书写生命如花?

◆关于桂树◆

深秋。似乎,已经很深很深。但来自桂花树上的香气,却萦回缭绕不断。像梦,或者,一段影像。传说,开山祖师破山海明自浙江归来,师嘱,所赠两棵桂树在何处生根,何处即为弘法之地。而从《续编绥寇纪略》记载看,当时,国破家亡之后,冒着烽烟,颠沛流离乃家常便饭。《破山禅师语录》中《将扁担鸳兜作题》记述破山得一平川建寺的喜悦之情和劳动场面:“一条扁担一鸳篼,搬进土巴并石头。莫待后人碍脚手,莫待驴马栽跟斗。”桂树,见证了生命的传奇、更迭和延续。其实,更多的,是一棵精神的树,生生不息……

◆关于钟声◆

没有钟声的寺庙不是寺庙。没有钟声的安静不是安静。在一片濛濛的雨意中,听铁杵一下一下,撞击铸满篆文的大钟。钟声如雨。一片一片,在屋顶,树梢间,竹丛里,散去,荡开,远逝。龙雕翅角下的夜色,恍如一刹那亮了一下,又恢复了铁的凝重。时间与空间,一点一点消散。古朴的静,庄严的静,四大皆空的静。黑的静,红的静,白的静。钟声在时光缓缓铺开的宣纸上,启示前世、今生和未来:“当――”,“当,当――”

  描写寺庙的散文【2】

用近乎三十分钟的时间读完了白落梅的《我不去寺庙好多年》,心突然变得很沉静。骨子里的一些不安分,在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一尊坐禅的佛,闭目,凝神,连一贯以来的小情绪也变得遥远起来。爱读她笔下的那些小章节,把一个女子淡淡的忧伤,演绎得很生动。

喜欢那些穿行于庙宇中的女子,并不是我对俗世看得有多么开,只是觉得去那里久了,人身上似乎沾染上了佛的气息,多半是娴静如云,亦或是境界超然的。羡慕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面前,虔诚膜拜;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大概我不能如此,因为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所以去寺庙的机会并不多,想必很多时候去寺庙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观光吧!

那一次,去灵隐寺,本没有多少虔诚的心,大殿里不许照相,我匆忙而进,绕着佛像环顾一周,森严的气氛,让我怯然而退。与佛,我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却无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让我无地自容。因为,在慧眼的佛祖面前,我渺小如蝼蚁,为生活,为自己而奔波,总有一些不妥当的事情,在灵魂里游荡,挤压不出来,骚动,不安,缠绕着。这些年,我慢慢学会了不去计较,不去争辩,坦然中我感到心淡,却似乎变得温和。

我知道佛祖无法保佑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心底澄清,才是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是虔诚地又去了一次寺庙,弥补那次在灵隐寺的仓促。少华山上的潜龙寺,一年到头,香火就春日的四五月比较旺,来膜拜的不一定都是香客,很多是旅游的过客,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看看热闹。这里,环境清幽,离家不远,我却不常去,这次算是头一回吧!天气还算安分,没有阴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个人,一个包,简单到一无所有,就这样与佛再次接触。仿佛,木鱼声在召唤着我,一步步前行。

我想,拜佛不一定要走远,或许之前的狭隘才让我远走千里去灵隐寺,追寻更著名的佛家禅院。在红尘人的俗眼里,连寺庙也被打上了豪华和粗糙的标志。只要心中有佛,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虔诚。其实,我去寺庙,不是像那些老太太们去还愿,去祈求,我没有目的,也不知道想要求什么,更不知道要救赎什么?似乎带着很大的盲目性。

踏入寺庙的`那一瞬间,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与佛有缘的人,却想在尘世的纷杂中寻得一丝超脱。其实,我是带着满身的尘土走向大殿的,我无法在殿外扫去所有的灰尘,因为我知道佛的眼睛具有穿透力。大殿内,我烧了一炷香,捐了一些香油钱。而后,绕道去了厢房,喜欢看他们清洁简单的住处,那里也散发着檀香味。这里很难找到像我一样年轻的香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搀扶着一走一拐,她们或者祈求福寿安康,或者祈求子孙满堂。我呢?祈求什么?不知道。若,真要佛祖保佑,我希望一生拥有一份稳妥的爱情,直到终老。

看来,我还是带有目的的拜佛,只是却没有向佛祖坦露心思,我相信他犀利的眼睛。其实,爱情,来得早,来得晚,都无法预料,红尘中谁是渡谁的人?对了,就是一生幸福,不对了,就是一生悲哀。然,日子都要端正着过下去。

喜欢寺庙后面的一株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不曾有半点枯枝。总私下里以为,长在这山灵水俊的佛光之地,是会受到庇护的。我也想沾染一丝一毫的气息,好在烟火尘世能幸福如一。

读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一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僧人们在这里修行,汲取山中日月精华,煮水烹茶,清兴盈然。以茶和佛经度时光,淡然出红尘,那么,究竟薄凉的背后是否会有一丝厌倦?我不敢去问。突然想到了许仙,被法海活生生骗到金山寺,幽禁起来为僧,二十年的带发修行,驱除了心中的恨,依然无法消去心中的爱。爱情,总是佛门之禁,却有很多人是带着爱去修行。也许,佛教导我们应该大爱,爱情只是一个人的小爱,我们需要化小爱为大爱,以大局为重。只是,我的小女人情结太重,没有多少宏伟的目标,只愿守好我的一份小爱安静下去。

没有白落梅的才情,读她的文字却使我变得清凉,她描绘的古刹禅院,多是国内知名寺庙,香客流量斐然,我去过的也只是偶尔一两个。但,从她的字句中,我能读出许多的禅韵。而我真的不够虔诚,很多寺庙也没有真正走进殿堂,徘徊在门外终不敢迈进。离佛,只有一步,这一步却永远无法跨越,因着我太在乎尘世的眷恋,太渴望感情的饱满。一个字,“俗”!我无法忘记,这个尘世里,有一个人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

翻开自己去寺庙的记录,稀少得可怜。想来我去寺庙,多少也有点些像其他游客那样的观光,看山看水,看菩萨。尘缘未了,看一切都是纷乱的;俗心不减,听木鱼声也是杂乱的。这个我不管,去了几趟寺庙,只知道佛祖面前,唯有清澈如荷莲,才能修来一世的情缘!

  描写寺庙的散文【3】

在春去秋来的轮回里,那些一次又一次演绎的人事飘零,那些一幕又一幕流逝的风月青梅,于凌冽孤寂的时光隧道,若隐若现,如黑夜里次第闪亮的人间烟火,婆娑了我的视线,妆点了我的记忆,缤纷了我的芳华。

冥想,我若遁入空门,是否能剪断人间情网,望断红尘纷扰,望穿前世今生?即便不能,想必在佛寺那恬静沉思的境界里,也可消除片刻尘念,打捞起一泓澄澈与清明。

我从红尘深处缓缓而来,去向与人间难以绝缘的佛寺,沾着一身尘世的薄凉,透着一眸十月的苍茫,凝满岁月刻画在心海的惆怅。僧寺无尘意自清 。在佛香缭绕中氤氲一种思绪,在一炷香的时光里,让一种意趣的安详和智慧,萦绕周身。

一阵阵空灵清越的脆响,飘在乳白的暮霭里袅袅袭来。香客、游人已然消散,那红墙黄瓦的佛寺在绿林深处格外清寂。阵阵脆响随着我步伐的挪移而愈加清晰,一颗浮躁喧嚣的心,就在声声清脆里缓缓沉静下去,继而清宁四溢。

踩着佛寺里厚实的青石板,绕过高大的铜香炉,沿着雕栏玉砌的台阶拾级而上,游步在大殿飞檐下的回廊里。佛寺在暮色的雾霭里,显得格外庄严、圣洁而凝定。

在大殿转角处,我蓦然发现了白色与黑色的尊尊雕像,定睛一看,原来是佛寺里放生的鸽子,倚在红漆的栏杆上安恬的休憩。我原本担心突然的造访会惊起她们的一片骚动与不安,而我逐渐发现,我自由的游走在她们的身旁,她们居然很淡定从容的无视我的存在。我一时羡慕这群放生的鸽子,能如此安详幸福的享受生命中的那份静美。

白落梅说过:“人,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行囊就找到了故乡。”

生命一瞬,芸芸众生只不过茫茫人寰中的匆匆过客,所有的经历,不过是一场浮华烟云。把一切放下、看淡,我们就能在纷繁的尘世里寻一处安静之所,安抚一下疲惫、褶皱的心灵。用脚去丈量快乐,让幸福脚踏实地的与我牵手同行;用心去越过坎坷,让痛苦在眉端凝成一片葱茏,给心灵一丝绿意,去迎接每个清晨的朝阳,欣赏每一抹黄昏的余晖。一程山水,因内心洒满雨露而丰盈,一段时光,因内心向往阳光而美好。

我的思绪在佛寺的空寂里游弋。我抬头仰望大殿外的天幕,深深地吸气,再长长地呼气,闭目,等待着圣灵的亲临。我听到了清丽缠婉的脆响,悠远中带着些许的飘渺和空灵,仿佛轻柔美丽的绿纱薄雾,弥漫在佛寺的上空,灵光生辉。我欣喜地睁开双目,与凌空的飞檐下那串风铃不期而遇。风轻轻拂来,飘曳着风铃那薄薄的铁片。我感谢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相遇,如那风中的风铃,遇风,她的生命才充盈着灵动与美丽。我是如此的深爱着生命,我多想伸开双臂与曾经的感怀、曾经的历练隔空相抱,正是你们,我才如此丰盈与绚烂。让那些风花雪月,那些前缘宿债,随着四季的风,伴着佛寺的净灵,绕一弯飞檐下风铃的脆响,飘荡于天空,回荡在生命的轮回里。

人生总是如此匆忙,由不得你仔细品味、认真细赏。走吧,飘一路温暖的祈愿带,让佛寺上空那清古的风铃飘荡在心海,走下去,行走在美丽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