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粤教版高一语文《变形记》教案设计

粤教版高一语文《变形记》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4K 次

[教学目的]:

粤教版高一语文《变形记》教案设计

1、通读全文,了解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小说反映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2、结合小说的情节学习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通过研读鉴赏小说,了解人们在工业社会后期对西方社会现实的迷茫、绝望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变形记》所体现的独特的创作构思及深邃的寓意。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上的“虚幻”与“真实”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难点]:《变形记》中的荒诞、异化的艺术特色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法设计]:讲授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构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学课本中首次被选用,学生对于现代派文学较陌生。在阅读习惯上有障碍,在思想认识上有距离。可以说,无论在主旨寓意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学生而言学习掌握都较为困难。应从西方时代特点及人们精神状态入手,使学生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大背景,学习认识每篇代表作的独特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表现方式相比较,从而,对现代派文学进行初步认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的社会背景,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卡夫卡的个人生活经历,学习他在文学艺术上执着、探索的精神。

2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这就是被誉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弗兰茨?卡夫卡。在这幅照片中,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卡夫卡这双富含冷峻、警惕神情的眼睛。正是这双眼睛穿过芜杂、琐碎的现实生活,发现了隐藏在人生深处情感上的悲凉与精神上的孤寂。.然后卡夫卡运用一支魔幻之笔,将这悲凉与孤寂艰难地,一点点地,绝不同于前人地表现出来。这种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现方式特立独行于当时的时代,以至于作家在世时没有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赏识,但是最终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

二、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地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而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要求,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

卡夫卡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家,他的业余时间全花在了对文学事业的追求上。为了文学他将“一切生之欢乐”都搭上了!同时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也相当高,在遗嘱中他要求将他的所有作品全都焚毁。幸而,他的好友马克斯·布洛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将他的作品整理结集出版,才使得这些文学精品得以传之后人。

卡夫卡所生活的奥匈帝国,是一个专制、落后的庞大帝国。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给人类带来了好处,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了某种威胁:人类由对生产体系的支配地位变成了被支配地位。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中反映出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日趋异常和对立,而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则以人的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等形式表现出来。卡夫卡以其独特的构思构成了绝妙的审美情趣,为现代派文学作出了不朽贡献。

三、读全文,理出文章的情节线索

1、小说分成三部分。请同学概括说明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小说的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他感到绝望、痛苦,尽管他对工作早已产生厌烦,家庭的重负也早已使他不堪承受,但他仍想竭力保住自己的饭碗,继续承担供养家庭的责任,却被父亲粗暴、蛮横地赶回房间。

小说的第二部分写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仍然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为自己不能再为家庭出力而自责。他的妹妹开始照料他,但后来却决定搬走格里高尔作为人时所拥有的私人物品。格里高尔为保存住这些物品,闹出一场大乱,最终却差点被父亲用苹果砸死。

小说的第三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父亲、妹妹已经视他为累赘,要求摆脱他。最终格里高尔带着对家庭的眷恋的回忆死去了。而他的亲人们却去郊游并开始了新生活。

2、指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找出反映主要内容的情节

明确:第一部分的主要情节:

变成甲虫;竭力想保住饭碗;被父亲赶回房间。

第二部分的主要情节:

继续关心家庭,自责羞赧;为维护保存个人物品而闹出乱子;差点被父亲置于死地。

第三部分的主要情节:

家庭讨论决定抛弃格里高尔;格里高尔绝望自觉死去;家人郊游开始新生活。

3、根据主要情节提问:小说是怎样围绕格里高尔及其家人展开线索的?

明确: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关心家庭、闹出乱子,被视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抛弃、“弄走”

两条线索交互展开,形成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以致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中第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上节课课后作业,学习掌握表现心理活动的手法

2、欣赏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抽查作业

课后练习第四题的题干提到卡夫卡的作品经常描写人物的内心状态和幻想,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可以说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主要是靠心理描写来塑造的。

二、提问:

1、本文大段的心理描写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手法?

明确:有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

2、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心独白直接展现主人公的所思所想,使读者直视其内心,深入其内心,人物形象通过自剖内心来塑造

回忆使内容体现时间上的延续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人物性格更明晰。

联想和幻想逼真地展现在特定氛围里主人公的感受和情绪。

三、写作训练

1、请你根据规定的场景,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题目:考场上,在你的座位附近,监考老师捡到一张小抄。

要求: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一个有个性特点的形象

2、读写结合总结:通过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富有责任感,为还父债忍辱负重,善良,有自己追求,却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由人变为“非人”,最后绝望孤独的离开人世的格里高尔悲惨的命运。

四、如何理解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1、小说的荒诞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整个故事的框架——人变甲虫是荒诞的

2、荒诞中的真实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明确:真实感的来源

(1)在具体手法上作者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2)在荒诞内容中具有社会寓意层面上的真实

生活真实:工作压力、家庭负担、人际关系等,使格里高尔处于“非人”状态

艺术真实:“甲虫”的状态是“非人”状态的具体化、醒目化

在内容上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异化”形态,在写法上《变形记》是荒诞、变形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

三、课文小结

卡夫卡的《变形记》以人变甲虫的荒诞构思,展示了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下“人”变为“非人”的悲凉现实,暴露了人情冷漠的社会实质。作者以冷静、旁观的视角,细腻写实的手法将人类精神世界的扭曲,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赋予独特的象征寓意。通过学习我们应明确:

1、小说的情节线索

2、学习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以上三条就是在中学阶段对《变形记》这篇小说的阅读要求

《变形记》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变形第一天

心理感受:惊慌,痛苦;身体感受:笨重、不适

变形原因:工作压力、家庭负担

二、变形后两周

心理感受:自责、关心;身体感受:适应

家人态度:逐渐厌弃

三、格里高尔之死

第二节

心理描写手法: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格里高尔早已处于“非人”状态

艺术真实:细节真实与心理真实的写法;“荒诞”情节寓有社会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变形和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