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7K 次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反思一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反思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再读课题质疑。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

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感受写下来。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后反思二

今天,我们上了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第一课时。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听诊器”三个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情况,学生基本能说出现代听诊器的样子和功能,在这里我没有进行名词解释,仅仅是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取出来。接着,我用粉笔在“听诊器”前面加了“世界上第一个”六个字,并点名读课题。然后请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这时教室里开始小手林立,所提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为什么作者把文章的题目定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明”等等。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谁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时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读课文了。

朗读一遍之后,大部分问题很快就找到答案了,但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引起了争议。有的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用笔记本卷成筒状,而其他很多同学都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空心木棍做成的,怎么办呢?因为我教案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因此我马上对大家说:“听到你们的争论声老师感到很高兴,这说明你们动脑筋了,咱们把这一问题留下来,下节课再来弄个水落石出,好不好?”乖巧的孩子都点头称好。不过,这个问题是该当时就带领学生通过朗读立刻解决,还是应该留到下堂课精读课文时再解决呢?我现在仍然没有想透彻。

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生字词。每次测验都会有“读拼音,写汉字”这道题,总会有些孩子会出错,出错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拼读不准确;

2、生字记得不牢固;

3、形近字相混淆。

因此今天我将生字词连同拼音都一起出示,让程度好的孩子带领程度相对较差的孩子反复拼读;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生字;学生说完记忆方法之后,我又带领学生进行形近字组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区别。希望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拼读能力和生字掌握效果都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