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回家中学生散文

回家中学生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91K 次

回家中学生散文1

车距离婆婆家越来越近了,远远地一个小黑点慢慢放大,婆婆吃力地站起来了,今年83岁的她,已经和两个癌症斗争了13个年头,她像候鸟一样,夏天飞回这个茅草窝里,种着她唯一感觉有乐趣的园子,冬天再飞回来,住在我家。

回家中学生散文

大包小包的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她喜欢吃的东西,她颤巍巍地抢着拿一样 ,她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因为怕冷,一毛一衣,棉裤早早地穿上了,满头的白发如枯草在秋风中飘着·,弯曲的身一体一步一步地挪着,我在后面看着,心揪在一起。

园子两旁婆婆种的玉米已经老了,豆角蔓爬满了玉米杆上,豆角三三两两地趴在上面,婆婆说等着我来摘,城里的不好吃,有农药;窗前的一块空地种了一块芹菜,绿油油的,几棵爬山虎遮住了大半个窗户,三五个开得艳丽的花朵在低矮的茅草屋上显得那么杂眼。进屋后,婆婆忙不迭地在一个旧柜子里拿出一盒非常一精一美的月饼,我想,婆婆怎么想开了,她从来都是很节俭,从不给自己买一点零食,即使兜里有很多钱,也都缝在内一裤里,她见我盯着月饼盒,忙说这是村子里走出去的人在深圳做生意发了,特意定做的月饼,从深圳寄回来,给村子里7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农村政策好,老人有很多优抚政策。

和弟媳做了一桌子的菜,婆婆还喝了一点点啤酒,她吃的东西很少,但脸上却洋溢着和子女一团一聚的幸福,因为外面一直飘着小雨,我们还要赶回城里,晚上包饺子就交给了护理婆婆的保姆,我们拎着大包小包从园子里 摘下的菜,婆婆一边送我们,一边说,如果明年我活着回来,就换个品种,那个你喜欢吃。

这个夏天,每周我都开车回来,眼看着草绿了,花开了,又枯黄了,凋零了。北方好日子不多了,随之而来就要度过漫长的冬天,这个季节,是婆婆最难过的,我期盼着,婆婆明年还像茅草屋下的燕子,飞回来,飞到她的泥土窝里。

回家中学生散文2

回家,多么随意自然的话语,孩提时我们在外面玩累了回家,上学时走读的孩子期待放学回家、住校的孩子等待放假回家,工作了、独立了,换做父母一天天等待我们的回家。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每次回家时家中的景象,说实话,在过去的19年中,我都没有注意过,但有几次无意识地它们就窜入了我的脑海里,不曾离去。

初中学校离家很远,需要翻过一个沟才能到,爸爸太忙没时间接送,大多数都是自己坐班车上下学。每周回一次家,所以一到周五就格外激动。有一次特别兴奋地回到家,就弟弟一个人在家,在厨房翻来找去都没找到吃的,心里无比失落,觉得很委屈,弟弟还给我说了一句,爸妈让你回来后我们一起去苹果园……

高中离家更远了,基本就是几个月回家一次。我就记得一次回到家,厨房烟雾笼罩,妈妈和姐姐在里面包饺子,爸爸在一边在院子里忙碌一边问我在学校的生活,我弟也回到了家中,我和他一起和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外甥女玩儿。高考结束后,再次回到家中,妈妈在洗衣服,问我考的怎么样,我当时心情并不好,忘记怎么回答的了,她说,反正考都考了,就这样了,这段时间先好好放松放松。之后因为报志愿的事情和她吵架,就去了县上打工,中间她打电话向我妥协,也算是和好了吧。回家时我妈却还是挺别扭,后来才知道她是因为我姐中间有一次去看我,我给小孩和我弟买了吃的,让她带回家,但是没想到给我妈买,她给放在心上了……我将用我发的工资给她买的两件衣服拿给她,她立马就开心了。

大学一学期回家一次,回去爸妈都在家等着我吃饭……

关于家,以前没想那么多,或许是因为生来就有也未曾失去,所以就不怎么放在心上吧。看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就开始想,如果那个地方没了最亲的人,家就不是家了吧。

忽而又想起了我的外婆。小时候,经常和妈妈去她那里,她总是会给我们零食吃,如果没有,也会去小卖部给我们买。记忆里,她是一个很慈祥很祥和的人。

每次过年,三个舅舅、一个在远方的姨妈、加上我妈,都带着各自的家人到外婆家,我们坐在一大桌子上,吃好多好吃的,那时家里情况不好,平时吃不到什么好吃的,所以很喜欢过年。大人在屋子里聊天,小孩子们在院子里一起玩,回去时总能拿到很多红包。

小学学校离外婆家很近,那时我还在考试,考完就可以回家过寒假了,妈妈意外地出现在教室外,让我考完去外婆家。那天,外婆家来了很多人,不过年不过节的有这么多人,肯定不正常,心里隐约有点明白要发生什么。不过下午和妈妈就回家了,好像也没什么事。

六年级,当时也就12岁,7年过去,很多事情都已忘记,那天早上的景象却很清晰地一直存留。早上妈妈接了一个电话,说了句让我让我和弟弟赶紧收拾去秦庄(秦庄是一个乡,外婆家在那里)就再也没说一句话,我没见过她那么焦急的样子。晚上下了雪,地面上厚厚地一层雪,我们三个走在雪白的马路上,每走一步,鞋就陷进了雪里,又抬起来继续走,后面留下一个个脚印,伴随着“咯嘣”的响声,那是雪的声音。我走得很艰难,但妈妈走得很快,只是埋头走,甚至都没顾被她撂了一大截的我们俩。

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外婆在那个冬天离开。妈妈哭得几乎晕厥,那个寒假也是在妈妈的哭泣中度过,听到关于母亲关于家的歌哭,睡着了哭着醒过来,做事情做着做着眼泪就出来了。我们去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去了也没了温度,过年再也聚不起来了……那时候,我明白,妈妈的“家”没了。

相对于理解妈妈的痛楚,爸爸失去他爸爸的时候,我就完全不懂了。当时我在上学前班,爷爷的家还住的是窑洞,那里有很多很多人,我不愿意去学校,爸爸硬是拉着我去了教室,我又哭着跟着他回去,一直哭个不止。还记得有人开了个开玩笑,这小孩子也知道伤心啊。那时候我哪儿知道什么伤心,我就是不想去学校,可已经回来了,还是在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看到他们都在哭吧。

妈妈的“家”没了,她的回家只能是我们这个家,她不再是以需要人关怀的孩子身份回家,而是以一个需要照顾孩子的母亲身份回家。爸爸比较幸运,他还有他的妈妈,虽然看起来并不怎么亲近,这不只是他们家的现象,而是当时很多农村家里的普遍现象。一个家六七个的孩子,四五个儿子,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成长的,但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和母亲那么亲近。爸爸没事时去他妈妈那儿转转,也算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回家了。

很幸运,我生来就有也未曾失去——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其实最幸运的是那个地方的人依旧在。

下次说回家时,想一想,真好,自己还有一个“家”可以回,还有那么些人等着我回。既然这样,为何不多回几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