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五年级试题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导语: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课文回顾

《将相和》是根据 代司马迁 中的 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 、 、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中的一个小故事。文中的主要

人物有 。 神机妙算; 嫉贤妒能;

忠厚老实; 生性多疑。

《景阳冈》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 ,作者是 。主人公是

,讲的是 的故事。

这是一篇以 命题的故事,如果以人物事件命题则是 。

这篇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 ,作者是 。

这部小说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 、 、 、 。

本文可以看出石猴 的特点。

二、日积月累

1、看拼音写词语,并用“√”标出整体认读音节。

zhào jí yǔn nuò dǎn qiè gǔ sè jù jué

( ) ( ) ( ) ( ) ( )

wán bì guī zhào fù jīng qǐng zuì zhū weì

( ) ( ) ( )

chéng xiàng zhī yuán dū dū léi gǔ chí yán shuǐ zhài

( ) ( ) ( ) ( ) ( ) ( )

2、把成语补充完整,选择所填的字的正确解释,打“√”。

⑴理( )气壮 ①充分合理。 ②竖。 ③坦率。

⑵( )口不提 ①断。 ②没有了。 ③一定,无论如何。

⑶无价( )宝 ①代词“它”。 ②去,往。 ③的。

⑷功无不( ) ①重量单位。 ②胜。 ③能。 ④克服。

⑸同心( )力 ①共同合作。 ②调和,和谐。

⑹( )荆请罪 ①欠。 ②背。 ③具有。

3、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含人体部位: 、 、 、

(2)历史故事: 、 、 、

(3)描写动作: 、 、 、

(4)人物品质: 、 、 、

4、把歇后语填完整,并用上一个歇后语写一句话。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2)孔明借东风——( )

(3)关公赴会——( )

(4)梁山泊的军师——( )

(5)孙猴子的脸——( )

(6)周瑜打黄盖——( )

写话:

5、连线,照样子填一填并写话。

武松 《红楼梦》 吴承恩 宝玉挨打

诸葛亮 《西游记》 曹雪芹 三打白骨精

王熙凤 《水浒传》 罗贯中 武松打虎

孙悟空 《三国演义》 施耐庵 三顾茅庐

蔺相如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因为

6、加偏旁构字再组词。

( ) ( ) ( )

俞 户 内

( ) ( ) ( )

( ) ( ) ( )

曼 曷 旁

( ) ( ) ( )

( ) ( ) ( )

肖 爰 扁

( ) ( ) ( )

7、比一比,再组词。

虚( ) 饭( ) 或( ) 炉( ) 咐( )

虑( ) 饮( ) 惑( ) 妒( ) 附( )

壁( ) 若( ) 琴( ) 距( ) 罪( )

璧( ) 诺( ) 瑟( ) 拒( ) 罚( )

9、查字典填空。

(1)“延”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是( ),音节是( )。看到这个部首,我会想到( )、( )两个字。

(2)“临”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是( ),音节是( )。“居高临下”的“临”字的意思是:

10、按字母表的顺序把字写在田字格里。

璧 荆 丞 弩 诡

11、仿写句子。

大自然能结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12、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3)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你答应林芳去钓鱼。你应该准时去找他。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13.修改病句。

①.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倾泻下来。

②.她对答如流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

③.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缺点有了很大的进步。

④.经过努力,终于评得了“三好学生”。

14、根据句子的意思,用“然”字组词,再分别填入句中括号,不能重复。(5分)

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我愿意

与都督立军令状,用三天造十万支箭。”周瑜听罢(   )十分高兴,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日后,诸葛亮(   )交上来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   )起敬。

15、关联词填空。

(1)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3)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4)(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16、“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说明同样道理的名言警句还有很多,请你写一句:

三、阅读

短文(一)

水仙花是一种十分可爱的花儿。花苞初绽(dìng zhàn)就透出一股清香。甜甜的,淡淡的。它的花瓣是玉牙色的,花蕊却是鹅黄色的,一浅一深,色调配得相当和谐。花(辩 瓣 辨)显得厚实滋润,花蕊(rěi lěi xīn)的形态却是那样地精巧细致,好像是细心的雕刻家精心雕刻而成的。水仙的美,是一种秀丽的、淡雅的、恬静的美,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美。人们爱水仙,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水仙花实在是盆栽花木中最不给人添麻烦的花儿了。它那洋葱头般的块茎,虽然其貌不扬,其实却是为自身的生长储存了足够的养料,积累了充实的力量,它不需施肥、剪枝,只需人们的一汪清水,一掬细沙;可是供人观赏,却可长达数月之久。它求人甚少,可给(gěi jǐ)予人的却很多、很多。人们爱水仙,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水仙开花正当严寒季节,好像是专门为填补这段时间的空缺。在百花凋谢、万木枯黄的冬春交替之际,水仙却生气勃勃地( )、( )、( )、( ),( )。养一盆水仙 可以在万物萧瑟之时感受春天的气息 从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 水仙实在是一种有着坚强性格的花儿 水仙的性格 精神 难道不是人们爱它 赞美它的最主要的原因吗 ?

我赞美水仙,赞美它的花、叶、茎,更赞美它的 。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字。

2、认真读文,在短文最后一自然段的“ ”上补充合适的词语。

3、读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再把它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4、把第三自然段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5、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清香 一( )清水 一( )细沙 一( )水仙

6、联系上下文解词。

百花凋谢———

其貌不扬———

7、将下列选项分别填入第3自然段的括号中。

a生根;b萌叶;c甚至绽放出鲜灵灵的花朵来;d抽芽;e含苞。

8、“人们爱水仙,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这句话文中出现了 次, “这一点”文中第一次指 。“这一点”文中第二次指 。

9、“它求人甚少,可给予人的却很多、很多”这句话你想到了 这个四字词语, 这个名言警句表达的意思也和这句相同。

短文是从 、 、 来描写水仙花的形态的。

11、这篇短文是按照先( )后( )的结构安排的,先讲( ),最后集中( )。

短文(二)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 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

整齐——( ) 粗糙——( )

2、短文在介绍扬州个园时,重点抓住了园中 、 、 、 四季假山来写,表达了作者 之情。

个园称为“个园”的原因是 。

4、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说说句子用 比喻 。

你能自己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

5、短文具体介绍扬州个园是按 顺序写的,用“ ”画出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

6、“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中的“不寒而觉寒”是寒还是不寒?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