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蒙学 > 国学常识 > 古人为何青睐黄金

古人为何青睐黄金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7W 次

明代金锭

古人为何青睐黄金

眼下,有关黄金的两大新闻正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热点。一个是流失海外二十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文物回归故里;另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自2009年来,中国黄金储备增加了近六成,截至2015年6月底为1658吨。在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看待黄金的?黄金消费和储备又如何?

  古人为什么将黄金视为好东西?

《周易参同契》记载:“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

先秦时,人们把银、铜都称为“金”,为区别于黄金,分别称为白金和赤金——黄金、银、铜被先秦人称为“金三品”。“金三品”都是贵重金属,但有上下之分,《汉书·食货志》称:“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与铜比起来,黄金的作用并不大,用当代货币史学家彭信威的话说:“既不能制造武器,又不能作生产工具”;老百姓说得更直接:黄金“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既如此,古人为什么会认定黄金是好东西?

一种说法是,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为黄金拥有比铜和其他金属更加美丽的光泽,而这种光泽只有太阳能发出来,黄金因此被视为太阳的化身。同样的,银子比铜值钱,也因为银子的光泽如月光般漂亮。

上述分析只是民俗学上的观点。黄金受宠的原因,其实与古人对黄金的过分迷信有关。尤其是秦汉时期,人们不是崇拜太阳,而是崇拜黄金,认为黄金万能。据《盐铁论·散不足》,秦汉时有一种说法:“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在“不老药”中,黄金是重要的配方,与珠玉一样,常食之可长寿。

这一观点在中国本土宗教门派道教中最流行。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称:“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对黄金的神奇更是赞不绝口,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称:“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因为对黄金如此迷信,古代曾出现了一股“药金”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服食金屑被作为一种长寿、保健的`秘法。

实际上就价值论而言,根本上还是物以稀为贵,黄金的产量稀少,所以值钱。对这一点,晋葛洪其实相当明白,他在《抱朴子·内篇·明本》中即称:“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