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体会

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体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5W 次

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下面请看本站网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体会1:

最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人们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的蜡烛等等等等……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书中提出的“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的质问振聋发聩!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观点与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知道了,我们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我们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怎么叫有思想?想到了这么个小故事《不要考100分》,这几个字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的作用。”他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这么看来,两位大家对教育有着明确的理想,这种思想植根于对工作的信念,来源于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观念;也因为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

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体会2: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倒是要感谢自己的一场疾病。因为,这场疾病使得自己放下浮躁的内心,能够有了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去阅读,去思考。《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当初是作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定用书,可是,我却没有真正仔仔细细去阅读过,更没有去认认真真思考过。

研读这本书,我最想弄清楚的几个问题是:作为一个教师,“跪着教书”是怎样一种状态?自己身上有“跪着教书”的表现吗?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其实,在吴老师的书中,我始终没有找到他关于“跪着教书”所做的系统的阐释性文字,甚至于也没有找到对这种说法所做的直接的描述性文字。我只是在他的一篇篇如话家常的文章里,在零散在文章的片言只语中发现了吴老师所指陈的“跪着教书”的几种表现:惟命是从型——领导怎样布置,就怎样执行,绝不越雷池半步;亦步亦趋型——盲从“教参”,迷信权威,极少有自己的见解,更不奢求创新;无欲无求型——没有目标,缺乏追求,即使有所目的,也只是学生的考试均分的领先;“埋头拉车”型——只顾埋头拉车,不去抬头看路。什么教改新理念,教育新思维,一概与自己无关。一本陈旧的教案,一用就是多少年……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历,我毫不意外地意识到,我何尝不是“有幸”被吴非老师所说的“跪着教书”的教师中的一员?

掩卷沉思,首先是为自己当初没有能积极地从这本书中获取应有的经验教训觉得惭愧和自责,再就是为自己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里“贻误”了学生感到内疚甚至产生一种负罪感。好在在这样的愧疚之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古训让自己的内心多少得到一点安慰。于是,再次打开《不跪着教书》,书的第三辑“爱与敬重的阅读”,让自己的眼前一亮,当然内心也为之一振。

是啊!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其实吴非老师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爱上阅读,敬重阅读。

作者在书中写道:“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多读书,自觉地去读书。”“不管以后的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学生看不起你。”

的确,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阅读“不只关系到教师个体一生的厚度与高度,更关系着其学生的人生。唯有自身足够丰富,才能给后来者无尽的启迪”。吴老师的话,可谓字字千钧重,道出了阅读之于教师的非凡意义,之于生命的不可缺席。

正面的经验也是有一点的。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教书生涯,我从一个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代课教师,一路走来,从初一到高三,语文教学一直伴随着我。我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其实我已经在其中渐渐感悟到了阅读的力量。我越来越明白这样的道理:人生的方向、人生的尊严、人生的智慧,到哪里才能找到?答案是在书籍里,力量在阅读中!

老师们,也许,你要说,我的教学任务很重,实在没有时间。也许,你还会说,我们每个学期都有主管部门布置的阅读书籍。事实上,对我们而言,要读的,自己爱读的和应该读的,远远不止这些。身为教师的你,除了自己的阅读,还需要本能地引导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书籍中,领略阅读的美丽与奥妙,并时时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场所。让自己,让周遭的人,徜徉于阅读而不知返,慢慢熏出属于自己的一个气场来,在内为情操,在外为气质。

几年前,我曾收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蜗居》。剧中的人物,为了能摆脱住房的局促,上演了一出出让人扼腕的悲情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也都有一个自己的天地——或开阔或狭小,或明亮或灰暗。这样说来,如果当我们“把阅读变成一种需要”,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的内容时,那么,我们就能“叩问教育的内涵与真谛”,明白“教育不能只为争第一”的道理,还能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捕手”“让孩子做他自己”,更重要的,还能使我们在一个充实又清爽的阅读空间中,走出精神的蜗居,从而让我们的心永远宽敞,永远向着那明亮的方向!

  《不跪着教书》读后心得体会3: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

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1.《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教师学习榜样支月英的心得体会

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心得体会

4.2016年教师《教育的细节》读书心得体会

5.2017年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6.教师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