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关于说课稿6篇大纲

关于说课稿6篇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4K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说课稿6篇

说课稿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杨氏之子》。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2.教材简析:第三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杨氏之子》对答巧妙;《晏子使楚》应答机智;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更以语言见长。这样编排,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3.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小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要重点抓读和背诵。读,要通过范读,让学生注意停顿,体味语感,而后领读、自读,直至正确、读流利。释句,要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句。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阅读心得。背诵,不仅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和语气。

三、说教法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读了不少书,增长了不少知识。现在我想来考考大家,考什么?考古诗。能接受我的挑战吗?你可得把题目给听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教师利用学生熟知的古诗入手,从而能大大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探究的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1.简介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初次尝试读文言文,找出读文言文的问题】

3、再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树立 “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这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容易的,在学生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应进行适时的范读,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能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特点,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4、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5、吟诵,创设情境,熟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创设了人物对话情境,分角色朗读,主要意图在于体验语言的精巧,老师也课加入到角色扮演中,做到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评读僵局,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三)深究文本,深化主题,感悟语言巧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子 孔君平

孔雀 杨梅

孔家 杨家

甚聪惠

(让学生畅所欲言,抓住关键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加深对人物及语言的理解。“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读中养成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 五)延伸拓展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大语文”观。

(六)说板书

这样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孔、杨”两姓上做文章,引发出欢乐的故事,故事中小孩子的聪慧、机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文章重点。

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

1、“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思、思中动”,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器材(蹦蹦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快乐体育”的真正含义。为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体育兴趣和建立良好的健身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情境,建立“同化的、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

3、“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副教材有机结合,合理调整运动负荷,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全体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构思要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队形打破常规(散点站位、双语问候)

2、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材中去并进行创造性的练习。

3、每个环节推陈出新,用各种游戏进行连接使其环环相扣。

4、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和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此不疲。

5、课程结构打破常规,主副教材有机结合,全方面发展学生。

6、通过分组、集体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三、教材选择

1、蹦蹦球(重点:能够连续跳跃,并进行创造性的练习。)

2、各种上肢游戏:着重发展上肢力量,对主教材进行有机的调节。

四、课程结构

1、准备部分

用游戏开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充分热身,用象形走将学生引入器材场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2、基本部分

本节课始终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主副教材有机结合,合理调整运动负荷,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以游戏和不断变换的情境为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愉悦地掌握教材。

首先教师为学生营造出自主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进行蹦蹦球的各种跳法,挖掘学生潜能,教师的启发引导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本着同学之间合作互助的原则共同参与游戏和身体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养成合作精神。另外,教师的激励评价达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选出优秀的学生示范又让能力稍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最后的个性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结束部分:通过儿歌、舞蹈的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美育教育,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点评

于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器材上,于老师选择了新兴的体育器材──蹦蹦球,从直观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课的结构上,打破了以往先主教材,后副教材的思路。而是在学习蹦蹦球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了各种上肢调节小游戏,这样既缓解了学生下肢的过度疲劳,使学生的上下肢协调发展,又使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始终高涨。

3、本节课在很多环节的设计上,教师采用了学生自测、自评、自荐、自编、自创,充分反映了教师能尊重学生,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上不足的地方是:

教师在目标的确定上,不够明确。教师把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全都设计出来了,这样在上课时,教师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利于教师对目标的把握。建议教师应确定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而不是面面俱到。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是由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给大家带来一节习作课。

首先,由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我们这节习作课。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新教材中实行了认写分开,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并且在这个学期中,学生只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笔画简单的字。所以,如果我们想让他们和高年级的学生一样展示一节高水平的说写兼会的写作课,那可能是他们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应当让学生学会说,说好每一个词,说好每一句话,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今天将由钟秀华老师为大家展示一节口头作文课。

今天我们口头作文课的课题是:《小兔运南瓜》。《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口语交际。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第二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这一课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按顺序观察几幅连续的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2,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把想到的办法串到图中说一个完整的故事。4、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5、能用普通话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6、讲故事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教学难点:

1.看懂每幅图的图意,把几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

2.学习小兔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个好的情景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激趣,引发学生说的愿望和激情。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小动物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所以我们一开头就用课件出示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白兔,让孩子们一见就喜欢上它,并跟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呢?(生小白兔)孩子们,快跟小兔打个招呼吧。这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了这个新朋友的身上,肯定对它的到来感到很好奇。接下来,老师马上就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就要跟孩子们讲个关于小兔的故事。说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静静地等待老师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也马上调动起来了。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时候啊,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地上种下了南瓜。秋天到了,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熬些粥喝,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这时老师会边把小兔的贴图出示在板书上)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小兔高兴地跳了起来。(出示帖图大南瓜)

2、为什么小兔会跳了起来,师出示课件,并由师提问:你们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谁能用“小兔看见了一个又——又——的南瓜。”说一句话。这时我们为了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南瓜,我们也特意准备了一个真的大南瓜。让学生去摸一摸,抱一抱,真实的感受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南瓜,有了这么一个活教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下子就会把想到的好词好句都倒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3、学生说完南瓜,接着问题也就出来了,“小兔看着这又大又圆的南瓜,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会说,这么大南瓜,小兔这么小,它怎么能运回家呢?)

师:是呀,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要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家的确不容易。(板书运)

二、观察第三幅图,了解结果

1、出示第三幅图,师提问,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兔妈妈的眼睛都瞪大了,兔妈妈会怎么说呢?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想像兔妈妈对小兔说的话。

三、展开想象,表达交流。

1、有了故事的开头,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果,可是过程我们却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师说:大南瓜终于被小兔运回家了,小兔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大南瓜运回家的呢?请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的办法最好,最合理。孩子们先在学习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说清楚。能把自己的办法说清楚的同学都能获得“聪明兔”的称号。(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得到调动。)

2、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是重点之一,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展开想象,然后组间交流启发,全班汇报、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生发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这时教师把握的重点是让学生把自己想到办法表述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对象是不断变化着的,组内交流时对象是同伴,全班交流时对象又变成了小白兔,随着对象的改变,学生的表达方式也应有适当的变化。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3 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运南瓜的方法的关键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到的.办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办法。如,学生说出小兔看到路边有人骑车经过,上前去请他帮忙运一运;小兔见南瓜太大,就请来自己的好朋友——一群猴子帮着抬回家。教师可点出这是用请别人帮忙的办法来运的。这实际是在点拨学生可以再从不请人帮忙的方面去想,或继续补充请人帮忙的办法。如果学生说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找来木棒撬着移,教师可点出小兔在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力气的,这实际在启发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一些办法可能开始没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启发后会想出。如,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向朋友借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如果有学生开始就说出了把南瓜滚回家,教师也还应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绝不可局限于一种,否则达不到启发想象的目的。在交流中始终要重视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

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 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实践操作。师再次拿出带来的南瓜,让学生上来试一试自己想到的办法是不是对的,能不能帮小兔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把想像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办法得到了具体的实施,会让孩子们感到很有成就感,也为孩子们编故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整体观察,讲故事。

1、学生展开想像,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有些办法也得到了实施,这时老师做一个总结,引出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师:刚才孩子们帮小兔想了很多运南瓜的办法,接下来就请孩子们和自己的同桌任选其中的一种方法说一说,再把你们的办法带进图一,图三中,合起来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2、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准备选哪一种方法运南瓜,

3、师再指名学生说选的方法。在这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强模仿性和指向性,我们想要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方法编故事,首先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比如:一个孩子如果用滚的办法加到故事里讲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能我们接下来听到的都是这个类似的故事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展开他们想像的翅膀去编不一样的故事。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方面下了较大的工夫。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编故事这几个教学环节,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拓宽自己想象的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得《新加坡教育导报》中曾介绍过几种培养想象力的方法: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活动中激发想象。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说过,她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就是通过听故事培养起来的!教学时,引导孩子们把经过交流后想出的办法,再连起课文的两幅图编故事。孩子会显得非常活跃,交流汇报时把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五、课后作业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大都都是在家长的辅导下完成的,家长每天会询问孩子们在学校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所以我们的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也是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这个方法不但让学生的每天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更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个共同交流学习的时间,使家长也更好了解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为我们的教学提出好的意见提供了一个桥梁。

课后作业的题目是:“我说您写”我是指孩子们,您是指家长。要求让学生把今天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帮你把说的故事写下来。通过在课后完成的写故事,给学生有机会自己想,自己说。又给学生想象力的拓展提供了一方无拘无束的天空。

六、在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谣中,老师出示小兔运南瓜回家课件结束这节课。(这又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从想像到看到真家的情境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图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语言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这就是我们这节口头作文课的说课内容,如果你也想把你的现在的想像变成真实的情境,那就请你们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这份好奇的心情走进秀华老师的这节《小兔运南瓜》吧!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本文要点。

〈3〉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简单的自学方法。

〈2〉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1〉 领略艺术美和自然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说学情分析

教材中刚学习了《月光曲》一文,学生对艺术美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有限,要理解傅雷先生的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难度。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文理解难度比较大,故以讲解法,引导发现法为主。由于篇幅较长,课前预习和自学也是必需的。自学指导的要求是能课前疏通字词,初步感知课文,能通过作者的语言直接去理解文章。在课堂上用诵读比赛法初步检测自学成果并通过设问推动学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发挥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多媒体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六、说教学流程(简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四、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六、总结升华,激情朗读;七、结语;八、作业;九、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看得出文章的写作条理,又能体现出文章的中心。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青春的情绪》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本课讲了:情绪的多样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情绪的特点和正确面对不同的情绪三个知识点。这一课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既是对前一单元,关于青春的特点知识的延续,也为后一课情感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学习这一课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七上的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更强,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性强,且情绪波动大,往往难以控制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去帮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相关知识,并学会去识别和面对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提高青春期情绪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控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情绪的类型及情绪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

了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难点】

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

五、说教学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来实施我的教学活动。情境创设能够给予学生最直观的体验,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和活动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无论是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还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都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游戏导入

首先是导入,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我会出示课前准备的喜怒哀惧的情绪卡片,并让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情,让学生初步感受情绪,在游戏的过程中顺利导出今天的新课《青春的情绪》。

【设计意图】用游戏导入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讲授新课

接下来就到了我的新课讲授环节,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是情绪面面观,第二个是情绪的青春色调。

1.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情境体验

首先是情绪面面观。我会进行一个情境体验的活动,出示五组情境:情境一——妈妈告诉我这个周末带我去看电影;情境二——过生日,同学们给了我生日惊喜;情境三——提醒同学别喝生水,遭到同学的白眼;情境四——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拖堂;情境五——父母临时有事,留我一个人在家。并提问:遇到这些情境,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情绪?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回答:感受可能包括喜悦、兴奋;惊喜、开心;无助、生气;着急、焦虑、讨厌;失落、无助、害怕。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一步归纳总结:人的情绪复杂多样,除了常见的喜怒哀乐以外,还有害羞、焦虑、厌恶等。且情绪会受到个人的生理周期、心理预期及环境的影响。

活动二:案例分析

随后,我会向学生呈现默默和冲冲的案例:默默在一次考试中,把本是强项的数学考砸了,试卷发下来后,她冷静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没等老师讲评,他就自己错题改正并写在本子上,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之后的几天,他吃的好,睡的香,精力充沛,学习劲头儿很足。语文考试时,小冲因为紧张导致许多原本会做的题目做不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了,哭着离开考场,之后的几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恍惚,生病了。

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默默和小冲面对考试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我将结合学生的分析与讲解进行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默默面对考试失利,选择的是冷静的面对,找原因,结果是经历充沛,干劲十足,而冲冲是很紧张且非常冲动,撕掉试卷导致最后精神恍惚,生病。从这可以看出,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而消极的情绪可能会让我们止步不前。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激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对于情绪有更为深刻的体验,为学习后一知识点——“情绪的青春色调”做好了铺垫。

2.情绪的青春色调

活动三:角色扮演

呈现情境:陈玲和芳芳是好朋友,一天上学路上,陈玲看到了芳芳,热情的喊着芳芳。芳芳却骑着车子从她身边飞驰而过。陈琳心里有些不悦:“你怎么不理我?还好朋友呢!”进了教室,正赶上数学课代表发作业本。芳芳冲着刚进教室的陈玲说:“没办法,又是满分!”陈玲打开自己的作业本,看到两个鲜红的“×”,不由暗想:神气什么!他边想边从书包里拿书本。一不小心把文具袋碰掉地上,刚蹲下准备捡,就被芳芳采到了手。陈玲一下子爆发了:“你干什么呀!故意找碴儿是吧?”这一幕恰巧被刚进教师的班主任看到,她批评道:“陈玲,你怎么对同学大喊大叫?“陈玲暴跳如雷的大叫:“我怎么这么倒霉呀!”

让同桌之间扮演陈玲和芳芳,并请同学上台展示,在两位同学展示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陈玲的情绪表现体现了青春期情绪的什么特点?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综合学生的意见,我会进行总结: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主要有反应激烈、波动大、固执、细腻、闭锁和表现性,这些不同的情绪特点带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正面情绪,学会面对负面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时间交给学生,将自己一个星期的情绪制作成“情绪调色板”,并相互之间分享,来猜一猜对方想表达的情绪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正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采用“情绪调色板”的形式有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的小结我将采用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先让学生说一说学完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随后我会结合学生所谈再次回顾本课,最后,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根据情绪提示:例如:我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有一天……,来编写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构建起知识体系;这样的作业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明白政治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树林》这一课选自省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四册第三课,这是一节典型的绘画课。以感受、想象、创作的形式,画同学生活实践中所见过的小树林,表达和描写生活中的体会和感受,培养同学观察记忆生活的能力。

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生活。

一棵树的结构是由树干、树枝和枝冠组成的,而“小树林”是以表示多棵树的组合为主,重点是在画面上表示树木前后重叠的关系。由于生活条件不同,同学对小树林的感性知识积累也是不同的。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小朋友们通过幻灯欣赏各种各样的树林风景图,引导同学亲临大自然,关心周围的一草一木,发掘其美的因素,以提高同学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只有同学在对周围事物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才干愉悦地画出自身所看见过的小树林。画一画不同季节、不同种树的小树林,能让同学在无拘束的创作中受到美的感受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同学的实际接受能力,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

1、学习简单物体前后重叠的表示方法;

2、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3、知道美的环境要靠人去发明,维护和体验。

本课的重点是让同学学会在画面上表示树木前后重叠或遮挡的关系。

  三、教学思路

根据这三点教学目标,我采用欣赏、讲授、创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构思。这一课时的教学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导入能否引起同学的注意和兴趣非常重要,我采用复习巩固法把同学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会画树吗?谁能说说树的三局部结构?树有什么好处?不植树行吗?就这么几个简单的问题,不只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同学受到了保护树木的思想教育,从而很自然地就集中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课辅垫基础。

(二)讲授新课

对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分4步来完成:

1、欣赏小树林图片

我先让小朋友们通过幻灯欣赏各种各样的树林风景图,在看一看、说一说的同时,让同学了解树林中树木前后重叠和遮挡的关系。为下面的小树林构图打下基础。

2、动手操作组合构图

欣赏完树木重重叠叠的美丽树林后,我紧接着出示一张排列比较单一、死板的树林图,让同学自身去发现:同样是树与树的组合,该如何布置构图才会出现美丽的小树林。使同学掌握画小树林,不只要画很多树,而且还要画出树与树之间的前后重叠和遮挡关系。再通过同学的亲手操作、讲评,逐渐培养他们组织画内容的能力。

3、指导遮挡关系画法

由于物体的前后重叠和遮挡关系的画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初次接触,因此我采用示范、讲解、摹画逐步深入的方法使同学掌握,为他们接下来的自由绘画做好铺垫。

4、欣赏课本中的范画

让小朋友们在绘画前看一看、评一评课本中的几幅范画,不只给以参考,还能使同学积极主动的进入到绘画活动中。

(三)同学作业

通过前面环节的进行,小朋友对小树林的构图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同学独立作画练习前,我出示本节课的绘画要求:

1、画出树的前后遮挡关系;

2、画中的树要有大有小;

3、画面色彩要丰富。

让同学更加明确绘画的内容,从而提高每个同学独立作画的能力。

(四)作业讲评

请同学简单介绍自身的作的内容,在说一说、评一评的过程中,沟通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

通过优秀作业的展示,提高同学对绘画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

当同学基本完成一幅作品时,假如老师和时的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褒扬。就能使同学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从而积极的投入到教师以后的教学中,我就针对这一点进行作业讲评,提高同学的竞争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注重观察、启发想象创作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让同学在轻松、愉快、具有丰富表示力的状态下进行自由创作,真正意义上达到感受、想象、创作的绘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