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九年级试题 > 2016-2017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卷(人教版)

2016-2017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卷(人教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1W 次

一、书写(4分)

2016-2017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卷(人教版)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共30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可惜,时间不是老人。它精明,敏ruì ,睿智,洞察秋háo ,秉公无私,神力无边。任何企图yú越、凌驾时间之上的行为,都注定要被时间击溃。在时间面前的任何投机取巧,都不kān 一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3.下面的 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邱隘实验中学第十八届运动会开幕前,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校运会服务。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深圳文博会湖南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上,曾国藩故里文化创意园成功签约。

D.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成绩献给母校。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他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里, ,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白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5.请将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⑤⑥任选其一。(8分)

①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②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③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⑤陆游《卜算子•咏梅》)写出“梅”高洁坚贞品质的词句:

, 。

⑥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来突出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 。

⑦《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主旨的句子是:

, 。

6.名著阅读(3分)

A 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正有一块大石头,拨 将过来靠了门。

(1)这段文字中A的姓名是 。(1分)

(2)从这段文字来看,A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2分)

A.疾恶如仇  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  D.武艺高强

7.综合性学习

眼下,“微博”不但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而且,“微博风”悄悄刮进了校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每天忙着“织围脖”,乐此不疲。对我们身边的“微博”,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记者调查中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材料:

材料一:记者在新浪某个微博群上看到,这个微博群注册有一百余名学生,每天都有上百条消息更新。内容大多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儿:上课吃零食、在同学背上贴字条、上课传纸条、在课桌上刻字、背地给老师起外号等,另外也有一些对时事的观点和看法。

材料二:一位母亲为了鼓励读初中的女儿好好学习,答应她只要考试95分以上,就给她换部新手机,现在愿望是实现了,可是慢慢发现女儿现在机不离手,刚开始还以为女儿在发信息或者做作业,后来才知道女儿是迷上了写微博。吃饭也要拍桌上的菜发到微博上,就连睡觉前还要发条微博告别“粉丝”。如今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了

材料三: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在他的班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微博“发烧友”,其中有些“手机党”更新微博内容非常快,还没等放学,当天班上发生的新鲜事就被上传到了网上。上课期间手机上网“织围脖”也成了常有的现象。

(1)中学生使用微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加以概括。(3分)

(2)微博欣欣向荣之余,也乱象纷纷,如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等。北京市首推微博实名制,即注册微博需要真实身份信息,对北京市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50字)(3分)

三、阅读理解(31分)

(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宁波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宁波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宁波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宁波本地话,但那种老宁波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宁波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宁波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宁波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宁波某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①“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②“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③“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④“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⑤“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8.第一则材料中“宁波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由什么现象引发?(2分)

9.下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中,哪一项不符合材料原意( )(5分)

A.孩子缺少讲宁波话的环境 B.全球化时代需要公共语言交流

C.学校教育不重视方言教学 D.宁波话比较土外地人不容易懂

10.统观材料,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11.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宁波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5分)

(二)薄暮下的刀锋

凸凹

①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②我住一楼,很快就又走出门来。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可见他是个成熟的匠人。

③我拿出的两把刀虽经年使用,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夕照之下,能映出人影。心里说,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他接过刀去,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两把刀,虽光亮唬人,却都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不信您试一试。”一试,果然没有锋利感觉。

④A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其实,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如此做来,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便表现出不耐烦,说:“干吗不用砂轮?”他憨然一笑,说:“您这把刀是合金做的,钢口是脆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的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数,一把4块。”说完,他好像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不禁红了。我看到了朴实的模样,便心生一丝惭愧,说:“就依你。”

⑤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下去。我觉得那刀口已足够锋利了,但他还是觉得不到火候,一系列的动作不断反复。其间,因为离得近,更看出他皱纹绵密皮糙骨瘦,我便真切地说了一句:“差不多就行了。”他说:“我自己知道行与不行,您尽管去忙,不必等。”

⑥这把刀终于磨好了,夕照之下,刀锋闪闪生光。看了一眼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拿过刀来,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他把刀固定在窄凳之上,还是重复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真的有些不耐烦,转身走了,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⑦人在家里,却总是时时地到临街的后窗旁看一眼那人。B那个人专注地工作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慢慢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⑧知道他快完成工作了,我便出门。掏出10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我说。他坚决把2元毛票塞进我兜里,说:“8块钱是我的手艺,10块钱就是人的贪心了,我一辈子最恨的就是贪。”

⑨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情不自禁地学起了《红灯记》里的一句喊:“磨剪子来——戗菜刀——”

⑩邻人被惊动,纷纷拿刀出户,匠人有了新的商机。没想到他满脸惊慌,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都黑了,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我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是模糊的,会磨不好。” 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⑪最先来到的是县中张老师。我便把磨刀的经历与他言说。听完叙述,他感叹道:“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小人物不趋时、不趋利,他们不怕辛劳,只怕欺心,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⑫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

(摘自《读者》2013年第8 期,有删改)

12.以“磨刀人”为中心梳理文章情节,根据所给的短语形式填空。(2分)

试刀锋 → → 磨刀锋 → → 拒商机

13.文中的磨刀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14.文中有两句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进行赏析。(2分)

选 句,

15.说说文章末“我发现,夜色越深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亦如薄暮下的刀锋。”句的作用(3分)

16.联系课文,结合你的知识积累或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句子“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的理解。(6分)

四、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7.一、二两句中 、 两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3分)

18.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比喻什么?(2分)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天大雨 (2)度已失期

(3)为天下唱 (4)宜多应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选文作简要分析。(2分)

偶然性:

必然性:

(二)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义项,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A.甚意,汝之不惠。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3分)

五、写作(6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深情关爱,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需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需要憧憬未来,亲近自然……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父母,尊重他人,扶弱助困;也需要善于探究创新,敢于实践体验,精诚团结协作,保持良好习惯;也需要学会感恩回报,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困难时乐观与坚韧,学会放眼世界、关心时事……

26.以“成长,也需要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共3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锐 毫 逾 堪

2. A (3分)

3. C (3分)

4. D(3分)

5.略

6.(1)林冲(1分)(2)C(2分)

7.综合性学习

(2)沉溺于微博发送许多无意义的信息,影响学习。(3分)

(2)①支持这种做法,采取“实名制”的方式,令言论更具可信性,更具真实性;②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是责任诚信的良好开端。③不支持这种做法,微博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不敢说真话。评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3分 )

三、阅读理解

9.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不懂宁波本地话。(2分)

10.C(5分)

10.(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着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答出三点即可)(3分)

11.示例

①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越大。第二,实践证明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宁波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宁波话”的观点。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第二,生活中运用宁波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④我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人们不应该过多干涉,一种语言在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亡是自然规律,如果一种方言特别具有文化价值,我们也可以做些保护,但是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也无需阻挡的。对方言和普通话就应该一视同仁,让语言和语言对话,决定谁更适合生活在未来世界里。 (5分)

12.开(锉)刀刃 收工钱(格式相同动宾短语,意对即可)(2分)

14.诚实不贪、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耐心细致、品德高尚)。(或写“不趋时、不趋利,不怕辛劳”亦可,但写此句时若是“他们不怕辛劳”则要扣掉1分,一点1分)(3分)

15.(3分) A句运用动作描写(或者找出相关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磨刀人磨刀的动作娴熟、认真,体现出磨刀人磨刀技艺的高超,工作认真。

B句运用环境描写,交代时间的推移,烘托磨刀人工作认真辛劳的形象。

15.①点明题意;②升华主题;磨刀人等小人物的朴质善良,像刀锋一样闪亮,并在我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答到“点明题意”或“升华主题”得1分,意思理解得1分)(3分)

16.示例:“轻贱卑微”的小人物,坚持做人的原则,不趋时、不趋利、不违心、不怕辛苦,他们才是品德高尚的人;(2分)如《台阶》文中,身为一位普通农民的父亲朴实忠厚,用自己的艰辛劳动,终于建起了有高高台阶的新屋,他的执着、坚韧,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品重”的体现,(2分)文中这位乡下的“老人”为了将主顾的刀磨好,不贪图眼前利益,却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他对工作的热忱与敬业又何尝不是“德高”呢!(6分)

五、古诗文阅读(25分)

17.惜 爱;拟人(3分)

18.比喻某人是我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受到赏识。(2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天大雨 恰逢,恰巧遇到 (2)度已失期 猜测、估计

(3)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 (4)宜多应者 应当,应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21.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2分)

22. D D(2分)

23.D(3分)

24.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分)

25.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