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大纲

六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75K 次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六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初步感受古文的特点。正确书写“寓”字。

2、学生了解古文的内容之后,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揠苗助长的寓意,直观地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

3、还原揠苗助长古文的全文,让学生了解孟子的观点。

过程和方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孟子其人的介绍,让学生知道孟子既是一个人,又是一本书,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初步感受古文的特点。正确书写“寓”字。

2、学生了解古文的内容之后,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揠苗助长的寓意,直观地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人物,导入新课

猜人物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一起书写“揠”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感受古文的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了解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从语言上看,古文大部分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言简意赅;句式长短不一,短小精炼,节奏感强等。

 三、再读古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再读古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事?

2、指导学生从课文上的插图入手,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寓言的意思。在此讲解“宋人”即“宋国人”,简单介绍战国七雄。

揠苗助长,用文中的话讲就是“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你是怎么知道这句话就是:揠苗助长的意思的?生:从下面的注释知道的。师总结学习方法: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下面的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学生说说自己的困惑和发现。着重讲“悯,病,予”等词。

老师说自己的发现:曰和日的不同。“曰”在古文当中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词,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子曰,就是“孔子说”;子贡曰,子路曰,都是某某说的'意思。

着重训练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朗读。好一个疲倦的农夫,好一个高兴的农夫,好一个满足的农夫!

师生共同质疑:农夫虽然疲惫不堪,但却心满意足,这是为什么?生自由回答。农夫的想法是“予助苗长矣!”板书。

那么农夫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生: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紧接着追问: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生:槁。讲解槁字,了解中国形声字的特点,赞美中国汉字的奇妙。

提问: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因为农夫把它们都拔高了呀!“予助苗长矣!”而现在的结果是:农夫非但没有帮助禾苗长高,反而是害死了禾苗。板书“苗则槁矣”。

 四、深化认识,总结寓意

这个农夫他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他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结果是相反的;这就叫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板书。再读课题,写“寓”字,了解“寓言”的特点:字面上是一个意思,实际上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了解孟子的观点

再次回到插图,了解宋人的辛苦与可怜,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这个农夫,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出示“孟子的原文: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古文的意思,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全班一起读古文。

  六、布置作业,举一反三

作业: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课后一起去交流身边的“揠苗助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