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粤教版选修《寒风吹彻》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寒风吹彻》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5W 次

  教学目标:

粤教版选修《寒风吹彻》教案设计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4、领会人生经历与人生感悟之间的特定关联。

 教学重点:

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中沉重阴冷的基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风乍起,吹皱一池湖水”,或许在生活闲适的我们眼中,风是精灵,唤起我们诗意的遐想。然而在作家刘亮程的笔下,风的寒意太巨大了,有着透心的寒冷。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二) 学生默读课文。作者对生活对生命有是如何理解的。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评价或者感受。

  (三) 课文赏析

思考:文章第二节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这样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作者从所想的人和事中,体味到了“冬的寒冷”“冬的寒风吹彻”。请找出(1)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2)不同人生阶段的“我”对于冬的描写和思索。

探讨1: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暖和关爱——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我”能否对抗这样的寒冷?似乎不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是父亲那责备的语气。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如何理解“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探讨2: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

我们常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认为作者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面对寒风吹彻我们能怎么样呢?

也许我们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灿烂阳光下,无法体会那遥远地方艰难的生存处境,也很难理解那种弱小而又卑微的个体在残酷的生命历程中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凄冷和悲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感悟也不可能相同,面对这样的困顿与孤独无助,也许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暖来自哪里?那就是我们自己!文章中有至少是对温暖的向往“烤热着漫长人生的一个时刻”,生命的火炉总是燃着的,哪怕火再少,光再弱,“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作者借助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同情自己,关怀他人,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平静的表达着悲悯情怀,富有人性的光辉。

佳句点评(学生自己寻找并品味)

例: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

我已经习惯了自然界的冬天,一年年的来临,我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深深地感悟到,不仅自然界有冬季,每到冬季,万物凋零,大地萧杀,一些生命会相继死去;人生中也有生命的冬天,人总是要因疾病或衰老而死亡,我虽人才到中年,可我分明感到生命的冬天已经悄然来临。

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耽搁一个冬天。

人生总会一些计划做而没有做完,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人生总是会有一些难以弥补的遗憾,令人痛心。

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得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从我被冻坏一条腿以后,我彻底认识了寒冷的厉害,从而也形成了对困难与挫折的深刻认识,一个人去盲目地对付巨大的困难与挫折,其实是作无谓牺牲。一个人要懂得积蓄自己的力量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对于与自己的终身伴侣更要懂得相濡以沫,要用全部的爱去温暖他人。…

  (四) 总结:寒风有哪些意味?面对这样的个体人生?我们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