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找回童心作文

找回童心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1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回童心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找回童心作文

找回童心作文1

在屋里实在是待不下去了,我百无聊赖地走在花园中,最近因为期中考试的事压得我透不过气,出来散散步也好。我坐在石凳上,看着那一群小孩子正开开心心地和自己的伙伴做着游戏,他们一群人,你追我,我追你的,玩得不亦乐乎,连额头的汗水都没空拭去。或许,当初的我玩得比他们更疯,可现在呢,我却一脸忧愁。

我一边注视着这群孩子,一边沉思着,到底是什么使我以前这么开心?大概就是那颗童心吧!它曾经让我快乐无比……现在的我,早已没了童心,有的只是那学习的压力。我尝试过把童心找回来,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我的父母说:“都几岁了,不好好读书,找什么童心,有空就多背背书。”最终,我也放弃了找回童心的想法,只好面对现实。

不仅是我丢掉了童心,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和我一样,深深地被埋进了作业堆和试卷中,把童心都弄丢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你们想让孩子们等到长大以后回首过去时,才知道快乐仅仅就在幼年吗?

其实我们现在也应当快快乐乐地玩,不是有专家说可以在玩中益智,可以在玩中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吗?周六的时候就不要再去那讨厌的补习班了,和同学出去狠狠地“疯”一下。平时,也可以看看漫画,来缓解下心情,这些想法算不上过分吧?

看着此情此景,我又有了寻找童心的意愿。对!不能让童心就这么没了,我要把它找回来。家人的反对不可怕,失去童心才可怕呢!

找回童心作文2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片美好却又短暂的记忆,那就是属于宝贵童年的美好回忆。那种记忆是永远无法取代的,他在每一个人心里,就像夏夜璀璨的星空,一闪一闪,仿佛是永不熄灭的灯。

如今,我们都已告别童年,但童年的美好往事始终留在我心里。我还记得那牙牙学语吐字不清的我,那打碎盘子时满腹惊慌的我,那撒谎时涨的满脸通红的我……这些都是陪伴我终生的无价之宝,是它们见证了我美好的童年。不要为童年幼稚无知的话语而发笑,也不要为孩提时异想天开的想法而羞涩,那是童年最天真的表现,也都是想象力和未来希望的源泉,是黎明即将升起的太阳。昨日,它们仿佛刚刚发生过,今日,却只能依稀看见那朦朦胧胧飞逝的影子。

不知不觉,我们都早已长大!

我们都已不再是什么都不懂,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小孩子了。也许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都是迫不及待要快点长大,以便可以拥有更大的力量,更大的本领。但是,你准备好了吗?你知道长大意味着什么?长大意味着要面对更大的压力,长大意味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要知道,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这一切,你都准备好了吗?

长大了的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挑战,更大的问题。我们都已经不是那穿梭在游乐场里的孩童,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不可预测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大大小小的诱惑,都已开始慢慢进入那曾天真的心灵,原本纯洁的童心,在那令人垂涎的诱惑下开始迷惑,刚刚走出童年,已让童心变得寸步难行了。

童年如同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一闪而过,那些往事也随着陨石的坠落早已消失在太平洋的漩涡中了。但是,看见流星时无比激动的心态却和流星的惊鸿同时定格在飞逝的瞬间。那就是永不会消失的童心,它可以制造出许多奇迹。

童年已经逝去了,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童心,努力寻找那些逝去的回忆,我们就可以找回童年,即便未来的路还很长……

找回童心作文3

前言:

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一次对话:

暑期一起学车的师弟(大学生):“师傅,学车是社会实践吧!”

师傅:“应该是吧!”

“学校叫我们写一篇社会实践,到时到网上去找一篇交差吧!”

“网上?!”师傅一脸迷芒,“怎么能这样学习呢?”

“叫我自个儿写三、四百字也写不出!……”

“我们小学生都要求写四百字呢?”我迫不及待地说。

“我儿子读初中,作文倒还会写,可读起来总觉得不够好。”

师弟笑笑。

感想:

一个大学生连作文也不会写,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么失败!俗话说:万幢高楼平地起。基础不打扎实,万幢高楼也只不过是个不平稳的空架子。这不禁使我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一下几类问题:

(一)起步较晚,造成习作坡度陡。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作文教学的训练,到三年级才开始抓作文教学,起步较晚。作文教学应当是由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长期以来,一二年级忽视说话以及写话训练,三年级开始就拼命搞命题作文,坡度太陡,学生望而生畏。

(二)注重模式,轻视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中国很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模式化教学的恶果。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纯粹的模式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失去了真我,没有了兴趣,而且弱化了学生的个性。

(三)注重课堂,轻视了学生多彩的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四)注重指导,轻视了对学生评价。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据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37%,这个调查结果说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五)注重范文,轻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几年前,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与评改比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苏北有个县也做过类似测验,结果也出乎意料。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他人文章、指导青少年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没有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提出建设性意见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对策:

(一)提前作文教学,培育童真、童心、童趣。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书面语充斥的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交际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提前作文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这时候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总体面貌也许是多数语句不通,也许是前后不连贯,也许是标点符号乱用,也许是错别字连篇。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流露出来的都是”童言无忌”,而且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渗透完成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否比单纯地重复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要有意义呢?

(二)培养习作个性,激活童真、童心、童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很明显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因此,我们应该从“兴趣”出发去寻找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相协调的快乐作文新思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

1.拓展习作空间,触发习作灵感。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然后是自拟题目或老师提供一些诸如《这件事不该发生》、《误会》、《理解》、《收获》、《吃一堑,长一智》一类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因此,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尽情作文,我在实践中根据实际,大胆引入并尝试了几种作文训练的模式,效果较好。

(1)游戏作文。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游戏最能展现孩子们生命的活力。有游戏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亮的,由此可见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最佳形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他们要亲自动手动脑,要思索感受;会碰到困难、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有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何愁学生写不出个性鲜明,童趣盎然的文章?另外如“吹鸡毛大赛”、“我的自画像”等,每次活动都搞的轰轰烈烈,每次作文都写精彩纷呈,使学生的生命之花得到怒放!

一次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带5至10枚一分、二分、五分面值的硬币。

课堂上,在简要说明游戏的时间、规则、过程后,比赛开始了。有的小组马上开始行动,企图速战速决,但天不遂人愿,硬币屡屡沉入水底;有的小组吸取了别人的教训,先讨论策略方法;有的小组甚至为了成果率“吵”了起来……一时间,课堂上如同炸开了锅!

六分钟后,比赛结果出来了,有的组脸盆里漂着满满的硬币,有的组只漂着少数几枚硬币。我让孩子们说说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缘由。很多组都不服气,要再比一次,我说可以,但要在课后,现在的任务是把刚才的情景、当时的想法写出来。

有的学生这样写:我们组的脸盆里漂着满满的硬币,银光闪闪的,就像一张张的笑脸,多漂亮啊!

也有的学生这样写:我们组的水面上只有一两枚硬币在孤军奋战,而水底躺着无数的牺牲者,显得格外悲壮。

(2)想象作文。

我深深地觉得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孩子们的脑子里有的是奇思妙想,而这些往往被压抑着,无法痛快淋漓地宣泄出来。如果一旦被激发出来,是很难遏制的。可以说,只要教师提供一个足以广大的空间,孩子们会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遨游纵横亿万里!

501班,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二十余篇、近万字的童话小说《乌里星球来的加米琪尔》,其中的三篇在《小学生世界》上发表。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还有很多学生开始尝试从未有过的挑战──想象连载小说:有《蜜蜂王国历险记》、《流落在火星上的孩子》、《南郭先生出逃后》、《来自乌拉星球的小魔女》、《“菲菲丸”魔幻剂》等等。

(3)实践作文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孩子社会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等方面。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

一年多来,我们组织了多次规模较大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古镇古迹探源”、“古井的调查与研究”等,这些活动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再加上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孩子们开展得热火朝天。而他们活动后的成果(总结性文章)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他们不但真实地记载了活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且还很有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

2.编织七彩生活,开掘作文源泉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一直在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金矿”,别老嫌自己的生活单调,经历平凡,认真地想一想,一个平常的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生活小事、一丝小小的微笑、一缕淡淡的心绪,都是我们作文的好题材!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的生活都是多彩的,只是更多时候没有倾心去体验而已。所以教师有必要,更有义务:借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洞察精彩的人生;借学生一双巧手,让他们编织七彩的生活。

此外,我就格外重视生活作文,并把它作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载体:日记是学生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一周两次的作文训练也是一次不落的。我建议学生专门拿出一个作文本,取名为“生活浪花”,记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高兴的、悲伤的、激动的、难忘的,做到“一草一木皆有情,凡人小事均入文”。

在这个专集里,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习作:由讨厌吃八宝粥而引发的《艰苦的练习》;雨后看到一群小鸭在水凼里玩水而写成的《群鸭戏水》;看到一只残疾的蜜蜂不厌其烦地试飞而想到的《一只折了翅膀的小蜜蜂》;一个既调皮又可爱的《妹妹》……

例如“家”,这个极其一般的题材,也是很难激发写作灵感的话题。我对孩子们说,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尽管一些同学家的房子老了,旧了,但只要你带着热爱的情感去看她,你会发现你的家有很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你会越看越喜欢。从后来的作文上来看,效果是较好的。周梦婷同学的《我的家》是这样写的:

我家在郭家村。这是一间很不起眼的平房。

远看,白墙黑瓦,显得格外庄重。她静静地躺在青山怀抱之中,任由溪水调皮地从她脚下流过。

近看,灰白色的墙身上斑斑点点,那是灰尘的影子,也是风雨的痕迹。有人说很脏,但我觉得很美,那可是大自然的杰作啊!空闲时,我常坐在小板凳上,凝视着这些自然生成的山水画,会不由地浮想联翩。

……

(三)改进评改方法,深化童真、童心、童趣

评改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毫无顾忌的表述空间,不要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之作加以过多的评头论足,吹毛求疵,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一点理解和欣赏,做孩子们的知音,让孩子们的作文走近其本色与本质,让孩子的个性“像野花一样自由地生长”,换来一个作文个性化的春天。教师要转变习作教学的方法,力求在评价中指导。

1.充分赏识学生,营造宽松的习作环境。

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要给孩子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孩子就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孩子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在你的面前。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者的溢美之词,对这些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可贵呀,往往就在此时,在教者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孩子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被点燃。作文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对作文的恐惧被消除。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做法是:

(1)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2)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

(3)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2.蹲下来看孩子,发现孩子世界的合理性。

(1)“蹲下”了,意味着我们抛弃高高在上的指点和说教,我们能与学生靠得更近,能发觉孩子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才能感受到孩子因为丢失了妈妈买的橡皮而郁郁寡欢不是小题大作;和伙伴拌嘴有着维护尊严的意义……教师只有“蹲下”,看到学生的心理,也才能在阅读他们的习作的时候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2)“蹲下”了,意味着我们“用一双孩子的眼睛去看”,我们能了解学生的千差万别。孩子本就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蹲下来”的教师才可能领略到这些差别的美丽,才能和孩子一样流连童真童趣,从而赞同“我的疑问和米袋里的米粒一样多。”是意蕴生动的语言。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视角,我们在评点孩子习作的时候必然多了欣赏和赞美,孩子产生的便是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打开心锁,让内心的感情流出来,也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期待了。

3.注重互动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在评改时要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其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其二,采用展示和交流的方法,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课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到课外扩展了。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4.教师下水作文,透视期待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我尝试了一做法,效果不错;如悄悄记下学生所说的话,利用课前一两分钟,读一读;把对学生的表扬、提醒等写成信的形式,贴在教室里;跟学生一起写日记,不同的是,教师把每天的日记写在教室前的一块小黑板上,供大家欣赏;记录下学生们自己的故事,以后读给学生们听。因为这些习作内容,写的都是学生自己或是身边的同学,他们会感到很亲切,很乐意去听、去看、去评论、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