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2016年度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016年度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W 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的2016年度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参考!

2016年度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016年度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1】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丹寨县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国土面积940平方公里,辖4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7.8万人,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夏季平均气温22.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66.8%。丹寨区位日趋优越、交通便利,厦蓉高速穿境而过,凯羊高速穿城而过,贵广、沪昆高铁在县城周边设站,都匀至丹寨快速通道批复立项,丹寨已进入省城“贵阳一小时经济圈”,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面向珠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这里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的硒锌微量元素,盛产优质硒米、硒锌茶,是“中国硒米之乡”和“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拥有7项国家级、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之乡”。“云上丹寨、康养福地”是理想的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天然氧吧。

丹寨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贵州省历任省长的工作联系点,是国家审计署帮扶联系县,也是万达集团等社会力量帮助整县脱贫县。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我县不断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近五年,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部分主要指标多次进入全省前10位甚至前3位,创造了全省瞩目的“丹寨速度”、“丹寨模式”。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1.5亿元预计增加到27.8亿元,年均增长15.6%,增速排名最高达到全省第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5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预计分别增长22.9%和3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5484元,增长1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7485元,增长15%,增速连续四年排全省前2名,其中有两年排全省第1。相继获得“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县”、“国家产业扶贫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先进集体”、“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全省首批扶贫攻坚整县推进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丹寨现有贫困乡镇1个,贫困村96个,2015年底全县现有1.08万户3.86万人的贫困人口。我们全面落实“1+10+10+2”扶贫措施,创新贫困户“九不评、六优先”办法,在全省率先提出精准识别,完成贫困人员精准识别回头看。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从49.2%下降到23.8%,5个贫困乡镇摘帽。建成移民房32.6万平方米,兑现补助1.6亿元,3786户17077名农村居民实现了进城梦,扶贫搬迁每年均超额完成省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县委县政府与6乡镇、全部村居和70个县直帮扶单位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以“丹寨县脱贫攻坚---战报”形式报道反映工作,“排调模式”、“双阳行动”、五融五帮、“一帮二带三小康”抱团脱贫等扶贫模式工作得到省、州的肯定,为全县脱贫攻坚有力推进和争取各级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争取到国家审计署、大连万达集团、南方电网、杭州滨江区、省政府办公厅、省审计厅、贵州银行等单位帮扶,茅台集团率先在丹寨县开展“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精准扶贫模式的战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解决贫困户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精准脱贫成效日趋明显,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得到国家审计署充分肯定和国务院督查组高度评价。

2015年,在全省50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中,我县获A等次、排名16位。

二、脱贫攻坚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

我县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摆在全县工作最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减贫摘帽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健全机构。建立了丹寨县脱贫攻坚战总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六个战区及若干纵队,建立相应工作台帐,明确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实现挂图作战、按图督办工作落实。根据我县“1+10+10+2”措施,指挥部下设18个作战室。三是统筹调度。今年以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17次,对年度减贫摘帽指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和2016年重大脱贫攻坚项目等工作进行重点专题调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四是强化督查考核。今年共开展大扶贫督查6次,下发督查通报6期,对存在问题进行督办,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将减贫摘帽考核指标作为脱贫攻坚责任状核心内容,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调整县直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细则,将大扶贫工作所占分值由10%提高到60%。五是深入一线。县领导带头深入六乡镇与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干部等基层干部和贫困户就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工作开展调研。对所负责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县乡领导人人做到家底清楚、摸清症结、对病下药。

(二)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1.识别对象精准。围绕“扶贫谁”,制定了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的“九不评、六优先”贫困户精准识别办法,结合“四有”人员对比删除处理和“回头看”工作,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有序进退。在此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组织了300余名贵州财经大学和丹寨县职校师生,结合办公厅、县、乡、村共1072名干部,组成110个摸排小组,对6乡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地毯式摸底调查识别工作,贫困户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做到了识别更准、底数更清。

2.识别标准严格。结合“两线合一”、脱贫成效专项核查对贫困户家庭成员死亡、新生、嫁出、漏录、四有人员删除、贫困户进退(包含“两线合一”补录)等进行了信息更新,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基本信息定期追踪,开展动态管理、信息更新。

3.施策办法精准。一是措施到户精准。18个到村到户扶贫措施细化,脱贫攻坚措施因地因户因人精准滴灌、精准施策。聚焦“两无”、“两有”、“两因”、“两缺”贫困户,精准施策,全面脱贫。二是项目安排精准。因地因村因人因产业科学安排项目,依托茅台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和旅游移民小镇(中心村)建设抓好产业规划布局,选准产业、因地制宜,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企业引导发展、农户滚动实施、项目逐年扶持。

(三)制定政策,创新扶贫

1.明确大扶贫政策。根据省1+10、州1+10+9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制定了“1+10+10+2”政策措施,出台了党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医疗、教育、金融、就业、电子商务、兜底救助等18个到村到户工作实施方案。

2.推进资金整合。7月14日,省政府批复《丹寨县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开展脱贫攻坚改革试点方案》,启动丹寨县统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脱贫攻坚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三统三不统”,截止10月底,整合财政专项资金42,039万元,整合前项目个数270个,整合后46个,减少224个。通过统筹整合,取得了财政资金运转更加高效、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大幅度提升、政府部门职能进一步转变、聚焦精准扶贫初见成效、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合力明显增强、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六个方面的成效。

3.健全持续方案。针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研究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五融五帮”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示范创建、推动“特惠贷”工作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乡镇组建劳务公司、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等的工作方案,文件含金量高、接地气、可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加快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4.推广创新经验。认真总结我县“一帮二带三小康”模式、“排调产业”模式、“双阳行动”、“四带”等扶贫模式,学习“十户一体、抱团脱贫”经验典型,瞄准减贫摘帽核心目标创新思路,制定出台了丹寨县脱贫工作“六个全覆盖”帮扶措施,着力围绕贫困户增收脱贫、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脱贫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四)创新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1.实施“六个全覆盖”。一是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试点。2016年共整合7900万元,安排每村20万元以上资金覆盖全县161个行政村,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其中3970万元用于解决全县59个村集体经济脱壳的问题,2030万元作为6乡镇53个村产业扶贫发展资金,帮促贫困户产业增收。通过创办村集体经济实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收型服务业、乡村旅游业、承接工程劳务、推进异地置业等,增强农村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二是“特惠贷”和合作经济全覆盖。已组建161个村级产业合作社,采取“村社联建”模式,各村以贫困户“特惠贷”到户贷款交由村民委员会入股丹寨县扶贫开发合作总社,县合作总社按每年不低于入股资金8%的资金作为收益金返还给贫困户,户年均有入股收益金收入4000元以上,促进贫困户有稳定入股收益金收入增收脱贫。对全县已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量化评分,分一星至五星进行“五星级”管理评定,按星级从高到低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扶持,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目前,全县共投入4010万元作为星级合作社扶持资金,大力推行“三级合作社”建设。三是龙头产业全覆盖。围绕茅台生态农业、金煌昌昊、浙丹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标准化蓝莓、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基地,覆盖所有的乡镇,实现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主导产业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参与基地建设等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增收脱贫。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积极争取农发行基金3亿元、国开行基金5亿元、贵州银行基金9亿元、省脱贫攻坚基金50亿元,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居住和发展条件。到2018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贫困乡村脱贫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五是培训就业全覆盖。针对现有贫困劳动力,通过采取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依托产业发展扩大就业、职校技能培训带动就业等措施,实现就业培训全覆盖。依托县内企业和职校加大对移民搬迁户的培训,着力解决搬迁就业问题。通过县职校“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实现“职教1人、脱贫1户”的目标。预计我县每年通过培训就业贫困户达1000人以上。六是帮扶基金全覆盖。2016年全县整合资金,通过“三变”改革,入股经营主体,每年有568万元的入股收益金,将分配到今年脱贫的900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31元。

2.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在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上,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和“农文旅”一体化推进行动,通过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实现29863人脱贫致富。2016年完成精品蓝莓、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种植7600多亩,投入资金2348万元,覆盖农户1436户,其中贫困户965户。在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上,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以城区、园区为主要集中安置区,科学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方式,全方位整合各类财政资金,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通过“以岗定迁、以产促搬”,2018年实现20000人易地扶贫搬迁。在生态补偿脱贫一批上,积极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以及林下经济土地流转金等实现林区贫困户收入,争取国家支持将1000名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增加贫困就业。在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上,完成城乡低保入户核查和审批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15300人全部实现社会保障兜底。在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上,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让1.02万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争取到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和贝因美集团等社会力量支持,从3月份起对全县1.2万名农村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率先在全省农村学校实现每天为学生提供一个鸡蛋和一杯牛奶。

3.推进社会帮扶工作。一是抓住审计署、省政府办公厅、万达集团等社会帮扶机遇,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丹寨脱贫攻坚。二是万达帮扶项目上,万达学院预计明年9月开学招生,每年确保500名以上丹寨籍毕业生到万达集团就业;万达风情旅游小镇2017年6月30日建成开业后,可以解决3000个就业岗位和带动旅游发展

4.创新金融扶贫。注册丹寨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县财政首期风险补偿资金500万元,主要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惠贷”的风险基金,撬动更多的信用贷款帮助农户实施种植和养殖业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建立金融扶持档案贫困户数9229户,已授信贫困户数8237户,授信贷款总额35887.57万元;已获得贷款的贫困户数3013户,获得贷款总额为6700万元。

5.用好18个到村到户政策。用好基础设施、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兜底救助、金融、就业培训、社会扶贫、党建扶贫、电子商务、环保与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农村消防、文化体育、法制服务、林业扶持、乡村旅游等18个到村到户政策。

6.强化“一联四包”工作。我县出台“关于强化一联四包责任包干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脱贫攻坚集团化作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联系乡镇、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县级干部包乡镇、县级干部和乡镇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包干脱贫攻坚工作,按照“54321”原则安排2476名干部与957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各级领导干部结对后剩余的贫困户,由各乡镇安排干部结对,确保全覆盖。通过新一轮“手挽手、一帮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干部引导政策落实到贫困户,帮助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三、茅台集团实施产业助推丹寨精准脱贫

2015年2月,茅台集团出资3.1亿元在丹寨县成立了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农业公司仅有6人的工作团队,入驻丹寨开始创业历程。一年多来,农业公司驻丹人员以开拓精神和激昂奋勇的热情,以务本兴业、正德树人的理念,不辞劳苦,忘我实干,在驻丹不到8个月的时间,以“茅台”速度,公司首个产品“悠蜜”蓝莓利口酒正式面世;占地135亩的“茅台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期工程第一批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7月基本建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一)企业引领高效农业产业。蓝莓作为我县新兴产业,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高,由于缺乏企业带动,只是在卖鲜果,稳定性较差,带动效益不强。生态农业公司落户后,主要以生产蓝莓酒、蓝莓饮料、蓝莓提取物的化妆品、保健品为主,市场前景广阔。为抓好基地源头建设,成功控股贵州恒道丹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蓝莓种植板块及原料供应有了保障,实现了“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建成蓝莓种苗组培中心,引进高端先进产品进行科技规范化种植,延长采摘期、提高采果量、提高产亩值,辐射带动老百姓自愿参与,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参与基地建设等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增收脱贫,在生产中懂得管理、懂得技术,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收脱贫。2016年新建的1740亩基地,参与土地流转农户1372户,流转金531万元,劳务收入101.3万元。在高标准蓝莓示范基地,农户通过收集蓝莓种植的腐殖土交售给公司,实现收入。

(二)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产业落地为农户增收带来长远利益。公司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方式,农户土地资产变资金,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目前公司已在扬武、龙泉、兴仁三个乡镇建成近5000亩基地,带动当地上万人次务工增收,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可解决500人长期就业,人均年收入可实现1.6万元。整个茅台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带动800-1000人就业


1.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2016年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3.2016年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4.2016年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5.2016年度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6.2016年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7.2016年县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8.2016年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9.2016年度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