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忆江南》教学片断赏析

《忆江南》教学片断赏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73K 次

“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忆江南》教学片断赏析

  [片断一](调起来)

老师: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来描绘。

学生:在音乐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老师: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时此刻,你还想起了哪些有关春天的诗词?学生:吟诵春天的诗词:《咏柳》、《春夜喜雨》、《春晓》、《江南春》……

[评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教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回忆对春天的感受,并用词语、语句来描述,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兴趣,调动了他们感受春天的欲望,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调起来了。

  [片断二](沉下去)

老师:江南之春,独具魅力,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过一首词:《忆江南》……(教师声情并茂地(吟诵起来,有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诵读)江南之春,究竟美在何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词,细细地去寻找、感受江南的春天。生自找合作伙伴研读《忆江南》,读后交流)

学生:江南之春,美在“江花”。你看,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红火红,胜过了燃烧的火焰。

学生:“江水”也很美: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青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学生:我觉得“江花”写的并不是花,应该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得胜过了火焰。

老师:看来,你们在理解“江花”时出现了分歧,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与学习伙伴研读,理解“江花”,读后交流)

学生:从图画上来看,“江花”应该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学生:作者把“江花”和“火”进行比较,既然是比较,两种事物应该有可比性。江水本身是绿的,火焰是红的,它们俩没有可比性。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

学生:我有补充。江边的红花正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才会更红,因此它红得胜过了火焰。

学生:如果把“江花”理解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这一句词写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复了?

老师:现在,你们明白“江花”的意思了吗?

学生:明白了。

[评析]“沉下去”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沉下去”,突现学生主体。用“沉下去”来形容上述教例,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当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主动学习。上述教例中,教师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去寻找和感受春天的美就体现了这一点。二、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当教学中学生理解出现异义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其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解决问题。在这一堂课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研读、讨论来理解“江花”的正确意思,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片断三](放出去)

老师:江南之春仅仅美在“江花”和“江水”吗?你还从哪一个字中看出江南春天的美丽?

(生很快找到了“好”字)

老师:“江南好”,“好”在哪儿?透过这个“好”字,你还看到了哪些江南春天的美景?

(出示课件: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你也能学着作者用自己的诗句来赞美江南的春天吗?(多媒体屏幕上江南春天的画面不断变化)

(生重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填到横线上)

[评析]抓住一个“好”字,放飞学生的思维,学生随着变幻的画面,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了“千里莺啼绿映红”“千朵万朵压枝低”“草色遥看近却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美妙的诗句,并通过自己的重新组合填补了“好”字留给读者的空白。这一“放”,更加丰富了学生对江南春天的感知,而且,不仅仅是就诗学诗,还使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得以提取与巩固,使知识融会贯通,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片断四](收回来)

老师:想起如此美丽的江南,作者怎“能不忆江南”?这个“忆”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怀念、想念的意思。

老师:这“忆”与题目中的“忆”是同样的意思吗?

学生:题目中的“忆”是“回忆”,而这里的“忆”表达的感情更深了。

[评析]“放”的目的是“收”,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是为了体会作者对江南春天的思念与赞美之情。在上述教例中,教师抓住一个“忆”字,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