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

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5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

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1

意境是文章所描绘的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境深远就是“意”与“境”融合得很好,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境”就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它是对形象更高的要求。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这样的形象是真正的生动的形象。写景状物可以通过象征、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写人叙事可以虚实相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一、诗意表现法

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如xx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

距离是一段可进可退的`空间.亦是欣赏美好的桥梁。

伊甸园中的一丝不挂的夏娃想要缩短与渊博的距离,于是听信了蛇的怂恿,吃下了智慧果,心明眼亮,有了羞耻感,从此与亚当之间产生了隔阂。两人都藏在茂密的树林中,不再

像以前那样坦诚相对。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无人能够改变。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是无止境的,所以何不与完美保持一段距离,在远处欣赏它呢?就像美好的乌托邦夜空有彗星划过.留下一道美丽的轨迹。还像好友之间客气的道谢,保持着礼貌。更像我们仰望星空,将那宝石般的星星映入脑海!

分析:本段表露着真情,又流淌着诗意,在真情与诗意的交融中表现主题。

  二、虚化空白法

虚实相伴而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想象。一般来说,往往是先实后虚。我们的作文完全可以借鉴古代诗画虚实相生中的空白艺术。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多给读者一点想象的空间。例如有这么一段:

“他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

分析:这样的句子表面在写实,实际是写虚,空白处分明是暗示读者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篇作文在开头、中间或结尾,有那么一处(有几处当然更好)这样意境深远的描写,文章一定会获得发展等级高分。

  三、寄寓哲理法

“意境深远”的作文表现在语言上往往蕴含哲理情趣。显然,这种哲理不是直露的,而是寓于描写抒情之中的一种理念。请看一篇写雪的作文:

好大一场雪。大地一尘不染,白茫茫一片,晶莹纯洁。太阳出来了,雪化了,污水沟显露了出来。令人扫兴,不过,宽阔的路面被雪水洗得比原来更干净,路边的常青树更加显得苍翠。

分析:仅仅几句话,意味深长。看世界,虽然也有黑暗、污浊,但更有光明、美丽,应一分为二,不能只看一面啊!

当然,写作的高手还善于通过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四、含蓄抒情法

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如《骑骆驼的小姑娘》:

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擦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

分析:小女孩的形象究竟在作者心头激起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想象的浪花,文章没有明说。但是通过那幅造型优美、色彩鲜丽的人物剪影,读者分明能清晰地聆听到作者深情地讴歌大草原和新生命的“弦外之音”。

意境深远——考场作文的高境界2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xx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虽然xx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xx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xx,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分析:文章的意境深远,主要表现在:通过跨越xx年的前后比较,“老北京”那“醉人的京韵的吆喝声”对我的影响,给人深思的空间;带有京韵的“冰——糖——葫芦”声,也是“老北京的符号”,耐人寻味。

高考作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晦涩艰深。含意不清

考生为追求文章的含意幽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不惜一切手段地使用象征、隐喻,或者将感觉深处的判断藏在不知所云的所谓“博大精深语言”后面,把自己的观点、思想、非理性化通过跳跃的逻辑推理表达出来,或者说情况、讲道理、表看法、提意见绕弯子,模棱两可,喜欢把简明的理论说得花里胡哨以卖弄高明,还有的干脆为炫耀自己有学问,用生僻的字眼,滥用典故,强作骈词,结果写出来的东西,文字晦涩生冷,语意艰深难懂。

其实,作文时理应把深刻的思想说得简单明了生动活泼些,唯有这样才会有“意境深远”。

  二、情景分离.意境不明

有的学生片面理解“意境深远”,以为只要有了“景”,就能表达“情”,就具备了“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就以为达到了“意”与“境”的融合。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他们为写景而写景,为情造景,生硬地在文章中穿插“景”,甚至于议论文也用上“景”。而抒发的感情又不是由“景”而出,落得个“景”归“景”,“情”归“情”,情景不融合,致使文章多主题,多立意。不仅达不到“意境深远”的目的,就连文意也被坑害,实在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