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7W 次

 教学目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和课文内容,走进课文。

1、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课件出示)

2、复习内容,质疑导入。

(1)指黑板,复习课文内容。

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水罐首先从空的变成了满的,接着变成了(银的),然后变成了(金的),最后竟然从里面跳出了(钻石)涌出了(水流)钻石变成了星星。

(2) 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提出大问题:为什么水罐会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呢?从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二、深入课文,感悟内容。

(一)、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批注。(课件出示要求)

为什么水罐有如此神奇的变化呢?从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

(二)汇报水罐的四次变化相关的语句,从中体会爱心主题。

(1)为什么水罐会从空的变成了满的呢?汇报相关语句,学生简单的说体会。(课件出示)“一天夜里……哪儿也……累得……睡着了”

教师引导:

①小姑娘为什么哪儿也找不着水?我们都来读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的?读出你的感受。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所有……都”等关键词语。齐读,读出你的感受。

引导:在如此干旱的情况下,活着的花草树木最需要什么?活着的人和动物最渴望的是什么?此时,水意味着什么?

②可是地球上已经没有了这生命之水,所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此时你又体会到什么?应该怎样读呢?

③爱心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啊!空空的水罐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此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理解“喜出望外”,她渴吗?她想到的什么?她是怎么做的?

④小结朗读:正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那感人的一幕吧!

学法指导: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联系上下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几次变化。

(2) 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银的呢?谁来读一读?汇报相关语句。“小姑娘往手掌里……变得欢喜起来” (课件出示) 说体会

教师引导:

①联系前文想象一下:如果小姑娘没有给小狗喝水的话,小狗会怎么样?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小结:她不仅爱她的妈妈,也爱小动物。正是爱心的力量使水罐再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变成了银的。

(3) 水罐又是怎样变成金的呢?汇报相关语句“她回到家……交给了母亲……递给了小姑娘”说体会

引导:

①联系前文出示第一段读,理解母亲说的话,此时水对于母亲来说就是什么?面对生命之水母亲作出了选择,你的体会是?读这句。

②理解“瞬间”,从这一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③小结:正是小姑娘和她的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是水罐变成了金的。

(4)水罐里怎么又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水流的呢?汇报相关语句“这时……忍不住……过路人讨水喝……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过路人”说体会

教师引导:

①小姑娘一而再再而三的把水让给别人,难道她就不渴吗?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读出你的体会。

②她可以有很多理由不把水给过路人呀?谁来说说?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③想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没有爱心会怎样呢?

这代表爱心的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三)总结.

1、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七颗钻石做题目吗?

2、总结: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的星星,寄托着同学们美好的愿望。这儿有大家的关爱之心,孝顺之心,助人之心,奉献之心……希望同学们的颗颗爱心,如钻石般永恒,如星星般璀璨,普照人间。

  三、布置作业。

必选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词2遍。喜欢的句子3个。

选作作业:1、讲一讲:把这个爱心故事讲给家人听。

2、编一编:展开你的想象和联想,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变化 水罐:空→满→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不变 小姑娘 爱 心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新的水流,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短短的童话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本课的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水罐发生的几次变化,于是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寻求“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之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引导学生挖掘埋藏在课文中的本质,获得感悟。从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到回家途中把水分给小狗,再到自己咽了咽唾沫把水给了过路人这一系列举动中,体会到小姑娘孝敬母亲、爱护小动物、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以及母亲让水给女儿,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最终使学生发现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一、抓主线,走进文本

教学中,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先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借助水罐的一次次变化这条明线,让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课文的内涵: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去寻找那隐藏在水罐神奇变化之内的暗线——爱心。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大胆地想像,抓住一明一暗这两条线索,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水到渠成——爱能创造奇迹。

二、借用关键词,重点感悟

文本内涵较丰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我借用重点词语,让重点词语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给小狗喝水的时候,她还牵挂着母亲,所以她分一点水给小狗,而现在从母亲手里接过水罐后,她把水毫无保留地送给了过路人,这里再次体现了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

三、朗读指导有待加强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2、朗读指导不够理想。朗读教学指导方法比较单调 , 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不能巧妙地揉理解、感悟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