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亩田散文

一亩田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7W 次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亩田”。在这一亩心田上,种上自己所需要的“营养情感”,带给自己心灵晚宴的大餐。这个心灵空间中,不需要很大,只需要一束阳光照亮四季的流转,让自己感到温暖四溢。

一亩田散文

——题记

【一】

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还保留着“自留田”。 那时候,村里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每个村里,根据不同人口的数量,分成若干个生产队。因而就以生产队为单位,大家一起劳动,按照出的工记工分,到年底按照累计的工分数分粮、分油、分棉花等等。为了给村民(那时候叫社员)应有的粮食补充,就给每人留有二到三分“自留田”。在自留地田,由村民自己做主,自己喜欢种啥就种啥,有自主权,而且所有的收获都是自己的。

那时候,在农村一般的家庭结构成员基本上都是,一对夫妻,两个孩子。因此,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亩“自留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分得粮食,家家基本上都不够吃。因此,所有的缺口粮食就寄托在这一亩“自留田”。在那个时候,商品还不允许流通,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所以想买粮食是很困难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拿到“指标”票据,才有效。正因为那时的粮食紧张,所以村民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自留田里。

在自留地田种东西是有讲究的,主粮是不能种的,特指小麦,油菜。为了给自己家里填补粮食的空缺,一般村民都会选择种红薯。因为,首先产量大,一亩地有3000斤左右的收成;其次,生长在地下防止别人偷盗;还有,就是不显山不露水,自己家的粮食空缺就弥补够了。如果是家庭条件好的人家,就会种上谷子,这样在冬天就可以吃上小米饭,是非常诱人的。如果是家里有老人的,就会种上豆类,绿豆或者黑豆,这样就可以泡豆芽、换豆腐给老人吃。如果是明年要嫁女儿的人家,就会种上棉花,到冬天给女儿添几床陪嫁的被子。因此,在每家的自留田里,都是根据自己家中的所需,种上急需的农作物。

那时候,在农村里,大家都是用“换”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的。比如,一斤小麦换二斤绿豆;一斤黑豆换二斤豆腐;三斤油换一斤棉花等等。这样,村民们就可以用自己自留地田产的东西,换取别人种的东西了。就是通过这样的交换,大家的粮食就丰富了,各取所需。因而,自留田就是每一家人一年里的憧憬。虽然生活标准改变不了太多,但是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存活下来。在那个缺粮短衣的时代,自留田给了无数个家庭生命和希望。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自留田这一亩救命的地,成为我的父辈们心里难忘的情结。

【二】

在我们这个关中道上,人们常常把“一亩田”,戏称为情感的心田。在关中汉子的情感世界里,把男人对女人的爱,称为“自留田”。意思就是,属于自己的女人,就要好珍惜,一生疼爱。在城市的人,根本体会不到,那时候农村人对自留田的珍爱程度,就是视同为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样一说,大家就理解了“一亩田”的情感投入是怎样的深刻了。同时,反映出关中道的汉子,爱老婆如自己的生命一样。因此,在我们这里男人的心里,娶一个好老婆就像耕种好了自家的“自留田”。

男人们在一起时,经常会开这样的玩笑。假如是甲说乙:你把自己的一亩田都管不好,还去给别人种自留田。暗喻为:你把自己的老婆不好好爱,却去招引别人的老婆。还有更诙谐的:你的自留田都荒芜了,还帮别人拔草。更有羡慕的口吻:你把自己的自留地种的郁郁葱葱,看来身体不错。这些都是男人们在一起时,嬉闹的一种调侃。可以看出,关中道的男人,爱老婆,爱自己的土地。因为,在传统的农耕文明理念中“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流淌在关中汉子的血液里。

一亩田和老婆,成为关中汉子一生的最爱。他们坚信,有田就能娶老婆,有老婆自己才会幸福。这种文化元素,成为这片土地的独有魅力。一方面,从情感上说,关中道男人爱的纯粹,爱的执着;从另一方面说,关中道的男人知足常乐,守住自己的这“一亩田”就很幸福。因而,在关中道男人的血性本能中,不能容忍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杀父之仇,一个是夺妻之恨。这两件事,都是和家庭的离散分不开的,所以关中男人特别在意。

一亩田和老婆,在关中道男人的心里,缺一不可。一亩田,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老婆,可以让自己的`依托情感。有家有地,才是一个男人的依靠啊!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观念已经淡化了。在“一亩田”的情结中,已经渐行渐远了。从这个现实的角度说,农村里的“一亩田”已经不存在了,被现代化的耕作方式代替了。在这现代观念和文化元素的碰撞中,让现在的关中道男人也迷惑,因为那种情感依托的根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万紫千红的春色中,反而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花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已被打破,传统的女工也被商品化代替了,而怎样的情感取向价值是现代人应该推崇的?这是留给每个人思考。

【三】

现在,这个“一亩田”,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灵境地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进步,作为一个人而言,这“一亩田”的空间还是要保留的。在这“一亩田”里,可以让自己停下来歇歇,给自己充充电,可以释放自己的一切不快,就是自己独有的“桃花源”。在这“一亩田”里,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红尘的繁杂,利益的争斗。在这“一亩田”里,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修身养性,沐浴阳光。在这“一亩田”里,享受心灵的修复,纯美的情感。让兰香淡淡萦绕着自己,顺其自然。

这“一亩田”里,可以建造自己理想的“别墅”。只要设计合理,那么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竹林,就会展现在自己眼前。因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再小的地方,也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这就是“一亩田”的根据地,只要指挥得当,那么就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天下自然就征服了。这个观点,也就是人们说的“蝴蝶效应”,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一定要因人而异,看清自我。这“一亩田”里,也就是一个人应对外界的“支点”,那就看自己有多重的“砝码”了。

对我而言,希望自己的“一亩田”是色彩斑斓的。在这里,我可以随着四季的流转,感受着身边的美好。春天里,看桃花朵朵开,体会“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夏日里,看荷塘月色,感那种宛在水中央,亭亭玉立的姿态;秋天里,在一地花黄中,感悟“人比黄花瘦”的思念;冬日里,在银装素裹中,探寻“唯有暗香来”的红梅。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既然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那么就在顺应中感知物华的美丽。我在这“一亩田”里,种下岁月的留香。

在这“一亩田”里,我希望用文字播种。我在“耕读为本”的生活理念中,从泥土芬芳中成就自己的梦想。因为我的工作就是在传统的民族风情里,采撷自己所需的文化元素,然后整理、编排,最终成为自己的作品。这种接地气的方式,就是我“一亩地”的水源,滋养着我的身心,成为我取之不竭的宝库。而我,用自己的方式,抒写成文字,不求文墨飘香,但求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感动自己的本根文化。但愿我这“一亩田”里,能浓缩下一个微观的“关中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