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精选11篇)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精选11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25K 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车站的散文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精选11篇)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1

晚饭后跟爱人来到家乡新火车站-双辽站散步,才发现家这边的火车站比以前宽阔多了、热闹多了,晚上,大家三三两两的都会来这里散步,或是坐着聊天、漫步或是享受着美丽的夜晚,还有跳健身舞的,大家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会跳不会跳的,都参与进来,音乐很美妙,人们都友善的微笑,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听老人们说,特别是早晨5、6点钟,来这里的人一边闻着效外青草、泥土、树木的芳香,一边跳跳舞、活动一下身体,一天都会有个好心情。我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静静的享受这扑面而来的祥和。站内柔和的灯光让我的思绪也飘散很远。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老火车站郑家屯站是破旧的并且拥挤的,广场非常小而且还很脏、乱。现在呢?你会看到火车站呈一字型的灰色外廓,朴素而大气,高高的七彩灯更是日夜不停的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告诉来往的人们,在这里停一下看一看,双辽新时代的风貌。

车站永远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一座城市繁华的代名词。而郑家屯火车站始建于1917年,承载着双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虽面积不大,却是平齐铁路、大郑铁路线路必不可少的中转站。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粮食需要外运,而郑家车火车站这个已快百年的老站也在时代的前进中努力成长。为更好地促进了我市粮食现代物流,有效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郑家屯火车站实现了运输增长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重要转变。2008年7月,双辽市郑家屯站粮食运输战略装车点正式启用。大浪淘沙,2013年,沈阳铁路局在郑家屯站南1.5公里的地方修建了双辽站,一个更加能展示双辽人放眼看世界的窗口。现在双辽的南部,高楼林立,火车站就建立在这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方。

当你乘车或步行来到双辽站,你会看到通往火车站的道路宽阔笔直,道路两旁笔直的柳树、人行路上的草坪、树带、花草,时时散发出一种清新的草香味,给人一种空旷神怡的感觉。当你快要进入车站时,一个大大的圆型的花坛,显现在眼前,坛内中央耸立着一个高高的灯塔,造型时尚,彰显着现代城市的风采。花坛内错落有至的花草、树木,层层起伏,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在前行在那路中央的花坛中有一棵树龄很老的大柳树,像要耸天的高大身躯上披挂着七彩的灯饰,脚踏着大地,高高地昂着头展现着自己的风骨,尽情地欣赏着这方世界,那七彩的灯在夜晚与绿色的光彩中相互相伴,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让人难以忘怀,那高高的大柳树,又像圣诞老人在欢迎你,欢迎你来到双辽,又像一位母亲在给即将远去的儿女挥手告别那排排的街灯就像天上的街市,让人流连忘返。在前行百米又会看到另一个宽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大灯柱,灯光散发着柔和的光彩。广场上四周是四个方位的松树带,绿意葱翠,用大理石铺成的地面看上去让人不至于打滑。夜色中的双辽站灯火通明如白昼,四周的灯柱散发出美丽的光芒,美不胜收,老人、年青人、妇女、儿童三三两两来到车站散步、溜弯、听书、听歌广场上热闹极了,人们在这里休闲娱乐做一些自己喜爱的运动。

广场后方,就是双辽站的主体建筑,灰色的火车站大楼,高度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分为售票大厅和候车大厅、检票大厅,窗户高大明亮。走进宽敞明亮的候车室大厅,大理石的地面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排排蓝色的椅子,整齐干净。站内可同时容纳1000名旅客候车,日接发旅客列车22列。候车厅人山人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站内大型的电子屏幕显示许多车次,候车大厅内设有百货超市,品种齐全,方便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候车人,带着双辽地方特色的食品买回去赠给亲朋好友。白天站台上挤满了人群,喧闹声充满了整个火车站,站台上涌动着人流,人流中有出去打工的、探亲的,还有涌进来的外来人口。站内设有公交通道、出租车通道、社会车辆通道,看着匆匆忙忙的旅客我思绪万千。新旧火车站让人感叹,如今的双辽站,面积比原郑家屯站增加许多倍,新的主建筑设计新颖,风格与古城协调一致。时刻展现着双辽人自己的风采,双辽站的投入使用,改变了双辽市以往火车站名与市名不统一的尴尬历史,更承载了家乡太多的梦想和希望这一刻,看着眼前的站台、广场、花草、树木、灯柱我的内心突然有一种久违的惬意感,我足以感受到家乡的大气包容,家乡人的勤劳、爱生活的品质双辽站!您是我们双辽人民的骄傲;您是我们双辽人民的自豪;是我们劳动的结晶。我们为您骄傲,为您自豪!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2014年5月,经过一年多的苦战,双辽站正式投入运营,郑家屯站停止所有客运业务,同时郑家屯站更名为双辽站。从1917年建成郑家屯火车站,到2013年的大规模建造,历史的长河在大浪中前进,双辽站的建造见证了双辽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一个高速运转、舒适便捷、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已离我们越来越近。回首郑家屯站在双辽历史舞台上默默地奉献,已将进百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现代代建筑的风格,如果不是双辽站的接力棒,也许至今我们依然无法对这个名字难以忘怀。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钢筋水泥所能承载的东西毕竟有限,除了空间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历史还能从时间的角落里挖掘出一些让我们记忆深远的新故事。

脚印仍在继续,我们都在路上行走,城市人文,繁华精神,让我们用理性和感性去体味城市的窗口,去感受城市繁华的代名词今天的火车站,就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名片,就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轨迹,就是这个城市未来的轨迹。承载这个城市历史的未来,更承载着双辽人更多繁荣的梦想。当我们回望一个城市,直面更多的是它的辉煌、宏伟、壮丽或感叹它的灿烂文明。而城市中最能体现当地文化与艺术价值的,莫过于火车站这种富于沧桑感的历史性建筑。而从建筑的角度看,郑家屯站给我留下印迹似乎也不太多,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糟粕与精华也都渐渐地远去了。标志着人类现代工业文明的火车,不仅改变了我们出行的方式,而且还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特有的心情驿站。火车可以把我们带到很遥远的他乡,而车站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迎来送往、相见离别的地方。与此同时,留在我们记忆中的离情别意和公共艺术,也将永远成为车站的灵魂所在。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2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

“6年。”

“6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5次。

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6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从25岁到现在,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也没买到一件衣服。不是买不到,是嫌贵没有买。最后,他买了只烧鸡,因为他弟弟从小就好这口。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点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却不见开船的人。他扯开嗓子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可能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要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飞快向医院跑去。

当我回到医院时,看到他已经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

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3

张维屯车站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火车站。从呼(呼兰)海(海伦)铁路到呼(呼兰)嫩(嫩江)铁路再到滨(哈尔滨)黑(黑河)铁路的不同年代,一直是存在的。马占山在江桥抗战后,就是从这条铁路撤往哈尔滨的。

从1909年起,至1926年间,俄、美、英、日等国,为了攫取黑龙江的财物,先后提议与黑龙江地方政府签订修建呼海铁路、呼嫩铁路、滨黑铁路密约,均遭黑龙江省议会和张作霖的拒绝而作罢。当时,黑龙江省内士绅官商的呼声也很高,后来,黑龙江省督办兼省长吴俊升等人于1925年拟出了《筹资兴建呼海铁路的意见及章程》,当年8月在省城建立了官商合办的“呼海铁路有限公司”,9月1日在松花江北松浦镇设立了工程局,高云昆任总经理兼工程局局长,于1928年12月6日竣工通车,呼海铁路从呼兰到海伦全长215·2公里,全线设32个火车站。张维屯火车站是绥化北第四站,南接四方台站,北接新泉、绥棱站。

以后又先后延长到滨北铁路、哈黑铁路。

张维屯火车站先是归齐齐哈儿铁路局绥化分局管辖,后来划归哈尔滨铁路局绥化分局管辖。在我的记忆里是很深刻的,因为那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听老人们讲,日本占领东北后,日本人在每一个火车站都派有日本人当站长,张维屯火车站的日本人名字叫大翟,他曾抢走了我家的一台座钟,后来,被在车站上班的刘先生给要了回来,那个大翟在日本投降后在绥化原飞机场被老百姓用石头砖块打死了。

我记事后,记得那是王化南当站长,他的侄子王文庭考值班员,我在旁边看热闹。后来,从绥化派来范抱全当站长,那是一个很倔但很正义的老头,因为李文志被李宝林打了,他主持公道,不但开会批评了他,而且坚决让李宝林给李文志赔礼道歉。

范站长几年以后调走,从绥化又调来一个关仕伦站长,那是一个话语不多又很慈祥的人。但我和他却很合得来,虽然我很小,但他很愿意和我唠闲嗑。

关站长走后,就是高文波当站长,这个人很活泼,爱说话,好像是和我后来在绥化认识的高文茹是家里兄妹,我和高文波常在一起闲聊,在他那里学到了一些知识。

高站长走后,来了一个吴站长,名字叫吴绍先,人们送外号叫吴大帅。可能是因为他和原来的吴俊生同姓,而且为人慷慨、直率有关。这个吴大帅在那里当站长时间较长,因为他记不住谁的名字,用“老二”、“老三”等称呼来叫我们这些孩子的名字。后来他被调到分局“绥化铁路分局”当“检查组”组长。那时,我已经上了高中,但见到我,还是很亲切,而且记得我的名字,总是还打听一下我的父母情况,我叫他“吴叔”。

吴站长走后,滕茂英当了站长,他仅比我大几岁,也在张维屯小学念过书,虽然在学校不认识,但是记得他很善于跑,跑得还很快,短跑很有名气。我那时已经上了高中,见面时总是免不了开几句玩笑,闲扯几句。

后来的车站站长,就是在本地提拔起来的。

第一个提拔的是韩庆堂、韩站长,他是50年代初参加铁路工作的,记得他刚参加工作时,常常和我们打篮球玩,在一起玩他很开心,我们也很高兴。他在张维屯结婚时,我们还吃过他的喜糖。前几年他去世了。他文化不高,后来给他配了个副手,就是副站长,副站长叫孙文学,家住在绥棱。

我记得的最后一任站长是曲凤鸣,他也去世了,他生前我和他打过几个交道,那也是工作的接触,记得他的妻子姓马,大家习惯称她为“小马”,前几年回张维屯,老街坊说她身体也不太好。曲凤鸣之后,我的小朋友、刘兆海的儿子刘亭范好像也当过副站长。

张维屯火车站的党组织是个支部,先后有王清林、赵百舟、邢凤阁等人当过支部书记,也有工会,记得曾有个工会主席姓张,我们叫它张主席,他的名字好像是叫“张通华”,那还是我本小时候,那时工会有一把大砍刀,我常去借来乱耍一气,玩完送回去。那把大刀后来也不知落到了哪里。

张维屯车站的官房(就是车站职工的住房,我们那时候称之为官房),现在已经很少有昔日的老户了,他们的子女也见不到几个了,他们当然有了新的工作、新的生活状态、新的生活环境。高楼拔地而起,许多平房不见了,楼房正在取代先前的平房,很多周围农村的住户搬进了镇里,住进了楼房,进入了快速的变化之中。但是,古老的张维屯镇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那里虽然并没有名山古刹,但毕竟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时光都到那里去了?”我的感觉是:在童年的劳动里,在求知的欲望中,在工作的忙碌中,在抚养子女中,在退休后的颐养中度过了……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4

今年暑期的一天晌午,没有丝毫怜悯之心的太阳神将无数条毒毒的利箭似的强光线射向整个长沙城。

顶着烈日酷暑,大汗淋漓的我向着长沙火车站疾行而去。

刚要穿过广场,一个厚重的声音通过滚滚的热气,蹿至我的耳畔:“先生,行行好,给我十元钱吧。我是农民工,刚来长沙就被天杀的小偷偷了个精光……”话音未落,一双黑而肥厚的手已伸到了我的眼前,吓得我拔腿就跑了。

还没跑几步,我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在我的前面跪着一个戴着眼镜的十五六岁学生模样的美丽少女,跟前摆放着放一块硬白纸板,上面赫然写着一行黑体字:求好心人给我五元钱买一盒饭吃。过往行人不是驻足观望,就是指指点点,可就是没有掏钱的。我想,他们不掏钱自然有他们的理由。不要说这偌大的长沙城,单说这火车站广场才巴掌大的地方,光是以告地状谋生的竟然也不下十几人。倘若没有雄厚的财力,你掏得起吗?我是一个心肠软的人,要是以往到遇这样的情况,我一定要掏腰包的。但是而今人心不古,真情被忽悠,善良被亵渎……再说身处异地他乡,掏钱行善,倘若让歹人惦记住了,轻则破财消灾,重则危及生命。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不容多想了,我迈开大步就向售票大厅走去。

大厅里除摆起十几条卖票的长龙外,还有不少人在极有限的空间里使劲地钻挤着、穿插着,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嘈杂的人声,哭喊般的歌声,直刺耳鼓,让人难受至极了;焦臭的烟雾、熏鼻的汗气,铺头盖脸地扑来,几乎令人窒息。尽管开放着冷气,可整个大厅还是那么闷热。

半个小时之后,拿着票,我奋力挤出了大厅。

突然,一阵激烈的打斗声、哭喊声、谩骂声把我引向了站前广场。

在那里,黑压压的人群围成了一个圈,里面不断传出打人者的斥责声、拳脚砸人的响声和挨打者的哭骂声。

不一会,110赶来,拨开人圈,把打架的两女三男带上车子开走了。

从围观者的言谈中,我得知,这些打架的人都是在长沙火车站附近开饭店开、旅馆的。他们相互大打出手是为了争夺几个住宿的客人。

长沙,我们的省会,湖南的标志与名片。作为一个湖南人,尤其是长沙人,要以自己的文明的言行来点缀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美丽的文化名城,而不能以自己野蛮、粗俗的言行来糟蹋、污染她。唯有如此,你才不枉为一个长沙人,你才不枉为一个湖南人!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5

我有一位年过九旬的太太,也就是我爷爷的妈妈,现如今她被接到武汉去享福去了。但是每逢重要的节日她都坚持要回枣阳来。因为这毕竟是她生活了八十多年的地方。每次回来她都掩饰不住兴奋地神情,她总是拉着我说:“珊儿呀,如今这枣阳的变化可真大呀!”说着说着她就流下泪来。这大概就是老太太的故乡情吧。

其实,在我看来,十几年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有着太多的变化。

我3岁时,我们从城里搬家到火车站住。当时我们家属院的后面是一个贫穷的村子。放眼望去,都是一些低矮的平房远望是一片片的荒地。院外的那条路,坑坑洼洼,走路时一不小心就会摔破皮,因为那上面铺的是煤渣。下雨天走那路可就糟糕,就像在水田里插秧。再说菜市场吧,只有几家卖肉的,生意冷冷清清的,买素菜的也只有那三三两两的几个人,超市就更别说了,那时压根儿就没有,只有路边的几个零零碎碎的小店铺。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

我9岁时上了小学二年级,院外的那条路已经铺上了厚厚的沥青,虽然平坦,但是由于路边没有树,一到夏天那沥青路面就被太阳晒化,就会粘脚。那时的市场里也比以前热闹多了。至于商店,有倒是有一家,但是生意不很好,只有少数的人去买日用品,有一些人买一些零食而已。我们院后面的那个村子也有了一些变化,渐渐地有人盖起了二层小楼。

现在我14岁了,院前的沥青路变成了平坦、宽广的水泥路面。路两边都栽上了许多的白杨树。现在的菜市场,每天从早晨8点钟开始就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了。来来往往的人、琳琅满目的商品、活蹦乱跳的水产品、高声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让你感到这片土地的喧闹和活力。

还记得我们院后的那个村子吗?现在成了新农村试点村。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整齐的民房、通畅的水泥路、平整规范的田地、鱼塘藕塘点缀其间、新式的沼气池、各种样式的太阳能热水器,还有电话、有线电视……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比陶渊明笔下的景色还有优美!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他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而我看到的是我眼前活生生的情景。你不相信吗?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带你去眼见为实,好不好?

现在,我听说火车站将要改造,建一个大广场。将以火车站为中心,拆除现在的低矮房屋,建设一个集休闲、商贸、交通等一体的广场,到那时,我们的火车站会变得更加现代、更加气派、更加漂亮!

我期待着这一天!我也期待着我们枣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6

“嘟——轰隆——轰隆——嘶——”火车来了,火车来了,大伙提着行李急促往前赶。

“快,快,快,这趟火车只停留10分钟。”妈妈在前面不停地回头来催我。我肩背大书包,手旅行包,累得气喘吁吁。突然,一个看上去四五十岁的人,走过来向我搭讪:“小朋友,累吧!我帮你提提吧!”

我瞧了瞧那个人,秃头,挺着个大肚子,但精神很好,走起路来飞快。我想,他肯定是个挑夫,这号人热情得很,开价也不便宜,但是我不打算请挑夫。所以,我说:“不用,不用,我提得动。”

可那人又说:“不要紧,来,来,来,我帮你吧!”说着向我走来。我警惕地一躲,再一次瞧瞧他,好像也不像是挑夫。反正我提不动,算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呢,我会紧他的,等会给他钱就是了。于是,我把包递给他。

起初,我与他的速度相当,可是人山人海的,他似乎越走越快,我追不上他了。一会儿,就不见他的踪影了。这下我急了,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见不着他人。我越来越觉得倒霉事临头了,我那包里头还有我近两个月打工赚来的为下学期开学准备的学费,我顿生酸楚,“哇”的地声哭了起来。

老妈听见了,停了下来,转过身来,问:“哭什么呀?”老妈看见我手里的包不在了,便正盯着我问,“包呢?”我哭哭嘁嘁吱吱唔唔地说不清楚。

“你呀你呀……你这么大了,怎么不长个心眼呢?你怎么能随随便把东西给他人呢?我看你那包呀,有去无回了。”老妈气愤愤地数落着我,我哑口无言。哎!我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学费全飞了。那家伙,千刀万剐的家伙,假装热情的家伙,人面兽心家伙,竟连我这个未成年人也欺负。

老妈斥责着我:“别哭,哭有什么用?赶快上车,等下车又走了!”于是,我一边“嗽嗽”地哭着,一边急促地和老妈寻找车厢。咦,那12号车厢边站着了一个人是谁?哦,我认出了,就是他,刚才提我包的秃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喂!我行李呢?”我气呼呼地问。

“哦!是你啊!小朋友,你怎么突然不见了呢?害得我找你……”秃头微笑着说。

哼,还装,还装好人,我再傻,也没傻成不知道你在说谎吧,我心里念叨着。但是,我还是破涕为笑,温和地说:“把包给我吧,谢谢你啦!”

“好,给你,你看,你的包,完好无损,现在,终于物归原主了。”他把包递给我。说着,转过身走了。等老妈拿出钱正要付给他挑夫费时,他却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

我走进了车厢,回望车窗外,眼前浮现出了那位精神很好、走路飞快的中年汉子。

“嘟——轰隆——轰隆——”火车起动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7

国庆期间,无锡市街头巷尾,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无锡市三大重点市政工程——火车站广场、太湖大道和太湖广场。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十月二日晚上,我有幸和爸爸一起,游览了新落成的火车站广场。

那天,我们早早地吃完晚饭,便一路散步向火车站走去。快到火车站时,便看到人如流,车如龙,都是些前去观看火车站新广场的市民。一到火车站,我立刻傻了眼:一个气势恢弘、树影婆娑、流光溢彩、亦梦亦幻的新广场,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仅仅一年前,火车站还是这样一幅情景:满地的果皮纸屑;五花八门的广告牌;车流、人流杂乱拥挤;不时地出现一些蓬头垢面的流浪汉伸着肮脏的手,在人堆里到处闲逛……而眼前的一切,使我感到自己仿佛已来到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我们很快便融入在观赏新广场的人潮中……

我惊叹于火车站布局的大气和构思的合理。火车站新广场共分东、南、西、北四个地面广场和三个沉降式广场,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韵味。东广场和西广场根据不同的行驶方向分别设置了三十九条不同的公交车停车站;南广场是旅客和游人休闲的好地方;北广场是旅客进站的必经之地。三个沉降式广场既是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的集散地,又分别体现了春、夏、秋三个不同时节的韵味,真是巧夺天工,匠心独运!

地面广场和地下广场巧妙地把人流、车流合理分开,而进站的人和出站的人也各行其道。一切都是那样的秩序井然。我们漫步在火车站新广场,感受着它的恢弘大气,不知不觉中,竟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把整个广场走遍!

我惊叹于火车站新广场那一片片苍翠的绿色。我们漫步在火车站新广场,感觉自己仿佛在一片林海中。那一片片茂密的.灌木,一排排挺拔的香樟,一棵棵透着南国情调的棕榈树,在反射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翠。我们坐在大树下的大理石凳上,任夜风徐徐吹来,我仿佛感受到了夏天这些绿荫给游人带来的丝丝凉意。

我惊叹于新广场那一盏盏华丽的彩灯。各式各样的灯饰使广场笼罩在一片神奇的彩色中。据说,新广场共装有十七种三千多只灯具,有草坪灯、反射灯、脚灯等,它们分别呈红、黄、绿、紫四色,把广场装扮得流光溢彩。我们徜徉在灯的海洋中,突然,一道红光照到我的身上,我抬头一看,原来这里竟是一盏变色灯,刚刚还是红色,现在又变成蓝色,我稍不留神,它又变成绿色,原来它是用数码技术控制的。各式各样的灯照映在广场上,使广场更加美丽迷人了。

看着眼前的新广场,我仿佛听到了无锡铿锵有力的前进脚步声,我坚信,无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8

火车、铁轨、田、房,记忆中的碎片。

这只是一个老站。当我又一次重逢它时,他已翻新。在记忆中,老站的样子很模糊,只是洒落一地的碎片,繁星点点。我拾起了碎片,拼接在一块,看见了火车,铁轨,田,房。老站门前是一段泥路,很宽,中间有一个水泥做的广场。老站房子的上面赫然地立着三个大字“友谊站”,站台很是简陋,也不过一百多米长。车站里的候车室与售票大厅加起来也不过二百平米,远不及哈尔滨火车站那么大,就像沧海一粟,宇宙中的地球。犹记得曾穿过铁路到对面,仍是一条泥路,路两旁种着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犹记得沿着铁轨走路,看着各式的火车在旁边飞驰而过。

那是一个暑假,这里还很老旧,站台边的铁栅栏破了一个口子,我和爸爸从那里钻了进去,没有人看管。站台旁有一列火车,一大串车厢,两边各一个火车头,火车在那里鸣笛呼啸,甚是威武。过了好一会儿,火车开走了,留下了一大片铁轨,便成了我的撒欢乐园。妈妈曾对我讲起她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要穿过这条铁路,可每天那个时候都有列很长很长的大货车停在那里,她就经常从火车下面钻过去,有时候刚钻过去一会儿,火车就开走了,甚是惊险。我见有条铁轨上停了一列没有火车头的火车车厢,我便在底下钻来钻去,体验着妈妈小时候的生活,玩得不亦乐乎时,却抬眼看见了一只我最害怕的蜘蛛,简直是毛骨悚然。我尖叫着从车底爬出来。

铁轨上玩好了,我跟着爸爸下了站台,来到了旁边的田野上,这里种植着大片的玉米,一眼望过去,除了绿油油的田地还是绿油油的田地,除了天边,看不见别的。一会儿,远处传来了一阵阵的轰鸣声,“呜隆隆---呜隆隆”,我抬头一看,一架小型的洒农药的飞机飞来了,像是突然熄火的样子,又好像在滑翔一样,低飞着掠过玉米地,飞向了另外一片田里。原来是在给玉米地洒药。第二日,我跟着妈妈穿过老火车站,来到了妈妈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有几排独立的砖瓦房,其中有一幢就是妈妈小时候的家,而今,这片房子,只听见里面传来“咯咯咯”“哞哞哞”的叫声,俨然变成了一个饲养场。因为我嫌弃里面脏,所以没有去参观。便在车站的另一个方位上隔着绿油油的玉米地,观望着火车站,望着亮亮的铁轨,总是看不够,似乎那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离开这里的时候,我就是在这个老火车站的站台上登上火车,带着些许眷恋,我望着远去的车厢,站台,田和房子,我呆住了,下次回到这里,他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我站在了翻修过的栏杆前,拾起了火车、铁轨、田、房子的记忆碎片,手紧紧握着栏杆,不觉流下了泪水......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9

暑假里我到火车站观察了一周,看到各式各样的人,从他们的动作,衣着和表情,体会到一些东西。

有些人,也就是所占比例最多的就是穿着简单汗衫的中年人。举个典型的例子,最简单的发型,穿着印有不好看的花纹的汗衫和看上去穿着不太舒服的西装裤,脚上是皮鞋,或是拖鞋,没有拖箱子,而是背着个塑料的行李袋,坐在火车厅的凳子上,手撑着扶手打瞌睡,要是中午,就横躺着睡觉,总是喜欢把鞋子脱一只,窍个二郎腿。脸上油光发亮,摸了酱油一样的皮肤,黄黑黄黑的,多多少少有些皱纹,手上则是皱纹聚集地。醒着的时候则是左瞻右顾,看上去是闲的慌的样子。

另一些人,是旅游的团队,一般女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飘飘的长裙,高跟鞋的跟又细又高,手上拿着个闪闪的包,外加一个高级的行李箱,卷发,马尾,团子头,总之有个像样的发型。手拿着手机,看电影或是看小说,头低得都要掉到手机里面去了。不玩手机的,就双手抱环,和别的人聊天,时而露出厌恶的表情,时而又是一脸八卦的样子,男人就是穿着简单,打包小包都归他们提,时尚一点的头上戴个大框墨镜,两只耳朵塞着耳机,双手插口袋,眼睛望天。

还有一些不知是真乞讨还是骗人的残疾人,拿着“红十字会”的纸到处找人讨钱,全是打手势,若是别人不信,就掏出一本残疾人证,若是捐赠5元,就摇一摇手,取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给他看,捐十元,就高兴地走了。

有一位带着孙子的也不是十分老的奶奶,到发车为止一直看着熟睡的孙子,手撑着扶手,侧着坐在椅子上,动也不懂,就像睡着了一样,啤酒瓶一样的眼镜垮下来,后面是有着微微眼袋的眼睛,两秒钟眨一眨。

有个中年男人,中午横躺在座位上面睡觉,火车厅的工作人员在旁边喊广播:请不要躺在座位上,请睡觉的旅客坐起来,结果他没听到,工作人员过来拍他起来,他就起来坐着继续睡,工作人员一走,他又躺下了,工作人员又来拍他起来,他起来了,一走又躺下了。最后被工作人员教育了一顿。最后还是躺下了,工作人员终于不管他了。

有位老爷爷,从到候车厅为止一直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背着好多行李,从东走到西,又走回来。最后到别的候车厅上车去了。

人真是十分神奇,能有那么多的不同,有些人看起来差不多,确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又可以差别那么大。但是看到这些候火车车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真是不容易。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10

小时侯很喜欢坐火车,每每经过火车站,总兴奋的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坐火车。”此时妈妈也总会摸着我的头,笑笑说:“等你长大了就带你去坐好不好啊。”我总是高兴的点点头,希望快点张大。终于,父亲到北方工作了。五年级暑假刚过没几天,妈妈对我说:“我们坐火车去看你爸好不好?”我顿时兴奋的跳了起来。

到了广州车站,呵,人真多呀。我小步快跑,把妈妈甩在了后面。慌的妈妈赶紧抓住了我的手。我实在是太兴奋了,就快能坐火车了,火车的终点处就能看见爸爸了。那时,仿佛每个人脸上都是甜甜的。上了车,坐在窗户旁,等待启程。猛的一震,火车缓缓的动了。窗外的一切都在后退,越来越快。惟独有几个人,他们小跑跟着火车,手不断挥动,张望着,凝视着,知道火车出了月台。那时的我,还不懂,只是一心想着,还有22小时就能看见父亲了。

上初一时,因为父亲工作稳定了,因此举家北迁,在北方我度过了初中生活。

然而,为了高考,我不得不回深圳念书,父亲无奈的把我托付给他在深圳生活的姐姐。母亲要帮父亲,无法陪我,只好我自己自立了。“我已经不小了,这有什么呀。”我想着。

离开的那天,父亲送我。母亲没去,她说她忙。她只是帮我收拾好行李,唠叨了些话。我“哦”了好几声,似乎连“拜拜”也没说便上了车。这样也许更好,免得到时候难过。一路上,父亲嘱咐着我一些事情,至于是些什么现在大都忘却了,只记得我那时强迫着自己想些高兴的事,却不由得想起和母亲一起北上看望父亲,那时多么幸福呵。到了机场,父亲替我拿着行李,走到安检口,父亲止步了。我低头接过行李,拿过证件,转身走了。“路上小心点啊。”父亲喊道。“恩。”我没回头,或许是没有那种勇气吧。径直走过安检。机场仿佛清冷了许多,嘴巴莫名的酸疼着,眼睛闪着泪光,我强忍着。过了安检拐弯转到候机室,猛的一回头,只是再也看不见那温暖,慈祥,亲切的脸庞……

三个小时,仿佛弹指一挥,眼中的泪还没风干,我已降落到深圳机场,远离父母那温暖的庇护。

车站,我懂了,它不仅是幸福的起点,也是幸福的终点。多么希望它从来就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

火车站的散文随笔 篇11

我家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北边,离铁路线也就一百多米。每一天站在阳台上就能望见南来北往的列车,有客车、有货车,货车一般是黑色的,也有铁红色的,客车的色彩就丰富多彩啦!这丰富多彩的色彩表示什么你明白吗?让我来告诉你吧:红色的为快速客车、绿色的为直快或普快客车,蓝色的为特快客车,白色的是高铁客车或动车组客车。

我的小外孙每次来,都个性喜欢站在阳台上看那呼啸而来和缓缓驶出的一趟一趟往来的火车,然后等着期盼下一趟火车。我也是这样,愿意看一趟又一趟的火车,货物列车把工农业产品送往千家万户,客车会把每一个乘客送到要去的东西南北。有时候我就和他逗着玩,我说下一个是货车,有好长好长,里面拉着很多货。他说下一个是客车,是一个红色的客车,也是长长的,里面有好多好多坐火车的人。我说里面坐着好多人,光有大人没有小孩,他说肯定有小孩,有男孩还有女孩。正说着,过来了一趟红色的客车,他高兴的手舞足蹈:阿!我说对了,姥爷输了。他那时还没坐过火车,之后跟我到北戴河玩了几天,并且还是卧铺,回来后更爱站在阳台上看火车了。

有一天我晨练刚回到家,就听见阳台上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洒。当帕米尔高原,还挂着满天星斗,乌苏里江畔,已披上五彩朝霞。长江黄河挽起高山大海,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小外孙高声朗读的课文,不正是说我家阳台看到的火车正在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能够看到和想到欣欣向荣的祖国各地的不一样风光吗!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向往着什么时候坐上火车去周游四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此刻退休了,我们有高铁、飞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出行更方便了。坐上高铁走一走祖国的锦绣大地,看一看壮美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转一转北上广深一些大都市;上一上人间天堂苏杭二州,还有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等。这些小时候的愿望正在转成现实,我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地大物博,山更青了、水更秀了、人们的生活也进入小康了、民富国强,我可爱的祖国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